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慈溪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慈溪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慈溪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慈溪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花卉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哲学这朵智慧之花生长的“土壤”是( )a、人们的奇思妙想 b、人类的实践活动c、人类的认识活动 d、人们的主观情绪2哲学家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且是在最低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哲学是一种社会实践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是一门智慧学问 d、哲学是哲学家创造的3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高深的哲学c、哲学是系统的神秘莫测的方法论 d、一般人没有学习研究哲学的必要4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知识。其中不包括( )a、自然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 d、哲学知识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存在能否被思维反映的问题 d、思维能够作用于存在的问题6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a、对人生存在意义的不同回答 b、对宇宙起源的不同回答c、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作用的不同回答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c、都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8下列选项,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气者,理之依也 心外无物a、 b、 c、 d、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之一,另外一个“对子”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物质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11世界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c、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改造的客观存在d、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事物和现象12下列各项,可以称之为规律的有(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 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a、 b、 c、 d、13“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4人们能够预报台风信息,并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这说明人能够( )a、认识和利用规律 b、改变和创造规律c、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征服自然,支配自然15从内容上看,意识是( )a、社会现象的反映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自然现象的反映 d、物质世界的产物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普遍性 b、客观性 c、条件性 d、平等性17“只要在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认识具有反复性a、 b、 c、 d、18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19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20英国媒体报道,据说有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可能远离死亡,获得永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可以判断,该“预测”( )a、可信,因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b、可信,因为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c、可信,因为科学家能够对人类未来作出科学预测d、不可信,因为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21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尝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 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 b、 c、 d、22“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药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上述诗句旨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4“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被乔布斯掌握。”网上流传的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创办人)名言和相关评价,都表达了一个古老却鲜活的命题: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这是强调( )a、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人们需要哲学的指导c、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5“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在2011年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某网络论坛上,有些网友明确表示“肯定会扶”,有些网友表示“不会去扶”,有些网友表示“不好说”。上述材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6一天,老张收到外地儿子寄来的家书。老张一看家书,不禁失声痛哭。家书上写着:“儿子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正巧李大爷来张家串门。只见李大爷接过家书一看,哈哈大笑。在这两人的一哭、一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不同的意识对人的生理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a、 b、 c、 d、27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对地震的成功预警,根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规律的认识和创造,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28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类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类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29 早在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创作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小说写道,将来在中国上海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上海来。百年之前的“预言”,竟神奇般地应验了。这表明(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a、 b、 c、 d、30.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a、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确定的 b、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c、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d、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题,满分为40分。其中,31题为12分;32题为14分;33题为14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自2003年和2007年通胀后,2011年和2012年的中国再次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新一轮涨价潮已经成为现实。这使得很多人感到生活压力渐增,甚至有人坦言“感觉生活质量在下降”。材料二:人民日报和发改委相继连续5天连发5文出招稳定物价,而且国务院六个督察组也将奔赴18个省、区、市对各地物价上涨和各级政府管理工作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检查。通过调研,相关部门认为:中国今天物价不断上涨的成因,既有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些人为投机的炒作、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的因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国际市场前景预期不明朗等因素。材料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在其解决中国通胀问题究竟靠什么的文章中指出,解决中国通胀问题主要是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通胀预期和农产品价格的预测和分析机制,突出机制的前瞻性和预估性;三是保障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稳定物价;四是切实增加居民收入,为稳定社会提供有力的后盾支撑。从唯物论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稳定物价、抑制通胀?(12分) 32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收入分配理论上的一次又一次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以来到1978年底。这个时期,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是搞“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影响了效率的提高。第二阶段1979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开始尝试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第三阶段1992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有了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是在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认识论”道理。(14分)332012年10月9日下午,全国假日旅游部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在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这次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期间的心得。同学甲:2012国庆黄金周的车祸共68422起,794人死亡。不管玩得开不开心,挤着回来,骂着回来,只要不是被抬着回来,都值得庆贺。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喜的是,我早预料到了游客多的特点,所以事先设计了旅游线路、查询了相关的资料、询问了相关朋友,从而避开了那些人流拥挤的热门景点和吵杂的人流环境,舒舒服服地享受了农家乐自驾游和自助烧烤。同学乙:2012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国家首次实行“免通行费”的决定和政策,该决定和政策,是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就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