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doc_第1页
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doc_第2页
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doc_第3页
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doc_第4页
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二一二年六月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Design of Harbin Cambridg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Candidate:Liu YaqingSpecialty:Civil EngineeringClass:08-1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Li ChengheSenior Engineer Guan Changqi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2-06Harbin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摘 要本设计为哈尔滨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由于是初中教学楼所以把它设计成五层。在设计中,认真贯彻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所以设计平面选择L型,主体跟美观。本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建筑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梁、板、柱等构件尺寸的确定,横向框架在竖向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的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分别进行了各层重力荷载计算,框架侧移刚度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基础设计。其中,基础设计又包括基础选型、基础平面布置、地基计算等。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最新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其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均参照有关书籍。关键词:建筑设计;框架;结构计算;内力计算;配筋;ABSTRACTThis design is Harbin Cambridge high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 because it i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so design it into five layers. In the design, implement the applicable, safety, economy, beautiful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plane select L-shaped main body with beautiful.This design includes building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two parts. Architecture design including plane design, the vertical design, the design of cross. Structural design includes the structural type, beam, plate, column, etc to determine the component size, transverse framework in the vertical load, the design of the wind load. In determining the layout of the framework, after each layer are gravity load calculation, the frame lateral stiffness calculation, vertical load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of the framework, wind load framework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and section design, the foundation design. Among them, the foundation design and type selection, including basic based layout, foundation calculations, etc.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ndards and strict related regulations on desig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use among them all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books.Keyword: Arhitectural Design; Frame; The Structure Compute; Endogenetic Force Computation; Go together with Jin; 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及设计方法11.1.1 选题背景11.1.2 设计方法11.1.3 设计内容11.2设计概况及预期结果21.2.1 工程概况21.2.2 气象条件21.2.3工程地质条件21.2.4 预期结果3第2章 建筑设计42.1 建筑功能与特点42.1.1 总平面布置42.1.2 平面设计42.1.3 立面62.1.4 剖面设计72.1.5 防火设计82.1.6 抗震措施82.2 设计资料82.2.1 工程做法82.2.2 材料82.2.3 门窗92.3 本章小结9第3章 结构设计103.1 确定结构方案103.1.1 框架结构的选择103.1.2 基础布置103.1.3 楼屋盖布置103.1.4 结构措施103.2 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103.2.1 柱尺寸确定103.2.2 梁尺寸确定113.2.3 板尺寸确定123.3 荷载收集与结构内力计算123.3.1 计算简图确定123.3.2 荷载收集133.3.3 荷载计算143.3.