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培远堂文檄看陈宏谋为官之道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俊杰陈宏谋(16961771)是清代雍乾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任扬州知府、云南布政使、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甘肃、江苏、湖南巡抚,又曾任陕甘总督(署理)、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署理)、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等职,宦海生涯长达48年,政绩卓著,著述等身。有“一代廉吏”、“岭表儒宗”之称。陈宏谋其所以能在雍乾时期入参密勿,出领封圻,事功彪炳一代,道德文章为海内所宗,是与他能坚守其为官之道紧密相关的。培远堂文檄收录了他从雍正十一年(1733)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间,在各地担任布政使、分巡河道、按察使、巡抚、总督期间所发布的文告政令和请示报告共805件,合编为48卷。这些文檄均出自陈宏谋之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宏谋的为政思想与实践。此书除有乾隆年间刻本和道光年间补刻本传世外,民国年间,又被收入广西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1943年8月出版的陈榕门先生遗书一书中,颇便阅读。本文仅通过对培远堂文檄的解读,就陈宏谋的为官之道作如下探讨。 一、克己奉公,为政精勤陈宏谋原名弘谋,因避清高宗弘历讳,改名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十五日(1696年10月10日),生于广西临桂县西乡横山村(今属桂林市临桂区四塘乡)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学习。为诸生时,即敦崇实学,以经世利民为己任,闻有邸报至,必借以观之,常以“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必为世人不能作之事”自勉。雍正元年(1723)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座主桐城张廷玉为书堂额“培远”二字,以前途远大相期许。次年,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从此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平步青云。陈宏谋生活的时代,不少官吏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上瞒下、敷衍塞责,百姓深受其害。陈宏谋认为,“廉洁乃居官首重,精勤尤为政先资。牧令各官,身膺民社,才有短长,操守可以自主;事有难易,勤惰不由他人。操守不清,有才亦无足取;办事若勤,驽钝犹堪策励。二者实官场利害攸关,亦百姓休戚所系也”( 整饬官方檄,培远堂文檄卷十二。为此,他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始终把廉洁奉公作为自己为官的首要准则,并要求自己为政精明勤奋,于吏治民生有所裨益。乾隆十二年四月,他在任湖北巡抚时发布的晓谕关防示中曾这样写道:“本部院起家儒素,遭遇圣明,洊历清要,履任封疆惟思上以仰报国恩,下不负读书初志。自通经籍,守此寸忱早作夜思,惟思执法平允,维持公道,不肯自昧本心,瞻徇情面。一切案牍,亲自裁定,从不假手于人。往来朋旧,决不以私相干。”鉴于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拉关系、走后门等不良风气,他明令:“凡有指称本部院名色,在外结交招摇及藉事撞骗者,官司一有见闻,一面查孥,一面禀报,亦许士民扭禀就近地方各官,查孥报究,以凭按法究处。”陈宏谋以诚立身,言必信,行必果。他既以克己奉公、精勤为政自勉,亦以此考察属员贤否。在任陕西巡抚期间,针对当时官场陋习,他曾发布申饬官箴八则檄,指出:“官必爱民,乃为尽职。故府州县官皆以知为名,又名之曰地方官,谓地方之事,府州县当无不知也。百姓称官曰父母,自称曰子民,谓民间苦乐,府州县当无不关切如一家也。”他要求属员必须切实做到存实心、坚操守、广化诲、察属吏、驭书役、戒揣摩、禁扰累、绝回护。在此官箴八则中,他把“存实心”放在首位,这正体现了他讲求实学,以实心、办实事的一贯主张。他认为“心为一身主宰,万事根苗。