二次接线工艺守则.doc_第1页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doc_第2页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doc_第3页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doc_第4页
二次接线工艺守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三和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二次导线制造与安装工艺守则版 本A修订状态0技术质检部文件编号生效日期页 码一、 二次线的安装1 导线的选择11 应采用绝缘等级下不低于500V的铜芯导线或电缆。12特殊要求外,一般选用BV型单股安装线,但在导线可能受弯曲延伸的地方,如过门,翻板上的电器与其它安装面的电器连接等导线应采用具有同等截面积的多芯线如BVR型等。13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面积应不低于2.5 mm2,高压柜CD型电操机构合闸回路导线一般不低于6 mm2,其它二次回路用的导线如是铜芯绝缘线不得小1mm2,一般情况下选用截面1.5 mm2线。2 导线的装配1)、导线的排列应横平竖直,布置均匀,整齐美观,如是捆扎的导线束,对于截面为1.5 mm2的导线,每一线束导线的数量应不超过30根(特殊情况例外)2)、捆扎导线的夹具应结实牢固,但不损伤导线的绝缘层。3)、导线与电器元件的端子或端子排的连接,单股硬线接线时不弯圈,拔去绝缘层后直接插入元件或端子瓦型垫圈下压接,以便检修;多股软线采用导线端压线鼻子进行连接的方式。不论采用何种工艺方法,如螺纹连接,焊接,插接等,都要求连接牢靠,接触良好,不易松动,采用多芯软导线时,导线端头必须压接连接片(V型线鼻子)或压接插钉(针型线鼻子),一个线鼻子只能压接一根导线,不允许导线直接与元件或端子连接。二次线不允许使用O型线鼻子连接。在需要铜铝相接的地方,不允许直接装配,要采用铜铝接头或铜线镀锡。4)、一个连接端原则上连接一根导线,最多允许连接两根导线,但此时应保证可靠接触及不易松动。5)、导线束不能紧贴屏板敷设,如果导线束要从屏板穿过,屏板上的穿线孔或导体本身应加强绝缘层的保护,线束在适当位置应有固定的支架(如线卡子等),不允许线束自由悬空。6)、导线的分支弯曲应有秩序将导线做成慢弯,不能用尖棱的工具(如螺丝刀,平口钳等)弯曲导线,导线的弯曲半径一般为导线直径的三倍当导线穿过金属板时应套绝缘衬管(如黄蜡管)加以保护,并留有一定间隙。7)、元件或端子排一个接线端均应套上一个线号管,采用打印的方法,不可人工书写。线号管方向为:水平时从左至右,垂直时从下至上。如下图:(不允许其它方式穿线号管。) 8)、导线与元件端子连接处须留有余量,不得拉紧,如下图:9)、线槽安装时,交接处应切成45角,如不图:10)导线束过门时,门上及门内须用压线荚压牢,线束须缠绕线管,并留有足够开门时旋转所须长度。如下图:二、 电器元件安装的一般要求1 设备的金属壳体上焊好的接地螺钉(螺母),必须保持与接地线接触良好,主相线小于或等于16mm2时,接地线采用16 mm2的软导线;主相线大于16mm2时,接地线采用主相线截面积一半的软导线。2 安装的电器元件应符合本身的标准规定和安装规程,同时,依据制造图样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安装位置等进行固装与调整。3 装于设备上的电器元件须有足够的检修距离和安全的飞弧距离,板前安装的元件如背面检修不便,则须攻丝安装。4 装设一般的电器元件或导线时应使其与发热件间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因过热而影响运行与使用寿命,接于发热体上的导线如不是耐热型的导线,则应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换套适当长度的绝缘套或套耐热瓷珠。此时,导线绝缘端部的温度不得超过+65摄氏度。5 安装的元件必须牢固端正,所有紧固螺栓、垫圈(平垫、弹垫)螺母,必须齐全拧紧。6 有开孔的元件安装时,如果开孔大小、位置不合格必须返工直到合格为止(如只有轻微不正及大小差异,可用锉刀稍加修正)。7 电器元件如有接线柱穿插过金属板面时,接线柱必须套上绝缘衬套(如黄腊管等)加以保护,孔眼的大小应使导体与金属孔缘间不小于4mm的电气间隙为好。三、 安装完毕后的全面检查1 对照设计图纸查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遗漏,固定是否牢靠。2 一次线的相序,涂色,电气距离等是否符合要求。排列是否整齐美观,表面是否平整光洁等。3 二次线连接是否正确,标号牌是否清楚,线束是否平整美观,符合电气性能的要求等。4 所有电气的外壳及互感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