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职业生涯决策是个体一生发展中必经的重要抉择之一 决策的结果深刻地影 响着个体的职业生涯发震和生活方式 尽管长期以来多数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强调 决策者的绝对理性 但动机 特别是对职业成功极为重要的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 决策的作震却不容忽视 以徒的大量研究证实成就动枫对于学监成就和职业成裁 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将成就动机引入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研究却几乎未见 因 两 探寻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显得毖要而有意义 本研究共包括两个实验 整个实验流程均在计算机上标准化呈现 实验一利 用信息板技术探讨了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策略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1 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决策过程 决策的时间条件显著地影响了个体在 职业生涯决策中的平均决策时间 信息搜索深度和信息搜索模式 但未对决策满 意度造成显著觞影响 2 成就动机的各维度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有不同的影响 追求成功动机显著地影响决策的信息搜索模式 避免失败动机显著地影响决策的 信息接索深度 实验二讨论了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中风险倾向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 明 1 成就动机的各维度对职业决策风险倾向有不同的作用 避免失败动机比 追求成功动机对职业风险倾向的预测更加敏感 2 淘汰框架比录用框架表现出 更强的风险偏好 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 成就动机和任务框架的交互 作用对职业决策风险倾向有显著影响 在总结和反思整个研究的基础上 论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意义 应用价值 以及不足之处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避行了展望 关键词 成就动机 职业生涯决策 职业生涯决策策略 职业决策风险倾向 任务框架 a b s t r a c t c a r e e rd e c i s i o n m a l i l l gi sa ni l n p o 吃t n tc h o i c ef 0 re v e 巧p e r s o ni nl l i sl i f e a n di t s 陀s u l th a sa 呻f o u 珏di n n i l c eo 救p e f s o n 嫩c a f e e r v e l o p m e n t 脚l i 篁宅s t y l e 越幽o u g hm o s tc a f 鼹f p s y c h o l o g i s t se n l p h a s i z ed e c i s i o 小m a k e r s a b s 0 1 u t er a t i o n 暑l l i t yi nt l l e i rc 卸e e rd c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吐l e i 弹鑫c 舞搬o 疰v a 纛 琢e s p e c 至a 羹ya c l e v e 璎燃睫臻 耄i v a i o 矬舔as i g 娜萎e 鑫毽越辩矗e 主珏g 怨c l 疆遮 c 觥燃s u c c e s s o nc 袱燃d e c i s i o n 删t k i n gs h o u l dn o tb en e g 妣t e d a 胖a td e a lo fp a s t 她s e a r c h e s i 麸d i c a 耄et 唿粒嫩e v e m e 燃珏埝 i v a t i o 牲p 琵y s 鑫p o s 至垃v e 薹e 速a c 鑫如翔瓷a 砖c 瓣e f 粒酶v e 聪鑫 h o w e v e r f e ws t u d j e sd i s c u s sa c h i e v e m e mm o t i v a t i o ni nc a r e e rd e c i s i o n m a 觚gp r o c e s s s oi ti s e s s e n t i a l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幻 s t l l d yl l l ei m p a c to f h i e v e m e n tm o 聪v a t i o n 傩c a f e e r d e c i s i o n b 擒k i n gp l i o c e s s t h e r ea r et w oe x p e r i m e n t sm i l i ss m d y o n ee x p l o r e st h ee f f 的to fa c h i e v e l e mm o t i v a t i o n 潍c a 婺e e f 绌弧i 强一幽gs 妇捃g 轭s 豫辩s 瓣l 曲o w s 1 静豳i o 珏 眦g 运a 蜘珏n 惫d l l a t i o n a l i t yp r o c e s s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s 血孵c o n d i t i o n h a ss i g n j f i c a me 蜀眦to nt i 硭t i i l l eo f 融e 耋s i o 珏 幽g p 穗醛s e 鑫 纛鞠莲p a 凝瓣醛s e 鑫愆囊速c 黼嘲 e 确主c e b 滋两勰t 砬v e s i g i l i 位a me 韵眈t0 nt h ed e g r e eo fs a t i s f a c t i o nf o rc h o 妇 2 1 1 l e r ea r ed i 舶矧1 ti n f l u e n c e so f a e h 主e v e m e n t 妊 t i v a t i o se a c hd i m e n s i o no nc a f e e fd e e 至s 至 珏一幽gp f o c e s s m 砥v eo fs