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 论文隐藏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07 年 8 月 第 21 卷第 4 期 旅游科学 To uris m S ci e nc e Aug. , 2007 Vol. 21 No. 4 tary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ponses on China with the purpose to provide Chinese backpacker tourism construction with helpful references and lines of thought . Key words : backpacker tourism ; backpacker ; countermeasures ; literature review ; applicability 中图分类号 F59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575 (2007) 20420072207 1 1 2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关于各国背包旅游发展对策的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朱 璇 吕 帅 2 ( 1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 200234 ; 2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 越来越多背包客的出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 ,而面对这一另类旅游大潮 ,我们的反 应却迟滞无力 。本文通过回顾世界各国针对背包旅游市场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分析了他们发展背包旅游 的战略 、 策略和学者们的相关建议 ,评述了这些应对给予我国的启示 ,期望能够给当前国内背包旅游的建设 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 关键词 背包旅游 ; 背包旅游者 ; 应对 ; 综述 ; 启示 The Backpackers : A Revie w of Some Countries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Backpacker Tourism and the Implications ZHU Xuan ,LV Shuai 2 (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34 , China ;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4 , China) Abstract : The climbing numbers of backpacker travelers hits the traditional mass travel patterns of China and to this wave of alternative travel our responses appear to be slow and inefficient .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licies and mea2 sures taken by some countries to regulate backpacker tourist market and analyzes their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革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模式 。大量的户外俱乐部和驴友协会 等民间组织蓬勃发展 ,网络飞速扩张 ,自助旅游资讯日益丰富 ,各种虚拟旅游社区和论坛规模壮大 ,这些 都催生了一支新兴的现代旅游大军 背包旅游者 。他们具备一定的野外知识和户外装备 ,坦然地去挑战 自身极限 ,从容地去学习己所未知 。而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中国旅游热潮 ,我们的反应却仓促迟缓 : 学术界 的注视才露端倪 ,旅游部门则漠然视之 ,旅游企业更是应对无力 。 而国外对背包旅游的研究发源较早 ( Cohen , 1972) 。笔者以 “背包旅游” 为主题 ,用滚雪球追溯式的文献 检索方式 ,在 Science direct ,Blackwell 等十几个有相关类型文献的数据库中 , 得到论文 ( 含硕士 、 博士论文) 近 200 篇 。对著作 、 论文集 、 国外机构研究报告和其它少量未公开的文献 ,笔者通过海外购买和联系相关部门 、收稿日期 : 2007203227 ; 修订日期 : 2007205230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批准号 :40571054) ) 作者简介 : 朱璇 (1975 - ,女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系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 2005 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 : 旅游地的 ) 开发与管理 、 背包旅游和扶贫旅游 。吕帅 (1982 - ,男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 : 旅游发展与管理 。 