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终结版.doc_第1页
简答题终结版.doc_第2页
简答题终结版.doc_第3页
简答题终结版.doc_第4页
简答题终结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终结版1、 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包括哪些?(1) 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2) 丰富的想象力(3) 独特的记忆力2、 世界艺术的特征?(1) 世界艺术是为全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2)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3)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3、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在于:凡是世界的就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4、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1) 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2) 民族交往的可能性5、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1) 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仍相互影响(2) 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6、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辨证的统一,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7、 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1) 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2)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3) 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和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8、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3)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4)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情感的独特性所决定的9、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10、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3)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所决定的。11、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12、艺术创作过程?(1)生活体验 (2)艺术构思 (3)意象物化13、无意识的分类:误差无意识、病患无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集体无意识。14、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15、语言符号的运用有哪些规律?(1)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律(2)艺术语言与艺术思维的互彰律(3)内部艺术语言与外部艺术语言转化律(4)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言的同一律(5)诸种艺术语言交递运用律16、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方法的关系?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创作方法既然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因此对创作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而艺术手法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如绘画中的皴、擦、点、染;音乐中的摸进、反复、合弦;文学中的叙事、描写、抒情等,它们往往只是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起作用,因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局部的。二者又是有一定联系,虽然同一种创作方法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技巧、许多艺术手法和技巧也可以为各种创作方法所用,但一定的制作方法往往更多的使用与它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17、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首先,就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区别来说,艺术流派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等相似或相近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风格成于个人,因为风格是创作者独特艺术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具有风格的艺术家未必是哪个流派的成员,但同一流派的艺术家却往往具有相近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这是流派的一个特点,而艺术思潮则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在相近的艺术思想、创作倾向下进行诸种艺术活动而形成的影响很大的艺术潮流。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也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有时流派的发展和扩大可以形成跨艺术门类的艺术思潮,思潮是以流派为基础的。 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关系也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在近代艺术史上,三者的关系常常非常密切。特定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特点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某一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之相应的一定创作方法;而创作方法也因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18、艺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2)审美的功能19、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或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20、艺术作品意蕴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即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21、艺术作品意蕴的显著特点 第一、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存在于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之中。 第二、它是多义的。 第三、它具有历史生成性。22、艺术格调与风格的关系? 格调与风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二者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基于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艺术风貌与具有的美学品格,多指浸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艺术格调统一起来,才会产生优秀的作品。23、艺术美的特征? (1)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2)艺术美具有创造性24、艺术欣赏的特点? (1)具有审美和反审美的情感认知性。 (2)具有较强的再创造性。 (3)具有较强的个性差异性。25、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 (1)物质材料层 (2)形式结构层 (3)客体所指含义层 (4)意义结合层26、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1)艺术展览馆 (2)新闻媒介 (3)艺术出版社 (4)艺术博物馆 (5)艺术市场 (6)艺术院校27、艺术出版社对美术接受的影响? 首先,图像复制对于接受来说是有很大局限的,因为印刷机器等因素的参与,原作中许多精彩的东西就会丧失一些,从而影响艺术接受的质量。 另一方面,它可以把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史家对艺术世界的思考,对艺术史及艺术作品的阐释,理解所写成的著作出版发行,给广大接受者以指导。28、艺术市场中介性的表现? (1)美术市场使成千上万的艺术作品进入大众的家庭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2)在艺术市场中,音像制造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为了经济方面的利益会有艺术批评家,新闻媒介,出版部门配合来调节,引导艺术创作的趋势和走向。 (3)艺术市场像其他中介体制一样,既联系也隔离着艺术家与接受者。29、艺术批评的作用,意义? 首先,艺术批评与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其次,艺术批评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第三,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方面。30、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想是统一和互浸的。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着感情。31、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定向与期待 (2)审美态度的形成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 (2)知觉错觉 (3)知觉 “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三)高级阶段 (1)理解 (2)体验 (3)回味32、艺术的社会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33、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1)寓教于乐 (2)潜移默化34、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35、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四)道德给艺术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36、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虽然从历史总体上讲艺术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或一定的阶段性,但不能做简单化,庸俗化的解释。37、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38、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39、艺术与哲学的区别?(1) 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一点上,哲学与宗教不同,却与艺术相似或相同,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2) 与艺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哲学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普遍性或必然性的内容。哲学主要作用于人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40、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首先,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通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 另外,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4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1)在全面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2)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艺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而艺术则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3)至于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42、艺术如何用形象反映世界?(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4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一)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二)主观世界表现的真实(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44、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二)艺术创造艺术美(三)艺术是审美对象45、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形象性 (2)创造性 (3)情感性 (4)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5)主体性和实践性 (6)形式美与形式感46、艺术门类的划分?(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曲艺等。 时空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 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 视听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 想想艺术:文学。(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建筑、园林。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 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 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47、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1)吸收与借鉴 (2)配合 (3)结合48、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人类发现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外观时,自由开始了,审美开始了,游戏也开始了,游戏就是过泄精力的发泄。