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doc_第1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doc_第2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doc_第3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doc_第4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 推 荐 人 登 记 表姓名: 朱邦芬专业: 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印制填 写 说 明1. 本登记表由被推荐人如实填写,并对所提供的材料负责。2.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栏请以科技成果为线索填写,每项成果需填写: 本人在该成果中的主要贡献; 列出反映该成果中本人所作贡献的主要论著目录; 列出他人对该成果的主要引用和评价情况; 列出该成果所获奖项和专利情况。3. “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情况”栏仅限填写本人负责承担(包括已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重大国防科研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含重点基金)情况以及承担重要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情况。4. “重要奖项和专利获得情况”栏仅限填写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国际重要奖项和发明专利。5.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栏中CSCD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缩写。6. “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情况”栏国内限理事会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国际限理事会或专业委员会委员。7. 请附以下附件材料: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被推荐人中国籍身份证件复印件; 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研究技术报告和著作,并标出主要贡献的相关段落;反映主要贡献的其他论著中相关段落的复印件; 全部论著目录; 论著被收录、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段落的复印件(注明出处); 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复印件; 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任职情况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大会日程等证明材料。姓名朱邦芬性别男国籍中国证件名称名称及编号身份证110108480105221民族汉族党派中共出生日期1948年1月5日出生地上海市籍贯江苏省 宜兴 市(县)专业凝聚态物理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与职务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邮政编码100084联系电话62787784传真62781886电子信箱主要学历(自大学起):起 止 年 月校(院) 、 系 及 专 业学 位1965-9至1970-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士 1978-10至1981-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硕士 主要学术经历:起 止 年 月单 位职务与职称2000.1至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教授2000.1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1989.12至2000.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1992.01至1999.12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协联成员1998.10至1998.12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客座教授1998.02至1998.4香港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1994.01至1994.03美国San Diego加州大学 访问教授1993.01至1993.12美国Urbana-Champaign伊利诺大学 客座教授1981.03至1989.12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助研、副研1985.09至1986.02瑞典 Linkoping大学 访问学者一、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限3000字以内)自1980年代以来,朱邦芬和黄昆长期合作,在半导体物理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开创性成果。1.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光学声子的“黄朱模型” 晶格振动是基本物理过程之一,对于固体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1965年以来, 准二维结构中的光学振动,一直沿用由连续介电模型导出的模式。1985年,一项实验表明,类体模的对称性正好与介电模型所预言的相反,由此产生光学声子的波导模型。朱邦芬首先觉察到理论与实验矛盾所包含的深刻的物理内涵,与黄昆合作设计了一个与介电模型相容的微观模型,解决了理论与实验矛盾的疑难,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黄朱模型既包括微观的超晶格偶极振子模型,又是关于超晶格光学振动的系统理论。它提出:(一)光学声子类体模的光学位移和静电势在界面均是节点;(二)界面模与类体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特定情况下,各向异性的界面模演变成半波长为阱宽的类体模,类体模应从全波长振动模算起;(三) 声子色散引起界面模与频率相近的类体模之间的混合;(四)介电模型错误的类体模对称性和正确的界面模之间的矛盾源自忽略声子色散的局限性;(五)一套近似解析公式以描述光学声子模与电声子作用势。