developing backpacker tourism , an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scholars. It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commen2 To u ris m S ci e nc e 旅游科学 73 项目负责人及文献作者获得 。因此笔者对背包旅游的文献收集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的国外背包旅游研究文 献 ( 截止到 2007 年 3 月) 。 由于已有专文论及国内外背包旅游者的内部动力机制及其演进轨迹 ( 朱璇 ,2007a ) 和背包旅游的影响 ( 朱璇 ,2007b) ,本文主要回顾各国针对背包旅游的应对战略和策略 ,希望能借鉴他国发展背包旅游的政策和 举措 ,对我国的背包旅游建设起到借石攻玉的功效 。 一 、背包旅游的定义 ( “背包旅游”backpacker tourism) 在本世纪 90 年代才作为学术专业用语逐渐固定下来 ( Pearce ,1990) 。从 构词上看 ,它是以从事这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背包客 ( backpacker) 为核心来命名的概念术语 。因此对背包 旅游的界定 ,取决于对背包旅游者概念的廓清 。 背包旅游者是以其随身高过头顶的大背包为标志区别于其他旅游者的 。背包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由与流 动性特征的旅行方式 : 大背包作为行李装备 ,比传统的手提箱更有力地支撑着旅行者四处游走的活动 ( 朱璇 , 2007a) 。现代意义的背包旅游者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会 ,他们肩负所有行囊 ,自由随性地行走 在远离常规旅行路线的地区 ,是当时发达国家主流文化的叛逆者 。在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 ,背包旅游者曾被 冠以不同的称呼 ,诸如 “漂流者” 流浪者” 预算节约型旅行者” 。正如 Pearce 一开始提出 “ 、 、 “ 等 “背包旅游者 ( backpacker tourist ) ” 概念时所指出的 ,对它的科学界定应当是从社会的角度 , 而非经济或人口统计学的角度 出发的 。衡量背包旅游者的社会尺度包括 : 他们对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的偏好 、 强调与其他背包者的聚会交 流的行为 、 一个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 、 相对较长的旅行时间 、 对非正式非结构化和高参与性的 旅行活动的偏爱 。从早期的背包旅游研究者 Cohen ( 1972 ) 、 ( 1976 ) 、 Vogt Adler ( 1985 ) 、 Riley ( 1988 ) 到近期的 Pearce ( 1990) 、 2Murphy ( 1995) 等 ,在他们的观点中 ,这五大社会尺度基本上可以概括背包旅游者的典型特 Loker 征。 虽然目前中国的背包客呈现出一些异于西方背包旅游者的特征 ,但他们的背包旅游基本上也可以定义 为 : 旅游者在整个行程中以背包为行李 、 经济预算较节约 、 旅行日程具弹性 、 喜好在途中结交旅友并与之沟 通、 喜好深入当地 、 自助性和活动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种另类旅游方式 。 二 、直面背包旅游的挑战 1. 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对策 澳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政府部门最早认识到背包旅游的重要性 ,他们有专门针对背包旅游者的统计并 推行相应促销政策 。根据澳大利亚旅游调查局 (Australian 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的数据 ,在恐怖事 物强调了政府 、 业界和学界要共同努力 ,了解这一市场并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者提供充足供给 。澳大利亚 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得澳洲 ,尤其是澳大利亚 ,成为全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学术领头羊 。 ( “工作着的假期制度” The Working Holiday Maker) 在澳洲吸引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Muqbil ,2004) 。澳大利亚和英国 、 加拿大 、 日本 、 韩国 、 德国等 15 个国家签订了这一协议 , 使得这些国家的 “假期工作者” 一次入境后在澳旅居时间可达 12 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 ,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 ,最经 件和健康事故最多发的 2002 - 2003 年度 , 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背包客人数不降反升 , 比前年同期增长 20 % 。这一细分旅游市场的收入占澳大利亚 2003 年国际旅游收入的 20 % 。因此澳大利亚政府一直不遗余 力地推进背包旅游的发展 。针对背包者喜好另辟奚径的特点 ,西澳旅游局 ( Western Australian Tourism Commis2 sion) 、 北疆旅游局 ( Northern Territory Tourist Commission) 和南澳旅游局 ( South Australian Tourism Commission) 三 ( 局联合推出专门的背包旅游者读物 真正旅行者的真实旅行Real Trips for Real Travellers) ,设计了三条环游 三州的不同线路 ,通过澳大利亚背包旅游杂志 TNT 分发 ,鼓励背包客探索这片远离东海岸 ,但资源奇特的旅 游温冷区域 (Australia Tourism Exchange , 2004) 。 