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下的_楚辞_文化负载词_省略_译_以孙大雨_屈原诗选英译_为例_严晓江.pdf_第1页
文化翻译观下的_楚辞_文化负载词_省略_译_以孙大雨_屈原诗选英译_为例_严晓江.pdf_第2页
文化翻译观下的_楚辞_文化负载词_省略_译_以孙大雨_屈原诗选英译_为例_严晓江.pdf_第3页
文化翻译观下的_楚辞_文化负载词_省略_译_以孙大雨_屈原诗选英译_为例_严晓江.pdf_第4页
文化翻译观下的_楚辞_文化负载词_省略_译_以孙大雨_屈原诗选英译_为例_严晓江.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13 06 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 2013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文化 走出去 与 走进去 楚辞 英译的 文化翻译观 批准号 2013SJB750014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严晓江 1970 女 副教授 文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成员 研究方向 翻译学 比较文学 第 32 卷第 6 期 Vol 32 No 6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2013 年 11 月 Nov 2013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化翻译观下的 楚辞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孙大雨 屈原诗选英译 为例 严晓江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 楚辞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 以孙大雨 屈原诗选英译 为例 从生态文化 物质文化 社会文化 宗教文化 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管 窥如何使 楚辞 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 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 采用了直译 意译 直译与文外加注 意译与文外加注 音译与文外加注 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 加注 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 也是译者的文 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关键词 楚辞 典籍翻译 文化负载词 文化翻译观 中图分类号 H315 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505 2013 06 0065 05 Translation of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in Elegies of the S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aking Sun Dayu s English Version of Selected Poems of Chu Yuan as the Example YAN Xiao j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 China Abstract Translation of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in Elegies of the Sout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in classics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translator s attitudes towards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Taking Sun Dayu s English Version of Selected Poems of Chu Yuan as the example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ecology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ocial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linguistic culture In Sun Dayu s translation we learn that how Chinese cultural qualities enter into target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source culture the translator uses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ition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ition with annotations free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s transliteration with annotations and compensation within text Annot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text