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们的教育.doc_第1页
反思我们的教育.doc_第2页
反思我们的教育.doc_第3页
反思我们的教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思我们的教育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教育114 马鹏因为专业的需要,我接触到了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读罢,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书中的小林校长让人敬佩。观之中国教育有点让我寒心,于是心里难免产生想救中国教育于水火之中之感,晚上必然安寝之时辗转反侧,但我深知,如此之感只若浮云,只需要一阵风,便散了。但我心里不禁发出几叹感慨,如果中国也有这么一位校长,该多好! 窗边的小豆豆是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在上课时由于好动,无法安静下来,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上课写字的时候小豆豆从书桌里面拿笔,写完一个字小豆豆便把头伸进桌箱把笔放在里面拿出橡皮擦,擦完后又把头伸进书桌里面拿笔,如此翻来覆去,把教室弄得叮叮当当的,因为小豆豆觉得好玩。上课时她又喜欢走到窗子边上,看到大街上在宣传的人,小豆豆便大声呼喊叫宣传的人到教室来表演,又叫又跳,把教室弄得乱七八糟,不仅班主任的课无法上,隔壁班的老师对此也颇有怨言,班主任无可奈何,只能欠其退学。后来小豆豆遇见了小林校长并喜欢上了校长,喜欢上了巴学园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校门,喜欢上了由电车箱组成的教室,喜欢上了由“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组成的午餐,喜欢上了教室上课时的自由。于是,小豆豆便转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鼓励下最终让同学们接受和喜欢上了小豆豆。小豆豆也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有思想性和创新性的小女孩。 里面的几个情节,让我异常的感动。小豆豆因为被迫转学,在找学校的途中,正好找到了巴学园。小林校长找小豆豆去谈话之前,豆豆的母亲已经把有关豆豆所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校长。校长也许想领略一下小豆豆到底是个何方人物,竟然让原学校叫她退学。小豆豆进去了,开始时也显的有些拘谨,后来在小林校长的鼓励下,慢慢的放开了。把自己所发生的一切都告诉给了校长,包括自己在原学校是怎么的淘气,怎么惹老师生气的,和同学,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校长,足足讲了四个多小时。但小林校长却只是默默的听着她的喜怒哀乐,她的见闻感受,为她的高兴而高兴,为她的悲伤而悲伤。如此,我认为这位校长才叫真正的校长,因为他有一颗对教育的虔诚和一颗常人没有的耐心。用小豆豆的话说“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长时间的听我把话说完“。 反之在我们的国家,有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学生都很少见到班主任更别说是校长了。即使见了,也只是等着接受老师的训导,更遑论与之面对面交流和心与心的沟通。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也许是中国人比较内敛,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或者问老师后老师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于是会被老师吗或者被同学嘲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好面子的传统,当领导的很少有真正放下身子来聆听下属的心声,当教师的更很少有一颗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心。习惯了把自己的身子抬的高高的,也习惯了站在很高的位子上俯视比地位低的人。有些老师则与严厉来给自己树立权威,这样就会使自己和学生隔离起来,阻挡了彼此心与心的沟通,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最失败的。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觉得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俯下身子,蹲下脚步,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态教育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里想法。让孩子的悲欢在教师的心中流淌,让孩子的喜怒在在教师脸上呈现。 相比与我们国家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小豆豆应该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因为她不用一天摇头晃脑的随着书本转动。她遇到了一个自己能快乐学习的天堂,遇到了这么好的一位校长。小豆豆每次去上课的时候,老师早已把一天的学习课程都写在了黑板上。小豆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挑选所学的科目,于是,小豆豆的身旁有的在写作文,有的在念片假字,有的点了酒精灯在做实验。由此看来,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更为人性化,尊重了我们的教育自由,权利自由,个性自由,兴趣自由。这就不难看出,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倾家荡产都要到外国留学的原因了,当然还没有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因为欧洲是以人的自由为中心的,什么事情都会围绕着自由这两个字转,这里的教育更让人找到自我,自己的优势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人生的价值才能达到最大化。而我们往往是与人的权威为中心,这样更容易让人迷失自我。陶先生曾经也说过“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存在于从前,现在依然流行,特别是农村小学地区。以我地的经历来看,每次老师来上课的时候,都会拿着一本教案书,翻着就一字一字的念给我们听。