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33.4 内力组合273.4.1 框架梁内力组合273.4.2 框架柱内力组合273.5 截面设计313.5.1 横向框架梁截面设计313.5.2 框架柱截面设计343.6 楼板设计383.6.1 楼板类型及设计方法383.6.2 荷载设计值383.6.3 计算跨度383.6.4 弯矩计算383.6.5 截面设计403.7 基础设计423.7.1 选型423.7.2 中柱柱下独立基础计算423.7.3确定基础高度433.7.4 基础的配筋44结论46参考文献47致谢49附录50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设计方法1.1.1 选题背景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服务设施,它经历过历史的更新与换代过程。教育建筑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它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庄重、自然又具有人性化的本质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哈尔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显其珍贵。所以,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所以我选择了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我想通过该设计来巩固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提高对框架结构的认识。继而,学习怎样节省空间来达到使用的目的。在开始设计之前,我想使我设计的教学楼在达到安全、经济、使用等要求的同时,能够布局合理,达到各个规范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提前我估计了剑桥中学学生的数量以及每个班级的人数。设计建筑图的时候,我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要求和规范选择了教室的开间和进深、走廊宽度、出入口数量、教室门和大门的宽度以及窗的宽度。做结构设计的时候,我考虑了横荷载、活荷载(如雪荷载)以及风荷载等综合荷载作用进行截面尺寸的选择以及配筋计算。1.1.2 设计方法建筑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方案构思、初步设计阶段和建筑图设计阶段。结构设计分为以下阶段:结构方案的设计、构建截面尺寸的选择、荷载收集和结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楼板设计和基础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各专业密切配合互相协调、不断完善、以满足建筑、结构、设备等各方面要求。1.1.3 设计内容1.建筑设计部分(1)底层平面图 1:100(2)标准层平面图 1:100 (3)正立面图 1:100 (4)侧立面图 1:100 (5)剖面图 1:100 (6)屋面排水图 1:100 2.结构设计部分(1)确定结构方案(2)荷载及计算简图确定(3)结构设计计算(4)界面设计、板、基础设计1.2设计概况及预期结果 1.2.1 工程概况该设计为哈尔滨市剑桥中学教学楼设计,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五层,建筑面积7605.9m,建筑物平面为L型,层高3.9m,室内外高差0.6m。1.2.2 气象条件基本风压0.55kN/m2,基本雪压0.45kN/m2。1.2.3工程地质条件场地较平坦,稳定地下水位3.8m,对混凝土无侵蚀,根据对建筑基地的勘察结果,地质情况见表1.1。 表1.1 建筑地层一览表(标准值) 序号岩土分类厚度范围 (m)地基承载力fak(kpa)其他物理力学指标1杂填土0.7100=18.2kN/m32粉质粘土6220=18.6kN/m3 a1-2=0.33MPaIp=0.41 e=0.72=25.7% Es=5.2MPa c=12KPa =2203粘土3180=19kN/m3 Ip=0.86 e=0.72Es=4.8MPa c=15KPa=2004粉质粘土未穿透200=19.5kN/m3 a1-2=0.33MPaIp=0.41 e=0.68 =25.1%注: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建筑地点冰冻深度:-2m;建筑场地类别:类场地;地震设防烈度:6度1.2.4 预期结果了解教学楼设计的基本规范,以及如何节省空间而使教学楼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学会如何布置教室、办公室和大型公共课教室(计算机室、美术室等)。掌握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和基础设计。本设计根据给定资料及设计任务书,在进行初步方案构思与设计后,进行初步方案调整,确定相对优化的建筑方案,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楼的国内外设计现状以及教学楼的特点,满足了建筑功能的要求,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体型规整、简洁、美观。通过相关教学楼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学习与掌握,根据建筑方案得到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结构选型与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好且经济的结构体系,加强了结构构造措施。通过对相关教学楼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学习与掌握,选用主要计算单元进行结构受力计算,得出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第2章 建筑设计2.1 建筑功能与特点2.1.1 总平面布置 教学楼置于场地中间偏南位置,一层南侧设置一个主出入口,东侧和西侧各设置一个次出入口。建筑物的四周布置绿化,北侧设有体育场,场内设有篮球场地,各种休闲活动设施等。总平面布置图见图2.1。图2.1 总平面布置图2.1.2 平面设计该设计采用内廊式组合,使平面紧凑、组合灵活,平面布置满足长宽比小于5,采用纵向6.0m、横向6.0m、3.0m、4.5m的柱距。纵、横向定位轴线均与柱轴线重合,为使外墙、走廊墙壁平齐,纵梁轴线与柱轴线发生偏移,满足美观与使用要求。该教学楼楼设置楼梯两部,楼梯间设置在内框架中,以保证框架整体稳定要求。卫生间每层设置两间,布置在建筑纵向中间位置。在卫生间内设置前室,作为盥洗室。平面设计中的首层平面图见图2.2,标准层平面图见2.3,顶层平面图见2.4。图2.2 首层平面图图2.3 标准层平面图图2.4 顶层平面图2.1.3 立面正立面、背立面窗户排列整齐,根据其位置设置不同宽度。墙面外装饰采用涂料粉刷和大理石饰面板,整个建筑物线条简洁有力,充分体现了建筑朴实、大方的风格特点,与它的使用功能相互呼应。立面设计中的正立面图见图2.5,左立面图见图2.6.图2.5 正立面图图2.6 左立面图2.1.4 剖面设计建筑剖面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本设计室内外高差0.6m,用台阶连接,使建筑物入口亲切、近人。为保证室内具有充足的天然彩光,纵墙侧窗规格主要为1500mm1800mm,窗台高度为1100mm,纵梁高度为600mm,宽度为300mm。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顶采用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为1000mm。