u c e e s s p r o d u c e sac o n s i d e r a b l ei m p a c to nt t l ep a t i e mo fs e a r c ka n dm o t i v eo fa v o i d i n gf h i l u 砖p d u c e sa c o 燃j d e r a t ei 呷a c t0 nt h ed e p t l lo fs e a r c h 羽钯 妇rd i s c 毽s s e s 氆ee 基 o fa c 毯e v c m e n tm o 蛀v a i o 矗o 救c a f e e r 拙话i o 玉越越n g 矗呔 蝴d e n c y 1 1 b er e s u l ts h o w s 1 伯e r ea r ed 溉r e 玎庀i n f l u e n c e so fa c h j e v e m e i l t 州v 砸o n se a c h 妇璐i o 珏o 藏c 曩r 翳 0 主s i o 鑫一掰菇涵g 逐k 瓣赡嚣y c o 习攀越s o 盏泠妞丑 磊v eo 薹觥s s m o t i v eo fa v o i d i n g 黼l u r ei sam o r cs e i l s i t i v ef a c t o ri np r e d i c t i n ga ni n d i v i d u a lr i s kt e n d e n c y 2 l kn c g a i v e 瓤珏玲量l a s 建瓣凼k 弦f e l e 鹫e 壤a 珏妇即s 箍v e 如粼 b u tb 融曲珏 tr e a c 矗蛙站 s 豫n i f i c a n t e v e l 3 a c 场e v e n 圮丑tm o t i v a t i o na n dt a s k 瓤l m ei n t e r a c tw 曲e a c ho n l e ro nc a r e e r d c c i s i o n m a k i n gf i s kt e n d e n c y 翘ac o 赫c l u s i o n b a s e do n 獭o s ee x p e 矗枝地磷a b o v e p r a c t i c a 重妞p 珏c a t i o 嬲a n dd e i e n c i e s a r ep r o p o s e d a n dd i l 优t i o n sf o rf u t i l r er e s e a r c ha r ed i s c u s s e 正 k e yw o r d 粒挞e v e 瓣髑 m o 畦v 稚潍 c 粼l 盯d e c i s i o n 幽g r i s kt e n d e n c yo fc a r e e r c 鑫瓢 e fd e e i s i o 珏 羹建 妇g s 曩a 嘲o f d e c i s i o n m a l i i l g t a s k 心a 1 1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入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巴经注明弓 震的内容鳋 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巳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巳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监魄d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晚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誉学位论文并赢国家圭管部门或其指定规槐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勰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毯期 蒋霞 导师签名 咪瑚 斗 i 前言 职业不仅是个体谋生的手段 更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不同的职业意 味着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 进蔼影响人们各异的生活方式 可见 职业决策 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的自由流动 个 体在职业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鱼主权 却也西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跌露进一步 增强了人们的职业生涯决策意识 然面 当前国内外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就业难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世界 银行公布的 2 0 0 7 年世界发展报告 显示 掰前青年已占全世界失业大军的一 半 仅以中东和北美地区为例 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 就必须在2 0 2 0 年以 前创造l 亿个就业机会 从国内形势丽言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而初次就业率却没有相应提高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2 0 0 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人数已达4 9 5 万 吃2 0 0 6 年增加了8 2 万 阕眈增幄达王9 冁 是七年前总数 的近五倍 除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之外 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 2 3 年至2 0 0 7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 0 至4 3 之阕浮动 虽然保持了相 对平稳的势态 但数量依然庞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就业视为民生 之本 提出了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的社会建设新 思路 更突显了解决就业问题之紧追 意义之重大 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 