有心有余而力不逮者,未有无此心而能为此事者也”。为官者,应“为民造福”,“如兴一利也,惟恐不利于民,惟恐利民不久,更惟恐利少而害多;除一弊也,惟恐害之不去,惟恐此时无害而将来有害,更惟恐一害未去别害又生。彻始彻终,有一番筹划;防微杜渐,有一番布置,不如此则心有不安。果能如此,于民有益,即于己有累,亦所不惜。”为了使自己在任职期间能“行其有利于民者,去其有害于民者”,陈宏谋每到一处,必深入调查,了解地情、民情、吏情,以便兴利除弊。其了解情况的方法之一,便是广泛查阅当地的地图、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一旦发现资料残缺,便立即下令限期补齐。例如雍正十二年,他在任云南布政使期间,针对“每查旧案,俱零落不全,散漫不一”的情况,就曾发布过清查卷案告谕,要求属员“将各房承办案卷,逐一检查每一案粘连一处,上加壳面,标题某案,以便繙查“。又如乾隆六年,他在任江西巡抚期间,鉴于“各属送到之图,非开载不全,即东西倒置,不过衙门所存旧本,经承递相抄送,草率不堪,以讹传讹,久同废纸”。因而发布饬画舆图谕,要求所辖各府州县,按他规定的要求,重新绘制地图。除自存外,还应上报巡抚,以便“悬之座右,俾烟井万家,时时在目,桑麻四野,处处关心”,借地图而知阖境之地势情形。陈宏谋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颇受时人赞许。如陈宏谋的好友诗人袁牧在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中,就曾这样写道:“所到处必将各府州境内村庄、河道绘图悬壁,环覆审视;又将兴革事宜分条钩考,纤屑必周,久远必计,刻苦经画,寝食以之,久之编次成书,了如指掌。” 袁枚: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陈榕门先生遗书卷一。 除查阅文献资料外,为了深入掌握实情,他还经常巡历地方,所至与父老子弟课晴雨,话家常,宣教化,察民生,藉以了解风土物宜,体察民间疾苦,考查官吏贤否,处理疑难悬案;或发文督饬下属,将民情土俗,按要求逐条查清上报。如乾隆十九年,他在任福建巡抚期间,就曾发布咨询民情土俗三十条谕,把需要调查了解的社会民生问题,一一列出,明令属员务必及时查清。文中首列“田赋”一目,要求查明“水田、滩地、海荡、山场各若干?是军是民?科则若何?或计顷亩,或计租种,纳银若干?纳米若干?其田地有无鱼鳞册可查?民间买卖田地,曾否税契?催收以何为凭?有无飞洒寄粮、抗欠无着等弊?”在生计一目中,他要求查清“小民力农种海而外,作何营生?贸易手艺,何项为多?有无出外及贩洋之人?有洋船者是否皆殷实之家?出产棉花夏葛布疋否?多寡如何?有养蚕及织绫纱缎者否?多寡如何?”在陈宏谋看来,“民生之休戚,风俗之美恶,固由积渐使然,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因俗立教,随地制宜,去其太甚,防于未然,则皆官斯土者所有事也。苟非情形利弊熟悉于心胸,焉能整饬兴除,有裨于士庶?”要想掌握实情,必须不辞劳苦,深入调查;在了解情况之后,要能坚决采取措施,兴利除弊,切实解决问题,更需勤奋工作。陈宏谋在数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劳心焦思,不遑夙夜”,其“公而且勤”的品德,备受世人赞誉。克己奉公,为政精勤,这是陈宏谋为官坚持的一个原则,也是他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政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兴利除弊,关注民生民生问题,具体表现为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文化教育等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综观历史,大凡民生问题解决得较好,人民能安居乐业,社会就比较稳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反之,如果百姓衣食无着,忍饥受冻,就难免会铤而走险,产生种种社会问题。故民生问题,实为从政者应该首先关注和积极设法加以改善的一大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从培远堂文檄中不难看出,陈宏谋在外任期间,对民生问题是极为关注的,并曾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改善。(一)发展生产,以民养民 康乾时期,人口增长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清顺治十八年(1661),全国人口约为8400万人,但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全国人口已增至约20421万人。