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数学提高篇1.doc_第1页
公考数学提高篇1.doc_第2页
公考数学提高篇1.doc_第3页
公考数学提高篇1.doc_第4页
公考数学提高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计算提高篇1提高效率、速度相关问题 差量1. 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20个,可以提前1天完成。工作4天后,由于技术改进,每天可多加工5个,结果提前3天完成,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A 300 B 280 C 360 D 270 解析:这批零件数应能被20整除,并且减80能被25整除,答案只有B符合。用时30秒正常解析法:2每天20个时可以提前1天,而现在是提前了3天,所以相对20个时提前了2天. 下面就可以用差比法了.提前的2天原来应该制造40个,而少用2天就必须要用提高的效率来补充即5个. 一天补充5个,用了8天补充好了,其实也就是完成任务用的天数8. 提高效率后用了8天,提高前用了4天.加起来就是总量了.这里面有一个经常用的核心思路,即提前的量需要用提高效率的量来补充.而补充的时间即提高后所用的天数我们再看看这个题,其实也可以用盈余思想来解释。 可以看作是20个时正好完成,按25个时提前了2天,注意不是3天。 那么这时用盈余思想,等于是差了2天,2*20/25-20=8天,这是现在用的时间,(这里面有两个时间可以找,一个是原来,一个是现在,如何区分呢,看差量乘什么,如果差量乘原来的效率那么结果就是现在的时间,如果差量乘现在的效率那么结果就是原来的时间)所以,这儿还可以2*25/25-20=10天,这就是原来要用的时间。-效率20提前1天, 效率25 提前3天, 对比快2天这2天是在后面的工作中节省出来的效率之比20:254:5则时间之比反比5:4差2天 对应541个比例点所以原来的时间是25414天总数1420280(这个主要是抓住后半部分的做工情况进行处理的,固定的工作量,两种工作效率,就会有一个提前问题,效率比有了就有了时间比,而时间比有了就有一个比例差,同时还有一个实际的差量,这样就有了比例点和实际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上面的例子 4:5差一个比例点,而如果实际量2,那么我们就知道了 两个原始实际量一个就是10一个就是8.)再扩展一下,相同的任务量、路程,两个效率速度,两个比,一个实际差量,实际差量是怎么产生的,就是把比例扩大然后和实际差量相对应,这样我们就从比例与实际差量知道了两个实际量。2. 某项工程,可由若干台机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增加两台机器,则只需要规定时间的7/8就可以完成;如果减少2台机器,那么就要推迟2/3小时才能做完.现问:由一台机器去完成这项工程要多长时间? -节省时间的方法,增加2台完成时间比即数量反比数量比是 8:7,差1个比例点对应2台即原来是2714台现在减少2台 则时间比数量反比即时间比是 14:127:6相差2/3小时即原来是用62/3 4小时所以一台机器完成需要14456小时(从这个题,得到什么启示呢,看到有实际量了就要快速找一下有没有他们的比例量,题目中有增加2台机器的实际量,那么原来与现在的比例对应量有没有呢,就要好好看看能不能找出来。)(3)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了2分,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会迟到8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这个题目变化部分是后面采用60米的速度速度之比是6:5时间之比是5:6差1个比例点对应的时间是5813分钟也就是说如果这段路程还是用50米的速度,那么所需时间是13678分钟连带前面的2分钟 答案是 50(782)4000米这个题目,还可以作为盈余问题处理,反过来看,从60开始到50,这样就等于是,原来剩下5分钟,现在少8分钟,一共是13分钟,是13*60/60-50=78,因为原来已经走了2分钟,所以一共是80分钟。即 路程是4000。当然也可以从50看到60,13*50/10=65,这是现在的速度所用的时间,那么60*653900,因为还有50走的2分钟即100,所以还是4000。舍弃先走的2分钟,我们发现,其实还是固定的任务量,两个速度效率进行,这时就要找实际差量和比例量,实际差量是13,比例量是6:5.(6)一辆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如果把车速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B速度之比5:6时间之比是6:5差1个小时 说明原始速度行驶全程需要6小时120千米后,速度之比4:5时间之比5:4差1个比例点对应2/3个小时 则原速度行驶这段路程所需时间是10/3小时。说明前面120米是 610/3=8/3小时 120:8/3=a:6解得 a270千米(这个里面是原来的时间与两次不同的时间或说是速度进行对比,第二次计算时用第一次的时间,可以吗, 是可以的。因为首先原来的时间是一个定值,其次,得出的时间是实际值,所以数据是可以在两次计算中互用的。)