which reflects the translator s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Elegies of the Sout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culture loaded 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 lation 楚辞 是以战国时期屈原作品为主的我国第 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民俗 宗 教巫术 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楚辞 中有不少 文化负载词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包含了美国 翻译理论家尤金 纳达 Nida Eugene A 概括的以 下五种文化因素 生态文化 物质文化 社会文化 宗 教文化 语言文化 1 91 所谓文化负载词 是指标 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 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 的 有别于其他民族的 独特的活动方式 2 232 如 何将 楚辞 中的文化负载词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出 来是典籍翻译的难点 也是评判译文成败的重要因 素之一 以 文化传播与交流 为翻译目的 译者可以借 鉴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 巴斯奈特 Susan Bass nett 的 文化翻译观 翻译文化负载词 巴斯奈特 指出 翻译应该以文化为单位 而不是停留在语篇之 上 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 译码 重组 的过程 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 翻译不应局限于对 原文本的描述 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 等值 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 但 说到底 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 要 3 27 也就是说 译者既要尽量再现源语的文化 信息 又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问题 自 19 世纪 以来 一些中外译者曾翻译过 楚辞 的若干篇目 其中以翻译屈原的作品为主 诸如霍克斯 David Hawkes 翟理思 H A Giles 理雅各 James Legge 韦利 Arthur Waley 等西方汉学家以及杨宪 益 卓振英 孙大雨 许渊冲等中国翻译家都进行了 积极尝试 这些译文各有特色 其中孙大雨的 屈原 诗选英译 以 学院派 风格凸显了典籍英译的研究 型特征 该书于 2007 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 1996 年初版的基础上再版 是 外教社中国文化汉 外对照丛书 的书目之一 一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自然环境 地域特征 动物 植物 气候状况等方面的词汇 不同民族存在认知 差异 同一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不尽 相同 楚辞 中有许多关于 悲秋 的表达 秋 风 是肃杀 凄凉 惆怅的象征 战国末年 由于君 王昏庸 权臣枉法 群小离间 楚国在秦国的进攻之 下岌岌可危 衷心耿耿的屈原却屡遭楚王放逐 社会 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坎坷经历正是诗人创作悲秋作 品的动因 他在 湘夫人 中发出了如此感叹 袅 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4 354诗人以质朴 形象 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洞庭萧瑟清秋之景 冷冷的秋风 吹过 湖水泛起波澜 落叶飘旋不定 秋风 衬托 了湘君在湖边极目远眺却不见湘夫人的忧伤与哀 怨 也是诗人极度失意心情的写照 目的语读者未 必能产生相似的联想 因此 译者要考虑如何在他们 头脑中建立起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间的关联 孙大 雨将其译成 The autumn zephyr breatheth a long slim swing The waves of Doong ding ripple and wood leaves decline 4 355 其中 autumn zephyr 一 词是文学用语 契合了 楚辞 的古雅之风 从 心 理距离 的角度来看 直译 秋风 营造出一种陌生 感 在情景交融之中产生了意味隽永的含蓄美 正如 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 布洛 Edward Bullough 所 说 人在审美时获得的审美体验与 心距 有关 要 获得令人满足的美感 即实现移情 审美者必须与客 体保持适当的心距 5 91 可见 直译比较完整地保 存了原文深层含义所依附的载体 可以激发读者通 过学习相关背景知识来领悟其美学情致 屈原在 楚辞 中常用 善鸟 与 恶鸟 来比喻 贤臣和小人 其中鸷鸟意象就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 诗人将自己不愿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秉性熔铸于 对鸷鸟的赞美之中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 