出令自己满意的职业生涯决策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 热点 诚然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个性特点 会面临形形色色的客观环境 他 们的职业生涯决策行力也不尽相同 但是职业生涯决策作为一种决策行为 是否 与其他决策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 决策的过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决策过 程 它的满意与否又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另外 人们也普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 实 具有相当智力水平的求职者在面临择业难题时的行为表现是极不相同的 在 职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大相径庭的 在考虑智力因素的基础上 求职者本 身以及招聘单位都越来越重视菲智力因素在职业决策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丽在 非智力因素结构中 求职者的成就动机是核心 那么 职业生涯决策是否会受成 就动机这 主蕊个性因素的影响 不阕动机水平的个体又会有怎样不圈的表现 呢 带着这些疑问 我们展开了以下的研究 l 文献综述 王 羔职业生涯决策的相关研究 l 1 1 职业生涯决策的定义 有关职业生涯决策的研究早在2 0 世纪初就开始了 但由予肖时社会发展相 对稳定 个体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 因此职业心理学家常常用 o c c u p a t i o n 和 v o e a t i o n 捧来指称职韭 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职业选择翻的i c eo f v o c a t i o n p a r s o n s 1 9 0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稳定性的降低 研究者们使 耀描e a r e e r 黟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加 并以此强调职业的变纯性 霹个体一生中可 能会多次更换职业 译成中文则为 职业生涯 可见 职业强调的是某个具体 的工作 丽职业生涯则突出了职业的发展和变化 龙立荣 2 0 0 2 职业生涯决策 c a r e e r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这一概念则最早出现于j e p s e n 和g e l a t t 子1 9 7 4 年提出的职业生涯决策模型中 他们认为职业生涯决策行为是 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 行动 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 r a y m o n d j c o r s i n i 1 9 9 4 特质因素理论学者从人与环境相匹配的角度把 职业生涯决策视为个体了解蠢身与职业的特点 著实现二者之闻最佳匹配的过程 h 0 1 l a n d 1 9 8 5 d a w i s l o f q u i s t 1 9 8 4 r o b e r t s t e v e n g a i l t 1 9 9 4 2 0 世纪中裳 职业发展心理学家受到经济领域决策研究和认知心理学信息 加工观点的影响 越来越强调整个职业生涯决策过程 p e t e r s o n 等 2 0 0 2 认为 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不仅包括职业选择 两且涉及对执行完成选择所需的行为做 出承诺的过程 g a t i 2 0 0 王 则提出职业生涯决策是人们所经历的从搜索可能的职 业选项 到对比选项 然后从中选择其一的过程 可见 露前职业生涯决繁研究领域中广泛认可的一种观点是职业生涯决策不 仅仅是一个即时的职业选择行为 而且是一个幼态的决策过程 伴随着的人的一 生 1 1 2 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理论 随着联业生涯决策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职业生涯决策瑾论被相继提盘 根 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不同 学者们大致沿着两条道路来探索这一人类最为 复杂丽至关重要的决策一人与环境匹配研究范式和经济决策研究范式 前者的 典型代表有 h o l l a n d 的人格类型论 l o f q u i s t 和d a w i s 的工作适应理论和l e n t 等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经济研究范式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则包括标准化 描述 性和规范性三种决策模型 1 珏0 11 姐d 的人格类型论 2 渤l l 黼d 发震了p a r s o n s 的特质因素论 提出了 人格类型论 认为职业 选择是个体人格的延伸和表现 并根据六种基本的人格 兴趣类型划分相应的工 作环境 主张个体人格与王撵珞境之闻的匹配是职业满意度 职波稳定性与职业 成就的基础 酗h 被d 王9 9 7 将其模型概括为以下要点 1 在我们的文化中 多数人可被 划分为六种类型中的一种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或传统型 2 相应的 有六种典型的环境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或 传统型 3 人们寻找某种环境 这种环境能让他们麓展才能 表达态度和评价 并承担他们认可的问题和角色 4 彳亍为由人格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 在此基础上 韵王王a n d 开发了职业预测工具来测量兴趣 馨人格 找到与之 相匹配的环境类型 在其理论的指导下 大量职业兴趣嶷表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 职业领域 2 l o f q n i s t 和d 盯i s 的z 作适应理论 l o f q u 主s t 和d 勰i s 王9 8 碡 的工作适应理论认为 王 人类的各种需要 生理 和心理 通过职业行为得到满足 