(7)一辆汽车从A开往B,如果把车速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B,如果按原来速度行驶1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30,恰巧也能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B.求A.B之间的距离? -如果把车速提高20,则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B速度之比5:6时间之比是6:5差1个小时 说明原始速度行驶全程需要6小时100千米后,速度之比10:13时间之比13:10差3个比例点对应1个小时 每个点是1/3则原速度行驶这段路程所需时间是13/3小时。说明前面100米是 613/3=5/3小时100:5/3=a:6解得 a360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山脚到山顶的距离。 【解析】假设甲的速度是A 乙的速度是B根据时间相等1/A+1/2A=1/B+(1/2)/2B 3/2A=5/4B A:B=6:5因为当A到达顶点 B距离顶点还有400米同时间下 速度比路程比6:5 差1个比例点即400米 山脚到山顶的距离就是64002400如果改动一下更简单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山脚到山顶的距离。 速度比直接得出 4:3 全程1600.9. 甲乙同时从A 地步行出发往B 地,甲60 米/分钟,乙90 米/分钟,乙到达B 地折返 与甲相遇时,甲还需再走3 分钟才到达B 地,求AB 两地距离?A.1350 B.1080 C.900 D.750 这个同样可以用差量计算。注意有个甲再走3分钟,即乙比甲多了360米,相同时间,速度比等于路程比即2:3一共是5分,差一分对应360,所以一共是1800对应两个全程,所以一个是900.9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做,完成的天数恰好是整数。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4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3,问甲每天做多少个? A30 B.40 C.70 D.120 解: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3,所以甲是7的倍数,只有C符合。 为什么剩下40个,肯定是最后一次是因为先甲还是先乙造成的,也就是两者的效率差。然后有了效率比,那就可以找到两个的效率实际量了。一个70一个30.13某市居民生活用电每月标准用电量的基本价格为每度 0.60 元,若每日用电量超过标准 用电量,超出部分按基本价格的 80%收费,某户九月份用电 100 度,共交电费 57.6 元,则 该市每月标准用电量为: A.60 度 B。70 度 C. 80 度 D. 90 度 解:直接列方程方便一点,0.6x+(100-x)*0.6*0.8=57.6,求得X=80,选C。 全部按6角算是60元,多了2。4,差量 0.6-0.480.12 2.4/0.12=20 说明是20度造成的53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 A.42.5元 B.47.5元 C.50元 D.55元 解:这种题型还是喜欢列方程快一点,设标准X吨,则2.5x+(15-x)*5=62.5,解得X=5, 所以12吨就是2.5*5+(12-5)*5=47.5元,选B。 这个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标准是5吨。17某鞋业公司的旅游鞋加工车间要完成一出口订单,如果每天加工50 双,要比 原计划晚3 天完成,如果每天加工60 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2 天完成,这一 订单共需要加工多少双旅游鞋?( ) A1200 双 B1300 双 C1400 双 D1500 双 解:能被50、60整除的,排除B和C, 再依次代入A和D,A不符合,所以选D。 正常计算:原来效率是X 原来的天数 3*50/X-50 = 2*60/60-X X=500/9 所以 答案是500的倍数 都做相同的天数时,肯定会差一定的量,差量除以效率差就是天数,天数乘以效率差就是量差。这个可以用这个方法。首先利用50 60的倍数排除一下,然后,注意答案除50和除60的结果是相差 5天的。因为原来的天数是固定的,一个比它多3,一个比它少2, 一共是差5.两个商是30和25,所以 结果是1500.利用盈亏:5*50/10=25 25+5)*5=1500 25*60=1500 另外的盈亏法:150+120/60-50=27 27+3或者是272就是实际的天数37甲、乙、丙三名举重运动员,三个甲的体重相当于四个乙的体重,三个乙的 体重相当于两个丙的体重,甲的体重比丙轻10 千克,甲的体重为多少千克? A60 B70 C80 D90 解:根据题目,3甲=4乙,3乙=2丙,所以甲:丙=8/9,多了一份, 因为一份是10千克,所以10*8=80千克,选C。53某供销社采购员小张买回一批酒精,放在甲、乙两个桶里,两个桶都未装满。如果把甲桶酒精倒入乙桶,乙桶装满后,甲桶还剩 10升;如果把乙桶酒精全部倒入甲桶,甲桶还能再盛20升。已知甲桶容量是乙桶的2.5倍,那么,小张一共买回多少升酒精? A28 B41 C30 D45 解:根据已知条件,设一共X升,可以列出(X+20)/(X-10)=2.5,所以X=30。 