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 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 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n 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n 虫源田内调查。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n 稻草剥查。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n 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3、卵块密度调查n 大田调查。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n 秧田调查。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n 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n 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n 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n 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5、防治指标n 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n 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二化螟虫口密度及被害率调查表6、防治原则n “一代易迟不易早”,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靶标田,卵孵高峰期防治以Bt等生物药剂为主,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以沙蚕毒素类药剂(如:杀虫单)为主; n “二代易早不易迟”,以一季稻田和双晚秧田为靶标田,卵孵高峰期进行防治,重发区7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毒死蜱、氟虫腈、甲维盐等及其复配剂;n “三代适期防治,重治虫伤株”,以双晚和迟熟一季稻田为靶标田,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杀虫单或阿维菌素。测报参考资料三化螟调查方法 卵 长椭圆形,略扁,卵块有卵数十粒至百余粒,象半粒黄豆,上覆黄褐色绒毛。幼虫 初孵蚁螟头黑色,体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环,老熟时长1421毫米,淡黄绿色,体背面有1条半透明的纵线。 蛹 长约1213毫米,黄绿色,雌蛹比雄蛹胖而绿调 查 方 法(参照二化螟 )防治指标、策略及原则n 防治指标:大田每亩卵块数达120块;n 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重点,坚持“两查两定”即一查卵块的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二查枯心团密度,定防治对象田。防治指标、策略及原则n 防治原则:n “一代防二兼三”,结合二化螟的防治进行,以早稻大田为靶标田; n “二代挑治枯心”,以一季稻田和双晚秧田为靶标田,卵孵高峰期进行防治,药剂选用杀虫单、阿维菌素复配剂;n “三、四代主治白穗”,以双晚和迟熟一季稻田为靶标田,水稻破口期(510%破口露穗)进行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 测报参考资料稻飞虱调查方法褐飞虱成虫(短翅)稻飞虱成(长翅)、若虫白背飞虱成虫(长、短翅)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稻飞虱长翅型成虫稻飞虱卵调查方法(1)n 越冬调查n 本地不能越冬,越冬调查不能进行,调查方法略。调查方法(2)n 灯光诱测n 从当地最早见虫年份的成虫初见期前10天开始,至常年成虫终见后10天结束(本站每年4月1日开灯,9月30日结束),每天天黑前开灯,天明后关灯,并将诱集物带回室内分检、记录(雌、雄、总虫量和当天天气)。调查方法(3)n 田间虫量系统调查n 每月5、10、15、20、25、30日进行调查,选有代表性的田块35块作固定系统调查田,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点2丛,每块田的取样丛数按如下规定执行:n 每丛稻飞虱低于5头时,每块田查50100丛以上;n 每丛稻飞虱510头时,每块田查3050丛;n 每丛稻飞虱大于10头时,每块田查2030丛。n 查虫时将白搪瓷盘轻轻插入稻行,下缘紧贴水面稻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连拍三下,每点计数一次,记录各类飞虱的成、若虫数量,并折合成百丛虫量(长、短翅成虫和高、低龄若虫)。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表调查方法(4)n 田间卵量系统调查n 双季早、晚稻于主害代成虫高峰后57天各查一次,n 单季稻于主害代前一代和主害代成虫高峰后57天分别各查一次,n 秧田每平方米成虫数量超过5头时,移栽前3天进行一次卵量调查。n 在观测区内选择不同类型田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点12丛,每丛拔取分蘖1株,主害代前一代取50株,主害代取20株。秧田采用棋盘式取样10点,每点10株。将取样稻株带回室内镜检剖查卵条和卵粒,并记录。 调查方法(5)n 大田虫情普查n 主害前一代2、3龄若虫盛期普查1次,主害代防治前和防治10天后各普查1次,共查3次。n 在观察区和辖区范围内调查每种主要水稻类型田不少于20块,总面积不少于1公顷。n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510点,每点2丛,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计录成虫、高、低龄若虫数,计算褐飞虱百分率。稻飞虱大田虫口普查表调查方法(6)n 为害状况调查n 于水稻黄熟期前23天进行,采用大面积巡视目测法,记录调查区内有“冒穿”出现的田块数和面积,折合净“冒穿”面积,并计算调查区田块和面积的百分比。测报参考资料n 稻飞虱世代的命名方法n 世代以成虫为起点;n 命名用中文数字标出全国统一划分的世代,在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出相应的地方称呼世代(如“四(2)代” );n 适用除海南南部以外的所有非周年繁殖的发生区。测报参考资料n 稻飞虱世代的命名方法n 第一代:4月20日以前的成虫;n 第二代:4月21日至5月20日的成虫;n 第三代:5月21日至6月20日的成虫;n 第四代:6月21日至7月20日的成虫;n 第五代:7月21日至8月20日的成虫;n 第六代:8月21日至9月20日的成虫;n 第七代:9月21日至10月20日的成虫;n 第八代:10月21日以后的成虫。测报参考资料测报参考资料n 稻飞虱的防治指标n 分蘖期低龄若虫百丛虫量1000头;n 抽穗期低龄若虫百丛虫量1500头;n 齐穗期以后低龄若虫百丛虫量2000头。