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doc_第1页
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doc_第2页
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doc_第3页
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doc_第4页
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享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苗族办喜事喝拦路酒唱拦路歌1、拦路酒这是办喜事的一种习俗,出自少数民族苗族。一有客人来到苗家山寨,村民便在崎岖的田坎路上设置拦路酒。苗家的拦路歌,拦路酒,少则35道,多有12道。最后一道在寨门口,门通常是座小巧玲珑的木楼,一对牛脚酒杯悬于门楼正中,两位身着盛装的村姑和身穿古装的寨老双手捧牛角杯,一一向来客敬酒,客人这时千万不能用手接牛角杯,否则主人一松手,满满一牛角杯酒就全归客人了。这是苗家的迎客风俗,代表吉祥如意。“远方尊贵的客人,请你留一留,我用真心和真意,敬你一碗酒”大碗米酒一字排开,苗家少女娓娓唱来,目的只有一个饮下“拦路酒”,请客入苗寨。如果你要去苗寨?那你就要接受苗家人独特的敬酒方式。它热情、奔放、回味悠长。美丽的苗寨就在眼前,急切的你,却被身着盛装、笑颜如花的一群苗家少女拦在了门口。苗家少女手持托盘,盘中数个土瓷大碗,碗内盛满特制米酒,客一到便唱起来:“亲朋好友八方来,举怀痛饮苗家酒酒不醉,不停喝”不饮的你,苗家少女会聚拢身前,载歌载舞,让你不饮不休。善饮的你,苗家少女会一碗,两碗,三碗让你不醉不休。越是尊贵的客人,“拦路酒”份量越重。喝酒时,客不用抬手,苗家少女双手举碗,将酒送到嘴前,不干不欢;一碗下肚,苗家少女歌舞更欢,如不再下一碗,绝不与你甘休。喝“拦路酒”也有讲究,喝不下也要硬着头皮撑下,切不可“养金鱼”,更不能推碗在苗家人看来,酒满情才满,一碗接一碗。香甜的米酒喝时轻爽、入口回味,但后劲猛烈,大口入喉,不知让多少“酒中豪杰”折腰。如此独特的喝酒方式,可能与苗家人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性有关。宜宾的苗族同胞大都生活在兴文县和珙县两地,由于生活在大山深处,行路远,当客人来到时能否吃得饱、喝得好便成为主人最关心的事。如何吃得饱在此暂且不表,只说如何喝得好。宜宾苗族饮酒敬酒风俗苗家人有“无酒不成礼仪”的说法,喝酒,劝酒,敬酒都有许多习俗和讲究,总的是要客人喝得多,主人才高兴。为了喝得多,自然花样多。苗家人待客在客人落坐后,由主人先敬酒,数巡之后,主人的其它兄弟会分别向客人敬酒,主人的老人见贵客进门自然十分高兴,也向客人敬酒,这种老人敬酒,客人一概不能拒绝。再是打庄酒。主客人数基本相当时,桌上人员轮流与每人喝一杯酒,谁都不许推脱,每一杯酒都说一些相互祝福的话,在喝酒中建立感情和加深印象。接着猜拳酒。一般待到饮宴接近尾声,以猜拳饮酒尽余兴。若同桌有老辈不参加的,必须先敬他三杯才可开始。一般由主人开拳,输家喝酒,定拳名叫“苦中苦”。输家喝酒不定拳叫“苦中乐”。如此往返巡回,直到尽兴为止。最后喝咂酒。在冬季中等待时,堂屋中央烧一火堆,火上烧一土陶瓷锅,锅内炖有猪肉蹄子、竹笋、山菌和猎肉等杂碎成为杂烩汤锅。大家围着火坐,每人发给一双筷子,一个碗,客人自己在锅中取食。并将酒倒入碗中,主客轮着都要咂一口,酒不醉,不停喝,主客边喝边唱边舞,通宵达旦,乐不休,以吃咂酒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夜晚。