背包旅游群的壮大也使这些国家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利润 ,针对背包旅游者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行为 加剧 。Slaughter ( 2001) 简要回顾了澳大利亚政府和旅游业 80 年代以来对背包旅游逐渐重视的历史年表 , 指 出联邦旅游局的出版物 背包旅游战略 试图为理解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背包旅游市场提供框架 这一出版 74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常从事的行业是住宿业 、 酒吧和果园采摘 。这一方面弥补了澳大利亚农忙时节劳动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为背 包者提供了体验和环游澳大利亚最省钱 、 最深入了解当地的旅行机会 。 相比于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对背包旅游的态度并不明朗 ,因此往往出现政策导向不明的状 况 ,有的甚至持不鼓励态度 ( Hampton ,1998) 。如泰国政府当局不支持其北部山区的丛林探险 ( Cohen ,1989) ; ( 他们逐渐发展大型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来取代南部沙滩上的 “平房” Cohen ,1982) 。泰国著名的背包飞地 ( 即 背包客结集地) 高山路 ( Khao San Road) 的高端市场化进程也在加速 。尽管泰国政府也想保持包括背包旅行 者在内的多元化市场 ,但价格的上涨最终会使这些地方丧失对背包者的吸引力 ( Howard ,2005) 。同样 ,Sofield ( 1993) 发现所罗门群岛政府按照西方标准设置建造规范 , 使得当地人利用本地材料和方法建设的简易住宿 设施无法达到法规要求 。这种规定把贫困人口挡在参与旅游的门槛外 ,也限制了低端背包旅游市场的发展 。 Lloyd ( 2003) 以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的背包旅游者咖啡吧为例 , 剖析了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 时 ,政府对旅游私营小企业的态度和政策 。她指出在政府矛盾的意识形态和各层次人际网络的双重影响下 , 咖啡吧处在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中 。 也有许多学者向政府及其各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Gray ( 1981 ) 指出了面对漫游旅游带来的基础设施问 题 ,贫困国家的规划者应采取的内部交通 、 现代城市之外的住宿设施和遗址保护等三方面的政策 。Wilson (1997) 以印度 G 地区为例指出 ,政府一味扩展高端旅游的政策非常短视 , 应强调游客的多元化 , 而背包旅 oa 游是负面影响最小的发展道路 ,因为背包旅游者喜好本土的自然住宿方式 ,不会把海滩变为饭店林立的钢筋 水泥森林 ,并且和当地人友好相处 ,使得旅游环境安全和睦 。Weaver ( 1991) 指出多米尼加共和国从 1971 年开 始便刻意发展以小规模为特征的另类旅游 ,其政策发展强调该岛的山林魅力 ,强调保护旅游环境 ,支持本地 小型住宿设施建设 ,鼓励客源国的多样化 ,注意目的地的缓慢发展 ,并适当关注某些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地 区 。总之 ,学者们 (Jenkins 1982 ; Hampton ,1998 ; Scheyvens ,1999 ,2002) 认为 , 不能光注重高消费或豪华型的旅 游而忽视背包旅游 ,因为背包旅游所需的设施最简 , 对当地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最小 , 而经济贡献巨大 。 由于背包旅游者主要消耗和使用本地产品 ,经济漏损少 ,使基层社区受益最大 。背包旅游与高端旅游应因地 制宜 ,并行发展 。Scheyvens ( 2002) 指出 ,政府在提供基层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公平机会上负有重要责任 。政 府应创造有益社区参与旅游的环境 ,比如取消歧视立法 ,设立一些本地人经营的家庭旅馆的启动资金 。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 ,背包旅游者更应当成为贫困的内陆地区发展旅游的先导客源 ( 朱璇 ,2005a ) 。另外 , 随着国内的背包旅游逐渐向拓展 、 探险领域渗透 ,中国的旅游 、 体育及其它部门的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的缺 乏愈加突出 ( 许峰 ,2006) 。中国要发展背包旅游 ,政府监管和保障体系缺位的问题亟待解决 , 政府部门必须 联合起来 ,为背包客提供尽可能多的安全支持和政策保障 。 2. 旅游企业等微观部门的应对 ( 1) 交通部门 老练的背包客不愿使用专为一般旅游者量身定制的当地交通设施 ,比如旅游者巴士 ,他们主要依赖当地 人所使用的交通系统 ( Cohen ,1973) ,认为这样可以真实地体验当地生活 。苏红霞等 ( 2006) 在西安和阳朔两 地对 150 名来自 24 个国家的洲际背包客的随机调查揭示 , 他们进出目的国的交通工具是飞机 , 而入境后受 经费限制 ,在中国各城市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 ,尤其是夜班火车 ,因为乘坐夜班火车既可节约赶路时间 , 又可省去住宿的费用 ,一举两得 。 