并由此得到强化 2 工作模式也有类似的 需 要 即选拔称职员工以达到绩效标准 3 个体特点与工作模式相匹配时 才 能实现双赢 达到彼此强纯 如环境的强化刺激与个体需要相符 就会产生工 笮 满意感 个体能力与职业环境所需的能力相 致 就会使他人满意 洒主s 圭9 粥 认为个性结构是能力 价值观 性别等因素的蘧数 在特定工 作模式下 可以通过技能 能力倾向 个性结构三个变量预测个体的职业成功率 图 是以能力和价值溉为例的职业决策演绎过程 由图l 掰示 首先要使个体能力 与职业能力需求进行配比 同时还包括价值观的配比 然后检验配比结果是否满 足预期目标 最后在各选职业中选取最优满意度的方案 匿l 王作适应模蕉 3 工作适应理论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 是个人一环境摆适合研究范式的又一 个变式 d a w i s l o f q u i s t 1 9 8 4 该理论强调 一致 这个概念 意指个体和 环境互相满足彼此要求的程度也 冀耩主s 专表蚤缫主s 王9 9 董 这个理论盼优点是在 评估个人与环境的一致性时 用2 0 种需要代替了h o l l a n d 的六种人格类型 并区 分了满足和满意 3 l e n t b r a 耽毫池c k e t t 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l e n t b r o 硼和h a c k e t t 1 9 9 5 在一般社会认知理论 b a n d u r a 1 9 8 6 和职业 生涯狭策社会学习理论 i r 撇b o l t z 1 9 7 6 的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s o c i a lc o g n i t i v ec a r e e rt h e o r y s c c t 其吸收了已有职业理论的成功之处 将已有理论中相似性较高的成分尽可麓地结合 以社会认知理论诈力整合其他相 关研究成果的主体思想 以自我效能 结果期望 目标设定3 个概念为核心概念 龙立荣等 2 0 0 2 s c c t 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子模式 在每一个子模式中 上述三个核心变量与 个人的其它重要特点 背景及学习经验是相辅相承的 共同影响饕职业选择和发 展过程 如图2 所示 对特定职业的融我效能与结果预期会塑造个人的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形成 薏 与自我效麓和结果预期一起 将促进个人产生目标 露标又将促成行动并达 到一定的工作绩效 绩效又会反作用于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 形成一个动态的反 馈环路 但自我效熊和结果预期并不畿脱离社会 经济因素起作用 它受到两类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类是 先前的背景因素 例如个性特征 如成就动机 性 别认同 技能培训机会等 另一类则是 当前的环境因素 例如在职业决策时 的工作机会 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等 图2s o g r 的完整模型 可见 s c c t 认为与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实施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是职业 4 兴趣 然丽 该模型同时表明环境和其他个人变量也将影响职业选择 当入们知 觉到由于有限的机会 周围的障碍或者非支持性的环境需要对兴趣做出妥协时 镳们的选择将主要建立在工作可得性 自我效戆感和结果预期基础之上 s c 器 重视社会认知变量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突破了只注重客观能力或工作报偿的传 统观念 高山川 孙时进 2 5 但笔者认为社会认知和职业价值是职业生涯决 策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人们不可能去徒劳地选择一个没有多大回报但完全能 胜任的职业 因而掰者的整合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同时s c c t 注重解释力 却 缺乏操作性 如在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人到底是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 如何 具体地帮人做决策 该理论没有具体的方案 总体构想较好 但不够深入 龙立 荣等 2 0 0 2 4 经济决策研究范式下的职业生涯理论一以p i c 模型为例 从2 0 世纪6 0 年代起 职业生涯决策研究受到经济决策理论翻心理决策理论 的影响 强调概率和价值 用决策的基本概念丰富和扩展了人们对职业发展的认 识 j e p s e n d 主l l e y 1 9 7 4 提出了许多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试图解决以下的 几个问题 职业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应该如何做出职业决策 如何帮助决 策者做出职业决策 经济领域的决策模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标准化 描述性和规范性 b e l l r a i i t t v e r s k y 1 9 8 8 标准化决策模型明确说明如何做出理性选择 描述性 模型描述荠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从实际选项中做密选择 规范性模型勾勒 出做出更好决策可能包括的步骤 并承认个体做出的决策按照标准化决策模型来 说可能不是最好的 相应地 经济领域的决策研究范式中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模 型也可以分为标准化 描述性和规范性三类 标准化模型认为决策者能够获得并加工所有的相关信息 做出完全理性的选 择 使用补偿性策略 追求结果的效翔最大化 如g e 王a t t 模式 1 9 6 2 l a t z 模 式 1 9 6 6 i r u m b 0 1 t z 模式 1 9 7 6 等 描述性模型重在解释个体在实际上是如何 献职业选项中选择职韭的 如t 主d e 瑶a 曩模式 王弱3 职业生涯决策风格 d i n k l a g e 1 9 6 8 等 规范性模型则兼具了标准化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描述性模型 