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The first discovery and elementary research of niello in China崔剑锋1 刘爽1,2魏东2吴小红1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摘要: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外接能谱分析了一件出土自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唐墓的金属残片。结果表明这件金属残片为含有少量铜和金的银质残片,经过冷锻加工成型,同时表面涂敷了乌银装饰层,是中国境内首次乌银工艺的发现,反映了唐王朝同西方广泛的文化和技术交流。关键词:宝塔坪墓地,银器,乌银,科学分析Abstract: A metal fragment of Tang Dynasty unearthed from Baotaping Cemetery in Fengjie County is analyzed by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and SEM- E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a silver fragment with some copper and gold as impurities. It was cold forged to shape and it was painted on surface by niello. This fragment reflects widely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the Western World. Keywords: Baotaping Cemetery;silver;niello;scientific analysis.引言本文研究标本出土于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墓群中墓葬编号为01FBIM1006的一座唐代墓葬之中。在该墓墓主人头部有一由两侧顶骨经翼区至下颌,环绕颅骨一周的金属圈。该金属圈下颌部位稍宽,其余部分细长平直,表面通体覆盖蓝绿色锈蚀产物,已残损断裂为数段(见图1)。发掘者将其命名为下颌托,编号为01FBIM1006:3。为了明确该金属圈的合金成分及制作工艺,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取极小量样品送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图1 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唐墓墓主人颅骨及金属圈样品描述和分析方法表1 样品描述实验室编号原编号名称出土地点时代LS-XHT01FBIM1006:3金属片: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墓地唐 从金属表面蓝绿色锈蚀情况看,易让观察者认为其材质为铜质,但在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打磨时,锈壳成片状剥落,露出里面银白色金属基体。使用盐酸和硝酸加热溶解时,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由此我们初步判断,金属成分里可能含银。为了确证这一点,我们对该样品采用金相显微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外接能谱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检测。其中金相观察分析方法如下:样品使用酚醛树脂镶嵌,金相砂纸打磨至1000目,金相抛光机抛光,在Leica3000型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并拍照。浸蚀剂分别使用了三氯化铁盐酸酒精和硫酸重铬酸钾氯化钠水溶液。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如下: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使用Hitachi S-3600N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电压为20KV;美国EDAX公司Genesis 2000XMS型X射线能谱仪。选取典型位置进行观察并拍照,并使用其外接能谱进行各部分的无标样定量(ZAF)成分分析。分析结果1、金相观察结果金属片的显微观察结果参见图2。从图2a中可以看到金属片基体存在严重的织构组织,据此说明这件金属片是使用冷加工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基体的表面呈现了分层翘曲的现象,参见图2b,这说明该金属片可能并非一次锻成,而很可能是经过多次折叠锻打成型,这和宏观观察结果显示的该金属片极易分层脱落的结果相符合。图2c为该器物的暗场照片,据此可以判断,其表面的锈蚀产物为较典型的铜的腐蚀产物,包括绿色的孔雀石、蓝色的蓝铜矿和暗红色的赤铜矿,证明该器物的合金元素中很可能含铜。令人感兴趣的是,如图2a所示,在器物的上下表面,锈层和金属基体之间,都有一层厚薄均匀边界平直的蓝灰色薄层,该层和基体分界明显。从图2b可以看出,基体的锈蚀产物将这一层顶起,说明该层可能并非埋藏生出的锈层,而很有可能是人为的镀层。 图2a 图2b 图2c图2 金属片的金相和偏光观察结果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了确知该金属片的合金组成,对其进行了电镜观察和外接能谱分析。图3为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照片。由于背散射照片的明暗对比反映了各区域之间原子序数的差别,因此从图3中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表面层和基体的不连续,以及各部分的成分差异。按照照片中从上至下的顺序,每层分别选择特定区域进行了能谱面扫描,分析其各自的成分,结果参见表2,分析顺序号见图3。图 3 银片基体扫描电镜背散射照片表2 基体成分SEM-EDS分析结果顺序号Ag(%)Cu(%)S(%)Au(%)Cl(%)O(%)A2.2164.5033.30B4.2662.180.560.9732.30C74.105.160.9011.187.93D92.324.151.740.60E92.164.221.650.80F56.6026.802.392.949.84大量G66.1333.87注:C、D、E、F还分析到极少量的Al、Mg等元素,而F点还有较多量的氧。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件金属片为含少量铜、金的银质残片(参见D、E两点的分析结果)。平均成份为Ag:92.24%,Cu:4.19%,Au:1.7%。其中所含有的金和铜应为银中所含的杂质元素。最表面一层(A、G)为铜的锈蚀产物,分析结果显示氧和铜的原子比接近2:1左右,和孔雀石或者蓝铜矿(Cu2CO3(OH)2)的比例近似,由此表明的表面锈蚀产物和金相观察的情况一样,为孔雀石和蓝铜矿。此外,基体内部靠近外表面的地方也发生了腐蚀,成分分析的结果(参见C、F两点的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为氯化银角银矿。对锈层和金属基体之间的镀层还进行了局部放大观察分析,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4。根据图中标尺测量,这两层的厚度为20微米左右,厚度十分均一,涂层也相当平直。用能谱分析了该层的主要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共分析了两个区域,分析顺序号如图中所做标记。图 4 金属片表面层扫描电镜背散射照片表 3 表面涂层SEM-EDS分析结果顺序号Ag(wt%)Cu(wt%)S(wt%)A85.683.879.59B81.357.8610.07分析结果显示,这一层以银的硫化物为主,同时还兼有少量的铜的硫化物。根据原子比计算以Ag:S为1:2和Cu:S比为1:1计算,其中似仍应有少量的金属银。该层物质的确切分子结构需要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方能确定。但基本结果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金属片所涂敷的表面层为Ag和Cu的硫化物的混合物。综上分析,宝塔坪墓地唐墓所出的这件金属片质地为银质。银片纯度可达92%以上,所含杂质元素主要为铜和金,经过锻打成型,同时该器物的表面具有一层银和铜硫化物的混合物涂层。讨论根据黄盛璋先生的总结,我国银的生产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甘肃的火烧沟文化,该文化曾出土银鼻环和银耳环。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错银、鎏银铜器的发现,说明这一时期银主要用来做铜器表面的装饰材料。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较多的银器,如平山战国中山王墓、洛阳金村东周墓、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等。此外,巴蜀文化在此时亦有大量使用金银器的迹象。