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测试大纲型式试验大纲.doc_第1页
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测试大纲型式试验大纲.doc_第2页
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测试大纲型式试验大纲.doc_第3页
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测试大纲型式试验大纲.doc_第4页
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测试大纲型式试验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载A级自动识别系统性能和功能试验大纲 2010年9月目 录1. 试验目的52. 试验依据53. 试验样品说明53.1 试验系统说明53.2 试验条件53.2.1 正常和极端测试条件53.2.2 AIS标准测试环境63.2.3 测试信号63.2.4 施加给接收机输入端的测试信号安排63.2.5 接收机测试的编码器63.2.6 接收机的免测63.2.7 阻抗73.2.8 模拟天线(假负载)73.2.9 访问设施73.2.10 发信机的操作模式73.2.11 测量的不确定度74. 外观检查项目84.1 外观检查84.2 外壳防护等级检查84.2.1 显示终端84.2.2 主机105. 性能和功能试验项目115.1 操作试验115.1.1 工作模式/性能试验115.1.2 复合时隙报文测试135.1.3 信息内容测试145.1.4 报告速率测试145.1.5 安全测试155.1.6 初始化时间测试165.1.7 信道选择测试165.1.8 收发信机保护测试165.1.9 报警和指示,后备安排测试165.1.10 显示和控制测试205.2 物理试验215.2.1 TDMA发信机测试215.2.2 DSC发射测试255.2.3 TDMA接收测试255.2.4 DSC接收机测试315.2.5 传输到天线的传导性杂散发射335.3 链路层试验345.3.1 TDMA同步345.3.2 时间分割(帧格式)355.3.3 同步抖动355.3.4 数据编码(比特填充)365.3.5 帧校验序列测试365.3.6 时隙分配(信道访问协议)测试365.3.7 指定模式操作375.3.8 报文格式测试385.4 网络层试验405.4.1 双信道工作405.4.2 由VDL报文设定的“区域”405.4.3 由系列信息(Serial message)设定的“区域”415.4.4 功率设定试验415.4.5 报文优先权操作425.4.6 时隙复用(链路拥挤)425.4.7 接收的区域操作设置的管理425.4.8 从表示接口或MKD(键盘显示单元)正确的输入试验435.4.9 寻址信令试验435.4.10 无效区域试验445.4.11 其它情况的自我证明445.4.12 自主模式报告速率的连续性445.5 传输层试验445.5.1 寻址报文445.5.2 询问应答455.5.3 其它非周期性报文455.6 表示接口试验465.6.1 总体要求465.6.2 制造厂文件检查465.6.3 电气性能检查465.6.4 输入传感器界面性能465.6.5 传感器输入测试475.6.6 高速输出测试475.6.7 高速输出接口性能测试475.6.8 高速输入485.7 DSC功能试验495.7.1 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495.7.2 有效的DSC呼叫495.7.3 无效的DSC呼叫495.7.4 带有顺序号120的有效DSC呼叫编号为104495.7.5 带区域指定的DSC呼叫495.7.6 轮询试验505.8 远距离功能试验505.8.1 远程询问505.8.2 “所有船舶”的远程询问505.8.3 连续远程“所有船舶”询问51A类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性能和功能试验大纲1. 试验目的 验证产品是否满足ITU-RM.1371协议、IEC61993-2的技术要求; 通过试验获取必要的试验数据及资料,作为申请通过中国船级社产品型式认可的依据。2. 试验依据IEC61993-2,航海及无线电通信设备与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第二部分:A级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操作和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要求的试验结果IEC60945,海上航行和无线通信设备与系统常规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结果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D 01-2006 中国船级社指导性文件 电气电子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指南3. 