的灵活性与主观性 使职业生涯决策的理论更加深入和实用 如认知信息加工过 程理论 o g n i t i v ei n f o 珊a t i o np r o c e s st h e o r y c i p p e t e r s o ne ta 1 1 9 9 1 1 9 9 6 p i c 模型 g a t i a s h e r 2 0 0 1 等 p i c 模型以优化代替了标准化模型中的效用最大化 用三个阶段取代了标准 化模型中的一步运算 强调个体的监控 允许个体根据可接受水平表达偏好 显 得更加自然两筒单 大量研究也证骧了p 王c 模型的有效性国a t i 鬻i n e r 王9 8 7 m e i r y a a r i 1 9 8 8 g a t i g a r t y f a s s a 1 9 9 6 0 k o n m e i ra n dg a t i 2 0 0 0 5 以下将详纲回顾这一理论模型 p i c 模型 p r e 8 c r e e n i n g i n d e p t h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c h o i c ef o rc a r e e r 蠢e e 童s 主o n 毽盛主珏园最初提出予2 0 世纪8 0 年代末期 g a t 主 王9 8 6 董9 8 9 后经 g a t i 等人的矫正和修改 最终形成了完善的p i c 模型 g a t i a s h e r 2 0 0 1 p 王c 模型中涉及7 个基本概念 它佛是职业的相关方面 e a r e e r r e 王鑫t e d a s p e c t s 各种职业变量的整体 包括兴趣 需要 价值观 工作特点 能力 个人风格及工作角色和风格 职业选项的核心方面 c o r ea s p e e t so fc a r e e r a 王t e r n a t i v e s 稻关方面中区分职业的本质特征的那些重要方面 方面的相对 舅囊要性 t h er e l a t i v ei m p o r t a n c eo fa s p e c t sf o r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方面内 水平 主专h 主 a s p e e t 王e v e 王s 方面内的变化被分成大量不藏的质或量的水平 如收入 非常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非常低 方面内偏好 w i t h i n a s p e c t 艘e f e r e n e e s 分为三穗 最佳 可接受和不能接受 有结构和无结构信息 s t r u c t u r e da n du n s t r u c t u r e di n f o 珊a t i o n 根据信息的组织形式所做的划 分 敏感性分析 s e n s 主t i v 主t ya n a l y s i s 考察输入到决策过程中的信息的某些 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g a t i 等人认为 2 0 0 1 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本质是找到与个体的偏好和能 力最兼容的可选职业 在多数情况下 广泛尝试所有潜在的可选职业是不实用的 所以 他们把职业生涯决策过程划分为具有不同目标 过程和结果的三个主要阶 段 王 在个体偏好基础上 利用有组织的搜索预先筛选潜在的一系列哥选职监 产生一组较小的可以管理的有希望的被选职业 2 深入分析有希望的可选职业 包括检查实现这些职业的可能性 3 在评估和对比所有适合职业的基础上 选择最适合的职业 预先筛选阶段的基础是按方面消除策略 e l i m i n a t i o n b y a s p e c t s s t r a t e g y t v e r s k y 1 9 7 2 g a t i 将这个策略应用到职韭生涯决策中 命名为 序列消除 s e q u e n t i a le l i m i n a t i o n 预先筛选过程的基本观点是 通过排除那 些与令体镛好不兼容的职业来确定一小组有希望酶可选职监 具体来说 序列消 除的基础是检验可选职业的兼容性 按照每一个职业的相关方面所反映的相对重 要性 每次检查一个方面 因此 该阶段是遴过方面内 跨职业对比来实蘧的 相关的实验研究也较好地证实了这一观点 p a y n e 1 7 7 6 g a t i k i b a r i 2 0 0 0 深入分析阶段的目标是得到一系列合适的职业 这一阶段个体收集关于可选职业 的一些额外的 主要是无结构信息 由于决定可选职业的适合性所需信息酌特点 深度探索阶段还包括职业内 跨方面的评估 最终选择阶段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适合职业出现 剩要求个体将这些职业进行对比并权衡它们的利弊 选出最 适合的 个职业 6 1 1 3 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的简要评价 从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 它里现出两大显著的特点 即从人职 匹配的相关研究到决策过程和策略的分析 从绝对理性的僵化运算到有限理性的 灵活适应 旱麓的职业生涯决策研究 如强调入与环境相适合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研 究内容往往是职业生涯决策困难 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 职业兴趣以及这些 因素如何影响职业生涯决策行为帮满意度等问题 酌圭圭雒d 1 9 9 7 d 勰i s l o f q u is t 1 9 8 4 l e n t b r o w n h a c k e t t 1 9 9 4 标准化和描述性职业生涯决 策研究中涉及个体的兴趣 价值观 职业生涯决策风格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预 期效用和个体对结果概率的评估 这些研究者关注的是与职业生涯决策过程间接 相关的问题 而不是决策过程本身 g a t i a s h e r 2 0 0 1 近期的职业生涯决策 理论模型受关注应该如何做决策 即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 如 p i c 模型提 出了序列消除 按方面搜索和可接受水平范围等策略 用决策的相关方面代替职 业兴趣 工作价值等因素 能t 主 1 9 8 彩 早期的人职匹配理论 仅考察有限的个体相关因素与工作环境的对应 灵活 性不够 标准优模型则赋于决策者科学家的头脑 有能力收集和考察所有可能的 职业信息 强调对职业选项绝对理性的评估和最优化的选择 近期的规范化模型 则用满意性原则代替了效用最大化 