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 语文试卷(甲卷)答案第卷a 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c(a组“载欣载奔”中的“载”读zi,b组“庇佑”中的“庇”读b,d组“毗邻”中的“毗”读p)2.d(a组“得渔忘筌”中的“渔”应写作“鱼”,b组“哀声叹气”中的“哀”应写作“唉”,c组“酒撰”中的“撰”应写作“馔”)3.d(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a项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据“感叹浪费大学美好时光”这一语意,应改为“蹉跎岁月”。 c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适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活灵活现”)4.b(a句“重复赘余”,“各地”与“到处”语义重复;“成分残缺”,应在“采写出了”前加“他们”或“新闻工作者”;表意不明,“一大批”既可修饰“群众”,又可修饰“优秀新闻作品”。c句“结构混乱”,“其作者是著名作家莫言之手”句式杂糅,可去掉句末的“之手”,或将“作者是”改为“出自”,构成“出自之手”的句式。d句“搭配不当”,“补充不足”不能搭配,可把“补充”改为“弥补”)5.d(空缺文字分为两部分,分别叙述其他人物与诸葛亮,而必须放于最后与杜甫所写的诗相衔接)6.a(是排比,不是反复)二、(9分,每小题3分)7.d(过于绝对。原文说“大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另外,主流媒体不一定就是传统媒体)8.c(曲解原文。原文没有“放弃新闻性报道”的意思)9.a(以偏概全。纽约时报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传统媒体数字化越彻底,自身的衰落趋势就越明显,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就越被边缘化的事实)三、(9分,每小题3分)10.c(报,回复,批复)11.a(两句中的“焉”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b组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相当于“把”;第二句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因为”。c组第一句中的“其” 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第二句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d组第一句中的“之” 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指代正统论;第二句中的“之” 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12. a(据原文“弱冠”的提示,“他小时候就和宋本共投名师”说的是谢端“成年以后”,而不是“小时候”)b 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d(a组“毗邻”中的“毗”读p,b组“载欣载奔”中的“载”读zi,c组“庇佑”中的“庇”读b)2.c(a组“哀声叹气”中的“哀”应写作“唉”,b组“酒撰”中的“撰”应写作“馔”,d组“得渔忘筌”中的“渔”应写作“鱼”)3.a(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适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活灵活现”。c项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据“感叹浪费大学美好时光”这一语意,应改为“蹉跎岁月”。d项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4.c(a句“搭配不当”,“补充不足”不能搭配,可把“补充”改为“弥补”。b句“结构混乱”,“其作者是著名作家莫言之手”句式杂糅,可去掉句末的“之手”,或将“作者是”改为“出自”,构成“出自之手”的句式。d句“重复赘余”,“各地”与“到处”语义重复;“成分残缺”,应在“采写出了”前加“他们”或“新闻工作者”;表意不明,“一大批”既可修饰“群众”,又可修饰“优秀新闻作品”)5.c(空缺文字分为两部分,分别叙述其他人物与诸葛亮,而必须放于最后与杜甫所写的诗相衔接)6.b(是排比,不是反复)二、(9分,每小题3分)7.c(过于绝对。原文说“大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另外,主流媒体不一定就是传统媒体)8.b(曲解原文。原文没有“放弃新闻性报道”的意思)9.b(以偏概全。纽约时报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传统媒体数字化越彻底,自身的衰落趋势就越明显,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就越被边缘化的事实)三、(9分,每小题3分)10.b(报,回复,批复)11.c(两句中的“焉”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a组第一句中的“其” 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第二句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b组第一句中的“之” 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指代正统论;第二句中的“之” 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组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相当于“把”;第二句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因为”)12.b(据原文“弱冠”的提示,“他小时候就和宋本共投名师”说的是谢端“成年以后”,而不是“小时候”)第卷四、(24分)13.