试验样品说明3.1 试验系统说明试验系统包括:五六个AIS目标、被试样品AIS(简称EUT)一台、DGPS一台和传感器装置(模拟软件一套)。3.2 试验条件3.2.1 正常和极端测试条件a) 正常测试条件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应在下列范围内:温度: +15+35湿度:2075 电源正常的电源供应应符合IEC60945 CI.5.2.1要求,即正常的测试电源电压,相对于为设备设计的一个(或任何)船用电源的额定电压,误差应在3%内。对于交流电源,测试电源频率应在额定频率1Hz 之内。b) 极端测试条件极端测试条件应符合IEC60945要求。需要时,极端测试条件应是同时施加干热和电源高限电压以及同时施加低温和电源低限电压。型式试验时,设备的电源应由能够产生正常和极端测试电压的测试电源代替。3.2.2 AIS标准测试环境a) EUT在使用测试设备模拟和记录VDL信息的环境下进行试验。标准环境包括至少5个模拟目标。任一模拟目标的射频(RF)输入口输入信号电平应至少为100dBm。输入到EUT的本船传感器信息由测试系统或其他方法模拟。在海上移动频带上检查工作状况。b) 使用的信道应通过手动输入或者通过开始测试之前的信道分配报文进行选择。3.2.3 测试信号a) 标准测试信号1指对单船的,使用命令103(报告位置)、使用命令111(报告船名)的DSC呼叫, 除非另有说明。b) 标准测试信号2对TDMA类型1:测试信号由010101的无穷序列组成。c) 标准测试信号3对TDMA类型2:测试信号由00110011的无穷序列组成。3.2.4 施加给接收机输入端的测试信号安排不管是否一个或更多信号源通过连接网络同时施加给接收机,带给接收机输入的信号源阻抗都应为50(见3.2.7)。接收机输入端的测试信号电平应该用dBm表示。测试信号源产生的任何噪声和互调产物的影响应可以被忽略。3.2.5 接收机测试的编码器需要时,为了便于进行接收机测试,应提供数据系统的编码器,以及正常调制过程的详细情况。编码器用来调制作为测试信号源的信号。应提供使用的所有码元和码格式的详细资料。3.2.6 接收机的免测如果制造商宣称两个TDMA接收机相同,测试应限于一台接收机,第二台接收机的测试可以免测。测试报告应给予明确。3.2.7 阻抗本大纲中术语“50”指50无抗电阻。3.2.8 模拟天线(假负载)测试应使用模拟天线进行。模拟天线应是连接到天线连接器的无电抗的、不辐射的50负载。3.2.9 访问设施所有测试应使用EUT标准端口完成。特定测试所需的访问设施,制造商应予提供。3.2.10 发信机的操作模式为达到按标准测试的目的,应有使发信机无调制运行的设备。或者,获得未调制载波的方法或特殊类型的调制模式也应在制造商和测试实验室的协议中决定。测试报告中应有描述。应包括测试设备适当的、暂时的内部修正。例如,移频键控中(FSK),连续发射仅包括0的序列和仅包括1的序列的方法较好。3.2.11 测量的不确定度a) 绝对测量误差的最大值应满足下列要求:RF频率 110-7RF功率 0.75dB;邻信道功率 5dB;发信机传导寄生发射 4dB;接收机传导寄生发射 3dB;双信号测量 4dB;三信号测量 3dB;发信机辐射发射 6dB;接收机辐射发射 6dB;发信机起动时间 20;发信机释放时间 20;发信机瞬时频率(频率偏差) 250Hz。b) 按照本指南的测试方法,这些误差数据有95的可信度。c) 本指南描述的各测试项目,记录在报告中的结果解释如下: 与对应的极限值有关的测量值应用来决定设备是否满足本指南的要求; 测试过程中,每个特定项目的实际测量误差应包括在测试报告中; 对每一个测试项目,实际测量误差值应等于或小于本表给出的数据(绝对测量误差)。4. 外观检查项目4.1 外观检查测试方法用目测法检查受试设备的外观结构、选用材料、制造工艺和标志等。要求结果设备各部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 表面不应有凹坑、裂纹、锈蚀、毛刺等明显缺陷;b) 涂镀层应均匀、平滑、不应有脱落、划痕等明显缺陷;c) 外露器件应固定牢靠、无损伤。4.2 外壳防护等级检查4.2.1 显示终端测试方法显示终端的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64。a) 试验应在防尘箱中进行,其基本原理如下图1所示。密闭试验箱内的粉末循环泵可用能使滑石粉悬浮的其他方法代替。滑石粉应用金属方孔筛滤过。金属丝直径50m,筛孔尺寸为75m。滑石粉用量为每立方米试验箱容积2kg,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0次。滑石粉的选用应符合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各项规定。被试外壳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但不与真空泵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开启的泄水空,试验期间应保持开启。试验持续8h。b) 使用如下图2所示的淋水喷头(从喷头上除去平衡重物的挡板,使外壳在各个可能的方向都受到溅水),角度为与垂直方向180范围淋水,水流量为:每孔0.07(15%)L/min乘以孔数10(15%)L/min,试验持续时间为1min/m2,至少5min。