内外墙采用陶粒混凝土砌块,外墙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板。剖面设计中的1-1剖面图见图2.7。图2.7 1-1剖面图2.1.5 防火设计防火等级为二级,安全疏散距离满足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最大距离小于35m,满足防火要求。2.1.6 抗震措施 本设计为六度设防,考虑抗震措施,采用三跨框架局部五跨。平面设计时将楼梯设置在内框架中,有利于抗震。2.2 设计资料2.2.1 工程做法1.屋面做法35厚500500预制钢筋混凝土大阶砖20厚石灰砂浆隔离层SBS(3+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0厚水泥砂浆板底粉刷2.楼面做法8mm厚陶瓷面砖3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板底粉刷3.墙体墙体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其中外墙采用长390宽190高250型,容重为6.0kN/m,内墙采用长390宽190高190型,容重为5.0kN/m),由于墙体稳定性较差,亦需对强身进行加固处理,通常沿墙身竖向和横向配以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考虑到美观,选择外墙包柱的形式。4.台阶室外台阶的平台与室内地平的高差为50mm,表面内外稍微倾斜,以免雨水流向室内。2.2.2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采用C35柱采用C40,纵筋HRB400,箍筋HPB300。基础采用C40型混凝土,HPB300钢筋。2.2.3 门窗门窗表见表2.1。类型设计编号洞口尺寸(mm)总樘数备注宽(mm)高(mm)1层2层3层4层5层总计门M1100021002424262626126木门M2200021002222210弹簧门M3390026001_1旋转门M4150026002_2弹簧门窗C1240021003436363636178塑钢窗C2150021004666628塑钢窗表2.1 门窗表2.3 本章小结建筑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又很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在使用要求、所用材料、设备条件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并且相应确定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建筑设计还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考虑建筑美观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本设计满足了“经济、适用、美观”的要求。平面布局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建筑造型简洁、空间完整。此外,还考虑了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第3章 结构设计3.1 确定结构方案3.1.1 框架结构的选择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它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由于该设计仅考虑水平风荷载,结构总高度小于24m,属于多层建筑,类场地土,又为教学楼,比较砖混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满足不了使用功能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性能好,但造价较高。选择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梁、柱等杆件刚接而成的框架体系则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平面布置灵活、易形成较大空间、施工方便等优点。所以本设计选择五层框架结构。3.1.2 基础布置本框架结构设计层数不多,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小,地基坚实均匀,再综合考虑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柱独立基础。3.1.3 楼屋盖布置考虑本设计梁格布置,结合双向板受力性能较好,可以跨越较大跨度,梁格布置使顶棚整齐美观以及经济等因素,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梁楼(屋)盖。3.1.4 结构措施本框架结构设计由于长度方向长66.6m50m,在平面布置上为L型平面,所以在平面有变化的位置设置变形缝为110mm,如果不设变形缝应用后浇带处理。依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六度设防时一般不必计算地震作用,只须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基础选择了低承台桩,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均埋置在同一标高上,有利于抗震;楼面,梁柱均为整体现浇结构,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体现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3.2 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3.2.1 柱尺寸确定建筑主体全部柱采用相同截面,按中柱进行估算,整个建筑的恒荷载标准值估算为12kN/m,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C4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19.1N/mm。按中柱的负荷面积估算底层柱的轴力:恒载:1220.166=1451.52kN活载:220.166=241.92kN估算柱轴力设计值:N=1.21451.52+1.4241.92=2080.51 kN对于四级框架,轴压比取0.9,按下列公式估算:取bh=500mm500mm底层柱高度h=4.85m,其它柱高度等于层高。3.2.2 梁尺寸确定根据: h=(1/181/10)l, b=(1/21/3)h; 进行以下估算:边跨AB:h=(1/181/10)8100=450810mm, 取h=600mm; b=(1/31/2)600=200300mm, 取b=300mm;中跨BC:h=(1/181/10)2700=375214mm, 取h=400mm; b=(1/21/3)600=150107mm, 取b=250mm;联系梁取bh=300600mm。楼梯间处:取h=400mm,取b=250mm。框架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及框架梁编号如图3.1所示。图3.1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及框架梁编号3.2.3 板尺寸确定本结构采用双向板,板厚1/50l=1/506000=120mm(l为柱的短跨)。考虑到板的挠度、裂缝宽度的限制及在板中铺设管线等因素,取板厚h=120mm。3.3 荷载收集与结构内力计算3.3.1 计算简图确定1.