测报参考资料n 冒穿n 当田间稻飞虱数量达到一定程度(通常白背飞虱百丛虫量5000头,褐飞虱百丛虫量3000头)时,受害水稻基部茎秆变软,倒杆枯死,在田间形成塌陷的“坑”或成片倒塌枯黄,称之为冒穿或穿顶、塌杆。 稻纵卷叶螟调查方法稻纵卷叶螟成虫稻纵卷叶螟卵稻纵卷叶螟幼虫稻纵卷叶螟蛹调查方法(1) n 越冬调查n 本地不能越冬,越冬调查不能进行,调查方法略。调查方法(2)n 田间赶蛾n 主害代常年始蛾期前一周开始,至当代蛾盛期结束为止。每天上午9时前进行1次,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田块各1块,手持长2米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慢拨动稻丛中、上部,统计飞起的蛾数,每块田调查面积为50100平方米以上。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记录表调查方法(3)n 系统调查n 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1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在主害代发蛾高峰调查,每块田查10丛,记录卵量和寄生卵量,计算出百丛卵量和寄生率。每块田查50100丛,剥检所有卷叶虫苞,记录卷叶数、虫量和被寄生虫数,计算卷叶率、百丛虫量和寄生率。调查方法(4)n 大田普查n 幼虫发生程度调查:采用大田巡视目测法,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对照幼虫发生分级表,确定幼虫发生级别。稻叶受害率的普查:采用大田巡视目测法,目测稻株顶部3片叶的卷叶率,对照稻叶受害程度分级表,确定稻叶受害程度。稻纵卷叶螟普查表测报参考资料n 全国稻纵卷叶螟世代划分统一时间n 第一代:4月15日以前的成虫;n 第二代:4月16日至5月20日的成虫;n 第三代:5月21日至6月20日的成虫;n 第四代:6月21日至7月20日的成虫;n 第五代:7月21日至8月20日的成虫;n 第六代:8月21日至9月20日的成虫;n 第七代:9月21日至10月31日的成虫;n 第八代:11月1日至12月10日的成虫。测报参考资料测报参考资料测报参考资料测报参考资料n 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穗、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n 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卵孵高峰期进行防治,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在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n 防治药剂:四(2)代用生物农药在卵孵高峰期防治(如:阿维菌素、BT),五(3)、六(4)、七(5)代用化学农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甲维盐、毒死蜱等)。 纹枯病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n 菌核数量调查n 稻田翻耕前或水稻收割后进行,选择早、中、迟插田三个类型各一块,5点取样,每点0.1平方米,将表土1厘米厚连同作物或残渣一并铲起置于缸内,然后加水充分搅动,捞出水面浮渣,计算菌核量,推算出每亩或每公顷菌核残留量。调查方法(2)n 病害始见期调查n 从分蘖期开始,每35天一次,选择历史发病重的田块,在田边下风处或西北角进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发病始期。 调查方法(3)n 病情调查n 从始病期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选择早、中、迟插类型田各2块,直线取样,每田定点20丛,考察病丛数、病株数和病情指数。纹枯病病情调查记录表测报参考资料n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n 0级:全株无病;n 1级:基部叶片叶鞘发病;n 2级:第三叶片一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叶算起,下同);n 3级:第二叶片一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n 4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n 5级:全株发病枯死。测报参考资料n 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计算公式n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株数*各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 调查方法(4)n 大田普查n 按当地水稻种植情况,选有代表性田810块,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各调查一次,每田直线取样100丛,计算丛、株发病率,考查10丛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测报参考资料n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n 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80%以上,病情指数大于15;n 偏重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50%80%,病情指数在1015之间;n 中等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30%50%,病情指数在510之间;n 偏轻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15%30%,病情指数在2.55之间;n 轻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15%以下,病情指数小于2.5。测报参考资料n 防治指标n 早稻: 孕穗期病丛率达20%,抽穗期病丛率达40%;n 中、晚稻: 分蘖至拔节期病丛率达20%。叶瘟: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上密生青灰色霉层;二是慢性型病斑,为梭形或长梭形,病斑为“三部一线”即中毒部(黄色晕圈)、坏死部(褐色)、崩解部(灰白色)和坏死线;白点型:白色圆形病斑;褐点型: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叶枕瘟:发生在叶鞘和叶片相连的部分,向叶鞘和叶片两方发展;节瘟:茎节上生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致使茎节折断,穗干枯。穗颈瘟:常在穗下第一节穗颈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变色部分;调查方法(1)n 苗瘟调查n 自34叶期至拔秧前35天,共查23次,选择发病重、中、轻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五点取样,每点20株,每块田查100株。