总量可以表示为乙加10,甲减20,所以甲比乙多30.然后就可以用差比法了。甲乙的比例是5:2差3份,一份是 10所以 甲是50 乙是20 实际总量是30.57某品牌的电冰箱,甲商场比乙商场的进价多10%,如果甲商场按30%的利润定价;乙商场按40%的利润定价,则甲商场的定价比乙商场多45元,那么,乙商场的进价是多少元?A2100 B1800 C1500 D2600 解:直接列方程,得1.1X*1.3-1.4X=45,求得X=1500。选C。 还可以用差比法。把乙的按100算 则甲的是143 乙的是140 差了3份,对应45 所以1份是15.乙的进价是100份所以是 150056 甲、乙两个容器均有50 厘米深,底面积之比为 5 : 4,甲容器水深 9 厘米,乙容器水深 5 厘米再往两个容器各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两容器的水深是: A20厘米 B . 25厘米 C . 30厘米 D .35厘米 解:(X-9)*5=(X-5)*4,代入选B。 现在是差了4厘米,5:4差一分所以20补一厘米,要补80的量。一个增加16 一个增加20,最后都是25.47. 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 A. 8500棵 B. 12500棵 C. 12596棵 D. 13000棵 解:两种情况比例是5:4,两条路的两旁,所以一共要减掉4棵树, 设X棵,则(x+2754-4)/(x-396-4)=5/4,解得X=13000,选D。 这个也可以用差量计算:原来是5米一个多396改成4米少2754,那么盈亏就是3150.5:4差一个比例点是3150.所以 按5是15750,减去少的275013000.或者是按4是1260加上多的400是13000. 间距数与树的个数是成反比的。(注意这里的按5或按4不是指间距,而是指树的个数,因此按5其实是按间距为4算的,所以要减去2754.但是要注意-4.)2等量代换问题11. 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18000 元和一台洗衣机,他干了7 个月不干了,得到9500 元和一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价值多少钱?A.8500 B.2400 C.2000 D.1500 解:7个月得到9500元和一台洗衣机,所以选项加上9500后能被7整除的只有2400,选B。 总量-已经发的剩下5个月的,一个月是1700,半年应该是9000加一半洗衣机,所以 一半机加500应该等于一个月的 所以 一半机是1200 一个月1700 ,7个月的就有了 减去9500就是洗机的。15. 4 个班不算甲班有131 人,不算丁班有134 人,乙、丙两班总人数比甲、丁两班少 1 人。求4 个班的总人数是多少?A.177 B.176 C.257 D.256 解:乙丙丁=131 甲乙丙=134, 两式相加,得到甲丁+2乙丙=265,根据乙丙+1=甲丁,代入旁边的式子, 所以甲丁+2(甲丁-1)=265。求出甲丁=89,乙丙=88,所以总人数是89+88=177,选A。 conroe的解法: 乙、丙两班总人数比甲、丁两班少 1 人,说明四个班的总人数是个奇数,直接淘汰BD。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四个班人数不会相差太大,都差不多,不算甲班另三班有131人,不算丁班有134 人, 选项AC里面明显是A。 7.甲早上从某地出发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个地点出发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上午10点时,乙走了6千米,他们继续前进,在乙走到甲在上午10时到达的位置时,甲共走了16.8千米,问:此时乙走了多少千米?A.11.4 B.14.4 C.10.8 D.5.4 解:根据题意,乙从10点到到甲10点所在的位置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相等, 所以求出一段是(16.8-6)/2 =5.4, 加上之前走过的6千米,总共走过6+5.4=11.4千米。选A。 甲在10点时乙是6千米,中间是差量,等乙到甲10点位置时,其实就是又走了一个差量,这时甲的路程中包括了一个6千米和两个差量,一个差量是5.4.这时乙的路程包括6和一个差量。 11.418. 甲从某地出发均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 K 时刻乙距起点 3 0 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 K 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 108 米。问: 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 A39 米 B69 米 C78 米 D138 米 解: 起 K乙 K甲现甲 -30- |_|_|_|_ 108 因为两人速度一样,所以K乙到K甲的距离跟K甲到甲的距离相等,所以(108-30)/2=39,再加上刚开始的30,则是39+30=69米,选B。 