102年间,人口增长了1.2亿多人,致使每年生产的粮食,不足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陈宏谋深知,“民为神主,食乃上天” 天津祈雨文,培远堂文集卷十。,为了解决民食问题,他一方面通过兴修水利和引进玉米、甘薯等品种以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又鼓励百姓大力垦荒,以扩大农田种植面积。以其在任云南布政使时劝民垦荒、种植杂粮为例。云南是一个“跬步皆山,水田原少”的省份,当地居民在“雨晹时若之年,只知耕种有水的肥田,其瘠薄者每弃而不问。若遇风雨失调,则高田不肯耕种,即别有可种杂粮之田,弃为废壤,束手受饥”。针对这种情况,陈宏谋发布了劝种杂粮檄,明确指出,“山田虽然瘠薄,未必尽系不可种植之土”,“仰即遍行传谕士民苗猓人等,凡有无水不能耕种之田地,悉令随其所宜,播种杂粮,以冀秋成”。正由于陈宏谋大力倡导,云南境内不少荒地得以开垦,民食问题得以缓解。除狠抓粮食生产外,陈宏谋还把目光注视到丝织业、采矿业和贸易业等方面上来,既活跃了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以奖劝蚕桑为例。陕西自古就是重要的蚕桑之地,诗经七月篇就生动地反映了西周时期陕西种桑养蚕以及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如诗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到了陈宏谋任陕西巡抚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宫廷以及各地对丝织品的需求日日增加。尽管陕西原有蚕桑业已经凋敝,但如能采取措施,加以振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生财之道。为此,他在四任陕西巡抚期间,一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先后发布了查养蚕桑檄、饬谕麟游县不必强种青杠加意植桑檄、给匾奖励养蚕监生杨屾檄、设立蚕局收买桑茧檄、通查放养山蚕檄、饬行白河县放养山蚕檄、兴除事宜示、劝种桑树檄、申行蚕织檄、筹拨蚕馆工本檄、续行山蚕檄、倡种桑树檄、上用缩缣宜委专员檄等十多篇文告,并亲赴各地实地考察,检查督促,大力宣传和推广种桑养蚕;另一方面,又设立蚕局织局经管此事,并招雇南方工匠到陕,纺织斗文绸、上绸、秦绸、线绸,以资示范。经过陈宏谋的大力倡导,陕西从事蚕丝业的人数日渐增多,生产出著名的秦缎、秦绸、秦锦、秦绫等产品,成为当时颇具地方特色的一个丝绸基地,而陕西民众也从中日渐受益。 (二)防治灾害,积谷备荒在旧中国,自然灾害频仍,给百姓造成巨大灾难。我国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在其所著乾隆帝及其时代一书中,就曾明确指出:在乾隆执政的60年中,就经常发生水旱蝗雹、风霜地震等自然灾害。收成上好的丰年,只有13年,占21.7%;中等收成的平年,为29年,占48.3%;另有18年则为灾年和大灾年,占30%。作为乾隆帝在位时的一名封疆大吏,陈宏谋在其外任期间,为防治自然灾害,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在培远堂文檄中,陈宏谋为防治自然灾害的文告,比比皆是。他不仅命令下属必须尽心尽力防治灾害,还具体说明防治灾害的各种方法,从而尽量減少灾害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以他在陕西兴修水利、防治灾害为例。当年的陕西,沃野千里,但平原土厚,虽有河道,岸高难引。为此,陈宏谋通过“悉心体访”,认识到“井利可兴”,因而发布了通查井泉檄等文告,劝导民众多多开井,并要求下属府州县加强督促检查,并将情况如实上报。在他的努力倡导下,陕西先后凿井28800余口,大大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与此同时,他又留心河渠的修治,并有计划地修浚了泾阳县的龙洞渠、宝鸡的利民渠等众多河渠,使百姓深受其益。又如,蝗灾是当年水、旱之灾以外的又一重大自然灾害。乾隆二十三年七月,淮、扬、徐、海所属的山阳等二十州、县、卫遭受严重的蝗灾。为了救灾,陈宏谋及时发布了搜捕蝗蝻檄,除委派专人前往各地检查督促捕蝗事宜外,还详细说明捕捉蝗蝻的办法。如文中写道:“蝻子甫经出土,如蝇如蚁,屯聚一处。多集人夫,各带鞋底、响帚、柳条等物,齐力扑打,扫入深坑,用火焚烧,不至复生。”“长翅之蝗,飞腾在数仞以上,网罗所不能及。夜半停落,侵晨露重,沾翅难飞;又巳午时落地,雌雄相配。应预先多集人夫,多备器具,于此时合力扑捕。”