强调决策顺序的灵活性和循环性 决策过程 中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并扩展了职业生涯决策的内容 显得更加自然而贴近实际 对以往职业生涯决策理论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职业生涯决策的研究 宏观上强调各种褶关因素和职业生涯决策煞禚互作用 微观上关注戳信息加工为 基础的认知过程 同时开始注意到人类加工能力的有限性 于泳红 2 0 0 4 如 何徽到两者的整合 即考虑影响决策的耜关因素 又注重决策昀信息加工过程 本文拟挑选影响职业生涯决策的一个重要个性变量 成就动机 探讨这个相关 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职业生涯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有 关成就动机的研究 1 2 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羔 2 王成就动机的定义与研究层次 对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里 m u r r y h 1 9 3 8 年提出的成就 需要 其将它视为人类翡2 0 种基本需要之一 幕尔斯 s e 醪 r 于王9 3 年提 出了 成就与失败的需要 勒温 l e w i n 于1 9 4 4 年对志向水平等问题展开了研 究 可见 早期的研究主要从需要和娟望两个要点来理解成就动机 张爱卿 7 王9 9 9 1 9 5 3 年m c c l e l l a n dd c 和a t k i n s o nj w 发表了 成就动机 一书 使用 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成就动机并试銎建立理论 从此确立了人类成就动机在科学研 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m c c l e l l n a d 1 9 5 3 把成就动机界定为与某一良好或优秀的标 准耀竞争的冲动 蠡弋l 主n s o 娃将成就动机区分为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独立丽 相对稳定的倾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 特征 c a s s i d y l n y n 1 9 8 9 s a g i e 1 9 9 4 h e g g e s t a d k a n f e r 2 0 0 0 证 实成就动机是一个朝向一定目标的多维内部动力 因此 本研究将其定义为 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力求获得成功的多维 内部动因 即个体对自己认力重要昀 有价僮的事情乐意去做 努力达到完美的 种多维内部推动力量 在研究层次上 以往的探索往往是在薅个不周的层藏上进行的 第一种是从 宏观角度自上而下进行研究 以麦克里兰为代表人物 着重探查特定社会中的成 员如何在所处的社会文化影响下 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成就动机以及对成就的态 度和价值观等 从而分析社会集体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该社会的经济 科技发 展之间的关系 m c c l e l l a n d 1 9 6 l 1 9 6 3 第二种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 注重 成就动概的实质 动机的发生和发展 成就行为的认知和赔因 成就目标等问题 的研究 更加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代表人物包括阿特金森 韦纳 班杜拉 德韦 克等人钕毫荻主嚣s 黼 王9 醴 黔主嚣e r 王9 8 5 致蕊托 王9 8 2 巍e e k 兰镐6 当然 微观层面个人成就动机研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宏观背景下进行的 两者相辅相 成 不可分割 但相对丽言 微观层藏的成就动机更受关注 同时取得的磺究成 果也更丰富一些 本研究也主要从微观层次来研究成就动机 l 2 2 成就动机的基本理论 1 m c c l e u 衄d 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氏采用档案法探索了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认为某一时期社会 成员的成就动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心理动因 激起了后入对成就动机研究 的极大热情 在成就动机的起源上 他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文化与成就动 机形成的关系 发现凡童早期独立性训练与成就动机塑造闯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 尝试通过训练来提高个体的成就动机 麦氏关于成就动机酶社会纯过程和调练方案的研究给后入以有益的雇示 使 人们充分意识到高成就动机是各行各业杰出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 如果把职业选 择行为看成一种成就行为 那么高成就动机是否也是一个明智的职业决策者所具 有的一项基本能力 它又是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昵 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 索 8 2 焘t k i 撼o n 斡期望 价值成就动梳理论及其发展 a t k i n s o n 的期塑 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髓羹主致s o n 沿着勒温的思路 强调内部认知过程 采取概念假设分析的方法 逐步提出和完善了一般的期望 价值成就动机模式 毫 成就动机的结构 a t k i n s o n 1 9 5 3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稳定的倾向组成 即追求成功动 机 m o t i v a t 主o nt oa c h 主e v e m s 和避免失败动机 m o t 主v a t i o nt oa v o i df a i 王u r e 甄f 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景中 