20一个人乘车去旅行,车走了1/3 路程他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车还需继续行 驶他睡着时的1/3 的距离,则他睡着时车行驶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A3/8 B3/7 C1/2 D3/5 解:直接列方程,1/3+X+1/3 *X=1,所以解得X=1/2 走了1/3还有2/3,后面一共是4分,再走的占1/4,即全程的1/6,所以 睡觉时走了1/219、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11个的钱,与按每个11元利润卖出10个的钱单多,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A、11 B、33 C、55 D、66 解:设成本X,则:(X+5)/(X+11)=10/11,计算出X=55, 其实这里可以直接代选项了,选项加5后能约分后变成10,只有55符合,选C。 11个与10个的成本抵消10个 还剩下一个的成本 正好弥补利润的差5520、李大爷在马路边散步,中笾均匀地栽着一行树,李大爷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5棵树用了7分钟。李大爷又往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回到第五棵树时共用了30分钟,李大爷散步到第几棵树时开始往回走?A、第32棵 B、第33棵 C、第37棵 D、第38棵 解:从第一到第15一共14段距离,每一段就是7/14=0.5分钟, 所以30/0.5=60段,设到第X棵往回走,则:(X-1)+(X-5)=60,所以X=33。 知道了0.5后,可以这样想,5个时是4段2分钟,所以还剩下28分,来回乘2和一段0.5抵消,所以 直接就是28,再加上前面的5个即33.3特殊数字法(浓度)12. 每次加同样多的水,第一次加水浓度15%,第二次加浓度12%,第三次加浓度为多 少?A.8% B.9% C.10% D.11% 解:8%跟11%一个相差太大,一个相差太小,排除AD。 12%跟15%相差3%,9%也跟12%相差3%,添加后浓度差一定会变,所以排除B,选C。 上面的解法过于极端了-.-所以换一种: 因为溶质质量始终不会改变的,所以设盐水有60克的盐(15跟12的最小公倍数) 则第一次加水后溶液是60/0.15=400克,第二次加水后溶液是60/0.12=500克, 所以可知道是加了100克水,第三次加水后浓度是60/(500+100)=0.1,也就是10%,选C。 我的正常思路:看15和12,因为溶质是固定的,所以 溶质应该是最小公倍数18,所以 知道溶液是120和150,那就知道了是加30的水,下面再加30是180,所以深度是10%1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之比是29:71,其中陆地的四分之三在北半球,那么南、北半球海洋面积之比是多少? A284:29 B.113:55 C.371:313 D.171:113 解:其实这有点像是考察地理常识的题目观察4个选项,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的,但是不至于相差到像A、B这种接近2倍甚至10倍的,根据常识都可以直接排除,C项比例太小,排除,所以选D。 常规解法是50-29*(1-/3/4):(50-29*3/4),解得171:113。 用特殊数字倍数,既然有个3/4,那就搞成4倍, 一边是200,这样算就可以了,一共是400.5.有浓度为4%的盐水若干克,蒸发了一些水分后浓度变成10%,再加入300克4%的盐水后,浓度变为6.4%的盐水,问最初的盐水多少克?A.200 B.300 C.400 D.500 解:4%跟10%最小公倍数20,所以取个特值20克的盐,直接代入20/0.04=500,选D。 用十字交叉也可以,不算慢。 另外 上面这个思路也可以, 用原来的方法,因为溶质是固定的,所以 可以对溶液进行假设,后面如果是100,前面就应该是250,那么原来溶液应该是250的倍数。当然也可以是10和25,即25的倍数。这样的话,后面的条件可以不用了。但是注意这个办法是有危险性的,如果以60为例子,前面就是由150,那么答案就可能误认为是300了。7.某商品按定价的 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 20%的利润,问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率是多 少? A. 50% B、40% C、30% D、20% 解:定价X,成本Y,则有0.8X=1.2Y,所以X=1.5Y,选A。 直接把成本定为100,定价的80%120,所以 定价是150 ,利润是50 率是50%10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 50%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掉 70% 的商品,为尽早销售掉 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 82% , 问打了多少折扣? A. 4 折 B. 6 折 C. 7 折 D.8 折 解:假设一共有100件,一件1元,折扣X,则(1.5X-1)*30+0.5*70=50*0.82,求得X=0.8,选D。 11小五是某品牌鞋子的经销商,他以每4 双鞋子300 元的价格直接从生产商进 货,同时以6 双鞋子500 元的价格卖给分销商。