试验用清水进行,水温与被试外壳的温差应小于5K。试验时壳内水分可能有部分冷凝,凝露水的沉积不要误以为是进水。外壳表面积的计算误差应在10%以内。要求结果a)显示终端的外壳应能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b)显示终端的外壳应能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而造成损害。图1 检查防尘试验装置(防尘箱)图2 检验防溅水手持式试验装置(喷头)4.2.2 主机测试方法主机的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32。a)用3N0.3N的力度将边缘无毛刺的直径2.5+0.20mm的刚性钢棒推入主机外壳开口。b)使用下图3a)所示的滴水箱,调节水流量为3+0.50 mm/min,被试外壳在四个固定位置各试验2.5min,这四个位置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与垂线各倾斜15(如下图3b)。试验总持续时间为10min。图3a) 滴水箱(单位:mm)图3b)倾斜角度(单位:mm)要求结果a) 主机的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3X。即钢棒不能进入主机外壳。b) 主机的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X2。即试验后主机能正常运行。5. 性能和功能试验项目5.1 操作试验5.1.1 工作模式/性能试验5.1.1.1 自主模式测试1、发射位置报告测试方法a) 建立标准测试环境。b) 记录VDL通信信息和核查EUT的报文。要求结果确认EUT连续发射,发射的数据符合传感器的输入。2、接收位置报告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a) 接通测试目标电源,开始操作EUT;b) 开始操作EUT,然后测试目标合上电源。要求结果确认在a) 和b) 条件下EUT连续接收,并通过表示接口显示接收到的信息。5.1.1.2 指定模式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通过以下方式向EUT发射指定模式报文消息16:a) 规定时隙偏移量和增量;b)指定报告速率。记录发射的报文。要求结果确认EUT按照定义的参数发射位置报告消息2,并在48分钟后恢复为标准报告速率并以SOTDMA方式发射消息1。5.1.1.3 轮询模式测试1、发射询问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EUT向1-2个指定目的地址开始发射询问报文(消息15),要求以下响应:a) 来自移动台的消息3、消息5b) 来自基地台的消息4、消息20、消息22。记录发射的报文。要求结果核实EUT能正确发射询问报文(消息15)。2、询问响应测试方法a) 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b) 在VDL上加入询问报文(消息15,EUT作为目的地址)。要求响应消息3、消息5,以及按规定值设置时隙偏移量。记录发射的报文和帧结构。要求结果核实EUT按要求在设定时隙偏移后发射正确的询问响应报文。确认EUT在接收询问报文的同一信道上发射询问响应。5.1.1.4 寻址工作测试1、发射寻址报文测试方法a) 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b) EUT发射指定地址的二进制报文(消息6,EUT作为源)。c) 记录发射的报文。要求结果核实EUT正确地发射消息6。用指定地址的有关安全的报文(消息12)重复测试。2、接收寻址报文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向VDL施加指定地址的二进制报文(消息6;EUT作为目的地址);b) 向VDL施加指定地址的二进制报文(消息6;其他台作为目的地址)。记录发射的报文和帧结构要求结果核实EUT发射正确的确认报文。确认:a) EUT通过表示接口输出接收到的报文。b) EUT通过表示接口不输出报文。5.1.2 复合时隙报文测试5.1.2.1 5个时隙报文测试测试方法向EUT的表示接口施加一个最长121数据比特的BBM句子(广播二进制消息),用来产生消息8的发射。要求结果核实EUT相应地发射5个时隙的报文。5.1.2.2 更长的报文测试测试方法向EUT的PI施加一个BBM句子(广播二进制消息),其信息内容超过5个时隙。(例如超过121数据比特)。要求结果检查信息不能发射。核实否定的确认显示在PI上。5.1.3 信息内容测试测试方法a) 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b) 向EUT施加所有的静态、动态和与航行有关的数据。c) 记录VDL上所有的报文,核实位置报告消息1和静态数据报告消息5的内容。要求结果确认EUT发射的数据符合手动输入和传感器输入的数据。