然 4 318孙大雨将其译成 Fierce spirited birds flock not with others e er It always hath been their practice from times of old 4 319鸷鸟是一种顽强好 斗的鸟 喜欢独来独往 译者并没有将其直译成某 种具体的鸟 而是意译成概念性所指 fierce spirit ed birds 因为鸷鸟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像燕子 麻雀 等普通鸟类那样常见 也不被一般读者所熟悉 这 种 化深为浅 的手法使译文更加明晰 fierce 的 意思是 angry and aggressive in a way that is frighte ning 突出了鸷鸟桀骜不驯的特征 读者结合上下 文语境可以联想到诗人心存高洁 不屈不挠 独立不 迁的品格 由于英汉语言中某些词语的表层意义比 较具体或者抽象 译者可视具体情况作虚实互化的 处理 从而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通俗易 懂 二 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物质文化负载词包括衣食住行 日常用品 生产 工具等方面的词汇 楚辞 中有很多反映中国历 史传统与民间习俗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负载词 例 如 离骚 中有描写屈原奇特服饰的诗句 制芰荷 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4 318 意思是说 用碧绿 的荷叶制成上衣 用粉红的荷花缝成下裳 孙大雨 是这样翻译的 I make nelumbo and trapa leaves mine upper And gather lotus flowers to make my nether garments 4 319读者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 题 屈原为什么用 荷 做衣服呢 荷 在中国文化 语境中象征什么呢 译文中的 nelumbo and trapa leaves 与 lotus flowers 分别指 荷叶 与 荷花 传 达了 荷 的语义信息 但是未能反映出其文化信 66 第 6 期严晓江 文化翻译观下的 楚辞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孙大雨 屈原诗选英译 为例 息 于是译者在文后给出了英文详细注释 荷花 又 名芙蓉 芙渠 色泽美丽 姿态优雅 香气清新 叶子 呈盾圆形 是沅湘流域常见的一种水生植物 其 出 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的特质正是屈原在污 浊现实中仍保持清白 忠贞品格的写照 4 482 文化 信息是文本意义和文学性的重要成分 翻译中的 文学性和文化性本身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而翻 译的异质性将以自己的方式显现出来 并不绝对依 赖翻译的充分性与否 只要不做过度阐释 注释仍 然是协调原文本土文化和译者翻译计划的一个有效 方法 6 74 荷 的文化信息通过文后加注的方式得 以再现 原来屈原用 荷 来装扮自己是以外在服饰 的芳洁象征内在品格的高尚 由于目的语读者可能 会对原文中的文化意象不甚理解或者完全忽视 直 译加注有助于传递这些意象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 义 适当的注释会充实 丰富读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屈原在 离骚 中提及了阊阖 春宫 瑶台三处 神话建筑 阊阖寄寓诗人故园家国之思 春宫承载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瑶台则寄托诗人对先祖的向往 与崇拜 7 182这些建筑意象是诗人上下求索 心灵 远征的标志 首先是诗人在上征过程中对 阊阖 的描述 吾令帝阍开关兮 倚阊阖而望予 4 326意 思是说 我命令天国的守卫把门打开啊 他倚着天 门对我不理不睬 孙大雨将其译成 I call to Heav en s Porter to open his portal He leaneth on the Gates staring me fore the sill 4 327句中的 portal 与 阊阖 对应 指 天宫之门 由 帝阍 Heaven s Porter 把守 译者在文后注释中作了进一步说 明 屈原希望进入阊阖之门诉说为楚国效忠之决心 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4 493 可以想象 阊阖 将诗 人的 美政 宏图完全隔绝 屈原有言难谏 何等忧 伤 在由希望到失望的心境变化中 屈原远游经历 的另一处华美之地是 春宫 他对此心生向往和期 待 阖吾游此春宫兮 折琼枝以为佩 4 326原来诗 人是要折取春宫里永不凋谢的琼枝去做求女的信 物 这信物象征坚定的信仰 求女喻指寻求贤君而达 到一种君臣相合的状态 孙大雨将其译成 In haste I came to visit this Vernal Palace with a furcated gem tree twig pendant on me laid 4 327其中 Ver nal Palace 一词意思是 春天的宫殿 这种意译法 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四季如春 生机盎然之景 正如文 后注释中所说 春宫是东方青帝之居 气候温和 充 满生机与活力 非凡俗之地 4 494 屈原游遍了四极 八荒历经多次失败之后 于是便来到了 瑶台 这 座气派的建筑比喻屈原所求之女的富贵 同时象征 其高远的理想 诗人写道 望瑶台之偃蹇兮 见有 娀之佚女 4 328 意思是说 遥望巍峨的一座瑶台 啊 我看见有娀氏的佳人 孙大雨采用了意译加 注 I catch sight of the fair damsel of Yeou soong While viewing