因此 ,对于跨国乃至跨洲的长途背包旅游者来说 ,能否获得便宜的机票成为他们出游选择的重要决策因 子 。澳洲的交通部门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 ,推出了大量针对背包旅游者的优惠项目 。澳大利亚的国有航 空公司 2004 年 11 月起开出 BackpackersXpress 专机 ,它辗转于澳大利亚国内最受背包者欢迎的五个城市 ; 并 有背包国际航线每周 2 - 3 班往返于澳洲和澳洲最大的背包客源地 欧洲之间 ( 曼彻斯特 - 墨尔本 、 慕尼 黑 - 墨尔本) ,经停亚洲最热门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印度和泰国的交通枢纽 ( 新德里和曼谷) 。考虑到背包旅游 者具有旅行时间长 、 预算紧张 、 喜交流的特点 ,飞机的头等舱改为咖啡吧和酒吧作为乘客的聚聊场所 。背包 者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该种飞机上乘务人员的职位 ,合同为期两年 ,这既可以让他们免费乘坐飞机旅行 ,又 To u ris m S ci e nc e 旅游科学 75 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 ,还便于背包者身份的空乘服务人员为机上其他背包旅游乘客提供最个性化的 服务 为其背包旅游设计线路和出谋划策 。同时考虑到背包者旅游日程的弹性化 ,这种机票的返程时间 随时可签 ,不需另加手续费 ,而且永不过期 。为节约成本 ,大多数的预订在线进行 ,同时网站上有澳洲其它与 背包旅游相关的项目链接 ,如经济型住宿 、 探险类旅游项目 、 工作机会等等 。这类班机上的服务最省 ,只提供 简餐 (Australian Tourism Exchange ,2004) 。 关于在目的地内部的交通方式 ,Vance ( 2004) 指出 ,即使是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交通网络配套齐全的小型 背包旅游目的地 ,背包者的交通选择也很复杂 。苏红霞等 ( 2006) 的调查显示 ,来华的国际背包客采用的交通 工具以火车硬卧和公共汽车为主 。火车硬卧用于较远的各城市之间 ,公共汽车则用于短途城市和城市内交 通 。由此可见 ,旅华的背包旅游者对车况和路况有较大的容忍度 ,大多数愿意最大地牺牲舒适度去换取更低 的价格 。因此要推进背包旅游的交通配套设施 ,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 首要的不是追求道路和车辆的舒适 性 ,而是保证交通信息的畅通 ,比如改变交通换乘信息混乱 、 没有英文指示牌等状况 。对于发展背包旅游来 说 ,这项建设投资很小 ,但见效最快 ,可以让背包客更多地深入到边远落后的地区 。 ( 2) 住宿部门 在背包旅游方面 ,澳大利亚不仅是学术上的先行者 ,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等国拥有数不胜数的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 ,背包旅游被极大地市场化和商业化 ,给背包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了 巨大便利 。在国际背包客的圣经 “孤独星球” 所组织的几次大规模调查中 ,澳大利亚一直名列世界背包旅游 者最喜爱的目的地国家首位 。而背包旅游者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巨额回报 : 来自这一细分市场的旅游收入 一直以来占到澳大利亚国际旅游收入的 20 %以上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局对该国背包旅游的市场研究也导 致了许多针对国际背包旅游者设施要求等的研究的产生 。 由于国外的青年旅馆分布较为普遍和广泛 ,一些学者在实地和定量调查的基础上 ,揭示了它们作为背包 旅游住宿设施 ,今后可以改进的方向 。Slaughter ( 2001) 把旅澳的背包客按其住宿偏好分成 4 类 : 经济型混居 者 ( budget minglers) 、 豪华型混居者 ( luxury minglers) 、 豪华型同类居者 ( luxury loners) 和经济型同类居者 ( budget loners) ,指出他们对背包住宿设施有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苏格兰青年旅馆协会的支持下 ,Nash 等 ( 2006) 调查 了苏格兰的青年旅馆使用者的特征及满意度 。在满意度的重要性排序中 ,清洁 、 经济性 、 自助服务设施等因 素名列前茅 ,他们建议背包住宿设施应多在提高清洁度和自助性上下功夫 。Firth 等 ( 1999) 通过对澳大利亚 热门背包旅游地拜伦湾 (Byron Bay) 的全部青年旅舍的调查 ,揭示了 : 尽管价格是背包客作住宿决策时最重要 的因素 ,但客人也关心旅舍在可持续旅游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所以应宣传设施利用中的环境亲善行为去吸引 背包客 ,因为背包旅游者一般都是热爱自然 、 崇尚生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绿色旅游者 。但加拿大大多伦多 ( Hecht et al ,2006) , 背包旅游者按照性别 、 地区的调查也显示 年龄和客源地区分 , 对青年旅馆需求的差异性 显著 。随着背包客年龄的增大 ,他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上升 ,而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 。 有趣的发现是 ,并非所有的旅馆经营者都希望做大自己的生意 。