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效实中学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j) 怃然(w) 耰而不辍(chu) 开柙出虎(xi)b虎兕(s) 期月(j) 偃旗息鼓(yn) 买椟还珠(d)c丧期(sng) 八佾(y) 功亏一篑(ku) 千乘之国(shng)d譬如(p) 阙如(qu) 黍离之悲(sh) 以杖荷蓧(h)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隋炀帝昏庸无耻,骄奢淫逸,残暴统治,祸国殃民,他的罪行磬竹难书,终于人民不甘被压迫,纷纷起义抗隋。b普通老人青睐馔写回忆录,为文化领域开辟了富有潜力的“银发市场”。北京已经出现了为老人提供访谈、编写、印制回忆录全套服务的专业公司。c我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一惯主张是:在联合同框架内政治解决问题,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d子游深得礼乐教化之道,让他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 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b现在,“潜规则”竟然要往桌面上摆,权力“世袭”还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竟然挂起了“稳 定干部队伍”的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c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 和措施都是短视的。b现代社会即使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 c论语里记载的孔子对弟子的谈话,可以看作一个风趣的教师与弟子之间的漫谈,其中偶 尔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d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 奋斗,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6分,每小题2分)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观、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民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本文有删改)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 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 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 想介绍给世界。 d“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 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6.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不应提倡的,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 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 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 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也说明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7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4分)木车的激情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得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8 “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9 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 要分析。(3分)10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4分)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陵暴孔子 陵暴:欺侮凌辱 b可以比众 比众:使众人信服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 得过:能够拜访 d. 君子死而冠不免 不免:不可避免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 人而不仁,如礼何b因门人请为弟子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恭以敬,可以执勇 何以伐为 d闻之而驰往 之三子告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鄙野,好勇逞强,后来拜孔子为师,又跟着周游列国,子路得到季氏任用后,孔 子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子路已不是一般的臣子,能称作是大臣。 b孔子教导子路,要管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让百姓辛勤工作:认为义比勇 更为重要,如果有勇无义,那么君子作乱,小人为盗。c孔子不赞赏子路的有勇无谋,曾指出“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并预言“若 由也,不得其死然”,所以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料定子路必死。 d卫国宫廷发生内乱,子路本来已经躲过一劫,其时子羔还告诫子路“子可还矣,毋空受其 祸”,但子路还是挺身而出,最后舍生取义,忠勇可嘉。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3分)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2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分别完成第16-19题。(12分) (一)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6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2分)17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二)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8.“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19.“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0-23题。(12分) (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0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 孔子: 韩非子: 21. 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二)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2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分)23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4分)(4) 古诗文默写题(共10分,每空1分)2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 ( 李白将进酒) (4)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 (论语) (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论语)四、作文(3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以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17.2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孔子倡导孝悌,崇尚礼乐,却更注重人们在孝悌、礼乐实践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其实,不仅是孝悌、礼乐,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考虑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你对此有何见解?请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b(a怃w,c丧sng,d阙qu,)2d(a罄竹难书b 撰写 c一贯)3a(令行禁止形容法纪严明,这里属望文生义之误)4c(a句式杂糅,“提出了”应该为“提出的”; b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即 使”放到句首;d在“称为”前加“被”)5d此选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6b“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文中未有体现。7. 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8.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9. 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 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10.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11. a c分析:b项错在“全面”,文章只是选择“木车”一个侧面来反映孔子的一生, 不可能全面。d项错在“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作者说“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是说论语作为文字的功能,文章更强调孔子的行动的巨大影响力。e项错在强调科技对人的制约,而没有注意到人主观上“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12. a(比众:团结群众 得过:得罪 不免:不可除)13. b(a项:表转折/表假设;b项:通过;c项:相当于“而”,表并列/因为; d项:代这件事/到,往)14. a(孔子并没有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子路只是一般的臣子,不能称作是大臣。)15. 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赋税(兵赋),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 自从我有了子路,没有听到过侮辱的话。16.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17.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 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通过想象拓展意境,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4分)18. 借代,反问19.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明丽景色反衬出秦淮河的荒凉衰败,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直接写出其荒凉。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20. 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解析】第一段文字选自以德治国里的篇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显然孔子提倡的是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故不务德而务法”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务法”,即“以法治国”。21.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分析2分,评论2分)22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23示例一: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孔子的观点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而且孔子逆流而上的精神也给我们以示范和动力。 示例二: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生性质朴,喜好勇猛武力,心地刚强直率,头带雄鸡样式的帽子,身佩叫做豭豚的长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改穿儒服,送上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请求做弟子。子路询问为政。孔子说:“先给百姓作出样子,并慰劳关心百姓。”子路要求多说几句。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子路问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重阳节特色主题策划方案
- 甲状腺手术护理常规课件
- 元宵节教学课件
- 《永远的丰碑》教学课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用iPad进行课件编辑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历2025年真题 深度解析与模拟试卷
- 2025年电气工程师考试试卷:电气工程设计规范应用专项训练
- 2025至2030中国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礼品行业发展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与战略报告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