her high steeple of lapis lazuli 4 329 其中 steeple of lapis lazuli 指 瑶台 该词的文化 内涵牵涉的背景较为复杂 译者在文后注释深入浅 出地连带介绍一些典故 比如提到瑶台是夏桀以临 云雨之处 而居于此台之上的 有娀佚女 也就自然 变得地位显赫了 4 498可见 译者既忠实地再现了原 文 又引导读者去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同时还能 使有兴趣者进一步作深入研究 三 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社会文化负载词包括政治制度 社会习俗 礼仪 方式以及称谓习惯等方面的词汇 楚辞 中的巫 术是楚国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增添了作品奇 幻诡谲的色彩 占卜 则是楚人借助神灵的力量 来决定大事的巫术之一 在中国的殷商时代 人 们普遍认为天地日月江河湖泊等自然神具有 人 格 性能 这些自然神通过巫师为代言人 对人发出 各种指令 同时也带给人福祉或惩戒 8 87 屈原在 内心困惑 彷徨不定之时往往运用占卜之术 比如他 在 离骚 中写道 索琼茅以筳篿兮 命灵氛为余占 之 4 330该诗句描写了屈原找来灵草和细竹 请求 灵氛为他占卜的情景 孙大雨的译文如下 Taking up holy inula and bamboo splints I ask Ling Fung the sibyl to divine for me 4 331一般读者可能会将 Ling Fung 灵氛 当成一个普通人的名字 添加了 the sibyl 一词后则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意思是 古希 腊 罗马的女预言家 译者将西方神灵比附中国 女巫 使西方读者有很大的亲近感 巫是神与人相 通的媒介 掌管祭祀 占卜 降神 驱邪等重要事务 神秘莫测 这种 文中补偿 的方法能把原文的隐 喻意义简洁流畅地传递给读者 楚辞 中的龙凤文化颇具神秘色彩 龙凤呈祥 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 离骚 中有如下诗句 驷玉虬以乘鹥兮 溘埃风余上征 4 324 孙大雨将 其译成 In a quadriga of jade bitted dragonets phoenix Lifted I rise fast in sand gusts in upward line 4 325龙在基督教文化中是凶恶而丑陋的形象 但是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人们认识的 不断发展 中国龙的形象逐渐被西方读者了解和认 76 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可 鉴于此 译者没有对龙进行注解 而对 phoe nix 一词进行了详细解释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 的百鸟之王 其形象是鸡头 燕颔 蛇颈 龟背 鱼尾 的结合体 常饮晨露 食嫩竹 栖千年梧桐 凤凰的 出现预示着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4 491 注释实际上 是整个译本的副文本 副文本 的概念是法国文 论家杰拉德 热奈特 G rard Genette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 指的是 在正文本和读者之间起着 协调作用的 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的 材料 9 1 作为文化翻译的辅助手段之一 副文本 参与了正文本的意义建构 并且会对目的语读者的 接受产生很大影响 译者往往通过副文本对翻译文 本进行文化定位 四 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宗教文化负载词包括宗教信仰 思想观念以及 价值体系等方面的词汇 楚辞 中的崇 天 思想 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 是 中国人对 神 的惯用称呼 代表公正的宇宙精神和 强大的道德力量 屈原秉承了先秦道家 道法自 然 天人合一 等哲学观点 他总是向天帝和诸神 倾诉心声 希望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由神灵评判 比如 离骚 中就有如此感叹 皇天无私阿兮 览民 德焉 错 辅 夫 唯 圣 哲 以 茂 行 兮 苟 得 用 此 下 土 4 322意思是说 上天真是公正无私啊 看到了 有德行就予以帮助 也正因为有德的圣人和贤士 啊 才能让统治下的四海之滨成为乐土 孙大雨将 其译成 Heaven high above doth not incline with preference Adding but beneficence to rule on the earth Only the sagacious with their deeds excel lent Were empowered to reign by their intrinsic worth 4 323 Heaven 一词指 皇天 译者没有归化 成西方人熟悉的 God 目的语读者阅读译文是为 了了解异域文化 他们并不希望译文中有过多归化 的文化意象 因此 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是 使译文具有异国风味的途径之一 楚辞 诸神崇拜的一个典型是诗人对 重华 的敬仰 重华 即舜帝 是楚民族的祖先神 屈原 压抑的心灵只有通过与神的对话才能充满希冀 他 在 离骚 中写道 依前圣以节中兮 喟凭心而历 兹 济沉湘以南征兮 就重华而陈辞 4 320意思是 说 我按照先圣的言行节制性情 但遭遇这样的不 公不禁悲愤 渡过了沅水和湘水走向南方啊 我要 到舜帝灵前诉说我的委屈 孙大雨的译文如下 I always tread the middle course of sages of yore Alas At this mine heart is so choked sore