Ateljevic 等 ( 2001) 指出新西兰的小型 青年旅馆业主 ( 许多曾是或仍是背包旅行者) 刻意避免自己的旅店被录入旅行指南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细分 市场定位 ,希望维持旅馆的原有规模 ,保护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追求 。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旅馆 都加入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青年旅馆协会 ,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系统 。资料显示 ( 蔡晓梅等 ,2003) , 目前全球 共有 59 个青年旅馆会员国协会 、 个附属会员国组织 、 个认可业务代理 ,广布在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 13 19 这些国家就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 ,办理国际学生等身份证明 ,在入住不同国家的青年旅馆时 享受折扣优惠 。在青年旅馆中能获得大量的背包旅游信息 ,不仅因为各种旅游景区和旅行杂志都会把他们 的宣传手册和出版物免费定期地赠送给旅舍 ,使青年旅馆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书面旅行资讯 ,更因为青年旅馆 是背包旅行者集聚的场所 ,他们在此交流和分享背包心得和旅行讯息 ,造就了面对面交流旅行信息的最活跃 的平台 。国际上背包旅游者数量的激增和 90 年代以来全球青年旅馆这种廉价住宿形式的迅速扩张密不可 分 。但到 2006 年 6 月底 ,我国大陆仅有青年旅馆 31 家 ,而且主要集中在广州 、 北京 、 上海和云南等地区 , 数 量少分布稀 ,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无论在量还是质上 , 都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对经济型住宿设施的需求 。 76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住宿是旅行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以青年旅馆为代表的廉价而规范的住宿设施的稀缺 ,是中国背包旅游发展 的物质瓶颈 。 ( 3) 旅游经营商 由于背包旅游者独立旅行的能力较强 ,很少预订一般的旅行服务 ,因此旅游经营商 ( tour operator) 能够吸 引背包客的主要产品是探险旅游产品 。单个旅游经营商的规模往往不大 ,他们便会联合起来招徕背包旅游 ( 者 。如 “澳大利亚背包旅游经营者联盟”Australian Backpacker Tour Operators Alliance) 是专营澳大利亚核心探 ( 险旅游目的地的七大经营者的联合网络 ,而 “澳洲探险”Aussie Adventures) 则是自助旅行专家的联合团队 ,专 门服务于追求高性价比的背包散客和小团队游客 (Muqbil ,2004) 。Cloke 等 ( 2002) 用情境方法 ( situational ap2 proach) 分析了新西兰作为一个商品社会 ( society of the commodity) 、 奇观社会 (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 和幻影社 会 ( society of the simulacrum) 的探险旅游的商业化 。他认为探险旅游商品对新西兰日益重要 : 旅游经营商通过 为探险旅游参与者创造具有高度交换价值的旅游体验来获利 ,而旅游者也可以通过蹦极等活动 ,享受更具魅 力的新西兰山水峡谷奇景 。面对飞速发展的探险旅游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旅游经营商或把探险活动扩展到 更广的地域范围 ,或把几种探险体验 ( 如漂流 、 城市高楼弹跳和喷气船) 打包冠名 ,进行捆绑销售 。 负面评价 ,因此他建议 ,旅游经营者在对背包旅游者市场做促销时 ,应谨慎宣传闲暇体验 ,甚至可以做适当保 守的陈述 ,这样反而可以赢得较好的游后口碑 。新西兰旅游探险的增长也证实了旅游宣传手册等促销文字 的重要性 。通过对旅行宣传手册的分析 ,Cloke 等 ( 2002) 提出新西兰应把探险作为其旅游的重要标志物进行 直接促销 。新西兰的旅游宣传手册不仅作为一种代表性工具影响着被动消费者 ,而且建构着探险旅游者 ,使 探险旅游者成为新西兰被展示的风景的一部分 。因此 ,既要研究向旅游者传递信息的图像和论述 ,也要研究 三 、总评 总结对背包旅游的应对措施和方案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大致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 当前的研究以定性研究 ( qualitative research) 为主 。这是因为人文和社会学者最早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他 们多运用解释范式 ,散兵游勇式地进行了较多的案例研究 。政府部门背包旅游统计资料的缺乏是限制定量 研究开展的最关键的因素 ( 仅有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政府的旅游部门对背包旅游者进行统计) 。这固然和背 包旅游者的定义困难有关 ,但大半原因还是政府部门对这一市场的轻视和忽略 。背包旅游者一直被认为是 低消费群体 ,但现代背包旅游者类型多样 ,已经突破了预算紧张这一单向维度的定义 。背包旅行越来越成为 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对刺激 、 探险和征服自然的体验 ,是后工业化的旅游时代和商品化强度上升的社会 中 ,个人财富 、 声望或能力差别的表征 。