调查病株数、严重度、叶龄期。 苗瘟调查记录表测报参考资料n 苗瘟病情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n 0级:无病斑;n 1级:病斑5个以下;n 2级:病斑510个;n 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叶片枯死。调查方法(2)n 叶瘟调查n 选择有代表性感病品种稻田23块,作为观测田,从插秧后秧苗返青开始至始穗期止,每5天调查一次,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3行稻内直线定查两点,每点查2丛稻的绿色叶片。调查病叶数、严重度。 叶瘟调查记录表测报参考资料n 大田叶瘟病情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n 0级:无病;n 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以下;n 2级: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5%;n 3级:病斑大而较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0%;n 4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50%;n 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全叶将枯死。调查方法(3)n 穗瘟调查n 从始穗期开始至黄熟期止,每5天调查一次,以叶瘟调查田为穗瘟调查田,在原叶瘟定点稻丛内继续观察,调查病穗数、严重度。 穗瘟调查记录表测报参考资料n 穗颈瘟病情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n 0级:无病;n 1级:每穗损失5%以下,或个别枝梗发病;n 2级:每穗损失5.1%20%,或1/3左右枝梗发病;n 3级:每穗损失20.1%50%,或穗颈或主轴发病;n 4级:每穗损失50.1%70%,或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n 5级:每穗损失70%以上,或穗颈发病造成白穗。测报参考资料n 穗颈瘟抗性分级标准n 高抗(HR):无病;n 抗(R):发病率低于1.0%;n 中抗(MR):发病率1.0%5.0%;n 中感(MS):发病率5.1%25.0%;n 感(S):发病率25.1%50.0%;n 高感(HS):发病率50.1%100%;测报参考资料n 防治适期n 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12次;n 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补治。测报参考资料稻曲病调查方法 病情普查n 在水稻黄熟期,按成熟期和品种划分若干类型,每类型查10块田,每块田随机取样500穗,记录病穗数和病粒数,计算穗病率和粒病率。病情普查记录表测报参考资料n 稻曲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n 0级:无病;n 1级:1粒病粒;n 2级:25粒病粒;n 3级:610粒病粒;n 4级:1115粒病粒;n 5级:16粒以上病粒。测报参考资料n 防治适期n 水稻破口前710天第一次药防,破口期再补治一次。 水稻条纹叶枯病n 病 症n 发病初期,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现褪绿短条斑。病株矮化不明显,但分蘖一般较少。高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或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水稻条纹叶枯病n 为 害n 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在健叶或叶鞘上有褪色斑,但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症状(1) 发病初期,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现褪绿短条斑。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症状(2) 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或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3) 病株矮化不明显,但分蘖一般较少,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4) 高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或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水稻条纹叶枯病大田为害状传播媒介n 灰飞虱,以当地虫源为主(有迁飞迹象),成虫(长翅)小范围迁移扩散;白带飞虱、白脊飞虱、背条飞虱主要在杂草上传毒。 与纹枯病的区别n 病原不同:病毒和真菌;n 症状不同:心叶褪绿条纹斑与茎杆、叶鞘云纹形病斑;n 危害程度不同:早的枯死,迟的不抽穗与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防治策略n “切断毒链,治虫控病”n 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化学防治n 麦田防治灰飞虱,减少毒源。吡虫啉,敌敌畏与菊酯类农药复配剂;n 秧田防治灰飞虱(送嫁药)。吡虫啉或锐劲特与敌敌畏、异丙威等速效强的农药进行混配;n 使用病毒钝化剂。50%灭菌臣wp4060克/亩或8%菌克毒克3045ml/亩,连续喷施23次(每46天施一次)。测报参考资料n 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度分级标准n 0级:无症状;n 1级:有轻微条纹症状,心叶不褪绿,生长正常;n 2级:有明显条纹症状,心叶不褪绿或有轻微条纹,生长基本正常;n 3级:褪绿条纹明显,且有卷曲; n 4级:病叶卷曲枯死。