5.1.4 报告速率测试5.1.4.1 速度和航向的改变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自身速度开始设定在10海里,记录VDL上所有的报文10分钟,通过计算测试期间平均时隙偏移量估计EUT位置报告的报告速率。b) 按照表5.1.4.1 增加速度和改变航向(ROT10min,从艏向获得)。c) 降低速度和转向率到表5.1.4.1给定值以下。d) 使速度和/或航向传感器不可用。对b)、c)、d)记录VDL上所有信息,核实两个连续发射之间的时隙偏移。要求结果a) 对于上述步骤a),报告速率应满足表5.1.4.1(10s10%)。b) 对于上述步骤b),确认已建立新的报告速率。c) 对于上述步骤c),确认4分钟(速度降低)后或20秒(ROT降低)后报告速率降低。d) 对于上述步骤d),核实使用不可用的传感器,报告速率恢复为缺省值(若没有传感器连接,10秒)。表5.1.4.1 自主模式的信息更新率船舶类型报告速率船舶停泊且以低于每小时3海里的速度移动3分钟船舶停泊且以高于每小时3海里的速度移动10秒船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0-14海里10秒船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0-14海里并改变航向31/3秒船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4-23海里6秒船舶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4-23海里并改变航向2秒船舶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23海里2秒船舶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23海里并改变航向2秒5.1.4.2 航行状态改变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向EUT的表示接口施加航行数据信息改变航行状态。a) 设NavStatus(航行状态)为“在锚地”和速度3海里b) 设NavStatus(航行状态)为“在锚地”和速度3海里c) 设NavStatus(航行状态)为其它值记录VDL上的所有信息,估计EUT位置报告的报告速率。要求结果: a) 报告速率应为3分钟。b) 报告速率应为10秒。c) 报告速率应根据速度和航向调整。5.1.4.3 指定报告速率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以下列参数向EUT发射指定模式命令报文消息16:a)初始时隙偏移和增量;b)指定报告速率。改变航向、速度和航行状态,记录发射的信息。要求结果确认EUT按消息16定义的参数发射位置报告消息2;报告速率不受航向、速度和航行状态的影响。4至8min后EUT恢复到标准报告速率的自主工作模式发布消息2或消息3。5.1.4.4 静态数据的报告速率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记录发射的消息,检查静态和与航行有关的数据(消息5)。b) 改变静态和/或与航行有关的本站数据。记录发射的信息,检查静态和与航行有关的数据。要求结果 a) 确认EUT使用6分钟的报告速率发射消息5。b) 确认EUT在1分钟之内发射消息5,然后恢复到6分钟的报告速率。5.1.5 安全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关闭EUT 超过15分钟,然后再合上电源,如此重复操作至少10次。恢复和读出记录的数据。要求结果确认EUT正确记录和显示时间和事件。5.1.6 初始化时间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使所有传感器工作。a) 接通EUT电源,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b) 关闭EUT电源约0.5秒。记录发射的信息。要求结果确认EUT在合上电源后两分钟之内开始发射。5.1.7 信道选择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将EUT置于随机选取的不同信道,使用25kHz和12.5kHz的信道宽度(包括在25kHz的信道上以12.5kHz的宽度发射):a) 手动;b) 向EUT广播的信道管理消息(消息22);c) EUT表示接口上ACA句子(AIS信道分配消息)的申请;d) 向EUT发射的DSC指令。记录VDL上的信息。要求结果确认EUT转换到相应的信道/带宽和双工/单工信道。确认EUT发布ID036的TXT语句,跟随ACA句子(AIS信道分配消息),用来提示AIS使用的地区操作设定变更。5.1.8 收发信机保护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EUT的VHF天线终端分别开路和短路至少60秒。要求结果重新装好天线2min内,EUT应重新可以操作,收发信机没有受到任何损坏。5.1.9 报警和指示,后备安排测试5.1.9.1 电源失电测试测试方法断开EUT的电源供应。要求结果证实电源断开时,继电器动作。5.1.9.2 功能和完整性监测测试1、 发射故障测试方法断开天线使发射机不能进行。