已知去年小五共赚了10 万元 钱,问:小五去年共卖鞋子多少双?( ) A8000 B10000 C12000 D4000 解:能被4,6最小公倍数60整除的选项,只有12000,选C。 13有A,B 两种商品,如果A 的利润增长20%,B 的利润减少10%,那么A,B 两种商品的利润就相同了。问原来A 商品的利润是B 商品利润的百分之几?( ) A80% B70% C85% D75% 解:根据题意,可知1.2A=0.9B,所以A/B=0.75,选D。 其实不管他什么利润,就是两个普通量。24一个箱子中有若干个玩具,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收回去一个玩具,这样共拿了5次,箱子里还有5个玩具,箱子原有玩具的个数为( )A76 B98 Cl00 D120根据取一半回收一个后还能再取一半。即除2加1还能除2.只有98可以。19张先生向商店订购某种商品80 件,每件定价100 元。张先生向商店经理说: “如果你肯减价,每减1 元,我就多订购4 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他如果 减价5%,那么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与原来一样多的利润,这种商品 的成本是多少元?( ) A65 B70 C75 D80 解:原来是100元,减价5%,所以是95元; 减了5元,所以多了5*4=20件商品,80+20=100件。 设成本X元, 根据题意有(100-X)/(95-X)=100/80=5/4(可以代“95-选项”后被4整除的,加快速度) 解得X=75,选C。 。现在一共是定了100件。一件少5元,100件少500,那边就得多500,因为多20件,所以一件利润应该是25,95-2570.这个题还可以这样想,总利润一样,而单个利润的比等于商品个数的反比。商品数量比是100:805:4 所以利润比也是这样,两次利润相差是5,一个比例点是5,所以 原来是25,现在是20. 可知成本是75.也可以这样想,降低少了400,但是多了20件,所以一件是20.现在是952075.110.一条隧道,甲用2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乙用10天的时间可以挖完,现在按照甲挖一天,乙再接替甲挖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挖一天如此循环,挖完整个隧道需要多少天? ( ) A. 14 B. 16 C. 15 D. 13 解:设总共有20的工作量,则甲一天做1,乙一天做2,所以20/(1+2)=62,两人交替做了12天,还剩下2的工作量,甲接着做1天,剩下1的量给乙做,所以一共是14天,选A。 52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三倍,10年前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若用y表示丙当前的年龄,下列哪一项能表示乙的当前年龄? Ay/65 B.5y/310 C.(y-10)/3 D.3y5 解:用个特殊值来假设,比如设丙现在20岁,则10年前丙是10岁,甲是5岁;所以5年前丙是15岁,甲是10岁,乙是10/3岁,因此现在乙是5+10/3岁,很明显是A。 57. 一篇文章 ,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 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 小时能够完成 A15 B . 18 C . 20 D .25 解:设总工作量60,则甲乙每小时6,乙丙每小时5,即甲丙=11-2乙, 所以4(11-2乙)+12乙=60,求出乙=4,所以全部给乙做需要60/4=15小时,选A。 这个方法也不错,其实到了甲丙+2乙=11这儿。直接就可以两边乘4了,这里乙是8,而应该还要12才能完成,总量是44还有16,所以 4乙对应16,乙是4,总是60,所以要15小时。10某人以每串30美分的价钱买了几串香蕉,又以每串40美分的价钱买了同样数目的红香蕉。但是,如果他把买这两种香蕉所用的钱平均分配,分别购买这两种香蕉,则能比前一种购买方法一共多买 2串,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A. 16.8美元 B. 33.6美元 C. 42 美元 D. 48美元 解析:304070 7012840 假如有8.4美元,则按情况一,可以买 24 串, 按情况二,420/3014,420/4010.5串,多买0.5串 所以需要8.4433.6美元 7的倍数3的倍数4的倍数。所以是84的倍数,只有12符合。代入也可以试试。 然后再进行 x/3-x/4=2的排除。这个题目可以这样想。差10分,共A串所以差10A 把它平分 这时甲多了5A 乙少了5A 即得5A/3-5A/4=2 可得 A2*甲*乙/5 最后还要乘以价钱和7 所以最后得公式 2*A*B*(A+B)/5 但是要注意,这儿为什么是5呢,就是因为差10分。某运输队有大货车和小货车24辆,其中小货车自身的重量和载货量相等,大货车的载货量是小货车的1.5倍,自身重量是小货车的2倍。所有车辆满载时共重234吨,空载则重124吨,那么该运输队的大货车有多少辆? A4 B5C6 D7这个利用空车124来算,因为两个比是2:1 所以代入试试,例如4. 2.4得8再加上20得28可以被124整除,所以有可能对。再利用货物是110检验,不行。