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诗歌文化常识 知识梳理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 它以抒情的方式 高度凝练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用丰富的想象 富有节奏感 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 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 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1 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 叙事诗 哲理诗 按表现的内容分为田园诗 山水诗 讽刺诗 史诗 按表现形式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律诗 绝句 按时代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按来源分为民间创作的诗歌 文人创作的诗歌等 2 其他诗歌常识古典诗歌包括诗 词 曲 古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讲究押韵 对诗歌句数 平仄 对仗没有严格规定 而近体诗则属于 带着镣铐跳舞 的文学样式 对诗歌句数 平仄 对仗均有严格要求 分为律诗和绝句 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 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一共有八句 第一 二两句为首联 第三 四两句为颔联 第五 六两句为颈联 第七 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 可不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成为排律 律诗和绝句根据每句的字数不同又分为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巅峰期 词发展到宋代走到巅峰 词又称诗余 长短句 曲子词 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根据作家的创作风格 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以李清照 柳永为代表 豪放派以苏轼 辛弃疾为代表 词依据字数多少划分为小令 59字以内 中调 59 90字以内 长调 91字以上 曲 又称词余 以元代成就最高 分为散曲和杂剧 方法点拨 文学常识 的考查特别强调 重要 所谓 重要 就是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并对当代或后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或文学现象等 考查的材料基本上还是来自课本 或者是课内知识的迁移和延伸 文学常识 的复习 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准确识记 我们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分清题型 各取所需 考生复习时应了解高职高考文学常识题的命题形式和特点 掌握规律 进行针对性复习 2 分类筛检 力争全面 首先要牢牢抓住现行初中 职高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所有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知识 特别是名作名篇 其次 还要注意适当向课外拓展名人名作 典例精析 例题1 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阳关曲中秋作 本名小秦王 入腔即阳关曲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下列对两篇作品的判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建诗的首句入韵 B 王建诗是七言绝句 C 苏轼词最后两句是对偶句 D 苏轼是宋代诗人和词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苏轼词的最后两句 不符合对偶句要求的对仗规律 没有对仗 例题2 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宋 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 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 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 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 非吾相 莫羡班超 封列侯 注 沉浮 指书信丢失 面如田字 南齐名将李安民脸型方正如田 时人认为有富贵之相 班超 东汉名将 下列说法 不符合这首诗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B 诗歌首联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C 这首诗的韵脚是 秋 幽 流 浮 侯 D 诗中多处用典 辞约意丰 答案 B 试题分析 诗歌首联不符合对偶句要求的对仗规律 没有对仗 对点训练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 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焦郁春雪空濛帘外斜 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 不辨梅花与柳花 注 惊 惊蛰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下列与两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对偶句 B 两首诗都是首句入韵 C 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D 韩愈是唐代诗人 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答案 A 诗歌首联不符合对偶句要求的对仗规律 没有对仗 2 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雨后裘万顷秋事雨已毕 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 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 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 田里又丰年 注 稻摇摆的样子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首诗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 此诗迥异于一般写秋作品的悲凉格调 C 这首诗通篇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D 此诗的韵脚是 妍 湲 边 年 答案 C 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 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而本诗分别从嗅觉 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雨后景物 湿润的空气中飘浮着清新的稻香 水涨溪满 潺湲流淌 农人们在田间劳作 白鹭在旁悠然漫步 夜深人静时分 野外的蟋蟀声和室内的织布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用流水潺湲 机杼蛩声 犁锄鹭影的画面 烘托了乡村恬静闲适的氛围 表现了乡村丰收之年的勃勃生机 另外 还用田间的流水声 蟋蟀声和人间的织布声 反衬出乡村环境的幽静安宁 描绘了一幅天人和谐 年丰人乐的宁静优美画面 附录一 古诗中的节令1 人日 正月初七日 在古诗中 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 想友的感情 例如 高适的 人日寄杜二拾遗 中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2 上元 即元宵 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 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如 辛弃疾在 青玉案 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3 社日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春分前后 农家祭社 土地神 祈年的日子 这是春社 而立秋后第五戊日 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 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 寒食 清明前两天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大致在当春二月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 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禁火三日 换新火种 例如 唐代韩翃的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5 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 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例如 脍炙人口的 清明 6 上巳 阴历三月三日 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 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 郊外春游的节日 如 杜甫的 丽人行 中的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7 端午 五月初五日 屈原投江 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 以纪念屈原 8 七夕 七月七日 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如 林杰的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9 中秋 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 是阖家赏月的佳节 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 重阳 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 杜甫的 九日 中所写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11 冬至 是节气中的起点 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 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 如 白居易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12 除夕 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 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 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 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 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物候 诗中记了哪些景物 哪些事情 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附录二 其他文学体裁常识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散文 小说 戏剧 诗歌四大类 一 散文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 小说 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 兼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 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 和议论散文 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 形散神不散 