要求结果证实发出包含报警ID001的ALR报警句子,继电器输出信号显示故障状态。证实EUT收到ACK(确定收信语句)时继电器不动作,ALR语句的状态字被修改。2、 天线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通过天线不匹配(电压驻波比3:1)阻止EUT全功率发射。在不匹配期间输出功率不要求达到额定输出功率。要求结果证实EUT继续工作。证实包含报警ID002的ALR报警语句发出,继电器输出信号显示故障状态。证实EUT收到ACK(确定收信语句)时继电器不动作,ALR报警语句的状态字被修改。3、 接收故障制造商应提交文件描述AIS如何检测接收故障,以及包含适当报警号的ALR句子(报警语句)如何发出。4、UTC丢失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断开GNSS天线(UTC时钟丢失)。要求结果验证系统持续运行,但改变到间接同步。包含ID007的TXT语句已发出,并且继电器不动作。5、 如适用时,断开MKD(显示键盘单元)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断开与MKD(显示键盘单元)的连接。b) 提供ID为008的报警确认ACK句子给表示接口。要求结果a) 验证ID008的报警语句已发出,继电器输出信号显示故障状态。验证EUT持续运行,消息5中的DTE值置为“1”。b) 验证EUT收到ACK语句(确认收信语句)时继电器不动作,报警语句中的状态字被修改。5.1.9.3 传感器数据检测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检查制造商的文件,弄清EUT位置传感器的配置。EUT按下面定义的操作施加位置传感器数据:a) 使用外部DGNSS(修正);b) 使用内部DGNSS(修正,消息17),若采用;c) 使用内部DGNSS(修正,信标),若采用;d) 使用外部EPFS(不修正);e) 使用内部GNSS(不修正),若采用;f) 未使用位置传感器检查ALR语句和VDL消息1中的位置精度标记位。要求结果验证位置源的使用,位置精度标记位,RAIM(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标记值和位置信息符合如下表5.1.9.3(3)。验证状态改变时,ALR(025,026,029,030)或TXT(021,022,023,024,025,027,028)语句相应地按表5.1.9.3(1)或表5.1.9.3(2)发出。验证向下转换时5s后,向上转换时30s后状态改变。表5.1.9.3(1) 使用ALR语句格式编辑器的完整性警报条件报警的描述电文超过报警条件界限未超过报警条件界限报警编号或电文识别号系统对超过报警条件界限的反应AIS:发射故障AV001停止发射AIS:天线VSWR超过限制AV002继续发射AIS:发射频道1故障AV003在受影响频道停止发射AIS:发射频道2故障AV004在受影响频道停止发射AIS:发射频道70故障AV005在受影响频道停止发射AIS:产生错误AV006停止发射AIS:MKD连接丢失AV008继续运行,“DTE”设为“1”AIS:外部EPFS丢失AV025继续运行(见表4)AIS:未使用传感器位置AV026继续运行(见表4)AIS:没有有效的SOG信息AV029使用默认数据继续运行AIS:没有有效的COG信息AV030使用默认数据继续运行AIS:航向丢失/无效AV032使用默认数据继续运行AIS:没有有效的ROT(转弯速度指示器)信息AV035使用默认数据继续运行表5.1.9.3(2) 使用TXT语句格式编辑器的传感器状态显示电文消息电文识别码系统反应AIS:UTC时钟丢失007使用间接或信号同步持续运行AIS:使用外部DGNSS021持续运行AIS:使用外部GNSS022持续运行AIS:使用内部DGNSS(信号)023持续运行AIS:使用内部DGNSS(消息17)024持续运行AIS:使用内部GNSS025持续运行AIS:使用外部SOG/COG027持续运行AIS:使用内部SOG/COG028持续运行AIS:有效航向031持续运行AIS:使用转弯速度指示器(ROT)033持续运行AIS:使用其它ROT034持续运行AIS:频道管理参数改变036持续运行表5.1.9.3(3) 位置传感器后备条件优先级消息1,2,3中受影响的数据位置传感器状态位置精确度标记时间标记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标记位置(经度/纬度)1使用外部DGNSS(1)1UTC-s1/0*纬/经(外部)2使用内部DGNSS(消息17)(2)1UTC-s1/0*纬/经(内部)3使用内部DGNSS(信号)(3)1UTC-s1/0*纬/经(内部)4使用外部EPFS(1)0UTC-s1/0*纬/经(外部)5使用内部GNSS(2)0UTC-s1/0*纬/经(内部)6人工位置输入0610纬/经(人工)推算位置62纬/经(推算)没有位置63不可用=181/9(1)适用于所有配置(最低要求)(2)如内部GNSS接收机用于位置后备,可用(3)仅在提供内部信号接收机时,才可用。* 如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可用,则为“1”;否则,默认为“0”5.1.9.4 航向传感器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断开HDG和ROT的输入,或使他们的信息失效。