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墩盖梁预应力计算书(马草塘大桥).doc_第1页
T墩盖梁预应力计算书(马草塘大桥).doc_第2页
T墩盖梁预应力计算书(马草塘大桥).doc_第3页
T墩盖梁预应力计算书(马草塘大桥).doc_第4页
T墩盖梁预应力计算书(马草塘大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张法T墩盖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一、工程简介马草塘大桥设计T墩盖梁24片,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所有T墩盖梁均采用C50砼浇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ASTMA416-98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15.2mm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 Mpa。所有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张拉控制应力按设计施工图正弯矩采用=0.75=0.751860 Mpa=1395 Mpa。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我部进场的钢绞线弹性模量为=1.95105Mpa,单根公称截面积为Ay=139mm2。T墩盖梁的张拉施工工艺及计算数据如下。二、张拉设备1YCW500G-200千斤顶二台2ZB4500型油泵车二台3BW135-10压浆机一台41.6级精度压力表四只三、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预应力筋和锚具应有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机械性能试验报告;2、预应力孔道成型采用金属波纹管,接口处用连接套管对接,对接口要用胶带密封好,预应力孔道位置应保持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设置固定管道的井字形钢筋架,浇筑砼时应尽量避免振破波纹管,预应力钢绞线在砼初凝前应来回抽动,以免粘结;3、预应力构件端头预埋铁,其位置和垂直度应准确,浇筋砼时应特别注意端部砼的密实性,拆模后端头预埋铁和嗽叭口及波纹管内多余砼应清理干净;4、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检验,张拉时出现反常现象应及时重新检验;5、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90%,才能进行预应力张拉;6、后张预应力,每束钢绞线断线、滑丝控制数为1根,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得超过该断面丝总数的1%,否则,须换出夹片重新张拉。7、张拉过程中,经标定的配套设备不允许随意更换,操作人员应精神集中,回油平稳;严防高压油管出现死弯现象,否则应立即卸除油压进行处理。8、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夹片弹出伤人;油泵运转不正常或者漏油时,应立即停止张拉进行检查;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9、雨天张拉应搭防雨棚,以防张拉机器淋雨损坏,张拉用电闸板要求专人负责,统一指挥。10、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应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制,坚持以张拉力为主,伸长值控制为校核的原则,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值超过6%时,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11、严格控制张拉时间,从0到100%张拉控制应力的时间每束不得少于10分钟,且应尽量保持两端同步,每5PMa为一次上升,每伸长10%作一次记号;在100%张拉控制应力下必须持荷2分钟,千斤顶给油、回油均应缓慢平稳,回油时间亦不应少于2分钟。四、张拉施工工艺及程序: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规定: 盖梁采用2115.2预应力钢绞线,各束钢绞线均采用两端同步张拉。 预应力钢束分两批张拉:浇注盖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90%以上,张拉第一批钢束(N1、N2),吊装预制T形梁,现浇横隔板及横向湿接头、纵向连续段。然后张拉第二批钢束(N3、N4、N5)。盖梁第一批钢束张拉需待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且龄期大于10天方可张拉。张拉工艺程序:0初张拉力P0 (P0=0.15P,开始测延伸量)张拉控制力P(持荷三分钟)锚固。五、计算公式及参数: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0初张拉力P0 (P0=0.15P,开始测延伸量)张拉控制力P(持荷三分钟)锚固,即用两个500t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初应力为的15%,此时的伸长值为,其值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控制张拉应为=0.75=0.751860 Mpa=1395 Mpa即为末张的应力值。其中伸长值=,为开始至初张的伸长量,为初张至末张间的伸长量。张拉完毕后,与计算伸长值比较,其伸长值误差不应超过6%,否则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计算公式:PP=P(1-e-(kx+))/(kx+)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15;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5。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为139mm2n(钢绞线束数);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计算参数:1、15.2钢绞线的弹性模量:=1.95105Mpa2、15.2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正弯矩:=0.75=0.751860 Mpa=1395 Mpa3、孔道摩阻系数:=0.164、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六、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工作长度伸长量计算:本工程张拉工作长度按单端550mm计(包括锚环、限位板、千斤顶、工作锚环的厚度)。锚下控制应力:k=0.75fpk=0.751860=1395N/mm2;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kAp=1395139=193905N;工作长度廷伸量:PPL/(APEP)=k L/EP=1395550/(1.95105)=3.9mm、计算长度伸长量计算:理论伸长量=计算长度伸长量+工作长度伸长量计算长度伸长量L计算时按钢绞线编号分直线段及曲线段计算, N1、N2、N3、N4、N5均为21根钢绞线,其曲线要素一致,故伸长量一致。则预应力筋理论延伸量:L=83.17+3.92=90.97mm(两端总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廷伸量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方符合要求,控制伸长值:85.5196.42mm、预应力T梁控制张拉力计算:盖梁N1、N2、N3、N4、N5均为21根钢绞线Fk = nAy=0.751860103210.13910-3 =4072.005KN七、 张拉数据表: 盖梁N1、N2、N3、N4、N5均为21根钢绞线分级张拉控制张拉力(KN)张拉控制应力(Mpa)油表读数(Mpa)总伸长量(mm)顺序451480N1N2N3N4N510%张拉力407.20 139.54.24 4.03 9.1 9.1 9.1 9.1 9.1 20%张拉力814.40 2798.27 8.09 18.2 18.2 18.2 18.2 18.2 40%张拉力1628.80 55816.35 16.22 36.4 36.4 36.4 36.4 36.4 60%张拉力2443.20 83724.42 24.34 54.6 54.6 54.6 54.6 54.6 80%张拉力3257.60 111632.49 32.47 72.8 72.8 72.8 72.8 72.8 100%张拉力4072.01 139540.57 40.60 90.97 90.97 90.97 90.97 90.97 依据云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标定千斤顶回归方程为:千斤顶005271,压力表09.11.12.480:y=0.009977x-0.03133千斤顶005272,压力表09.11.12.451:y=0.009913x+0.199333Y 压力表读数(Mpa)X 力值(KN)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图 拆除 移千 顶斤顶安装时钢绞线不得缠绕,工具夹片后须包塑料胶带在钢绞线上作防滑记号,测量初伸长清洗夹片、钢绞线安装工作锚环、夹片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千斤顶,油压表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束钢绞线校验锚、夹具校验初张拉o=15%k安装工具锚具应力伸长量计算测量伸长量测量油缸外露长度持荷3分钟=k回油、回程退楔 六、应注意事项:、张拉工必须熟悉张拉程序,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的操作能力。、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查。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作业应由专人负责指挥,操作时严禁摸踩及碰撞预应力筋,在测量伸长量及拧螺母时,应停止开动千斤顶。、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弹出伤人。、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应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在高压油管的接头应处应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已张拉完毕尚未压浆的梁,严禁剧烈震动,已防预应力钢筋裂断而酿成重大事故。、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切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控制在6%范围内,否则应暂停张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