而大约从战国晚期开始,银开始做为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属于这个时期的河南扶沟古城村出土了银质布币 黄盛璋:论中国早期(铜铁以外)的金属工艺,考古学报,1996.2。唐代是金银工艺大发展的时期,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古代金银制作工艺的颠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制作精美的金银器物,如著名的陕西西安市郊何家村窖藏、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塔基遗址以及江苏丹徒县丁卯桥窖藏遗址等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宝塔坪墓地这件银器的发现,再次证明了唐代拥有发达的银器制作工艺。根据齐东方先生的总结,认为唐代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铸造、捶揲、刻镂以及焊缀等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宝塔坪墓地这件银片使用捶揲工艺捶锻成型。这种成型方式正是唐代金银器制作的主要工艺手段之一。根据对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灰白色金属渣块的化学成分分析,有学者认为它们都是灰吹法提银时的炼渣,并据此推测唐代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灰吹法提炼银 一冰:唐代冶银术初探,文物,1972.2。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块氧化铅渣块中,仅有0.003%的银,这种银含量即使和文章列举的现代灰吹法渣块都明显的偏低很多。灰吹法主要依据银在铅中的溶解度极高的原理,利用铅将银精矿中的银提出,然后将铅氧化为密陀僧后,银就被提炼出来了 韩汝玢,柯俊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冶金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这种方法可得到纯度十分高的银,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些银器,根据分析,纯度可达98%以上,齐东方先生认为它们可能是使用灰吹法提炼的结果。但宝塔坪墓地银器中铜的含量达到5%左右,而没有检测到铅,据此我们认为这件银器中的银并非使用灰吹法提炼。此前经过成分分析的我国早期的银器,大都含有较多量的铜。如孙淑云先生分析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 孙淑云: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铜器、银器及铅器鉴定报告,见柯俊等编:中国冶金史第二集,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4。和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银器 李晓岑,韩汝玢,蒋志龙: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文物,2004.11。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早期的银器多检测不到铅的存在,由此或许可以说明,我国早期提炼银的方法可能并不是灰吹法,而是直接冶炼铜银共生矿。宝塔坪墓地银器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其表面涂敷了银和铜的硫化物。这种在银器表面镶嵌或者涂敷银、铜、铅的硫化物的工艺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乌银”(Niello)工艺。相应的这种硫化物被成为乌银 Moss, A.A., Niello,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Vol. 1, No. 2.(Jun., 1953).。类似的工艺兴起于古罗马时期,到了中世纪特别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乌银工艺成为银器表面装饰的主要工艺手法之一,其主要功用类似珐琅。由于乌银的黑色和银器的银白色可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因此可以在银器的表面形成黑白相间的装饰效果。通常制作乌银工艺的步骤为先在银器表面錾刻花纹,然后将乌银粉末倒入花纹凹槽,最好加热使之熔解后黏附在银器的表面。亦有一些情况是在器物的表面喷涂乌银材料,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属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皇帝尼禄(Nero)的青铜雕像 Oddy W. A., Bimson M., Niece S. La., The composition of Niello decoration on gold, silver and bronze in the antique and mediaeval periods.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 Vol. 28, No. 1. 1983.。乌银的制作工艺在西方的古代文献中有大量记载,D. A. Scott曾有详细的文献综述 David A. Scott, Copper and Bronze in Art, 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 2000.。在我国古代的银器表面是否存在类似的镶嵌、涂覆工艺,一直未被研究者所关注。通常认为,银器表面发黑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氧化腐蚀形成的,所以很多情况下银器表面的乌银很有可能在未进行科学分析的情况下,被当作银器的锈蚀产物去除掉了。唐代所发现的大量银器都和西方文化密切相关,齐东方先生将之划分为粟特系统、萨珊系统和罗马拜占庭系统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而这个时期正是乌银工艺在西方广泛流行的时期,很自然会随着西方金银器的输入而进入中国。从发表的一些器物照片看,许多表面装饰了花纹的唐代金银器很可能使用了乌银工艺。这提醒我们在今后进行银器制作工艺研究时,应该加强对此类问题的关注。宝塔坪唐墓的这件银器,从金相观察结果看,似乎整个银器的表面都涂覆了乌银,而不是刻出纹饰后镶嵌进去的。乌银的成分显示银的含量明显过剩,说明该乌银的制作方法很可能是通过银粉和硫黄粉共同发生反应形成,银粉过量而硫黄粉反应完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锈蚀严重和分析样品的数量较少,该器物表面纹饰的整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因此该器物为何会使用乌银工艺也无法进行更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监察人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A卷)
- 金融销售培训方案
- 吉林省白山长白县联考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旅游协会工作总结
- 2026届江西省吉安市第四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热惊厥急救知识培训
- 202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三十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盘锦地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庐阳区五校联考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12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3年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 历史建筑夜景照明保护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 生物防治技术-免疫接种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 必胜客简介ppt模板
-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全十册汇编-通用版)
-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
- GB/T 17505-2016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网络 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教育科学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网络基础
-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课件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