框架简图取轴框架计算。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2所示。图3.2 恒荷载计算简图2.计算单元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如图3.3所示。图3.3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3.计算模型梁柱的线刚度计算由结构及荷载的对称性,取计算单元(图3.3)的1/2结构进行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结果如表3.1其中,柱的线刚度已经考虑了折减系数。 表3.1 梁柱线刚度计算构件位置截面hb/mm跨度(高度)mI=bh/(12)/mmI(I)=2Ii=EI/Nmm梁边跨60030081005.410910.81093.8610中跨60030027005.410910.810915.4310柱2-4层50050039005.211095.211095.4710底层50050048505.211095.211094.40103.3.2 荷载收集1.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上人)35厚500500预制钢筋混凝土大阶砖 0.03525=0.88kN/m20厚石灰砂浆隔离层 0.0217=0.34kN/m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1.0kN/mSBS(3+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4kN/ m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2=0.8kN/m80厚矿渣水泥保温层 0.0814.5=1.16kN/m100厚1:8水泥陶粒找坡 0.0414=0.56kN/m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kN/ m10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16=0.16kN/ m 合计 7.08kN/m2.楼面恒荷载标准值30mm厚水磨石地面 0.65kN/m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kN/m10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16=0.16kN/m合计 3.8kN/m3.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由于屋面雪荷载0.45kN/ m2.0 kN/ m,则屋面均布活荷载取2.0 kN/ m。4.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楼面均布活荷载对办公楼内的的一般房间为2.0kN m/,走廊、门厅、楼梯等处为2.5kN m/。为方便计算,此处偏安全地统一取均布活荷载为2.5kN/ m。3.3.3 荷载计算1.恒荷载计算(1)屋面框架线荷载标准值35厚500500预制钢筋混凝土大阶砖 0.03525=0.88kN/m 20厚石灰砂浆隔离层 0.0217=0.34kN/m 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 1.0kN/mSBS(3+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0.4kN/ m 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2=0.8kN/m 80厚矿渣水泥保温层 0.0814.5=1.16kN/m 100厚1:8水泥陶粒找坡 0.0414=0.56kN/m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0kN/ m 10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16=0.16kN/ m 合计 7.08kN/m 中跨框架梁自重 0.20.52.5=2.5 kN/m梁侧粉刷 (0.5-0.12) 0.02172=0.26kN/m合计 2.76kN/m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kN/m kN/m kN/mkN/m(2)楼面框架线荷载标准值边跨框架梁自重及梁侧面粉刷 2.76kN/ m边跨填充墙自重 0.2(3.9-0.5)11.8=8.02kN/ m墙面粉刷 2.31kN/ m中跨框架梁自重及梁侧粉刷 2.76kN/ m因此作用在中间框架梁的线荷载为: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联系梁自重 0.20.54.525=11.25kN粉刷 (0.5-0.12) 0.021724.5=1.16kN500高女儿墙自重 0.44.50.511.8=10.62kN粉刷 4.50.021720.5=1.53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 4.50.54.57.08=35.84kN合计 G5A=G5D=60.4kN顶层中间节点集中荷载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0.54.525=11.25kN粉刷 1.09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5.80kN 35.84kN合计 G5B=G5G=128.50kN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边柱连系梁自重 10.5kN粉刷 1.09kN窗下墙体自重 0.40.94.5-0.411.8=17.42kN窗自重 1.81.80.45=1.46kN墙面粉刷 20.020.94.5-0.417=2.33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4.50.54.53.81=19.29kN框架柱及粉刷 16.40kN合计 GA=GD=68.49kN中间层中间节点集中荷载中柱连系梁自重 10.5kN粉刷 1.09 kN内纵墙自重 3.83.9-0.50.211.8=30.49 kN粉刷 3.83.120.0217=8.01 kN扣除门窗洞口重加上门窗重 -11.93 kN框架柱自重及粉刷 15.13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13.89kN 0.54.50.54.53.81=19.29kN合计 GB=GC=86.47kN (5)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如图3.4图3.4 恒荷载计算简图(kN/m)2.活荷载计算(1)活荷载取值在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荷载0.45kN/m。由于屋面雪荷载0.45kN/m22.0kN/m,则屋面均布活荷载取2.0kN/m2。楼面均布活荷载对教学楼内的的一般房间为2.0kN/m2,走廊、门厅、楼梯等处为2.5kN/m2。为方便计算,此处偏安全地统一取均布活荷载为2.5kN/m2。中间层PAB=PCD=24.5=9kN/mPBC=2.52.7=6.75kN/mPA=PD=0.54.50.54.52=10.12kNPB=PC=0.54.50.54.52+0.54.5+(4.5-3)0.52.72.5=20.25kN(2)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5图3.5 活荷载计算简图(kN/m)3.