“飞蝗有望光投落者,预于空地多挖深坑,堆积柴薪,夜间用火焚烧,光焰透上,蝗即见火飞投,自己烧死,仍令人夫站立坑边,用响帚扑打,所获必多。”“凡坑内烧死之蝗,用土掩压筑实,以杜复活贻害。”陈宏谋介绍的捕蝗之法,当不止此,作为封疆大吏,他能及时总结各种捕蝗经验并大力加以推广,其关心民众疾苦,由此也可见一斑。 “民不可一日无养,岁难保其不荒。筹养于既荒之后,其势逆而难遍;筹养于未荒之先,其势顺而易周。”为了储粮备荒,陈宏谋在所辖之地,积极整顿和新建常平仓与社仓。常平仓由官府设立,“贮之于城”。其作用一为供借贷,一为调剂谷价。其调价谷价的做法是,在丰年谷贱时,政府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大量购进粮食,以免谷贱伤农;等到荒年谷贵时,又由政府将谷物低价售出,以缓解民众缺粮的问题。与常平仓不同,社仓是由民间募集粮食,分贮各乡,由乡民推选正副社长负责掌管。当乡民缺粮时,可以就近借贷,按规定付给利息,解决燃眉之急。两仓之设,早已有之,对于缓解民困,曾起过一定作用,但因行之既久,百弊丛生,官绅勾结,把两仓变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故陈宏谋每到一地,必对两仓情况进行调查,并发布檄文,加以整顿。如他在任江西巡抚期间,就曾先后发布过清查社谷檄、社仓规条、谕社仓出借事宜、通行社仓事宜檄、饬禁社谷不得拨借他处檄、暂停采买仓谷檄、再饬清查社谷檄等一系列文告,并坚决贯彻执行,从而使两仓能较好地发挥其积谷备荒的作用。 为了防灾救灾,陈宏谋除在各地设置常平仓与社仓并严加管理外,每当重大灾情发生后,还亲赴灾区,采取赈济、放贷、抚恤、蠲缓等措施,救济灾民。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为了救灾,陈宏谋曾采取过以工代赈的做法,即在灾荒年成,利用公款,雇佣受灾饥民从事水利建设或修建河堤、城垣。如乾隆七年,江西受灾。时任江西巡抚的陈宏谋,于是年十二月奏准以公款修建南昌、新建二县圩堤,并在南昌县罗丝港修建石坝,障赣水西注。这种寓赈于工、以工代赈的做法,不仅使灾民得以食力度灾,而且也促进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备受时人赞许。 (三)严惩贪污,提倡节俭要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必须澄清吏治,严惩贪污。雍乾时期,虽史称盛世,但官吏贪污腐化的现象,仍所在多有。陈宏谋曾揭露道:“功令森严,耳目昭著;稍知自爱,亦自有所畏而不敢为。然义利关头,未能看破;苟得念虑,难遽扫除。或踪迹诡秘,而冀人之不觉;或借端巧取,而以为有说之辞。如征银多捉短封,收米掯勒尖收;买谷则短价浮量,借谷则平出尖入;以及勒借铺户,派累里民,私收礼物,投拜门生;或捐监有使费,绅矜有交结,喜庆令节,暗受馈遣;日用柴薪,短发价值,但有一事,即思染指。不思养廉常俸之外,绝少无碍之钱粮;昏夜暗室之中,焉有不知之财物。” 申饬官箴八则檄,培远堂文檄卷二十。官吏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百姓必备受其害。陈宏谋对于贪污的行径,极为痛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他告诫属下:“务各认清正途,勿入邪径。俸银养廉而外,皆为赃私,稍有巧取染指,即同鸩毒砒霜,立刻致命。官衙清淡,惟有量入为出,节省无益之耗费,减衣缩食,莫学侈靡之排场。正杂钱粮,切戒厘合之浮征;大小词讼,更戒乘机而需索。事前之听许,事后之受谢,罔非因事而受财,难免计赃而定罪。” 饬禁官员侵贪檄,培远堂文檄卷四十七。为了惩治贪污,他曾发布过饬禁官员侵贪檄等一系列文告,并坚决加以执行。由于陈宏谋反对贪污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故其所到之处,贪官污吏为之敛迹,社会风气得以为之一振。为了澄清吏治,陈宏谋在严惩贪污的同时,还大力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雍乾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渐增多,而奢侈浪费之风,也极为盛行。各级官府,人浮于事,许多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忙于应酬,竞相供奉,“奔走之时多,办事之时少”。流风所及,至于民间。“服食争夸丰美,婚丧竞尚繁华”,“呼群畅饮,家无隔宿余粮,只顾一时醉饱,不顾妻子饥寒”。更有甚者,上自官员,下至平民,赌博成风。如“甘肃各属衙门,竟有以玩牌掷骰,为消闲散闷之举。或官幕同赌,或与家人同赌,以致衙门之内,上则官幕或同城之员,下则长随书役效尤,分夥聚赌,渐至昼夜流连,肆行无忌,废时失事,利令智昏,乖政体而玷官常,所关不浅。”