最后利用第一次检验只有7可能。4容斥原理13. 60 个人里面有12 个人穿白衣服蓝裤子,有34 个人穿黑裤子,有29 人穿黑上衣, 求黑裤子黑上衣多少人?A.13 B.14 C.15 D.20 解:直接容斥定理:34+29-(60-12)=15,选C。 因为已经有12个人是完整了,所以 剩下完整的人只有48人,多出的肯定是上下都黑的。6.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的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有75名男生两科都参加了,问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文的女生有多少人? A.65 B.60 C.45 D.15 解:参加两科的一共有有2(120+80)-260=140人; 女生参加两科的有140-75=65人,所以只参加数学没参加语文的女生有80-65=15人。 这个题目其实算是一般性的解法了)8.某班有 50 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 26 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 21 人得满分。 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 17 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A.13 人 B.14 人 C.17 人 D.20 人 解:容斥问题,根据“满足一、二两条件个数和 两者同时满足的个数=总数-不满足的个数。” (26+21)-X=50-17,所以X=14,选B。 脑子中马上要有一个结构图,三块 满分的 两次都满分的 两次都没满分的。这样就知道了,50-17满分的两个部分。50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3 / 4 小强答对了 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2 / 3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 3道 B . 4道 C . 5道 D .6 道 解:3,4公倍数12,所以取题目总数是比27大的36, 则根据容斥定理:27+27-24=36-X,所以X=6,选D。 55 一名外国游客到北家旅游他要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馆休息;要么上午休息,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期间,不下雨的天数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 8 天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教为12 天他在北京共呆了: A 16天 B .20天 C . 22天 D . 24天 解:不下雨的天数是12天,所以游玩了12个半天; 上午呆在旅馆的天数为 8 天下午呆在旅馆的天教为12 天,这些是休息的半天数为12+8=20, 所以总共是12+20=32个半天=16天,选A。 我这样想的,不下雨12天,所以至少有12次是呆在家里的,但是一共是呆在家里20天,多了8天,就是下雨的原因,即有4天下雨,加上不下雨的12天一共是16天。50.在一次展览会上,展品上有366部手机不是A公司的,有276部手机不是B公司的,但两公司的展品共有378部。问B公司有多少部手机参展? A.134 B.144 C.234 D.244 解:其它公司的有(366+276-378)/2=132部,所以B公司有366-132=234,选C。 12某中学在高考前夕进行了4次数学摸底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第一次得80分以上的比例是70%;第二次是75%;第三次是85%;第四次是90%。请问在四次考试中都得80分钟以上的学生的百分比至少是多少? A. 20% B. 40% C. 50% D. 80% 解析:1(170)(175)(185)(190)130251510205排列14. 3 个单位要订购300 本书。最少要订购99 本,最多只能订购101 本,求有几种订 购方法?A.6 B.7 C.8 D.9 解:(99,100,101)可以互换位置,这种情况一共有A(3,3)=6种; 再加上(100,100,100)这一种情况,所以有7种,选B。 16某单位今年新进了3 个工作人员,可以分配到3 个部门,但每个部门至多只 能接收2 个人,问:共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A12 B16 C24 D以上都不对 解:每部门都有三种选择,再减去3人同一部门的情况,所以3的3次方-3=24,选C。 在999张牌上分别写上数001,002,003,998,999。甲、乙两人分这些纸牌,分配办法是:凡纸牌上写的三位数字的三个数码都不大于5的纸牌属于甲,凡牌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码大于5的纸牌属于乙。例如,324,501等属于甲,而007,387,923等属于乙,则甲分得牌的张数为( )A215 B216 C214 D217弄懂很容易。 