风荷载计算(1)风荷载计算表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本设计房屋高度20.4m30m,故不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取=1.0,C类地区,基本风压=0.55KN/m,由荷载规范查得,=0.8+0.5=1.3, 由荷载规范查得,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Z为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高度,A为一榀框架梁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计算结果如表3.2。表3.2 风荷载计算层次Z(m)(kN/)(kN/)A()P(kN)51.01.319.950.810.5511.036.3941.01.316.050.740.5517.559.2931.01.312.150.740.5517.559.2921.01.38.250.740.5517.559.2911.01.34.350.740.5518.569.82(2)风荷载计算简图如图3.6图3.6 风荷载计算简图4.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1)恒荷载转化及恒荷载计算简图如图3.7图3.7 恒荷载转化简图把梯形荷载转化为作等效均布荷载 1=2.5/8.1=0.28顶层:g边=gAB1+(1-221+13)gAB2=30.32kN/m g中=gBC1+0.625gBC2=14.71kN/m其它层:g边=27.93kN/mg中=9.19kN/m(2)弯矩分配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3.8。边跨传递系数为1/2,远端滑动铰支传递系数为-1。图3.8 恒荷载作用下弯矩分配图图3.9 恒荷载作用下柱端弯矩叠加(kNm) 图3.10 活荷载作用下弯矩分配图图 3.11活荷载弯矩图(kNm)图3.12恒荷载剪力图(kN)图3.13恒荷载轴力图(kN)图3.14 活荷载剪力图(kN)图3.15 活荷载轴力图(kN)3.3.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水平荷载计算仅计算风荷载,且地面粗糙度为C类。1.内力计算1.1层间剪力计算 V5=FW5=6.39kN V4=FW4+FW5=15.68kN V3=FW3+FW4+FW5 =24.97kN V2=FW2+FW3+FW4+FW5 =34.26kN V1=FW1+FW2+FW3+FW4+FW5 =44.08kN剪力分配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分配如表3.3。表3.3 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分配表层数左边柱左中柱V柱剪力ikaDikaD514.470.710.261.1214.472.820.592.557.346.390.982.22续表3.3 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分配表层数左边柱左中柱V柱剪力ikaDikaD414.470.710.261.1214.472.820.592.557.3415.682.395.45314.470.710.261.1214.472.820.592.557.3424.973.818.67214.470.710.261,1214.472.820.592.557.3434.265.2311.90111.440.880.481,0811.444.380.761.715.5844.088.5313.51表3.4 反弯点高度表楼层柱号njkyayayayy5A550.710.351010100.35B552.820.401010100.40C552.820.401010100.40D550.710.301010100.354A540.710.401010100.40B542.820.491010100.49C542.820.491010100.49D540.710.401010100.403A530.710.451010100.45B532.820.501010100.50C532.820.501010100.50D530.710.451010100.452A520.710.501010100.50B522.820.501010100.50C522.820.501010100.50D520.710.501010100.501A510.880.651010100.65B514.380.551010100.55C514.380.551010100.55D510.880.651010100.6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根据各柱的剪力和反弯点高度,计算柱端弯矩计算如表3.5。表3.5 柱端弯矩计算表楼层柱号反弯点高度柱剪力vM(kNm)M(kNm)5A0.35h0.982.481.34B0.40h2.225.193.46C0.40h2.225.193.46D0.35h0.982.381.344A0.40h2.395.593.73B0.49h5.4510.8410.41C0.49h5.4510.8410.41D0.40h2.395.593.733A0.45h3.818.176.69B0.50h8.6716.9116.91C0.50h8.6716.9116.91D0.45h3.818.176.692A0.50h5.2310.2010.20B0.50h11.9023.2123.21C0.50h11.9023.2123.21F0.50h5.2310.2010.201A0.65h8.5314.4826.89B0.55h13.5129.4936.04C0.55h13.5129.4936.04D0.65h8.5314.4826.892.水平荷载轴力图 剪力图 弯矩图水平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如图3.16。图3.16水平荷载弯矩图(kNm)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如图3.17。图3.17 恒荷载作用下剪力计算简图(kN)水平荷载作用下轴力图如图3.18。图3.18 水平荷载轴力图(kN)3.4 内力组合3.4.1 框架梁内力组合考虑水平风荷载作用效应较小,左右梁端弯矩相差不悬殊,在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跨间M可近似取跨中的M代替。Mql式中:M、M梁左右端弯矩,为调幅后的值。竖向荷载梁端调幅系数取0.8。在恒荷载下,跨中弯矩由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和跨内实际荷载求得;在活荷载下,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将跨中弯矩乘以1.2的放大系数。弯矩调幅应在跨中弯矩放大后进行。对于FG跨,条幅后跨中弯矩M若小于ql2,为防止跨中正弯矩过小,取简支梁跨中弯矩的1/2为跨中正弯矩,即:M=ql2。无地震作用: 恒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1.2+1.4:1.35+1.40.7:1.2+1.40.7+1.40.6框架梁内力组合见表3.6。3.4.2 框架柱内力组合框架柱内力组合见表3.7、3.8。51表3.6 框架梁内力组合表层次截面位置内力SSS1.2+1.41.35+1.40.71.2+1.4(0.7+0.6)五层AM-92.83-24.062.48-145.08-149.90-137.06V116.7930.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