(游戏源于劳动) (2)巫术说,英国泰勒,法国的雷纳克,认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并非所有,影响不是根源) (3)劳动说,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其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49、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情感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三)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50、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二)“准艺术”的发生 (三)“准艺术”的繁荣 (四)“准艺术”的衰落和艺术的发生51、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之”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瓦萨星)(丹纳)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德黑格尔) 第三、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黑格尔,瑞士沃尔夫林)52、艺术如何反应全面的社会生活? 所谓“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即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53、审美想象分为几种?在艺术鉴赏中作用?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审美想象有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之分。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展汗的是创造想象,接受者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发挥的则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以艺术家的创造想象为前提,它基于艺术作品,是接受者由艺术作品所诱发,受审美情感推动,对自身原有的表象贮存改造加工,以复现作品艺术时空,丰富作品形象体系,拓宽鉴赏审美疆域的想象。艺术作品对接受者的再造想象起着诱发、引导、规定的作用。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正是一种再造想象的结果,尽管每个鉴赏者再造想象的结果不尽相同,但都不可能脱离莎翁原作中哈姆雷特的基本形象。54、简述艺术的游戏发生说。答: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它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游戏是人解脱了物质和精神束缚之后,利用剩余精力创造自由天地的活动。 游戏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康德判断力批判把艺术同劳动进行了比较,认为艺术如同一种自由的游戏:“它是对自身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 -后来,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又补充说,游戏并非无目的的活动,幼小的动物和儿童的游戏,都是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准备。例如女孩子玩布娃娃就是为未来作母亲的准备。周此,游戏先于劳动,劳动只是游戏的产儿。 .以游戏说解释艺术的起源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原始艺术同游戏确有不少相通之处,它符合艺 术发展的唯物论观念和人类进化的过程。其次,它看到了审蓑活动的非实用功利性,在谷鲁斯那儿,还揭示了游戏、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区别,特别提出了艺术具有一种外在目的;即传达于他人的希望。游戏说的失误在于它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游戏的起源,这不能说明人类的启然本能如何转化为理性的行为。游戏说没有看到游戏向审美活动转化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忽视了游戏与劳动的关系,犯了简单化和机械化的错误。说原始人的装饰和艺术活动都是因为精力过剩,与 实证材料也不相符合的。55、艺术作品的主题?它的表现有何特点?答: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贯串于作品的整个形象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作品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如果说题材还有一定的客观性、笼统性,同一题材可表现不同的主题,那么,主题则具有明确性、集中性。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主题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一般说,主题是通过艺术形象自然流露出来的。但在有些艺术晶中,也可以通过作者的提示明确点出,例如,中国传统的写意画上的题词,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齐白石在抗日时期所画的螃蟹,题上“看尔横行到几时”,指出了这幅画的抗日主题。在音乐作品中,主题同音乐形象又往往合一,交响曲中有所谓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等。,都由某一特定旋律来承担,所以在音乐中多主题的情况比较常见。56、世界三大园林类型是什么?并简述其特点。p178答: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与东方园林。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在英国18。世纪反抗机械文明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兴起之前,欧洲园林多以几何性质为显著的形式特点,表现出欧洲人的审美理想与外在、暴露的文化精神。法国园林在17世纪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且影响到欧洲许多国家。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代巴比伦和波斯。对于来自沙漠的民族来说,最能体会清凉而流动的水所具有的意义,最能感受到“流水”和“活水”这类词汇的亲切,水意味着生命,所以园林中很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园林形成了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这种格局在阿拉伯地区被继承下来,成为一种传统。 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也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但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的艺术再现。中国园林往往把建筑、工艺、花草、山水、书法、绘画乃至家具摆设等综合在一起,兼具诗情画意与天然本色,虽为人工创造却不露雕饰痕迹。中国园林的这一特色在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中体现尤为鲜明。57、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答: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反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艺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科学不仅指技术,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应用部分。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科学观念。 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与此同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58、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答: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59、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答: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做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60、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答: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61、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答: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6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答: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1)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2)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3)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4)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63、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答:(1)线条与组合。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书法的“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2)具象与抽象相统一。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因此。不仅爷法文字的点画具有形象性,而且文字的字形结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使书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但实际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即使是象形字,也早巳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只能抽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的美,(3)情感性与象征性,书法艺术,历来被人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最适宜表露主观意念、情趣、感受和理想,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成为书法家人格、品性的象征。64、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哪些审美心理活动?答: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多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直觉与感知。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对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掌握,主要是通过直觉与感知来实现的。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觉和听觉。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2)体验与想像。体验与想像,是艺术鉴赏.流程的中心环节。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切身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一的特殊心理状态。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3)理解与创造。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65、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66、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67、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 。(要点)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4分)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4分)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间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通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4分)其四,调和对比。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对比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4分)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符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5分)68、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69、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 。(要点)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70、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71、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要点)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2.5分) 72、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尖锐矛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73、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 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74、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75、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76、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 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77、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78、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13分)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12分)79、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13分)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