0-5是6个数,进行全排列,就是从000-555的所有数字,因为000不算所以 减去1.(聪明)107.小王忘记了朋友的手机号的最后两位,只记得手机号的倒数第一位是奇数,那么小王最多要拨打多少次才能保证打通朋友的电话?( ) A. 90 B. 50 C. 45 D. 20 解:倒数第一位奇数有5个,所以是5*10=50次,选B。 120.学校用从A到Z的顺序给班级编号,再按照班级号码在后面加01、02、03的顺序给学生编号,已知从AK每个班级从15人起每班依次递增1人,之后每班按编号顺序依次递减2人,那么第256名同学的编号是多少?( ) A. M12 B. N11 C. N10 D. M13 解:从A到K一共15+16+.25=220,所以接下来的L班有23人,到L23一共有220+23=243人,剩下的256-243=13人都是M班的,所以第256个同学编号是M13。 57.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A.20 B.12 C.6 D.4 解:3个节目固定下来,一共有4个空位,所以新加那两个节目放在一起有A(4,1)*2=8种, 不放一起有A(4,2)=12种,一共是12+8=20种,选A。 46.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 A. 60种 B. 65种 C. 70种 D. 75种 解:4个人之间传5次球一共有35=243种,平均每人243/4=60.75,最接近的是60,选A。 或者这种类型题的固定公式:M个人传n次球后回到第一人手中有An种方法, An=(M-1)n+(-1)n(M-1)/M,这题里面M=4,n=5,代入得A5=60。 9.有 3 个户人家共订了 10 份日报,每户人家至少 2 份,最多 4 份。问:一共有 多少种不同的订法?() A.6 B.21 C.18 D.12 解:3户每户最少2份,所以一共有6份已经定下来,剩下4份报纸分给3户人家, (0,2,2)的情况有3种,(1,1,2)的情况也有3种,所以一共是6种,选A。 14. 五个瓶子都贴有标签,其中恰好贴错了三个,贴错的可能情况有多少种?( ) A. 60 B. 46 C. 40 D. 20 解:错位问题,有个公式s(2)=1,s(3)=2,s(4)=9,s(5)=44,s(6)=265 一般记住0,1,2,9,44,265就行了。这里选出贴错的3个有C(5,3)=10种, 所以贴错3个是s(3)=2,2*10=20种。 6顺水逆水根据顺水逆水速度 和的一半是船速度 差的一半是水速度 所以 时间比等于速度反比 有15:17 2:321:6 1相当于水速度28 6相当于船速度 所以16*2815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 30 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 3 小 时和逆水航行 5 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A, 1 千米 B, 2 千米 C, 3 千米 D, 6 千米 解:根据水速=(顺速-逆速)/2,所以(30-18)/2=6, 因此漂流半小时就是6*1/2=3,选C。 3 5 8 2 所以4:1 30-24 6 所以水是6 半小时是323、如图所示,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设船速X,水速Y,总距离S, 则有:3(X+Y)=4(X-Y)=S,整理得X=7Y,所以S=24Y,选C。 根据核心关系,船与水速度比是7:1。这时顺水与逆水就要扩大一下变为8:6了。因为要找的是水速度和漂流的时间,所以直接找顺水或逆水与水速度比就可以了。 顺水与水速度比是8:1所以时间是1:8,顺水是3小时,所以漂流是24.逆水1:6所以也是24。这里面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顺水与逆水是4:3得出船与水是7:1.那么顺水与逆水只要再扩大一个层次就可以了即8:6.不能隔级扩展。否则就有误差了。如16:12,这时就是16:1与12:1了,就不准确了。2V1*V2/ V1-V27平均数2. 小明前三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8分,要想平均分数达到90分以上,他第四次测验最少要多少分?A.98 B.96 C.94 D.92 解:前三次平均88,要想4次达到90分,一次多了2分,所以三次多了6分,选B。 17、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7 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9 朵,已知丁做了 41 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35 朵 B、36 朵 C37 朵 38 朵 解:甲乙丙3人一共做了37*3=111朵,乙丙丁三人一共做了39*3=117朵, 所以乙丙丁-甲乙丙=丁-甲=117-111=6朵,所以甲是41-6-35朵。 25、某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平均93分。语文、数学平均90分,语文、英语平均93.5分。该生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A. 88 B.92 C.95 D.99 解:语英平均93.5,3科平均93,所以数学超过90分以上, 语数平均90,所以语文只能是90以下,选A。