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 丽此时 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 成就动机 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 b 浅就动机镌俸甬机翻 a t k i n s o n 1 9 5 7 进一步提出并采用实验来证明个体的行为趋向是动机强度 对行为曩标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诱因价值因素豹积函数 其中 接近与成就有关 目标的倾向 t s 由三个因素决定 用公式表示 t s m s p s i s 其中m s 是追求 成功的动机强度 即成就需要 代表追求成功的相对稳定或持久的特质 p s 是 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 即成功的可能性 受到自身经验 对他人经历的观察 及竞争的影响 i s 是成功的诱因值 避免失败的趋力 t f 也由三个因素决定 用公式表示为 疆 罐 p f 王f 淞指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度 陌是对失败概率豹 主观估计 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 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及对竞争估计的影 晌 王f 是失败的诱因值 阿特金森假定 个人成就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 力 我假称为合成动机 即t a t s t m s 和搬在个体身上存在着差异 当追 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时 即m s m f t a 为正值 当避免失败的动 机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时 即m f m s t a 为负值 前 种行为主要受追求成功 动机的支配 后一种行为主要受避免失败动机的支配 1 9 7 4 年 阿特金森接受其他心理学家关于成就动机既包括内部动机 也包 括终部动机的建议 除考虑到内在动枫对成就活动熬影响乡 也考虑到诸如名誉 地位 权利 金钱等外在因素对成就活动的影响 将外部动机也引入到他的动机 理论模式中 为了说明成就行为的多种决定因素 阿特金森将从事成就活动的最 终倾向看作是由结果的成就取向力量和情境引起的但与成就需要无关的其它倾 向力量共同决定 即 成就行为 t a 外在动机 c 成就动机韵鼠险俊好 a t k i n s o n 1 9 5 7 1 9 5 8 b 以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结果来 解释个体的冒险行为 当个体可以自由选择任务的难度时 鼙s 淞的个体将选 择中等难度的任务 对成功将持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 m f m s 的个体宁愿选择 9 难度很大或很小的极端水平的任务 对失败有更高的主观概率估计 1 1 8 y r 的未来定向模型 觚k 至瓣s 强的理论只能解释仅需一步完成的任务 瑟对那些需要多步才麓完 成的任务则未曾涉及 r a y n o r 1 9 6 9 1 9 7 4 修订和完善了a t k i n 8 0 n 的理论 提 如成就动机的 未来定向 模型 指感人们对弱标的追求不仅要受到当前需要的 激励 并且还受追求未来目标需求的激励 当前活动的成败会影响以后活动成功 的预期 可见 个体成就行为的倾向还部分地取决于其对依赖于疆前活动的未来 目标的知觉 w i g f i e l d 和e c c l e s 的现代期望价值理论 餮主嚣i e 王d 和e e e 王e s 2 0 0 0 发展了矗t 主n s o n 的期望 价值理论 扩充了裳望 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 在一个更为广泛的心理和社会 文化背景乏下 阐述了期 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阆j 暑互补的正性关系 形成了现代期望价值理论 他们认为个体的成就任务选择 行为持久性和绩效受到其对嗣标任务的成功 期望以及价值两个因素的影响 面期望和价值取决于任务相关的信念 如能力信 念 任务主观难度 个体目标 自我图式 情感记忆等 这些社会认知交量又受 到个性特征 以往成就经历和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图3 给出了成就动机的 期望一价值整合模型 扶该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期望一价值理论己经在成就动机整 合的思路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圈3 期塑嘞值整合模型 3 成就动机的研究新进展 2 0 世纪7 0 年代 心理学领域出现了 认知革命 成就动机的研究也深受 影响 提出了 系列成就动机的认知理论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揭示了动机过程 靛各个环节 w e i n e r 1 9 8 5 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认为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知觉是理 l o 解成就行为的关键 从内外性 稳定性 可控性三个维度对原因进行了分类 对 原因的不同理解会影响个体对成就行为的期望和价值知觉 b 勰d 龇 王9 8 2 豹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理论撵出 在动机作用过程中 超重要 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胜任的知觉 即效能预期 e f f i c a c y e x p e c t a t i o n 它是羁标设定 任务选择 努力付出和持久性是主要决定因素 呐c k 等人 1 9 9 8 的成就目标理论在动机的能力意识上进行了新的探讨 认 为能力本质的认识差异导致不同的目标追求 不同目标者对任务结果和努力评价 有不同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并导致不简的行为反应 影响成就任务的选择和完成 这些理论都集中反应了人类行为的能动特征 强调人的主体性 重视成就动 机形成中主观因素的作用 李晓文 王9 9 圭 1 2 3 