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初中生观戏失仪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1.引言在一场少儿京剧的观看过程中,剧院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当剧中有人物去世时,观众报以掌声;当演员与观众互动,问大家有没有梦想时,得到的答案是“没有”。这一幕让剧场工作人员和带队教师感到震惊,也引发教育工作者思考:这些作为观众的初中生,表现出违背剧院礼仪的不恰当行为,究竟事出有因还是习以为常?同时,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矫正的对策,也值得深入探讨。2.问题阐述礼仪作为人们文明言行的规程,在不同的场合通过不同的要求体现律己敬人的准则。失仪行为,即有违礼仪的行为。在剧院礼仪中,人们强调不得出现迟到,喧哗,饮食,摄像,衣衫不整等情况,在演员谢幕等特定时间鼓掌以示对演员的尊重。观戏失仪行为,即指观众在剧院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剧院礼仪的行为。在前文所述的场景中,观众对剧中人去世报以掌声、在互动时唱反调,都是有违剧院礼仪的行为。此外,成群结队地频繁离席、低声聊天、观看过程中饮食等现象也在学生观众中时有发生。礼仪教育是初中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剧院礼仪的教育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剧院礼仪由于其场合的特殊性,并不如社区礼仪、校园礼仪等常用常见,但却是体现中学生文明素养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更为丰富,少年儿童与优秀电影、儿童剧的高频接触趋于常态,解决学生在观戏过程中的失仪问题也迫在眉睫,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命题。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假设学生出现的观戏失仪行为有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调查找到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研究者从参与观看少儿京剧的学生4.2学生对观戏失仪行为的解释为什么会在公共场合出现违背礼仪的不恰当行为,受访学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按照人数多寡的排序,依次为:觉得戏剧的内容无聊或不感兴趣,个人道德修养不足,自控力差,从众心理,恶作剧心态,有急事和缺少相关礼仪方面的教育。学生的解释反映出,初中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存在反思和批评。他们对于明显有违常规礼仪的行为,给出了道德修养不足、自控力差、从众心理、恶作剧心态等解释,对于一些不太清楚是否有违礼仪的行为,他们希望学校和家庭的相关礼仪教育能够跟上,明确哪些行为是在特定场合不被允许的。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感觉戏剧内容无聊、提不起感兴趣的困惑。4.3礼仪相关教育情况调查表4.礼仪知识主要源于学校和家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活动中习得相关书籍新媒体传统媒体86.469.956.347.640.835.086.4%的受访者认为在学校受到过礼仪相关知识的教育,69.9%的受访者认为在家庭中受到相关教育(见表4.),说明学校和家庭在礼仪教育方面并没有缺位。然而结合前文学生对观戏失仪行为的解释来看,已有的教育并没有厘清不同场合下的礼仪标准,使得同样一批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做到举止得体仪表大方,在剧院中却发生了失仪行为。考虑到礼仪的养成与行为习惯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将亲子双方对失仪行为的排序做了对比,如表5.和表6.:表5.亲子对比最严重的观戏失仪行为排序12345父母频繁或成群结队离席与演员互动时唱反调喧哗喝倒彩随意走动孩子与演员互动时唱反调频繁或成群结队离席喝倒彩喧哗随意走动表6.亲子对比最轻微的观戏失仪行为排序123父母喝饮料不发声的吃无气味食品录音孩子不发声的吃无气味食品低声聊天录音表5.反映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果。在提供19项观戏失仪行为中挑出最严重的5项,亲子排序的结果几乎一致。而表6.则反映了孩子对部分行为的疑惑。在对19项行为进行排序时,“低声聊天”被父母们排在第10位,整体评价居中;而孩子则把这一行为排在倒数第二,认为这是非常轻微的失仪行为。这个误解的造成是显而易见的,结合表2.中数据可看出,尽管父母们认为“低声聊天”是一种中度失仪的行为,仍有48.0%的父母在陪伴孩子观看戏剧时存在“低声聊天”的行为。表7.家长明确指出过的观戏失仪行为(%)喧哗随意走动频繁或成群结队离席与演员互动时唱反调喝倒彩76.568.664.761.859.8表8.家长可能忽视的观戏失仪行为(%)拍照打电话不发声的吃无气味食品低声聊天喝饮料26.536.341.243.148表7.显示了排名前五的家长明确教导孩子应注意的观戏失仪行为,其中唱反调和喝倒彩两个项目也在其中,但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这些行为还是出现了。而表8.可能更能说明根本的原因,饮食、聊天、打电话、拍照,这些同样违背剧院礼仪的行为,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被忽视了。而同时对相关师生的访谈也表明,学校礼仪教育中缺乏更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宣传方式。从上述两表可看出,有一大半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了观戏礼仪教育,同时也有一小半的父母并没有这样做。而被忽视教育的观戏失仪行为并不少,这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观戏失仪行为严重程度的认知。综上,虽然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并没有表现缺位,但针对剧院礼仪的教育内容并不清晰,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明确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失仪行为,而另一些影响相对轻微的失仪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被忽视了。更有甚者,教育者本身父母或教师未能做到以身作则,造成学生对一些行为的适当与否产生了误读。而在学生承认个人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也提出对观戏不感兴趣,或者感觉戏剧内容无聊这样的问题。并认为这一问题是导致失仪行为过多的重要原因。5.原因分析和对策讨论5.1个人素养的背后是文化冲突表面上,切入研究的行为是“唱反调”和“喝倒彩”。而通过调查发现,更值得深究的是那些已经根深蒂固、让人习以为常的轻微失仪行为,如在剧院中饮食、轻声聊天、随意走动、打电话等。这些学生周围、师长乃至学生自己身上长期存在的行为,暗示了观戏似乎是一个放松的氛围,而在放松的氛围中,喝倒彩、唱反调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了。就引言中所描述的那场少儿京剧而言,将国粹京剧搬上剧院舞台,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然而对观众行为礼仪的考验,又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欣赏京剧,表示对演员的赞赏需要叫好、喝彩;欣赏西方戏剧,则用掌声表达,而且鼓掌的时间有所讲究,随便鼓掌也是对演员的不尊重。欣赏西方戏剧,观众怀着仰视的心境去体验和感悟剧中表达的“真”,将观赏者本身和舞台表演的心理距离拉得很近,这种氛围下的互动很容易引发共鸣,剧中人物的去世,也能让观众即刻感受到恐惧和怜悯。而中国的观戏习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流行“请戏”,逢节日庙会、红白喜事,将整个剧团请来助兴,观众怀着娱乐的心态,以俯视的姿态去评价戏剧之“美”,观赏者和舞台表演的心理距离较远,更愿意对演员的表现手法而非剧情本身津津乐道。无论是审美差异还是心态视角差异,都必然造就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在欣赏戏剧时的行为习惯。而种植在文化土壤里的习惯往往根深蒂固,并不容易改变。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师、父母不能够在观戏方面很好的以身作则;为什么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丢三落四,似乎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却想不起来对孩子们强调因为,老师、父母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也是将热闹的场面作为观戏的主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