b) 重新连接HDG和ROT输入。c) 断开ROT输入。d) 重新连接ROT输入。要求结果 a) 核实包含报警ID032表示无效HDG的ALR句子和包含报警ID035表示无效ROT的ALR句子发给已发给表示接口,并且VDL上消息1、2或3 “默认”数据发出。b) 核实包含报警ID031表示有效HDG的ALR报警句子和包含ID033表示有效ROT的ALR报警句子发给表示接口。验证在报警语句中,报警条件标记已设为“V”,并且继电器不动作。c) 核实ID034表示“使用其他ROT源”的TXT句子发给表示接口,并且信息内容里ROT域是正确的“转向方向”。d) 核实ID033表示“正在使用的ROT指示器”的TXT句子发给表示接口。5.1.9.5 速度传感器测试测试方法建立标准的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验证制造商的文件,弄清EUT速度传感器的配置。a) 施加有效的外部DGNSS位置数据和外部速度数据。b) 断开外部DGNSS,断开SOG,COG输入,或设它们的数据为无效(仅在内部GNSS 用作位置源时,测试b)才能进行)。要求结果 a) 检查报警ID027的报警语句ALR已发给表示接口,并且VDL上消息1、2或3 SOG/COG外部数据已发出。验证系统持续运行,继电器不动作。b) 检查ID028的报警语句ALR已发给表示接口,并且VDL上消息1、2或3 SOG/COG内部数据已发出。验证系统持续运行,继电器不动作。5.1.10 显示和控制测试1、 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a) 检查MKD(键盘显示单元)显示尺寸。b) 记录接收到的消息,检查MKD(键盘显示单元)显示的内容。c) 通过MKD(键盘显示单元)显示输入静态和与航行有关的数据。要求结果 a) MKD(键盘显示单元)显示应包括至少三行数据,距离和方位不允许水平滚动。b) 确认所有信息包括接收到的二进制的、与安全有关的和远程信息能够显示,确认选择信息显示和要求显示数据的方法可行。c) 确认所有需要的数据都能输入。2、 启动报文发射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启动发射EUT提供的非预定报文和询问报文。要求结果确认至少与安全有关的指定地址的报文和广播报文(消息12和消息14)能够通过MKD(键盘显示单元)启动发射。确认消息4,16,17,18,19,20,21,22不能发射。3、系统控制测试方法建立标准测试环境,操作EUT工作在自主模式。按要求实施系统控制/连接命令。检查系统状态/报警的指示。要求结果至少能够通过MKD(键盘显示单元)进行信道选择。输出功率不能手动调节,确认不准备被操作者使用的配置和其他功能,通过口令或其他方法保护。5.2 物理试验5.2.1 TDMA发信机测试5.2.1.1 频率误差测试定义发信机的频率误差是发信机没有调制的情况下测量的载波频率和要求的频率之差。测试方法图4 测试安排设备应如图4所示连接。在没有调制的情况下测量载波频率,测试在正常测试环境和极端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应在4个信道(156,025MHz, 157,4125MHz, 160,6375MHz, 162,025MHz)进行。要求结果频率误差在正常测试条件下不应超过0.5kHz,在极端测试条件下不应超过1kHz。5.2.1.2 载波功率测试定义发信机载波功率(传导)是在一个无线电频率周期中施加额定50负载时的平均功率。额定输出功率(传导)是指额定高和低载波功率。在一个脉冲(时隙)期间测量功率。测试方法设备应如图5所示连接。应在正常测试环境和极端测试环境下测量额定高和额定低两种功率。图5 载波功率测试安排要求结果载波功率应在额定载波功率的1.5dB内。极端测试条件下载波功率应在额定输出功率的+2.0dB和3.0 dB内。5.2.1.3 25kHz信道模式的调制频谱测试测试方法此测试的目的是为确保由特定测试模式产生的调制边带落到容许的掩模上。有两种测试方法:a)测试在EUT使用调制和发信机键控的情况下进行;b)制造商提供访问调制器和发信机键控的方法,测试信号施加给EUT。测试应在DSC和TDMA两种模式下使用标准调制。使用连续的标准测试信号1、2和3。在DSC和TDMA两种模式下,使用标准调制,25kHz信道模式的发射掩模为:频率在载波频率的10 kHz时,调制边带在25dBc以下。频率在载波频率的25 kHz时,调制边带在70 dBc以下。不需要低于0.25W。频率在载波频率10 kHz和25 kHz范围内,调制边带在该两点的连线以下。fc,kHz图6 调制频谱25kHz要求结果调制频谱应在图6中的掩模内。5.2.1.4 12.5kHz信道模式的调制频谱测试测试方法同5.2.1.3测试使用TDMA模式的标准调制,使用连续的标准测试信号2和3。12.5kHz信道模式的发射掩模为:频率在载波频率的12.5 kHz时,调制边带在60dbc以下。频率在载波频率2.5kHz和12.5 kHz范围内,调制边带在起始点为0dBc/2.5kHz,终点为 60dBc/2.5kHz的线段以下。不需要低于0.25W。