成就动机理论的简要评价 总结以往研究 心理学家们通常是循着两条途径 个性心理学和认翔心理 学 来研究成就动机的 m c c l e l l 锄d 的社会成就动机和a t k i n s o n 的传统期望 价值理论j 霉于人格特质取囱的研究 丽之岳静归因 翻我效能 目标理论以及 现代期望价值理论则属于认知取向的研究 楚e c 王e 羔王褪d 将成就动机看成是社会文化和旱期家庭教养下形成的入格因 素 并突显了其对成就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望价值理论确立了追 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基本的成就动机倾向 强调了期望和价值对成就行为的重 要性 归因理论概括了成就动机形成中诸主观因素 自我功效理论提出了自主性 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环节在于对主体能力的评价 成就目标理论则揭示了关于 能力本质的认识差异导致不同的目标追求 转丽影响成就动机作用的各个方面 特质取向强调了成就动机作为基本需要的重要性 认知取向理论突出了人的 髓动性和主体意识 具有更广泛和科学的说服力帮实践价值 僵过于强调理性认 知过程对于动机和行为的影响 f i s c h o f f 等 1 9 8 2 认为以合逻辑的 理性的决 策过程来判断期望和价值常常是行不通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更倾向于简 单的 但是可能犯错的 乐观的决策策略 特别是面对不熟悉的任务时 人们对 任务的价值评价是迅速变化的 因此 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动机学者 们的重视 如更为稳定的自我图式 情感记忆 个性特征等 使得动机性行为选 择不再过于理性 研究者认为无论是特质取向理论 还是认知取向理论 都只是人类动机研究 中不可分割且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个体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孤立地源自于个性的 特征 原因的知觉 熊力豹评价和虽标的驱动 其它的一些周边因素如文化变量 社会信念 以往的成就经验等都会有 定的作用 因此 个人的成就动机事实上 是人格特质和认知能力及周边因素的整合作用的结果 l 2 4 成就动机的测量 对成就动机进行科学的测量一直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 研究者们从不 同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开发了多种测量工具 并力图整合各种经典测量 工具的优势来提高测验的信效度 1 主题统觉涮验g 勰 m u r r y 1 9 3 8 最早制定了评定需要状态的工具 即主题统觉测验 麓e e 王e 王王醴纛 圭9 5 3 圭9 5 5 对它进行了修订并实际运用了成就动机测验 儇由于 t a t 方法在具体操作和前提假设方面存在局限性 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同时 也存在着信度 效度较低的闯题氇主n d g r e ne ta 王 王9 露醐g s h 主 羔9 9 6 九十年代以来 投射技术朝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是使施测 计分等更 标准化 客观化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粱 w i n t e r 1 9 9 l 张同延等 1 9 9 3 王辉 等 主9 9 6 一是不去追求程序的僵化统一 丽注重施测关系的建立 使受测者 做出更多更好的反应 对施测和计分者加强分析素养的培养 使他们能更好地使 用这些工具 陈社妍 1 9 9 9 2 自陈式量表测验 除张t 辨 研究者镌又陆续开发 多种测量成就动机的方法 其中不少是用 自陈式量表法来测量成就动机的 相对而言 自陈量表在信度 如重测信度 分 半信度 及效度 主要指与其他人格量表及短期行为的相关 上得到了较好的结 果 如e p a q e x t e n d e dp e r s o n a la t t r i b u t e sq u e s ti o n a r y e d w a r d 1 9 5 9 a m q a c h i e v e m e n tm o t i v a t i o nq u e s t i o n a i r e l y n n 1 9 6 9 a m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螽如t i v a t i o 觳s e a 王e r e n 毽主羹 嚣a g t v e t 圭9 8 8 l 赵s 善巍el i f e 轰e t 主v i t i e s a c h i e v e m e n ts c a l e p i e d m o n t 1 9 8 9 等等 杜红 2 0 0 1 不同的测验工具都有 其独到之处 其中纛潞是基予藏k 主n s o 致的理论编制的自陈式量表 共3 0 道题 追 求成功动机 m s 和避免失败动机 m f 备1 5 道 不仅测验操作比较简单 而且信度 和效度较高 本文使用的测验工具就是这一量表 l 3 有关成就动机和职业生涯决策的研究 1 3 1 成就动机和职业生涯决策的相关研究 露颞成就动机研究的漫漫长路 我们会发现 它的每一次发展和不断进步 总是与职业领域研究的一部分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 机研究令人们认识到高成就动机这一基本素质对于优秀入才豹重要性 阿特金森 的期望 价值理论引起了学者们对成就动机与职业选择难度的广泛研究 随着成 就动机认知思路的渐渐成熟 人们开始将成就动机的目标 期望 价值 归因等 1 2 成份加入到职韭领域的综合分析之中 可见 研究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决策之间 的研究是非常自然而必要的 第一个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是隧氏的期望 价值模型 缝将成就动机餐成一 个稳定的个性因素 用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人类的选择行为和 风险决策行为 循蓑他的思路 早期职业相关的研究 甄o r r i s 1 9 6 6 t s e 廷g c a r t e r 1 9 7 0 j a n m a n 1 9 8 7 认为高成就动机的个体 偏好中等难度的职业 低成就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