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1).doc_第1页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1).doc_第2页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1).doc_第3页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1).doc_第4页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1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小说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1、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彰显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2、命题指要(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第2节把握情节结构分析情节结构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的特点1情节安排评价(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5)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第3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借助什么来分析人物形象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举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借助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消失。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小说是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从而集中概括地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任何一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是单一的。哪怕是一篇小小说(短篇)其中描写的人物至少也要有几个。那么如何辨别认定小说中的主人公呢?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应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其他人物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6各类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对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常见的一个考查点。(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凸显主旨;若是线索人物,则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3)物象的作用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第4节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1常见题型(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张扬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3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第5节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考点一写作技巧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1)表达方式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小说常用开头、结尾1小说常用的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2小说的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显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考点二语言特色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就词语、句子的含意,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1、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身其境。(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3)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3、阅读与解题步骤阅读步骤:(1)标序号;(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解题步骤:(1)审题干;(2)定考点;(3)根据模式酝酿;(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第6节探究考点一分析文本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文本所蕴涵的民族心理不少文学类文本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蕴涵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生要想分析文本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首先需要了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1)勤劳俭朴,自强不息;(2)求同务实,谦和持中;(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4)尊君爱国,尊父爱家,尊师重道,尊长爱幼。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1)爱国爱家,关心社会;(2)义利兼顾,礼貌文明;(3)勤奋朴实,勇敢谦和;(4)标新立异,敬业乐群。2分析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与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文学类文本中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分析,考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作答:第一,亮明文本所蕴涵的民族心理或人文精神;第二,结合文本中的具体情节、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考点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新课标考试大纲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之一。该考点是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重点在于检验考生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是否具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具体答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考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作答时选取的角度小、巧、新。例如,就一篇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有创意的解读时,考生可以赏析其语言特色,分析文章在炼字、造句、修辞手法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技巧;可以赏析其结构方面的特色,如文章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伏笔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赏析其表现技法,体会象征、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的作用等。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紧扣文本”是指根据不同文本,进行不同的创意解读。如小说需要考生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散文则需要考生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创新有度”一是指创意解读不能脱离文本,二是指考生在创意解读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考生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自己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介绍、复述、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整。考生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使语言具有简洁美、流畅美和朴素美。【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 ”“一张也不卖!”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