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4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答题卡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2、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卷用蓝、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第卷(选择题,满分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早期国家 d夏朝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下列制度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 b秦朝 汉代 d唐宋时期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6、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孟子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8、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a孝廉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行c科举制度的实行 d文官体制开始建立9、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0、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a地方长官的名称 b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c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11、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12、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b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 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15、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掠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a b c d 16、“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反洋教斗争1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18、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19、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0、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21、“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对外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盲目排外 c独立自主 d委曲求全22、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2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的情景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4、“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该歌谣流传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华民国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2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2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7、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28、毛泽东在一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转折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与解放战争29、1944年,毛泽东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起义教训的著述)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共整风文件;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a吸取农民政权迅速败亡的教训 b反映出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c体现中共领导人重视党风建设 d着眼于建立预防腐败的机制30、与共同纲领相比,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a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b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期中的“教训”是 a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等内容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 a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c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d现代中国的国防建设33、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34、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确定这一理念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35、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卷(主观题,满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录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赵翼詹曝杂记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以后封建王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0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元朝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职权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结合知识评价行省制。(5分)37、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就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和救国救民道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针对西欧封建社会“主权在君”,提出“主权在民”,即“人民主权”的理论。材料二 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并把它作为政权建设的根本原则。材料三 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问题的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是说话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活着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央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据材料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思想来源,并指出中国近代、现代法律文件中关于这一原则的有关规定和制度(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7分)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10:ccbbd accdc 1120:badbb addab 2130:caccc cbbcd3135:aaada36、(1)材料一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问题解决措施:a、汉朝实行频繁更换丞相、内外朝制度等措施削弱相权。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c、宋朝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别分割丞相的行政权、财权、军权。d、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8分)(2)不同:唐朝中书省有决策权,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元朝中书省行使行政权。(2分)主要原因:元朝疆域辽阔(1分)行省制度评价: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重要意义。(2分)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