形散 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联想丰富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 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如 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寓情于事 因事见情 如 鲁迅的 为了忘却的纪念 寓情于物 托物言志 如 巴金的 灯 二 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等四部分 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 场景 或用以烘托气氛 或表现人物感情 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 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 中篇 短篇 微型小说 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 现代小说 科学幻想小说 公案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 日记体 书信体 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 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 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 内容包括人物表 时间 地点 服装 道具 布景及人物的表情 动作 上下场等 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 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歌剧 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如 屈原 现代剧 如 窦娥冤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喜剧 正剧 附录三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孔子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现山东曲阜 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 论语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为孔门弟子编写 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 孟子 大学 中庸 合称 四书 相传 诗经 为孔子编辑 删定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 分为 风 雅 颂 三部分 手法多用 赋 比 兴 它也称 诗 或 诗三百 诗经 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 书 礼 易 春秋 合为儒家 五经 课本有 诗经 的 关雎 伐檀 左丘明 国语 左传 为其所撰 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也称 春秋左氏传 又名 左氏春秋 课本有 崤之战 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 公元前278年 名平 战国时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骚体诗 积极浪漫主义 创始人 著有 离骚 九歌 九章 等二十五篇 收在西汉刘向编的 楚辞 里 代表作 离骚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孟轲 约公元前372年 公元前289年 孟子 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 民贵 君轻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 公元前238年 名况 战国时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 主张 法后王 性恶论 荀子 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 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作品 课本有 劝学 司马迁 约公元前145年 约公元前87年 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赞 史记 是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贾谊 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168年 世称贾生 西汉文学家 政论家 课本有其代表作 过秦论 班固 32年 92年 东汉史学家 文学家 汉书 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 史记后传 的基础上 历时二十余年修成的 全书一百二十卷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 155年 220年 即魏武帝 字孟德 东汉末期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 三曹 陶渊明 365年 427年 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自号五柳先生 代表作有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等 王勃 650年 675年 字子安 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市 人 唐初诗人 与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一起 被称为 初唐四杰 代表作有 滕王阁序 等 王维 701年 761年 字摩诘 唐代田园诗人 与孟浩然并称 王孟 作品有 王右丞集 苏轼称他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伟大诗人 有 诗仙 之称 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著有 李太白集 杜甫 712年 770年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巩县 今河南巩县 人 唐代著名诗人 有 诗圣 之称 诗作有 诗史 美称 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著有 杜少陵集 岑参 约715年 770年 唐代边塞诗代表诗人 与高适并称 高岑 韩愈 768年 824年 字退之 世称韩昌黎 唐代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 唐代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的著作收在 昌黎先生集 里 白居易 772年 846年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太原人 唐代著名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 白氏长庆集 柳宗元 773年 819年 字子厚 河东解 今山西运城县 人 唐代文学家 著 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杜牧 803年 852年 字牧之 号杜樊川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唐代诗人 散文家 与李商隐齐名 有 小李杜 之称 著有 樊川文集 代表作 阿房宫赋 泊秦淮 等 李商隐 约813年 858年 字义山 唐代诗人 著有 李义山诗集 范仲淹 989年 1052年 字希文 谥号文正 北宋文学家 著有 范文正公集 欧阳修 1007年 1072年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 北宋吉州永丰 今江西永丰 人 北宋文坛领袖 著有 欧阳文忠公集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 1019年 1086年 字君实 陕州夏县 今山西夏县 人 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 主编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 王安石 1021年 1086年 字介甫 号半山 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 临川先生文集 苏轼 1037年 1101年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 弟苏辙 合称 三苏 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 东坡全集 李清照 1084年 1155年 号易安居士 宋朝济南人 著名的女词人 有 漱玉词 传世 其词婉约清新 被称为 易安体 陆游 1125年 1210年 字务观 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人 南宋著名诗人 平生作诗近万首 有 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等传世 辛弃疾 1140年 1207年 字幼安 号稼轩 宋朝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 著名的爱国词人 词风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 苏辛 有 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 1236年 1283年 字宋瑞 号文山 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 有 文山先生全集 关汉卿 号已斋叟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 他与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合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 窦娥冤 望江亭 救风尘 等 马致远 1250年 1323年 号东篱 元代著名戏曲家和散曲作家 代表作有 汉宫秋 天净沙 秋思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 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与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合称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罗贯中 约1330年 约1400年 名本 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演义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吴承恩 约1500年 约1582年 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 是长篇神话小说 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蒲松龄 1640年 17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力系统设备故障排除方案
- 校园安全教育古言
- 苏州校园安全教育平推
- 动力电池零碳工厂项目工程方案
- XX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项目技术方案
- 离婚房产未成年子女抚养及使用协议书
- 商业综合体装修施工及后期维护一体化管理合同
- 夫妻双方协商离婚及赡养费支付协议书
- 农旅融合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离婚协议违约赔偿与财产分割执行监督争议调解合同
- 乳腺疾病课件
- 院感手卫生知识培训
- 关于成立低空经济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试卷及答案
- 北京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一年级教案
- 树木物候期观察讲解
- 电子离婚协议书模板
- GB 30180-2024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祝福》(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兴城市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托班育儿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