黄朱模型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在国际学科发展中作出了基本的贡献。国外多个著名实验室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黄朱模型。如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组精心设计了一组实验以比较超晶格光学声子的三种模型,结论是唯有黄朱模型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地解释我们的实验结果,而其它二种模型则不能(PRL 67,pp2557)。黄朱模型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在多本专著有整节介绍,如斯普林格出版的Cardona等的研究生教材半导体基础(9.4.4,pp507-511),美国贝尔实验室Shah的半导体及纳米结构的超快光谱(5.2.1,3页),俄国约飞研究所Pikus等的超晶格与其他异质结构: 对称性与光学现象(4.2.4,3页)。主要论文(主要论著目录6,7,9)被他人引用近400次。朱邦芬在第二十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作的邀请报告,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在代表该领域最高学术水准的国际系列会议上作特邀报告。黄朱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低维半导体物理、材料与器件研究,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中的光学声子模和弗洛里希作用势,黄昆、朱邦芬,1990),以其为主要部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与声子模理论,黄昆、朱邦芬、夏建白,1993)。近年来,朱邦芬将黄朱模型推广到量子线,量子点结构,应用于研究电声子互作用与维度关系、异质结构中热载流子弛豫和非平衡热声子效应等问题, 是当前国际上该领域领先的研究者。2.量子阱中激子旋量态理论低维度使激子效应大大增强,激子态成为量子阱光学过程和光电子器件的中心问题。朱邦芬与黄昆推导了量子阱中激子四分量旋量态波函数,认识到准二维激子的四个分量具有不同的轨道角动量,由于量子阱中轻重空穴混合效应,而变得很重要。据此,朱邦芬首先指出只有一个旋量分量对激子光跃迁有贡献,而且这个分量不一定是其主要分量。他给出量子阱中正确的激子光跃迁选择定则,在理论上指出了量子阱p-,d-态激子光跃迁的可能性,并成功地将h12a峰(此峰既有重空穴激子偏振特性,又在外加应力下随轻空穴激子峰移动,曾使许多科学家感到困惑)指派为轻空穴激子2p态。对于空间反演不对称性的量子阱系统,朱邦芬又建立了具有八个分量的激子旋量态理论。用轻重空穴混合导致的激子旋量主要分量与发光分量之间的干涉,解释了1992年发现的GaAs量子阱较体材料几个量级增强的Pockels效应。朱邦芬等对于量子阱激子态的研究,被国际上许多著名学者(如Sham_LJ, Ando_T)肯定,四篇主要论文(主要论著目录4,5,10,31)被他人引用161次,是研究量子阱激子态的基本参考文献之一。这方面工作作为主要部分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超晶格电子态理论,夏建白、黄昆、朱邦芬、汤蕙,1989)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黄昆、朱邦芬、夏建白,1993)。3.超晶格和多量子阱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拉曼散射是研究材料最有力的一个手段。贝尔实验室一个研究组认为包括轻重空穴混合和激子声子互作用的超晶格拉曼散射计算已成为理论上的挑战(PRB 38,4287)。朱邦芬、黄昆等建立了这样一个系统理论,澄清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混乱,解决了宏观对称性分析所不能解释的疑难。该理论证明在体材料中禁戒的弗洛里希散射在量子阱中允许的原因主要在于轻重空穴混合,给出声子对称性、电声子互作用机制与光散射偏振配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总结激子中间态角动量分量必须相匹配的原理。理论所预言的外电场下拉曼散射特点,宇称禁戒激子态对喇曼散射可能的重要贡献,均被实验证实,并指导分析实验,被认为是国际上关于超晶格量子阱声子喇曼散射的第一个系统的微观理论。拉曼散射权威Cardona认为他们“发展了量子阱中包括轻重空穴混合的光学声子喇曼散射微观理论”(PRB 45卷),论文(目录3,14,17,19)被他人引用96次.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拉曼散射微观理论,朱邦芬、黄昆、汤蕙,1995年)。最近,朱邦芬提出拉曼散射的弗洛里希势调制的声子态密度理论,成功地解决了SiC纳米棒拉曼谱峰几十波数红移疑难和GaAs/AlAs超晶格样品共振拉曼谱起源于峰还是谷的争议,受到国际上关注。关于以上3项成果中朱邦芬所起作用,黄昆先生写道:“我近年的研究工作几乎全部都是和朱邦芬合作的工作。虽然他在国内外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他毕竟还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有个顾虑,怕人们对他在我们合作中的贡献认识不足,所以经常注意强调我和他的合作是完全平等的他工作一贯十分勤奋,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为此屡获突出成绩。事实上由于我受精力所限,除当前自己进行的工作外,对国际前沿发展很少了解,往往是由他补充了这个缺陷,从而推动了我们的合作。我们环绕超晶格光学振动模的系列工作就是由于他熟悉拉曼散射研究的发展所促成的”。(附件八)朱邦芬还在其他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如低维结构的电子态,飞秒过程中的量子相干现象与多体作用,超晶格中动力学局域化与退局域化。他提出半导体双势垒结构共振隧穿中二维电子与三维电子贡献的互相干涉的理论,和合作者一起,提出动力学Fano共振的概念,双色激光器驱动超晶格布洛赫振荡的原理,和超晶格微带输运迁移率的1/T的机理。 朱邦芬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1本,编书4本,论文被他人引用754次。夏建白、朱邦芬合著半导体超晶格物理(朱写第3,6,8章,计157页),被认为是“一本可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学术专著”,“在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水平上,论述半导体超晶格物理基本理论问题的学术专著”(周光召,中华读书报,1997),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他曾担任第6届国际超晶格微结构和微器件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第17届国际拉曼光谱大会的学术组长,在数十个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他目前是国家攀登预研项目理论物理专家组成员,中国物理快报、理论物理通讯等4个刊物编委。