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默写(8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8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a处方框内】(1)雁阵惊寒, 。(2) ,彩彻区明。(3)潦水尽而寒潭清, 。(4) ,鸟倦飞而知还。(5) ,乐夫天命复奚疑!(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7) ,形影相吊。(8) ,死当结草。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一)课内文言文(15分)【注:将26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b处方框内】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3分)a适莽苍者(往) 寻蒙国恩(不久) 家君作宰(宰相) b三径就荒(接近) 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不矜名节(怜惜)c求之靡途(没有) 当侍东宫(任,充当) 北海虽赊(远)d以久特闻(特别) 心惮远役(害怕) 日薄西山(迫近) 3下列加点字词性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谨拜表以闻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c目吴会于云间 d而后乃今将图南 4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舍簪笏于百龄 复驾言兮焉求 童子何知 农人告余以春及急于星火 今臣亡国贱俘 访风景于崇阿 彼且恶乎待哉 南冥者,天池也a./ b./c./ d./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6题。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莫之夭阏者:难以阻碍它。b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d腹犹果然:肚子还是饱饱的。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而后乃今培风c我决起而飞 d三餐而反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注:将7-10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c处方框内】暴方子传俞樾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即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注】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 甪l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以母忧去官 会:适逢b吾母在尚尔 尔:这样c每刻石表识之 识:认识d俟有微劳,即行开复 俟:等到 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暴方子廉洁的一组是( )(3分)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举荐贤守令数人然性傲岸,喜凌上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a b c d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朴,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c在苏州,暴方子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3分) (2)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3分) 三、诗歌鉴赏(6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d处方框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2)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e处方框内】a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b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从荀彧“二虎竟食”计,封刘备为荆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借汉帝手诏让刘备攻袁术。刘备听从诏书,领关羽攻打袁术,留张飞守徐州。c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生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d张飞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黄忠次日射张飞盔缨,报张飞不杀之恩。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太史慈所杀,继而降关公。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忠降备。e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刘备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13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5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i处方格内】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贵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怎样“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请简述。(字数100字左右)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e处方框内】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注】哄:战斗。几:将近,几乎。慢: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不理政事。尤:责怪。(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五、现代文阅读(20分)【注:将本道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f处方框内】(一)课内现代文阅读(4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容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1) 对“直指的意义”、“联想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明显而确实。b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c“直指的意义”偏于个性,“联想的意义”偏于类型。d“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难用。(2)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相符的是( )(2分)a“烟”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但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能捉摸。b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包括诗方面。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直指的意义是确定的,联想的意义是变化的。(二)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619题。(16分)【注:将16-19题的答案写于答题卡g处方框内】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中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他对木笛的珍爱,对民族音乐的挚爱。b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c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是作者刻意为之,让朱丹的演奏有人倾听,以安抚他落寞、孤独的心灵。d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17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19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分) 六、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海滩上,问:“你能找到吗?” 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恍然大悟。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必修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默写(8分)(1)声断衡阳之浦 (2)云销雨霁 (3)烟光凝而暮山紫(4)云无心以出岫 (5)聊乘化以归尽 (6)皇天后土实所共鉴(7)茕茕孑立 (8)臣生当陨首二、文言文阅读(30分)(一)课内文言文(15分)(2)(3分)因为这种性格(暴方子)失去上级的喜欢,最终被弹劾而罢官。(“坐” “去”译对各1分,被动句式1分。) 三、诗歌鉴赏(6分)11(1)(3分)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3分)a 四、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6分)12(5分)ad【a糜夫人投井自杀。d张飞应为关羽,太史慈应为魏延。】13(5分)吕布事先曾接受袁术所送的粮食和按兵不动的要求。(1分) 要点:吕布叫人把画戟插在辕门外,与刘备和纪灵约定:如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2分)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小枝, (1分)纪灵只好罢兵而去。(1分)14(1)(3分)c原文没有“乘机巧取豪夺”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吏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2)(3分) 曾子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是要说明,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着“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的情况。这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五、现代文阅读(20分)(一)课内现代文(4分)15(1)(2分)c【“直指的意义”偏于类型,“联想的意义”偏于个性。】(2)(2分)d【a“不能捉摸”错,原文是 “不易捉摸”。b原文是“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c原文无此说。】(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16(4分)bc【b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他。c“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