图7调制频谱12.5kHz要求结果调制频带应在图7的掩模内。5.2.1.5 发射启动时间测试定义发射机启动时间(Ta)为启动“transmitter on”功能时刻(To)和达到以下状态时刻所耗费的时间:a) 发射机输出功率达到稳态功率(Pc)的1dB以下或1.5dB以上,并维持在Pc的+1.5dB/-1dB,或b) 载波频率保持在稳定状态频率(Fc)的1kHz。选择条件b),可使测试更容易进行和有好的重复性。在这些条件下,在发射启动时间结束几毫秒内载波频率应达到所需的频率容差。测试方法测试应使用未调制的载波进行。测试步骤如下:a) 发信机通过匹配负载连接到RF探测器和鉴频器。测试负载衰减这样选择:检波器的输入受到保护以免超负载;发信机载波一超过1mW,鉴频器的限幅放大器就正确地工作在限定范围。测试安排如以下图8所示:图8 发射机功率和频率的瞬间行为,包括发射机工作和释放时间的测试安排鉴频器应由混频器和本地振荡器(提供辅助频率)组成。鉴频器应足够灵敏,可测量输入信号直到Pc的30dB;鉴频器应足够快显示频率变化(大约100kHz/100ms);鉴频器输出应是直流耦合。b)示波器的扫描应使用信号发生器校准功率、频率和时间。c)发射启动时间(最好)在发信机没有调制的情况下。通过直接读取示波器获得。要求结果发射机启动时间不应超过1ms,瞬间功率水平在任何时间不应超过其最后值的+1.5dB。载波频率在1ms 之后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kHz。5.2.1.6 发射释放时间测试定义发信机释放时间(Tr)是“transmitter off动作启动与发信机输出功率减少到稳态功率(Pc)的50dB以下所需的时间。测试方法测试安排见5.2.1.5图8。测试在载波未调制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步骤如下:a)发信机通过匹配功率衰减器连接到RF探测器和鉴频器,功率衰减这样选择:鉴频器的输入受到保护以免超负载;发信机载波功率(衰减器之前)一超过1mW,鉴频器的限幅放大器就正确地工作在限定范围。双踪示波器(或瞬态记录仪)按log标度记录来自RF探测器的发射波幅度暂态过程和来自鉴频器的频率暂态过程。使用触发器以保证开始扫描的时刻正好是启动“transmitter off”功能时刻。如果发信机拥有自动降低功率装置(例如在发射定长报文时),该装置可以代替触发器启动示波器的扫描;b) 示波器的扫描应使用信号发生器校准功率、频率和时间;c) 发射释放时间(最好)在发信机没有调制的情况下,通过直接读取示波器获得。要求结果发射机释放时间不应超过1ms。5.2.2 DSC发射测试5.2.2.1 DSC信号的频率误差测试定义B(2100Hz)和Y(1300Hz)状态的频率误差是指从解调器检测的频率和额定值之差。测试方法发信机应与3.2.8所述的假天线(一个50的不反应、不辐射、与天线连接器相连的人工天线)和合适的FM解调器连接。发射机应设定在70频道。设备应设定在连续发射的B或Y状态。对连续发射B或Y状态,测量调制输出。测试应在正常和极端测试条件下进行。要求结果正常和极端测试条件下B和Y状态的频率误差应在1%范围内。5.2.2.2 调制速率测试定义调制速率定义为测量出的单位为bit/s的数据流的速度。测试方法设备设定在连续发射点模式。设备发射输出终端连接带有合适FSK(频移键控)解调器的线性FM(频率调制)解调器。要求结果波特率应为1200bits/s30ppm。5.2.3 TDMA接收测试5.2.3.1 25kHz操作模式的灵敏度测试定义最大可用灵敏度(传导数据或信息)是载波在接收机额定频率上,并用正常测试信号调制,无干扰解调后,数据包误码率(PER)不超过特定值时,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信号电平。测试方法图9 测试安排表5.2.3.1参数比特前同步信号24开始标记8数据168CRC16结束标记8总计224使用到2个类型的数据包:一种类型是数据的比特模式由交替变化的1和0(10101010)组成;另一种类型是数据的比特模式由交替变化的两个1和两个0(110011001100)组成;测试应交替使用两种类型的数据包。测试最少应发送1000个数据包。PER由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除发送包数得到。测试在156.025MHz和162.025MHz进行。要求结果在正常测试条件下,灵敏度应为107dBm;极端条件下为101 dBm,操作在25kHz信道,误码率为20。5.2.3.2 12.5kHz操作模式的灵敏度测试测试方法使用5.2.3.1的方法。测试应使用频率157.4125MHz和160.6375MHz进行。要求结果在正常测试条件下灵敏度为98 dBm,极端条件下92 dBm。操作在12.5kHz频道,误码率为20。5.2.3.3 高输入电平下的误码测试测试方法测试安排如图9。测试步骤如下:a) 输入信号频率与接收机额定频率相同,正常调制,按制造商的操作手册和经测试实验室同意,加到接收机输入端;b) 输入信号电平调整到77 dBm水平;c) 标准测试信号发射1000次,观察每个单元是否成功接收信息。d) 记录没有成功接收的信息数量。e) 接收机输人信号电平调整到7dBm,重复进行测试。