其实喝醉之人都清楚,在苗家喝醉的不是酒,而是苗家人那份浓浓的待客情。2、苗族拦路酒习俗的来历在苗族村寨里,每当节日或接亲、嫁女、回门认亲、吃满月酒等喜庆之日,三亲六戚或远方的客人会前来祝贺(作客),当主人的就在寨头或门口以米酒和唱迎客酒歌,劝客人喝拦路酒的特殊方式迎接客人,以表达诚挚和敬意。拦路酒视场地情况,少则摆三六道,最多为12道,其中最后一道设在主家门口。在门口桌上摆一对牛角杯或用两棵竹子连枝叶搭成拱门,牛角分别用粗线吊挂在竹枝上,牛角上各栓上一张毛巾,寨上或主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站在旁边,恭候客人到来,当客人进寨进门时,主人先放炮,姑娘们(或着古装的寨老)双手捧着盛满酒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后才许进家门。如果客人量大一饮而尽,那么牛角上的毛巾作为奖励品。为何设拦路酒?笔者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调查了解到一个关于设拦路酒的故事,以供读者共同探讨,形成共识。很早以前,有一位家住在台江县排羊寨的“鼓藏头”,他的大儿子名叫“你皆略”,有一年已是十三年轮一回的“鼓藏节”来临,但“你皆”家还没准备有水牛杀来祭祖。于是,他邀他的弟弟一起走出家门,走村串寨,意想买到一头四只腿脚都要显现四个旋涡才是祭祖的好牛。于是他们兄弟一路走遍台江县各村寨,最后的一天走到剑河县太拥,也仍然没有找到意中牛。这时天已经黑了,恰好遇到太拥一位名叫“金九”的老人,当晚便在他家住下。“你皆”兄弟发现老人家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便议论:“这趟走了好几天,走遍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一头好牛,不如打主意找个对象接回家。”经商定后,由“你皆”给老人唱一首询亲歌,看老人怎么回答。歌的意思是:“为过鼓藏节,兄弟来找牛,走遍台江城,牛没有找着,现在天已黑,走进你家歇,家有否黑牛(水牯牛)家有否白牛(指老人家的姑娘),黑牛多少钱?白牛多少钱?”老人意识到其含意,并回唱:“鼓藏节来到,你皆两兄弟,走那么远路,牛也没看见,来到我家住,牛是有在圈,给你讲个价,要得你我要去,要不起就罢,台江有人问,轮不到你要。黑牛只要5-6两,白牛要上100两。”这时兄弟俩开心地再回唱:“老人说有理,付上150两,白牛我要了。”唱完当即把三个翘宝(旧时的银砣砣,每个有50两)放在老人面前,老人知道银子的价值,便说:“我输了,我只要2个,(100两)退一个给你两兄弟,明天早上我还要捉一只公鸡给你们兄弟带路回家,表明我诚意。”第二天早上,兄弟俩离开出走后,金九老人把同意这门亲的事告诉他两个弟弟,他弟弟问是哪里来的客?回答是台江县排羊“鼓藏头”家儿子,名叫“你皆牛”。弟们又反问:“排羊路程太远,加上不熟悉那里的情况,是不是卖名卖姓,如果不是“鼓藏头”家呢?这时才引起金九老人的怀疑,但又已经答应了,现在怎么办?于是三兄弟议论,想什么主意,看如何对付“你皆”兄弟。老人说,事到如今,我的意见是:“我们三兄弟每人养育三个儿子,共九子,以每个儿子份上各去打一张方桌作准备,到你皆家来接亲的那天,就把九张桌子先后摆下拦路、拦门,且每张桌分别各盛满九杯酒等候。如果真的是鼓藏头人家,他家一定会骑着马来接,我们要那些接亲的人分别喝完拦路酒,要他们不醉,才可让把姑娘接出门。”大家都同意这个对付办法。到了接亲那天,金九老人先派人到半路探听虚实。果真,像老人预料的那样,可谓接亲礼重、人多,伴随马蹄声鞭炮声急步而来,很气派。金九老人也邀全寨家族老少来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