对于诸如此类的不正之风,陈宏谋极为痛恨。他认为“为国理财,慎节为要” 寄德松如先生书,培远堂手札节要中。,故在严惩贪污的同时,发布檄文,严禁铺张浪费和赌博。如针对地方官员虚耗光阴、忙于应酬的现状,他在任福建巡抚期间,曾发布了禁州县无益奔驰檄,明确指出:“以有用之精神,徒耗于无益之酬应;以司牧之要职,竟成奔走之闲员,殊觉非宜。”他要求“通省文武,以及往来宾客,一切应酬,皆宜减省一举一动,皆从公务起见;随时随地,总为民事劳忙。庶几勤能补拙,敏则有功。不得以周旋世故,博僚友之欢心,蹈旷官之重咎;不得以趋承周到,矜肆应之才情,取上司之厌薄。此外各属附府之县,冲要之区,均宜减省应酬,爱惜时日,专心民事,勉供职守,毋再因仍陋习,自取咎戾。”又如针对各种浪费现象,他在陕西巡抚任兴除事宜檄中,明确指出,要“崇尚节俭”。他告诫说:“应思阖家衣食,终岁用度,莫不艰难。虽有薄田,虽有生理,一年所得,能有几何?”“平时预为撙节浮费,以归实用,不作无益,以害有益,省得一分,后来有一分享用。”再如,在同一檄文中,针对赌博现象,他指出:“赌博破人财物,坏人子弟,倾家荡产,藏奸聚匪,皆由于此。”他明令:“嗣后无论大赌小赌,押宝掷骰,一概查拏,照例分别究处,不稍宽纵。” 陈宏谋不但三令五申,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出于考察实情的需要,他经常要到各地巡视。为了防止因出巡而劳民伤财,他明令住宿的公馆,“止须打扫洁净,不搭彩亭牌楼,不用照壁”,“随从官役,附近另宿,或借用帐房,不必另搭房屋,不可将民房拆修”。“公馆内不安盆景,不设古玩;坐处不用花板,卧处不用铺垫” 出巡事宜,培远堂文檄卷四十八。平日,陈宏谋也非常注意节约,爱惜公物。如他常把下属写给他的报告中的空白纸裁下,留作办公之用。三、振兴文教,弘扬实学 陈宏谋认为,“自古迄今,言政无过教养二端” 寄孙隽书,培远堂手札节要上。又说:“人材之兴,惟资教育;风俗之易,端赖诗书。” 通省义学规条详,培远堂文檄卷三。故在兴利除弊,改善民生的同时,又大力振兴文教,弘扬实学。 (一)兴办义学,振兴书院 清代的学校制度,在未办“新学”之前,基本上是承袭明代旧制,在京师设国子监,在地方则分设府、州、县学,其目的在于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由于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其身份受到严格的限制,故平民百姓,很难有机会受到学校教育。特别是清代初年,朝廷为防范反清的知识分子及其它社会势力利用讲学之机,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故对书院严加控制,致使不少书院,日渐衰败。 雍乾时期,随着清政权的逐渐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兴办义学和书院被提上议事日程。从雍正元年起,朝廷曾多次下令,要“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 大清会典学校二。,又“命各省省城设立书院”,并各给1000两银子作为营建书院的经费。对于朝廷的这些政策,陈宏谋是积极执行的。他认为“人性皆善,无不可化诲之人;汉夷一体,无不可转移之俗。有地方之责者,因土制宜,随方设学,而又区画长策,不致有始无终;设法振兴,不致有名无实,则化导既久,观感必多,文教既可兴,风俗亦易美矣” 查设义学以兴文教檄,培远堂文檄卷一。义学与书院,作为两种教育机构,相辅相成,各有其用。“书院则拔一省之俊髦,造就人才,敦崇实学。其掌教宜加遴选,务得学有根底者为之;学徒则取其资质可造就者,不必尽系老师宿儒也。义学宜城市与乡村并设,以诗书之气,化其嚣竞之风。” 寄张灏书,培远堂手札节要上。书院属于地方较高层次的教育,重在培养具有较高品德修养和真才实学的人才,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各级封建官吏;而义学则属于普及性、义务性的初等教育,其办学目的,重在使受教育者接受封建思想品德教育,并能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无论城乡或汉夷子弟,皆可入学。为了恢复和兴建义学与书院,陈宏谋先后发布了查设义学以兴文教檄、通查义学租田馆舍檄、饬议书院檄等一系列文告,明令下属将恢复或新建义学及书院应掌握的基本情况,诸如校址应设于何处?原有公田多少?办学经费如何筹措?师资生源状况如何?一一查明,及时上报;与此同时,又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如在云南任布政使期间,他“常自置一小册,纳之于怀,亲为握算,旦夕以稽,身履其地为之经营筹画、布置” 全滇义学汇记序。