因此 ,调查统计哪些人参加或不参加背包旅游 ,他们的性别 、 、 年龄 民 族和阶层等信息及其空间活动模式 ,对各国制定旅游战略和策略至关重要 。对背包旅游经济贡献等的统计 旅行经营商还越来越多地研究如何运用旅游促销文字 。泰国丛林探险公司的广告设计不仅针对潜在徒 步者 ,也针对泰国当局 ,他们强调探险公司经营的丛林徒步事业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希望得到政府支持 。为 区别于其它丛林公司 ,他们都强调自己所经营线路的原始 、 唯一等特点 ,以迎合背包客对真实性的追求 ( Co2 hen ,1989) 。Ross ( 1993) 通过对澳大利亚北部湿热带地区背包者的调查发现 , 过高的游客预期会导致游后的 探险旅游者如何对宣传画册上的信息做出反应 。对探险的宣传应该和特定的地点 、 物体和经历联系在一起 。 Reimer ( 1990) 指出 ,加拿大的旅游经营商不止是商人 ,而已经成为文化经纪人 ,他们必须把加拿大的形象 、 价 ( 值观和理想揉合起来 ,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 “梦中假期” dream vacations) 。旅行经营商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变 化的结果 ,也是推动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 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旅行经营商还是兼营批发和零售的一站式旅行社 ,分工不细化 ,也远未达到旅 游资源文化代理人的水平 。尽管散小弱差 ,他们却习惯孤军作战 ,无论在促销宣传还是产品组合上都较少整 合资源形成联合 。在探险旅游产品开发方面 ,目前国内的探险旅游多由协会组织 ,一些中小旅行社虽然推出 了探险旅游产品 ,但组织管理不规范 ,保障体系不健全 ( 刘丽娜 ,2001) ,户外导游不专业 ,紧急救援尤其缺乏 。 2000 - 2005 年我国山难事故频率逐步上升 ,2006 年仅 “五一” 期间全国就发生过八起探险旅游中的人员伤亡 事件 ,这都反映了我国商业化探险旅游经营的稚嫩 。 To u ris m S ci e nc e 旅游科学 77 也有助于认识这一群体对本国旅游事业的重要性 。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以社会研究方法为主 ,个案调查往往以背包者飞地为研究据点 ,范围局限性大 ,而 且背包旅游的研究者几乎全部来自发达国家 ,这些都不利于形成客观而全面的结论 。总体来说 ,针对背包旅 游发展的建议比较零散 ,不够系统 。国外的现有研究中没有针对旅游景区 ( tourist attraction) 如何切实开发背 包旅游的建议 ; 国内仅见朱璇 ( 2005b) 根据湖北神农架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旅游景区吸引背包客的策略 , 即解说系统科学化 、 自然环境非人工化 、 户外产品多元化和网上宣传强势化 。旅游景区对策研究的薄弱 ,一 方面跟西方学者的研究习惯有关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已建成景区的实际状况有关 。发达国家的景区形成 历史悠久 ,从建成之初就主要面向像背包旅游者这样的散客 ,因此针对散客的规划完善 ,管理规范 ,实际操作 层面的问题早已解决 ,因此研究者只需专注于理论研究和发现 。而我国旅游景区真正建设的时间不长 ,时至 今日很多景区仍以接待团队游客为主 ,有许多针对包括背包客在内的自助旅游者 ( independent tourist ) 的操作 层面问题急待探索 ,这就给中国的学者提出了基于现实国情的要求 : 既要关注理论研究 ,也要面向操作实践 。 如何建设面向自助旅游者的旅游产品 ,是中国景区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方向 。 最后 ,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迫切需要多学科的长期参与 。已有的研究集中在人类学和社会学 ,随着越来 越多的地理学 、 人口学 、 消费者行为学和市场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加入 ,随着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更多地参 与背包旅游的调查和背包统计数据的丰富 ,对这一特殊文化群的研究必将向更广的维度和更深的深度前进 。参考文献 : 1 Adler J . Y outh on the road :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of tramping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85 , 12 : 335 - 354. 2 Ateljevic I , Doorne S. “Nowhere left to run” a study of value boundaries and segmentation within the backpacker market of New Zea2 : lishing , 2001. 3 Australia T ourism Exchange. Low2cost airline for backpackers N . Travel Impact Newswire , 2004 , 36 , June. 10. 5 Cohen E. T 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J . Social Research , 1972 , 39 : 164 - 182. 1973 , 14 : 89 - 103. - 228. ment , 1999 ,20 : 251 - 254. 