下面就开始出现同学开小差了,有的在语文书上画画,有的在偷偷的听歌,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望着窗外,真正听课的人很少。如果以一种效值来衡量这位老师上课的话,我认为这个课堂根本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达到教学要求,也没有调动同学的兴趣。老师上完课后,就会给我们构重点,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这就是中国的教育,追求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我们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缺陷性越发明显。它退化了我们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打断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和固定化,进而减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也许便是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症结所在之处吧。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老师的错。我觉得更是父母的错,全社会的错。因为现今我们教育仍然实行严密的高考制度,而我认为它跟古代“四书五经“的选举人才方式是一样的,是要会背才能有好的分数,不同的是现在不仅仅考一篇文章而已。现在的考试题目的样式多了,科目的种类增加了而已。杭州师范学院的心理学系副主任朱晓斌教授也曾说过:”从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导致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延伸到了小学阶段,围绕着高考这条轴心打转是现在教育的普遍现实,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似乎成了眼下教育的目标,成了全社会的统一认识。目标的一致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教学手段的单一,这就是教育的现状。“因此,我觉得这种现状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当然,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并不是说改革就能改革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能完成的,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在窗台上的小豆豆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小豆豆去上厕所时,不小心钱包丢到了粪坑里面。但小豆豆很喜欢那个钱包的,不想去买另一个。于是,小豆便找来了打捞的工具,经过艰辛的打捞,终于打捞上来了,但打捞上来的粪臭味醺天。不知道小林校长是假装路过还是真的路过,当他看见小豆豆蹲在厕所打捞的时候,并没用对小豆豆责骂,而是问了明了原因后,说了句“怎么把东西弄上来的就怎么把它们都弄回去”。小豆豆钱包倒是找到了,但怎么处理这些粪,小豆豆没主了。但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把厕所弄干净了。我觉得校长这句话真的不简单,它包含了对小豆豆的尊重和理解,也对小豆豆进行了一番的引导,自己找解决方法。怪不得巴学园只培养了50名学生,就出现了2位世界级的人物,还有10位国家级人才。换做中国的老师更别说是校长看到这种情形,不只是责骂学生这么简单了,还可能告诉家长说孩子不健康了。由此可见,中国教育与日本教育的差距有多大了。当然也有人会反对我的观点,说这不过是一本小说而已,里面的情节肯定是虚构的,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的,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学校。确实,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评论家梅子涵就说过“如果诺贝尔有个教育奖的话可以授给他,因为他在人类做了个实验,做了个教育的乌托邦的实验”,文中的“他”应该是指小林校长了。杭州师范学院朱小斌教授也说过“巴学园的这样的个性化教育是不太现实的”。我不知道你们的想法,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学校。据作者的回忆说,巴学园是存在的,她的创作是根据自己曾经的经历来写的。而且纵观这本书的教育思想,无非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还有对孩子的鼓励,赞扬,鞭策,肯定,把自己融入到孩子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因此,我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真正的把教育当回事,把自己的工作当回事,做到上面这几点并不难。因此,我并不赞同他们的话,就西方的学校来说,其实正好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然而我认为这种教育思想的提出我们应该比日本早的多,因为这本书是1981年出版的。而我们的陶行知先生1919年就发表了教学合一对这种思想就有了初步认识,而到1927年发表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就比较的成熟了,里面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个“做”字。陶先生在里面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熬,做上学,在做上教的事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进而又介绍了,先生应该怎么样教学生。概括下来也就是兴趣,自由,个性。后来陶行知先生创立了晓庄学校,是“教学做合一”的实践,但遗憾的是后来被迫关闭。从此,陶行知的思想也就停留在了理论上,觉得有几分可惜了。而现在的某些学者却说要改革,要仿照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利用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呢?为什么就不能在上面多做一些功夫,好好研究找到一条适合我们本国发展的教育思想?我认为陶先生的思想直到现在依然有价值的,依然是先进的。但也许我们每天花好多时间去研究外国的,而把我们自己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