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地理卷考试时间:60分钟(1小时)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近地面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主要是高空大气将热量传导给近地面大气的结果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深秋或早春的晴朗夜晚,农民们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a.直接加热大气 b. 直接加热地面c.加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d. 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3、下图中,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天气阴晴差异,昼夜温差最大的是读“合肥市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45题。4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下图实线表示等压线,虚线表示近地面的风向轨迹,是稳定的风向,读图回答57题。5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a bc d不能确定6有关地风向,正确的是a西风 b东风c东南风 d西南风7对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的气压梯度力比地大b地的地转偏向力大于地c地的摩擦力比地大d摩擦力能决定风的方向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89两题。8、图中甲地所在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9、上图中乙所在地的风带名称 a.东北信风带 b. 极地东风带c. 盛行西风带 d.东南信风带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日,南半球正处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a受甲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b受乙风带影响,温和多雨c受丙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d受丁风带影响,温和多雨读南半球某大陆某月等温线(单位:)图(图甲)和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图乙),回答1213题。12、图中所示气温和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3、图示季节,q地的盛行风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1415题。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5、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a. b. c. d.16、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完成第1718题。17、关于b气压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气压带主要是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 b. 该气压带主要是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而形成c. 该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较多 d. 该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较少利用a地所在位置,判断下图中和上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 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 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 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 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2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下图为“沿某天气系统中心、距中心正南200米和距中心正北200米分别作的三条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在天气系统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风力最大的是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23、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最可能是a阴雨 b晴朗 c升温 d降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左图(图甲)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下右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根据信息完成2425题。图甲图乙24、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25、结合图乙,判断该季节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季节图乙中,甲地一定高温干燥 b.该季节图乙中,甲地一定温和多雨c.该季节图乙中,乙地有可能高温多雨 d.该季节图乙中,乙地有可能盛行东北风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地理卷答题卡考试时间:60分钟(1小时)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综合题东西地面1000m等压面等高面abc26、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7分)(1)a、c两地受热的是_ _ _,冷却的是_ _ _。a、c中为阴雨天气的是_ _,晴朗天气的是_ _。(2)图中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气压相等的是_ _ _,(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c中代表城区的是_,说明判断的依据:_ (2分)。(5)如考虑摩擦力,b点吹 风(2分)(6)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2分)27、读图“四种气候类型直方图”和“风向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m图(风向分布模式图)是 半球 季。(2) 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 、 、 。伦敦属于m图中何种气候类型_ 。(填字母:abcdef)(3)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甲乙丙丁) ,其气候特征是_ _ _(2分),其分布规律是_ _ _ _(2分)。(4)乙的气候特征是:_ _ _;成因是 。(5)c、d同为3040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2分)28读下图“12月22日6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资料:中央气象台12月22日天气预报(节选):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将有46级偏南或偏北风,气温将下降810。(1)此时重庆(约30n,106e)的地方时是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2)图中a、b、c三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的是_ _,其天气状况为_ _。(3)5月27日30日,冷空气向_方向移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_锋天气过程。(4)该天气系统移动过程中,北京的天气变化是:过境前: ;(1分)过境时: ;(4分)过境后: 。(3分)(5)该天气系统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_ _ _(有利或不利)影响,表现为_ _ _ _、_ _。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baaab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dcacbcc题号2122232425答案dcbbc26. (1)c a c a(2) (3)c c地气流上升,说明该地近地面较四周更热,为城区(4)东南(5)陆地27. (1)北 冬(2)cabd a(3)甲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全年温和湿润 常年受盛行西风(或西风)控制(5)c地位于大陆西岸,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 部门级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部门执行与效率培训课件
- 碳中和背景下纺织品工业技术创新路径-洞察及研究
- 工业0助力药品质量控制创新-洞察及研究
- 伦理规范技术融合-洞察及研究
- 脑蛋白水解物药效预测-洞察及研究
- 基于多模态传感器的分层界面识别系统可靠性验证
- 高层换玻璃免责协议书范本
- 授权签字人情况表检验科质量手册
-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课件
-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理论课件
- 邮轮概论全套完整PPT教学课件
- 搬迁厂房应急预案
-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及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全套
-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作文教学计划
- 记者证考试复习题库汇总(含答案)
- 餐饮空间案例分析
- 食品发酵工程 00食品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