10 Gray P. Wanderlust tourism : problems of infrastructure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81 , 7 : 285 - 290. Management , 2006 , 18 (1) : 69 - 77. T ourism Research , 2005 , 7 : 357 - 374. - 521. 18 Muqbil I. Why backpackers are important to Australia N . Travel Impact Newswire , 2004 , 36 , June. 10. 4 Cloke P , Perkins H C. Commodification and adventure in New Zealand tourism J . Current Issues in T ourism , 2002 , 5 (6) : 521 - 549. 6 Cohen E. Nomads from affluence : notes on the phenomenon of drifter tourism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 7 Cohen E. Marginal paradises : bungalow tourism on the islands of southern Thailand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82 , 9 : 189 8 Cohen E. “Primitive and remote” hill tribe trekking in Thailand J . Annals of T : ourism Research , 1989 , 16 , 30 - 61. 9 Firth T , Hing N. Backpacker hostels and their guests :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relating to sustainable tourism J . T ourism Manage2 11 Hampton M. Backpacker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8 , 25 (3) : 639 - 660. 13 Howard R. Khaosan road : an evolving backpacker tourist enclave being partially reclaimed by the locals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14 Jenkins C. The effects of scale in tourism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1982 , 9 (2) :229 - 249. 15 Jenkins C , Henry B. G 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1982 , 9 (4) : 499 16 Lloyd K. Contesting control in transitional Vietnam : the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of traveller caf in Hanoi and Ho Chi Minh City s J . T ourism Geographies , 2003 , 5 (3) : 350 - 366. 17 Loker2Murphy L Pearce. Y oung budget travellers :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5 , 22 : 819 - 843. study of backpacker tourists and the Scottish 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 J . T ourism Management , 2006 , 27 (3) : 525 - 532. 19 Nash R , Thyne M , Davies S.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stomer satisfaction levels in the budget accommodation sector in Scotland : a case land C . Mazanec J A , et al. Woodside , Consumer Psychology of T ourism ,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 Volume 2. UK: CABI Pub2 12 Hecht J , Martin D. Backpacking and hostel2picking : an analysis from Canada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78 直面游走的文化群 20 Pearce P. The backpacker phenomenon preliminary answers to basic questions R . Department of T ourism , James Cook University of North Queensland , 1990. 21 Reimer G. Packaging dreams : Canadian tour operators at work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0 : 501 - 502. 