要求结果输入信号电平为7dBm时,与输入信号电平为77 dBm时相比,没有成功接收的信息数量相差不超过1。5.2.3.4 同信道抑制25kHz操作测试定义同信道抑制是测试在频率与接收机额定频率相同的无用的调制信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机接收有用的调制信号的能力不超过给定的劣化程度。测试方法图10 带消息的测试安排测试步骤如下:a) 两个信号发生器A和B,通过合成网络连接到接收机。由信号发生器A产生的有用信号,在接收机额定频率上,并有正常的测试调制。无用信号由信号产生器B产生,为频偏3kHz(信道间隔的12)的400Hz调频信号。两个信号都在接收机额定频率上。b) 开始,信号发生器B关掉(保留输出阻抗),信号发生器A产生的有用信号调整到高于描述于5.2.3.1的灵敏度6dB以上。c) 开启信号发生器B,调整无用信号电平直到获得10%的消息成功接收率。d) 然后标准测试信号重复发射,观察每次发射信息是否成功接收;若信息没有成功接收,无用信号电平减少2dB。该过程持续进行,直到3个连续信息成功接收,记下此时的无用信号电平。e) 无用信号电平应增加1dB,记录新值。标准测试信号发射20次。在每一次发射中,如果信息没有成功接收,无用信号电平降低1 dB,并标记新值;除非电平有变化,无用信号电平不再标记。标记步骤d、e记录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该值对应80的信息成功接收率)。f) 对无用信号的每个频率,同信道抑制率应表示成dB形式:步骤e标记的平均电平比有用信号电平。记录该比值;g) 无用信号频率在额定频率加上信道间隔的12时重作测试。h) 测试设备的同信道抑制表示成按步骤f计算得出的三个值中最小的值,用dB表示,通常为负。i) 使用测试信号2代替信号发生器B,重复此测试。要求结果 同信道抑制率的值应在-10.0dB0dB。也可以是正值。5.2.3.5 同信道抑制12.5kHz操作测试测试方法使用5.2.3.4中的方法。要求结果同信道抑制率应在18dB0dB。也可以是正值。5.2.3.6 邻信道选择性25kHz信道测试测试方法测试安排如图10。测试步骤如下:a) 两个信号发生器A和B通过连接网络连接到接收机上。有用信号,由A产生,在接收机额定频率上,并被标准测试信号调制。无用信号,由B产生,是已调制信号,并且频率为有用信号频率的上一个信道频率。b) 开始,信号产生器B(无用信号)关机(保留输出阻抗),在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发生器A产生的有用信号电平调整到最大可用灵敏度以上3dB。c) 然后应打开信号发生器B,调整无用信号电平直到获得10%的信息成功接收率。d) 重复发射标准测试信号,观察察每次发射信息是否成功接收。e) 若出现一次信息没有成功接收,无用信号电平降低2dB。该过程持续进行,直到连续三个信息成功接收。标记无用信号电平值。f) 无用信号电平增加1dB,记录新值。标准测试信号发送20次。每一次发送,如果信息没有成功接收,无用信号电平减少1dB,并标记新值。如果信息成功接收,无用信号电平不应改变,直到三个连续信息被成功接收。然后,无用信号电平增加1 dB,并标记新值。g) 记录步骤e)和f) 标记的信号电平的平均值(该值对应80的信息成功接收率)。h) 邻信道选择性表示成比率,用dB的形式。该比率为接收机输人端无用信号电平比有用信号电平。记录该比率。i) 使无用信号频率处在有用信号频率下一个信道频率上重新测试。j) 设备的邻信道选择性应表示成以上测量出的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k) 测试应在极端测试条件下(极端温度和极端电压同时实施),有用信号电平增加6dB,重复进行。要求结果邻道选择性应低于表5.2.3.6中给定的值。表5.2.3.6 邻道选择性25kHz信道间隔25kHz 正常测试条件70,0dB极端测试条件60,0dB5.2.3.7 邻信道选择性12.5kHz测试测试方法使用5.2.3.6的方法要求结果邻道选择性应不低于表5.2.3.7中给定的值。表5.2.3.7 邻道选择性12,5kHz频道分离12,5kHz 正常测试条件50,0dB极端测试条件50,0dB5.2.3.8 寄生响应抑制测试定义寄生响应抑制用来测试在任何其他频率的无用调制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在这个频率上接收机获得一个响应),接收机不超过给定衰减地接收有用调制信号的能力。测试方法为了决定发生寄生响应的频率,应做下面的计算:a)计算限制的频率范围:限制的频率范围由以下定义:施加到接收机的第一混频器的本地振荡频率信号( fLO )加上或减去中间频率的总和( I1 f ,. In f )和接收机选择范围(sr)的一半(156163MHz);限制的频率fI范围为:b)限制的频率范围以外的频率:应计算出在a)所述的范围以外的可能产生寄生响应的频率。限制的频率范围以外的频率等于本地振荡信号频率( LO f )施加到接收机第一个混频器产生的谐波加上或减去接收机第一个中间频率 I1 f 。因此,这些寄生响应频率为:n为整数,大于或等于2。首先应测试接收机的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