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保录集训营 凯程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考研导师 项贤明教授姓名:项贤明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比较教育 高等教育电 话mail: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教育背景1997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博士导师鲁洁教授工作经历1997同年7月,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师从顾明远教授从事比较教育研究工作1999年5月出站,并留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任教,旋即评定副教授职称。2001年,破格评定教授职称出访经历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巴斯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等院校讲学或做学术研究工作出访过美、英、法、德、意、荷、韩、比利时等国家社会任职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基层教育委员会工作十年获奖情况博士学位论文泛教育论获得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年4月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资助计划资助。科研项目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若干紧迫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广义教育学原理及建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当代大学教学理念的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子项目 高等教育多种层次、多种体制办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中港合作研究项目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生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广义教育学理论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研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不含非核心期刊、报纸和论文集收录),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著作:1.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文化逻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教育政策译丛”系列丛书主编。4.加本亚明莱文(Benjamin Levin):教育改革:从发起到成果(合作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作为两名主要撰稿人之一参加编写全国自学考试教材比较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该教材的配套辅导教材比较教育自学辅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论文:1.教育与人格发展散论,教育研究1988年第4期;2.试论儒家人格教育思想与重建中国文化精神,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3.中国教育科学的民族化道路,教育科学1991年第4期;4.关于教育与科技生产力的哲学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11期;5.论教育的主导功能与教育的理想性(合作),江苏高教1993年第4期;6.经济体制市场化与教育的伦理学困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3期;7.论我国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与教育改革,教育研究1994年第8期;8.我国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2期;9.教育概念的泛化与教育科学范型转换,现代教育论丛1995年第6期;10.教育主体的四重形态初探,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6期;11.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当代中国研究(美国普林斯顿)1996年第1期;12.论教育与人的发展资源,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1期;13.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2期;14.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2期;15.关于交往与教育的哲学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16.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概念,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6期;17.试析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重结构,教育研究1996年第9期;18.教育过程中人的异化及其扬弃,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19.“校园意识形态”与农村教育改革,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20.试论教育学的哲学科学基础,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2期;21.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22.关于教育活动中主体际交往关系的一个论纲,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23.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24.义务教育:人口空间位移背景下其概念、层面和思路,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25.变革教育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3期;26.人口空间位移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27.走向“成人”之学,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28.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29.“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4期;30.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31.论创造性教育的三个阶段,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3期;32.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33.教育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2期;34.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35.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36.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37.WTO:机遇与挑战,中国考试2001年第2期;38.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39.比较教育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40.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理念,江苏高教2001年第5期;41.论人文系统中的教育,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42.比较教育的立足点与方法论,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43.大学之道在文化殖民?,学术界2002年第1期;44.比较教育:话语与权力,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45.开放、自尊与文化殖民,学术界2002年第5期;46.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与结构,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47.关于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3年第2期;48.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理论观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49.教育的场所一种对教育现象时空特性的尝试性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4期;50.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51.我国高校应试行第二专业注册入学制度,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7期;52.论实现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比较的角度,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53.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54.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55.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议,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56.台湾地区民进党执政以来教育改革中的台独倾向评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57.我国西部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58.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法律硕士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医疗卫生系统人员通关考试题库必考附答案详解
- 教育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 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培训课程
- 江西省吉安永丰县联考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土地拆迁工作汇报
- 2026届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湖南省永州市2026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腔镜规范化操作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药药剂员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脚手架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企事业单位办公家具采购合同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巴彦淖尔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5463.3-2025非金属矿产品词汇第3部分:石膏
- 快手运营课程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漂白粉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