22 Riley P. Road culture of international long term budget travellers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88 , 15 : 313 - 328. 23 Ross G. Destination evaluation and vacation preferences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3 , 20 : 477 - 489. 24 Scheyvens R. 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J . T ourism Management ,1999 ,20 :245 - 249. 25 Scheyvens R. Backpacker tourism and third world development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2002 , 29 (1) : 144 - 164. 26 Slaughter L. Managing the backpacker market in Australia Unpublished article . 2001. 27 Sofield T. Indigenous tourism development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3 , 20 :729 - 750. 28 Vance P. Backpacker transport choice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pplied to New Zealand C . In Richards G. and Wilson J . The G lobal Nomad : Backpacker Travel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levedon :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 2004 : 237 - 250. 29 Vogt J . Wandering : youth and travel behaviour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76 , 4 : 25 - 40. 31 Wilson D. Paradoxes of tourism in G J . Annals of T oa ourism Research , 1997 ,24 : 52 - 75. 30 Weaver D. Alternative to mass tourism in Dominica J . Annals of T ourism Research , 1991 , 18 : 414 - 432. 32 蔡晓梅 ,张朝枝 . 青年旅舍在中国 : 现状与前景 J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31 - 37. 33 刘丽娜 ,探险旅游及其在云南发展的初步研究 D .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1 : 10. 34 苏红霞 ,马耀峰 . 洲际背包客中国出入境口岸选择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4) :112 - 116. 35 许峰 . 转型视角下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 J . 旅游科学 ,2006 (4) :12 - 18. 36 朱璇 . 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 J . 旅游科学 ,2005a (3) :38 - 43. 37 朱璇 . 背包客心中所企盼的神农架 M . 汪宇明 ,庄志民 ,Alan Lew. 山岳型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 中 国旅游出版社 ,2005b. 38 朱璇 . PPT 与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鹰潭社区送菜活动方案
- 餐吧活动优惠活动方案
- 光谱金相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电考试题及答案
- 干衣机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欢庆中秋节作文600字10篇
- 服装导购考试题及答案
- 客户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工具包
- 丰胸的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预算编制及成本控制指南手册
- 2025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与参考答案
- 卧式椭圆封头储罐液位体积对照表
-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身体素养评价指南 第2部分:儿童青少年
- 2024装修施工安全合同样本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前后上下左右专项练习题(试题)
- 合资投资谅解备忘录书
- 粮油作物种植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图文)
- IT项目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2025年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