水稻黑条矮缩病n 病症n 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杆上有“蜡泪状”银白色短条突起,后变褐黑色,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n 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n 秧苗期:稻苗明显矮缩,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跟短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n 分蘖期: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n 拔节期: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杆上有短条状瘤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n 病症n 病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的基部);n 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到须根及高节位分枝;n 茎杆表面有1-2mm大小的乳白色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n 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n 早期感病,病瘤产生在下节位,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n 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很少,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两种病害的区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普查方法n 水稻拔节末期和黄熟期各调查1次n 每县调查4-5个稻区(乡镇),每个稻区调查2-3块田n 每块田查200丛,双行平行线10点取样,每点20丛(株)n 记录水稻品种、播种期、发病株数n 每块田取3株疑似发病株样本送检棉花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棉花苗期病害调查方法n 调查方法:n 选择棉田或苗床1-2块,棉田面积不少于2亩,每块田采用5点取样,定苗前每点查20株,定苗后每点查10株,从棉苗出土后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每7天调查一次发病情况,统计病株率和死苗率。棉花苗期病害调查表 棉花枯萎病调查方法n 调查方法:n 选择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棉田1-2块,每块面积不少于2亩。从6月初开始,每7天调查一次,到7月中旬结束。每块田固定5点,其中至少一点已有病株,其余各点随机选定,每点单行调查20株。记载病株数,统计病株率。棉花枯萎病调查表棉花铃期病害调查方法n 调查方法:n 根据棉花品种布局和常年发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和感病品种的一、二类棉田调查,每次调查10块棉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2亩,每块田采取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单行5株,从8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每14天调查一次,共查3次。棉花铃病田间调查表棉蓟马调查方法n 调查方法:n 从棉苗的子叶期或1-2片真叶期,到棉花现蕾期。选择3-5种类型田,每种类型田选一块1亩的棉田进行调查。采用Z字型取样,按田块大小合理安排样点,每块田取50株棉花,调查有虫株数,被害株数,百株的若虫量,结果记入下表,每3天调查一次。棉蓟马调查记载表 棉花叶螨调查方法n 调查方法:n 从齐苗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至吐絮盛期止,根据当地棉花叶螨发生的特点,选择3-5种类型田,每种类型田选一块1亩以上面积的棉田进行调查。采用Z字型取样,按田块大小合理安排样点,每块田取50株棉花,苗期查全株,现蕾后,每株调查主茎上、中、下各1片叶。记载成螨数,螨害级别,并分别于苗期、蕾花期、花铃期各定1次调查田。棉花叶螨调查表螨害分级标准n 0级:叶片未受害n 1级:叶片有黄色斑块n 2级:红色斑点占叶面1/3以下n 3级:红色斑点占叶面1/3以上n 平均螨害级数=(某级螨害级数*该级叶片数)/总叶片数棉蚜调查方法n 苗期棉蚜调查n 棉苗出土后开始至苗期棉蚜为害末期,选早期和正常播期棉田各一块,每块田采取5点取样法。定苗前每点查40株,定苗后每点查20株,每5天调查1次,统计有蚜株率和百株蚜量。n 当出现棉花卷叶时,采取5点取样,每点查20株,统计卷叶株率。卷叶标准为叶片向内卷1/2的卷叶。苗期棉蚜消长情况调查表棉蚜调查方法n 伏期棉蚜调查n 选生长中等偏上棉田1块,发生期不施药或很少施药。n 5点取样,每点10株,每5天调查1次,每株查主茎的上、中、下3片叶蚜量,调查油斑株、卷叶株,记入下表。苗期棉蚜消长情况调查表棉蚜调查方法n 棉田棉蚜天敌调查n 于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调查棉蚜的同时调查其天敌,调查全株天敌发生的种类和数量,调查方法与调查棉蚜发生情况相同。n 计算天敌单位与蚜虫比,记入下表。苗期天敌调查表天敌单位换算n 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等,食蚜量大的瓢虫成、幼虫都以1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n 龟纹瓢虫、多异瓢虫的成、幼虫,大草蛉和中华大草蛉的幼虫,食蚜蝇的幼虫、拟环纹狼蛛以2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n 黑襟毛瓢虫成、幼虫,草间小黑蛛等一般食蚜量的蜘蛛以4个虫体作为1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行业绿色制造2025年技术创新与新能源政策影响报告
-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革新2025年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前景报告
- 2025广东茂名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合资建厂协议书
- 2025年生物质能与煤炭耦合燃烧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报告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编外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医院(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医院医共体总院)考核招聘(第二批)员额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小学蔬菜采购协议书
- 幼儿园宝宝护理常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二次函数(四)
- 2025年注册会计师题库带答案分析
- 呼吸科出科考试题临床及答案2025版
- 设计管控管理办法
- 物流月结合同协议书范本
- 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
- 房颤内科护理学
- 政策变迁课件
- 2025年江西文演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件 第五章 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 烘焙类产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