二、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情况序号承担项目或课题名称项目来源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经费(万元)1世纪之交的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国家九五攀登预研项目子课题小量子系统理论与输运负责人1997至2001子课题约802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物理,材料和器件探索国家九五攀登预研项目子课题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理论 主要参加者1997至2001子课题约353九十年代理论物理学重大前沿课题国家八五攀登项目子课题小量子系统理论与输运主要参加者1992至1996子课题约404半导体超晶格物理、材料及器件探索国家八五攀登项目子课题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物理的理论研究1992至1996子课题18.25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半导体超晶格和量子阱的晶格动力学和电子结构1987至1991子课题66台阶成族衬底上量子线的生长和特性的研究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主要合作者2000至200240三、重要奖项和专利获得情况序号奖项或专利名称奖项类别获奖等级获奖时间排名1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1月22超晶格电子态理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年11月33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声子模理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0年10月24半导体量子阱光学声子拉曼散射微观理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5年10月1四、发表论文、著作情况有代表性的论文、研究技术报告和著作目录(限10篇、册以内)序号论文:全部作者(按原排序),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出版年份, 卷刊编号, 第 页第 页著作:全部作者(按原排序),书名,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份,共 页1论文:黄昆 朱邦芬,Dielectric Continuum Model and Frohlich Interaction in Superlattices,Physical Review B,1988年,38,13377-133862论文:朱邦芬,Optical Phonon Modes in Superlattices,Physical Review B,1988年,38,7694-77013论文:黄昆 朱邦芬,Long Wavelength Optic Vibrations in a Superlattice,Physical Review B,1988年,38,2183-21864论文:朱邦芬 黄昆,Effect of Valence-Band Hybridization on the Exciton Spectra in GaAs-GaAlAs Quantum Wells,Physical Review B,1987年,36,8102-81085论文:朱邦芬,Oscillator Strength and Optical Selection Rule of Excitons in Quantum Wells,Physical Review B,1988年,37,4689-46936论文:朱邦芬 Y. C. Chang,Inversion Asymmetry, Hole Mixing, and Enhanced Pockels Effect in Quantum Wells,Physical Review B,1994年,50,11932-119487论文:黄昆 朱邦芬 汤蕙,Microscopic Theory of Optical Phonon Raman Scattering in Quantum Well Systems,Physical Review B,1990年,41,5825-58428论文:刘仁保 朱邦芬,Dynamic Fano Resonance of Quasienergy Excitons in Superlattices,J. Phys.: Condens. Matter,2000年,12,L741-L7479论文:朱邦芬 黄昆,Self-Consistent Treatment of 3D-2D and 2D-2D Resonant Tunneling in Double-Barrier Structures,Physical Review B,1993年,48,4575-4585.10著作:夏建白 朱邦芬,半导体超晶格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95年,505论文统计 发表论文55篇 其中第一作者31篇 其中通讯作者14篇 发表著作 5部 其中第一作者1部 EI收录11篇 SCI收录30篇 SCI引用708篇 其中他人引用620篇 CSCD收录5篇 CSCD引用57篇 其中他人引用51篇五、培养研究生情况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已毕业3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已毕业2名六、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和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任职情况序号学 术 团 体 (或 重 要 学 术 刊 物)名 称担任职务任职起止时间1Chinese Physical Letter编委1997至2Communication on Theoretical Physics编委1995至3Physical Review Letter评阅人1999至4Physical Review B评阅人1999至七、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情况序号会 议 名 称特 邀 报 告 题 目时 间地 点参加人数1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sTheory on the Optical P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