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认识论练习.doc_第1页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doc_第2页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doc_第3页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意识总是促进事物的发展。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5、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7、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8.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9、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2、“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是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说的一句坚定有力的话。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物质决定意识,但关键时刻意识也能起决定作用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比物质更重要 D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3、江苏省在建的世界第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观“鸟巢”,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设。这说明:A.人的意识能够决定客观事物产生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14、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并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6、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在问国家地震局为什么没有能够准确预报这次地震。事实上,地震预报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A.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真理是有条件的 D.事物是不可以认识的17、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主观能动性 D可知性18、“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9、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B遗传与变异 C水往低处流 D中学生守则20、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成功完成硬着陆。材料说明: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规律具有主观性21、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22、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4、2008年是我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三十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客观事物 B科学实验 C实践 D规律25、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26、真理往前再跨一步就会成为谬误,这主要说明:A凡是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B谬误的出现是由真理造成的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真理与谬误是难以区分开的27、毛泽东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 B实践对认识有指导作用C发展的实质是质变 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29、美国天文学家汤博1930年发现了被认为是太阳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但到了1951年,美国人柯伊伯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的假说。2005年,不断被发现的小天体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行星定义和冥王星地位。2006年8月24日,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被人们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降为8颗。这说明:A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永远不会过时 B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人们不断制造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D在实践中推翻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30、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C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1、“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33、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出行只能坐马车,而不能乘飞机。这说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34到20lO年左右,江苏全省要基本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 上述材料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请问: (1)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方法论的世界观依据是什么?(2)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5在国外,中国出境游客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不少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此,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等。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