(10分)(1)(史杠)把他引荐给姚燧,姚燧正凭借文章声名远扬而自负,很少称赞别人。(5分)“荐”(动词,引荐,推荐),“方”(副词,正),“以”(介词,凭借),“许可”(动词,称赞)四处,一处1分;语句通顺1分。(2)谢端是礼仪之官,不是负责保管守护的官员,不应当牵连判罪,(他)也不(为之)分辩。“端,礼官”(判断句),“典”(动词,主管,负责),“坐”(动词,定罪,牵连判罪),“辨”(通“辩”,分辩,辩解)四处,一处1分;语句通顺1分。14.(8分)(1)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温馨的水乡春景图。(2分)春水涨了,微风轻轻地吹,岸边的那嫩嫩芳草与抖动(游动)的鹅儿绿成一片。(2分)(2)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2分)的喜悦之情。(2分)15.(6分)(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五、(22分)16.(4分)b、e(a项发函是让吴良镛做助手,没有“协助梁在清华创办建筑工程学系”的信息;c项强加因果;d项“师命难违”无中生有)17.(6分)(1)发表文章释“阙”;(2)协助梁思成在清华创办建筑工程学系;(3) 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建筑人才;(4) 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很有研究。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给分。18.(6分)(1)吴良镛在学术道路上得到梁思成的引领;(2)被梁思成推荐到美国留学深造;(3)工作上受梁思成的影响,愈发刻苦勤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9.(6分)观点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从小对建筑就有兴趣,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建造园林;(2)目睹日军狂轰滥炸,百姓流离失所,发誓要从事建筑行业,为百姓建房造屋;(3)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4)得到梁思成的赏识及学术引领。观点二: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保障。(1)吴良镛学习勤奋刻苦,是被推荐深造的一个重要原因;(2)吴良镛工作中夙兴夜寐,苦不自拔,是他成为建筑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观点2分,结合文本,意思对酌情给分。六、(8分)20.(4分)“千年古县”保护工程,(2分)优选(1分)古县。(1分)21.(4分)参考答案:假如生活是一部音乐剧,愿你是一首昂扬欢快的乐曲;(2分)假如生活是一首乐曲,愿你是个激情洋溢的演奏家。(2分)假如生活是一片草原,愿你是一匹自由驰骋的骏马;假如生活是一匹骏马,愿你是个技艺娴熟的骑手。七、(60分)22.(60分)立意提示:(1)要勇于担当;(2)要正视自己的价值;(3)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文言文参考译文】谢端字敬德,四川遂宁人。宋朝末年,蜀中士人多因战争迁逃至江陵,因而在江陵定居安家。谢端自幼聪明异常,五六岁时就能吟诗,十岁时即能作赋。二十岁时,与尚书宋本同拜一师,研习性理之学,撰写古文,又与宋本同在江陵城中授徒,以文学齐名,时人号称他们为谢宋。史杠任荆南宣慰使时,对他屡次以礼相待,(史杠)把他引荐给姚燧,姚燧正凭借文章声名远扬而自负,很少称赞别人,(姚燧)把所写的文章给谢端看,谢端读过一遍,就能立即指出其用意所在,(姚燧对他)赞叹褒奖不已,对人说:“二十年以后,像谢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得到呢!”由人推荐署任校官,没有得到批复。科举制度施行以后,(谢端)到河南行省参加考试,考中举人,因遇母丧居家守孝而不能参加会试。延佑五年,升任进士乙科。授承事郎、潭州路同知湘阴州事。任期满了以后,入朝担任国子博士,迁任太常博士。盗贼进入太庙,丢失第八室黄金神主,(他)获罪被免去官职。谢端是礼仪之官,不是负责保管守护的官员,不应当牵连判罪,(他)也不(为之)分辩。不久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升待制,通过选拔担任国子司业,最终任翰林直学士,品级为太中大夫。 谢端善于处理政务,在湘阴任职时,(使)狡猾之官吏有所收敛,不敢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无赖的豪民也都远避离开了。部使者巡查各处,旁郡有积压的案件,都交付他审理,谢端剖析判决(案件)迅疾如流,政绩声誉广为流传。他的文章严谨有法度,宁可简约近乎不丰富,也不铺陈过度以致杂乱。他任翰林的时间很长,至顺、元统以来,(凡是)国家加封尊号,太后神主升到前朝皇帝那里配祭,加封宣圣考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