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分析10yz.doc_第1页
表格分析10yz.doc_第2页
表格分析10yz.doc_第3页
表格分析10yz.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第三轮复习表格分析(200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lO-3 米 3)实验序号物块质量(10-3千克)体积(10-6米3 )现象1A7.530上升至液面2B25.242上升至液面3C24.327上升至液面4D21.612下降至底部5E91.834下降至底部表二:液体乙 (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lO-3 米3)实验序号物块质量(10-3千克)体积(10-6米3 )现象6A7.530上升至液面7B25.242上升至液面8C24.327下降至底部9D21.612下降至底部10E91.834下降至底部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3与5 ( 或 6与9 和 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和 2与4 ( 或 6与8 和 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2008)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凸透镜焦距实验序号物屏距离L(厘米)第一次成像第二次成像物距u(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物距u(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10厘米1491435放大3514缩小2451530放大3015缩小3402020等大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435不能在光屏上成像15厘米5802060放大6020缩小6642440放大4024缩小7603030等大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855不能在光屏上成像(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 (或5、6 、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随物距 u 的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条件下,移动 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h图14(2009)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小组槽中液体密度(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h(米)管口面积S(10-4米2)质量m(10-3千克)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帕)甲0.810.0552039220.154078430.2580156840.2101601568乙1.050.0552549060.155098070.251001960丙1.280.0553058890251202352 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 初步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 (选填“有关”或“无关”)。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甲、乙、丙)满足关系 ,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l 类似题目1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15(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一 小华同学实验序号F1(牛)l1(厘米)F2(牛)l2(厘米)118812366332882表二 小明同学实验序号F1(牛)l1(厘米)F2(牛)l2(厘米)418425284464521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_。(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15(c)所示。请判断:他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_。图162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16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表一(红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10022516.435030.747540.1表二(黄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50062515.775029.487538.3表三(紫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900102515.1115028.2127536.6(1)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不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光折射本领越强。3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从空气中浸没到液体中时,弹簧秤示数以及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他们使用体积不同的铝、铁、铜三种密度不同的金属块,分别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出它们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把他们分别浸没在酒精、水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液体种类物块物体体积(厘米3)空气中称重弹簧秤示数(牛)浸没在液体中弹簧秤示数(牛)示数差值(牛)1酒精(酒精=0.8103千克/米3)铝200.540.380.162铁201.561.400.163铜201.781.620.164盐水(盐水=1.2103千克/米3)铝200.540.300.245铁201.561.320.246铜201.781.540.247水(水=1.0103千克/米3)铝300.810.510.308铁302.342.040.309铜302.672.370.3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 4(或2和 5或3和6)的数据中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