我是这样想的,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知道,英语99才可以,那么这样就有一个规律了,平均分差一分,实际分就要差平均分乘以科目数。8连续数规律(等差数列)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恰好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并且它的体积数值等于它的所有棱长之和的2倍,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A.74 B.148 C.150 D.154 解:设宽x,长x-1,高x+1,则x(x-1)(x+1)=2*4(x+x-1+x+1),整理得x2=25,所以x=5, 表面积则为2(5*6+4*5+4*6)=148,选B。 我的思路:连续自然数,一般可以表示为,A B C 它们的和表示为3B。 这里有 24BA*B*C 所以 24A*C4*6 故B5 这样就知道B的数值了。12、10个连续偶数的和是从1开始的10个连续奇数和的2.5倍,其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A. 34 B.38 C.40 D.42 解:从1开始10个连续奇数和是100,2.5倍就是250,250/5=50。 所以最中间那两个数就是24,26,最大为24+2*5=34。 等差数列问题熟练。13、某车间从3月2日开始每天调入一人,已知每人每天生产1件产品,该车间从3月1日至3月21日共生产840件产品,该车间原有工人多少名? A. 20 B. 30 C. 35 D.40 解:相当于等差数列,所以an=a1+20,a1+an=840*2/21=80,所以a1=30,选B。 19、食堂买来5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重量,得到10种不同重量(单位:千克)47、50、51、52、53、54、55、57、58、59。最重一只是多少千克? A. 25 B. 28 C. 30 D.32 解:两只合称,最重是59,那么5只羊里面最重的两只就是29跟30,所以选C。 但是万一有个27和32呢。我来这样想,59581这个是第二重和第三重的差,再看57肯定是第二重和第三重的和,那么可以知道第二重29第三重是28,所以第一重是592930。但是注意,在算最轻的时候这个方法要注意,从47到52都是最轻的和别人的组合,这个说法不准确下一个53才是二轻的和较重的三个的组合。所以53和50是最轻和二轻和中间重的那个的和,相减是3二者差3,从47344,所以最轻是22,次轻是25这个里面应该尝到的有:每只羊称了4次找中间的C是对的,因为最重和二重可以肯定但是三重就不好说了48an是一个等差数列,a3a7a108,a11a44,则数列前13项之和是: A32 B.36 C.156 D.182 解:等差数列有个性质:底标差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差相等, 即在这道题里面a10-a3=a11-a4,所以a7 = 8+a10-a3= 8+4=12, 13个数的等差数列,a7刚好是它们的平均值,所以和是12*13=156,选C。 55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和,从1开始,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结果为7.4,请问他重复的那个数是: A2 B.6 C.8 D.10 解:1-14平均数是7.5,中间加了一个数导致平均数变小成7.4,所以肯定比7.5小一些,选B。 为什么会想到是1-14呢,因为平均数是7.4,所以 试验下。22. 有五个连续偶数,已知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与第五个数之和的1/4多18,则这五个偶数之和是( )。 A. 210 B. 180 C. 150 D. 100 解:因为是连续偶数,所以第一数跟第五数的和等于两个第三数, 而且第三数是五个数的平均数, 设第3数X,则2X*1/4+18=X,求得X=36,所以五数和就是36*5=180,选B。 5和1加就是3的2倍。所以 中间的3是36.正好是5个数是平均数。48一张考试卷共有10道题,后面的每一道题比前面一题多2分,如果满分100分的话,第8道题的分值是: A 9 B 14 C 15 D 16 解:平均是100/10=10分,所以第6题是11分,第8题就是15分,选C。 9比例份数4.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做一批纸盒,甲做的纸盒是另外三人做的总和一半,乙做的是另外三人总和的1/3,丙做的是另外三人做的总和的1/4,丁一共做了169个,问甲做了多少个纸盒?A.780 B.450 C.390 D.260 解:根据题目可以知道甲、乙、丙三人分别做了总数的1/3、1/4、1/5, 所以总数是169/(1-1/3-1/4-1/5)=780,甲就做了780/3=260,选D。要及时地把比例关系变为和总量发生的关系。当总量分成两块时,就要注意找出各块与总量的关系了。同时,注意这个题如果找总量的话,也可以用总量与块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