陈宏谋办学之举,因措施得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进展迅速。仅四年时间,云南全省恢复和新建的义学,就多达700余所,为清代广西所办义学总数213所的3倍有余。办学不仅要看数量,还要保证质量。为此,陈宏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义学与书院严加管理。他认为“设学既多,必须详立规模,始可永行无弊”。故早在云南布政使任内,他就曾拟定过四则义学条例,呈请上司批准施行。这四则条例是:一、馆师宜慎;二、化诲宜广;三、学徒宜分别递升;四、田租宜归官经理。 通省义学规条详,培远堂文檄卷三。除对义学制定有条规以加强管理外,对于书院,陈宏谋同样也加强了制度化管理。如他在江苏巡抚任上,鉴于紫云书院以往条规有不尽统一之处,特“谨加参酌,删繁就简”,亲自拟定了书院条规示,颁布施行。文中,对书院学生的名额、生活待遇、学习时间、内容与方法、考查方式、请假制度、师生关系、教师待遇、校外人员来访办法等事项,都分别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亟便执行。 办学需要有比较稳定的经费来源。陈宏谋除请拨公款用于办学外,还想方设法多渠道地筹集经费。他一方面明令下属,对各处原有的学田进行清理,分别租给佃户耕种,以其收入充作办学经费;另一方面,又发动官员、缙绅乃至广大民众捐资办学,并以登记在册或竖碑留名等方式,给捐助者以精神上的鼓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宏谋执着的办学精神,深深感动了下属和士民,使”监司诸公暨贤有司,皆能同心共济,随其心力所至,或筹增经费,或措置田产”,“士民亦闻风鼓舞,争先请设,且捐助焉” 全滇义学汇记序。 办学除需要有经费外,还需要有教材和参考书籍。当时,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购书不易,要解决教学用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就地刻印。陈宏谋有见于此,利用公务余暇,亲自选编、校勘并主持刻印了许多书籍,分发至所辖义学和书院,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如在云南任职期间,他所印发的书籍就有小学纂注(附童蒙须知)、近思录集解、参订古文详解评注、孝经注解、大学衍义补辑要、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等十余种。为了振兴家乡的文教,他晚年还特地印刷了御选唐宋诗醇、御选唐宋文醇、十三经注解、通鉴纲目、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及朱柏庐治家格言,连同以前刊印的增订正史约、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等书,一并捐赠给广西,分置于72所义学和8所书院,供士子们借阅。清代,虽然主持刻印书籍分发给义学和书院的地方官员,并非仅有陈宏谋一人,但若就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选择之精的角度而言,陈宏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陈宏谋既以振兴文教为己任,故宦迹所至,必亲临所在府学、县学、义学和书院,与师生交谈,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他特别重视教师的选择,还经常利用公务之余,到书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如在江西,他亲临豫章书院,“讲论立身行己之道和文章性命的要义”,又对诸生的习作亲自评判,并以甲乙标出等级。陈宏谋每到书院讲学,事先必精心准备,由其孙陈兰森最后整理成书的课士直解,便是他为书院诸生及子侄辈讲习经文的讲稿汇编,从中不难看出他治学态度的严谨和执教态度的认真。对于陈宏谋在书院的讲学,学者极为称赞。如他任江苏巡抚时,曾至紫阳书院讲学,时任该院山长的文学家沈德潜曾回忆说:余“潜居吴下,亲被德施,又忝主教紫阳。每当课士,辄与公接。公命题,必为讲义,剖析圣贤精蕴,毫发不爽,潜亦受公教益” 清唐鉴:清学案小识。(二)学仕合一,讲求实学与一般官员不同,陈宏谋虽然为官数十载,公务繁忙,但始终保持书生本色,手不释卷,勤奋学习。在他看来,学与仕的关系,实为体与用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他说:“士大夫处而家居则为学,进而莅官则为仕;学者所以学为人,即以讲求乎仕之理也;仕者所以治民事君,即以实践乎学之事也。事理本属相资,体用原归一致,世之学者每歧而二之,于古人嘉言善行,不能切己体验,书自书而我自我,遂至学自学而仕自仕。” 