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doc_第1页
公司治理 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doc_第2页
公司治理 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doc_第3页
公司治理 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doc_第4页
公司治理 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治理学期末论文题目:国美控制权之争反映出的公司治理问题学 号:1112128专 业:电子商务姓 名:郭嘉明 任课教师:马连福 李维安 等2013年6月5 日 摘 要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都吸引着众多学者积极研究并寻找对策。本文以国美为例,分析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公司在百慕大注册,创始人为黄光裕。现任董事会主席为张大中。2008 年底,国美主席黄光裕因经济犯罪被调查,并由此引发的国美控制权争夺事件。国美的控制权争夺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事发原因并不单纯源于黄光裕被调查,在这背后,也就是公司董事层出现的种种漏洞才是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进行分析,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国美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国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目 录摘 要21 绪论41 .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背景41.1.1 吴敬琏的观点41.2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52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53 国美电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53.1 案例介绍63.2 国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63.2.1 董事会过于强大,股东会难以制衡63.2.2 独立董事不独立73.2.3 大股东利益保障不够7结束语8参考文献91 绪论1 .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背景关于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最初由国外引进。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公司治理”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20 世纪90 年代初始,我国的经济学界已对公司治理问题开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和阐述,而其中的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述如下。1.1.1 吴敬琏的观点 国内学者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1.1.2 林毅夫的观点林毅夫是在论述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时论及这一问题的。他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并随后引用了米勒(1995)的定义作为佐证,他还指出,人们通常所关注或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1.1.3 李维安和张维迎的观点李维安和张维迎都认为公司治理(或公司治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李维安(2000)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张维迎(1999)的观点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并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1.2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2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国美公司采用的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机构,这里简单进行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是市场监控模式。美国公司受到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但因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影响,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减弱,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3 国美电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2008年的国美所有权之争轰动一时,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家电零售商之一,国美在一夜之间变得脆弱不堪。陈、黄二人的控制权之争,表面上看是董事会成员的不和,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 3.1 案例介绍国美有着24 年的发展历程,2008 年底,国美主席黄光裕因经济犯罪被调查,陈晓被推至前台,开始手握实权。2009 年6 月,国美成功引入贝恩资本,救了国美却伤了黄光裕,成为陈、黄两人决裂的直接诱因。2010 年5 月,在国美股东大会上,黄光裕连续五项否决票,否决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但遭到董事会否决,陈、黄两人矛盾至此公开化。2010 年8 月4 日,黄光裕一封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陈晓等职位的函件,正式拉开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大幕。2010 年9 月28 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铜锣湾富豪香港酒店举行,投票结果为陈晓继续掌舵国美。2011年3 月,陈晓最终辞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执行董事的职务,前大中电器掌舵人张大中入主国美,张大中的临危受命,被普遍认为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更像是临时性的过渡人物,其去留问题仍存在变数。3.2 国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3.2.1 董事会过于强大,股东会难以制衡国美电器是在香港上市的,采取的是英美法系的外部监控治理模式,但国美电器却构建了一个畸形的公司治理结构。国美的控制权的争夺首先源于国美电器前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在2006 年5 月修改“公司章程”,规定有: 国美电器董事会可以随时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于股东大会设置的董事人数限制; 国美电器董事会可以以各种方式增发、回购股份,包括供股、发行可转债、实施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期权、股权激励,以及回购已发行股份; 董事会可以订立各种重大合同,包括与董事会成员“有重大利益相关”的合同从这些章程可以看出黄光裕制造了一个超级强大的董事会,而这个超级董事会的存在过于强大,使得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成为了摆设。举例说明。首先,公司董事会推翻股东会投票结果随意任命公司董事。在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人的委任等议案被否决后,国美电器董事会当晚就紧急开会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委任三名被否决人选为董事,而这样的行为居然是符合公司章程的。其次,实施股权激励不经过股东大会同意。2009年7月在陈晓主导下国美电器在未经股东会批准的情况下实施了股权激励措施,把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的股权授予105名高管。以当日每股1.90港元的收盘价计算,激励方案总金额近7.3亿港元。这不仅创下中国家电业纪录,激励范围也至为广泛,覆盖了副总监以上级别人员。事关所有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切身利益、涉及所有股东的股份被摊薄的股权激励,金额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不需要获得股东会批准就可以实施,这样董事会的权力之大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制定这样的公司制度,创建如此强大的董事会,对于黄光裕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是将全力完全握在手中,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量可以和他抗衡。但是这使日后陈晓与黄光裕争夺控制权成为可能,当黄光裕锒铛入狱时,陈晓通过这样的董事会无视股东大会为所欲为,陈、黄二人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黄光裕为自己将来争夺国美的控制权亲手埋下了隐患。3.2.2 独立董事不独立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的职责是,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保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其职责是积极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公司重大决策问题上独立发表意见,在选派经理、制定报酬、评价企业业绩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从国美控制权争夺战至今,国美董事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含有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内容,而其独立董事均并没有表现出异议;到国美控制权之争中后期,独立董事又集体失声,使得本来一目了然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陷入了持续的乱局之中。可见,国美电器的独立董事在此次控制权争夺事件中并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致使企业陷入混乱。3.2.3 大股东利益保障不够 在公司治理中,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职业经理人代表委托人去从事经营活动,行使对企业的管理权。国美公司职业经理人拥有巨大甚至过大的权力,不但可以管公司的日常运营,还可以决定股东的股权比例,否决大股东的意见,决定管理层的股票期权激励等。虽说陈晓的行为源于国美大股东黄光裕的授权,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利益和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合法地滥用权力,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黄光裕入狱之后,不能直接操控公司,同时给职业经理人陈晓授予的权力过大,职业经理人实质上变成了公司的主人,股东成了局外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行使股东授权来损害股东利益。 如果公司治理机制不能首先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那么就难以保障公司维持稳定的局面,更难以保障公司持续发展。陈晓作为黄光裕委托的董事局主席,服从股东意志是其应尽的职责,无论黄光裕是否是罪犯。但陈晓在黄光裕服刑期间,打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保证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旗号,单方面引进贝恩资本来摊薄黄光裕家族的股权,并通过股权激励国美电器高层来收拢黄光裕旧部;同时在2010 年5 月经董事会强行通过了黄光裕极力反对的贝恩资本的董事人选。这一系列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大股东黄光裕的权益,激化了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结束语 国美控制权之争虽说已尘埃落定,但是这其中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不论是对于小企业还是像国美这样的大型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董事会和股东会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时不能出现像黄光裕这样随意改写的公司章程。认真制定并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才能避免出现类似国美的问题,是公司正常运转。 同时,在我看来还要增加创始大股东在董事会当中的席位,这样一来大股东在董事会当中有了更大的决策作用,有利于提高公司决策的有效性,而不是由某些经理人人独断专行。最后,不能忽视独立董事的作用。国美的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独立董事在这其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我认为应在对独立董事进行培训的同时强化独立董事机制,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能,防止经理人或大股东为了个人利益做出违规的行为而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使独立董事能够真正发挥起监管作用。 国美的权力争夺事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有很大的启示,虽然令国美处于十分劣势的阶段,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积极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应以此为戒,不断做好内部的治理工作。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来逐步改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拢和对于企业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一定会增强我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参考文献1. 国美电器官方网站2.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腾讯财经频道3. 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