with wroth Going southward to sail on the streams Yuan and Hsiang I hail to Tsoon hwah divine and heartily quoth 4 321 其中的 Tsoon hwah 重华 是威式 拼音 Wade Giles 单纯音译该词就彰显不出文化 意象的内涵 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 生 活习俗 文化传统 它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神话传说 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积淀 都是构成各民族独特 的文化意象的源泉 10 97 重华 是中国文化语境 所独有的神灵形象 多数中国读者也并不熟悉 更不 用说英美读者了 因此 译者仍然以文外加注作为 补充 音译加注法既可以保留汉语特色 又可以让目 的语读者感受中国文化信息 五 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语言 文化 翻译三者密不可分 翻译就是将一 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英语与汉语在语音 构词及句法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表达形式 楚辞 中的对偶结构就是语言文化负载词的典型例子 反 映出汉语崇尚 中和之美 的审美心理 对偶结构 形式整齐 音韵和谐 语义相关 彼此映衬 以下是 湘君 中的对偶句 采薜荔兮水中 搴芙蓉兮木 末 心不同兮媒劳 恩不甚兮轻绝 4 352意思是说 想到水中去采陆地生长的薜荔 在树梢去采水里 的荷花 心意不同 媒人也是徒劳 恩情不深 轻易 便恩断义绝 孙大雨的译文却没有反映出原文的 对偶结构 On trying to pick on streams pomelo figs And toplucklotusflowersfromhightree twigs Thine heart is parted from mine our tie is shorn The love knot loose at first is easily torn 4 353原文言简意赅 以意统形 寥寥数词便意 境全出 译文在 形 的方面同原文还是有较大距 离 英诗以形见长 介词 连词 冠词通常不可缺少 这就使得译诗与原诗保持形似非常困难 虽然翻译 不能因形害义 但是译者应努力寻找一种可以重现 原文诗形与韵味的方法以诠释 对称 的美学原则 诗人在 楚辞 中还常常使用叠词以产生琅琅 上口的诵读效果 请读 山鬼 中声情并茂 情景交 融的诗句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 飒飒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4 374 填填 啾 啾 飒飒 萧萧 这些叠声词将雷声 风声 雨声 猿啼声 林涛声等糅合在一起的自然声音刻画得十 86 第 6 期严晓江 文化翻译观下的 楚辞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孙大雨 屈原诗选英译 为例 分传神 读者仿佛也置身在雷声隆隆 风雨交加的山 林中 真切感受到山中女神被弃失恋的极度悲哀 孙大雨舍弃原文的叠词形式而进行了意译 Thun der clappeth and rain darkening falleth Gibbons screech and lemurs in the night cry Wind blasts blow and wood foliage rustleth Thinking of the fair one Isadlyretire 4 375 其 中 的 clappeth screech cry blasts 以及 rustleth 等动词叠 加弥补了译文中叠词的缺失 重叠是英语与汉语中 的一种构词手段 汉语中的叠词远远多于英语 格式 更加灵活多样 译者需要挖掘英语具有近似效果的 补偿手段来再现原文叠词音意并重的特点 好的译 诗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但是当二者不能 同时兼顾时 译者要传达诗人内在情感与诗歌外在 音美的契合 六 结语 孙大雨翻译 楚辞 中的文化负载词 重在传递 文化信息 这契合了巴斯奈特所强调的 翻译以文 化为基本单位 的观点 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 碍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交流的前提则是在 承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让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异 域文化特色 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感受 文化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化负载词在翻 译手段上必须灵活变通 孙大雨运用了直译 意译 直译与文外加注 意译与文外加注 音译与文外加 注 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 其中文外加注的使用最为 频繁 丰盈翔实的注释反映了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 态度 孙大雨并不拘泥于外在诗形 反而更加注重 诗意内涵的表达 他通过相应补偿手段尽可能实现 文化负载词在译语文化里的功能等值 文化传播要 和翻译效果结合起来 孙大雨兼顾译文读者的接受 问题 在遵循翻译规范的基础上努力传达原文的文 化意蕴 使 楚辞 的文学价值 文化价值 美学价值 在异域文化土壤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Shang 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