学仕遗规序。学者入仕,除应实践自己往日所学外,还需继续学习,方能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义理。陈宏谋曾自述其入仕后的读书心得:“夙昔读书,大半浮慕,自入仕途,遇事摇惑,胸无把握,始觉浅陋空疏,所谓平时不学用时悔也。既欲退而言学,实已无及。然偶一开编,或抽绎向所记诵者,参之时事,未尝不隐隐触发,可相印证。益信仕途不振,皆由所学之非,动谓仕可不由于学,学亦无补于仕者,尤其同床而各梦也。” 寄胡泰舒书,培远堂手札节要下。陈宏谋不仅喜爱读书,而且勤于著述,即使晚年在京任职,仍然撰述不辍,常是五更即起,伏案终日。他把读书、著述与修身、为政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为人称道的成效。其著述流传至今者,约有数十种,大致可分为著作、纂述和校订三个部分。自著部分,有培远堂偶存稿(内分文集10卷、文檄48卷、手札节要3卷)、课士直解7卷及陈宏谋家书等,较集中地反映了陈宏谋的学术思想与事功。纂述部分,有全滇义学汇记、五种遗规15卷(内分养正、教女、训俗、从政、学仕五种)、在官法戒录4卷、四书考辑要20卷、孝经注解1卷、吕子节录4卷、吕子节录补遗2卷、增订正史约36卷、甲子纪元、大学衍义辑要6卷、大学衍义补辑要12卷及湖南通志(陈宏谋修,范咸、欧阳正焕等纂)174卷等书。其中,五种遗规辑录了历代有关立身处世、为学、教育、从政等方面的嘉言懿行,并详加按语,家絃户诵,影响极深。校订部分,有小学纂注、四礼4卷、四礼翼4卷、三通序目、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司马文正公传家集80卷等书。陈宏谋的著述当不止以上所列,但由此亦可见其著述之多。作为朝廷重臣,陈宏谋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能完成如此众多的著述,其笔耕之勤,不能不令人深感钦佩。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无论自著、纂述或校订这些书籍,并非为著述而著述,而是各有其特定的目的的。如文檄之作,均出于政务的需要,而校订刊印的书籍,主要是为了满足义学与书院教学的需要。至于纂述之作,亦别有深意在。以从政遗规为例,此书为陈宏谋在江西巡抚任上所作,是他平日所读名臣大儒有关治道的箴规摘录汇编而成。在分发从政遗规檄中,他自述其选编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成都市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 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提高题无答案
- 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小学试题经典套题答案
- 2025监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电力营销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库装表接电
- 2025年青海省试验检测师之交通工程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规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安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 意式美食节活动策划方案
- 铁牛营销方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 DL-T2078.2-2021调相机检修导则第2部分:保护及励磁系统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
- 小学数学添括号去括号简便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师德师风考核表
-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点1-8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
-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部级优课)-数学教案
- 书写板卫生安全要求
- 装配钳工高级试题与答案
- GB/T 27809-2011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