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作者:时代: 读解题材: 体裁: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 第二句(颔联): 第三句(颈联): 第四句(尾联): 小结: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 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答: (答案见第二教材)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哭晁卿衡作者:李白时代: 唐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读解题材: 悼亡诗体裁:七言绝句解读关键词:哭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 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第二句(颔联):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 第三句(颈联):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第四句(尾联):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小结: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全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诗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三四句中,“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样清高皎洁。这样的友人遇难,正如明月沉海,让人该生多少痛楚! 第四句中的“白云愁色”是拟人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1)诗的第一、二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第三、四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见第二教材)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越女词五首(其三)作者:李白时代: 唐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读解题材:即景抒怀体裁:五言绝句解读关键词:棹”、“入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 采莲女划着小木船,正在耶溪采着莲。(首句点明了人物及身份,扣住了诗题。)第二句(颔联):忽然看见客人来,划着船儿唱着歌,赶紧掉头回。(采莲女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泼可爱,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情趣。)第三句(颈联):拨开荷叶进花丛,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一个“笑”字,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妩媚,令客人不胜神往。)第四句(尾联):为什么进去不出来?原来是假装害羞不与客人再见面。(二、三、四描画了人物的活动及娇情憨态。) 小结: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本诗刻画了采莲女可爱、清纯、娇羞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1)平实的语言 (2)情态刻画,曲尽心理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最显著的特色。请从本课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答: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色就是指诗歌语言清新而自然,也就是说语言给人的感觉很别致有情趣,但又没有刻意使用语言技巧;“实话实说”而又感人至深。比如越女词对采莲女状写,就是一幅很清新的人物素描,诗人善于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棹歌”“笑入”“佯羞”,再通过“莲”“荷”等物景作背景,寥寥数笔,既没有比喻比拟,也没有夸张对比,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语言的别致就在于能抓住描写对象特别之处来下笔的。所谓“特别”,就是看似有些“矛盾”的细节,比如“越女”,既然“回”了,为什么还要把“歌”声“笑”声留下?既然又是“歌”来又是“笑”,那为什么又“不出来”呢?这岂不就是“佯羞”吗?这样写来,就如 “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作者:李白时代:唐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漂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读解题材: 体裁:五言律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写出自己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 第二句(颔联):由面及点,写尽田家的酸辛悲苦。耕田种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辛苦劳作,艰难度日。第三句(颈联):以细节特写展示人物的心灵品性。(”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深深地感动了。)第四句(尾联):这诗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小结: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象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答: (答案见第二教材)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丁都护歌这首诗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表现纤夫的苦?(1)“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这两句交代拖船的地点、环境:从云阳逆水北上,两岸商贾云集。这两句匠心独运:把商贾市肆的豪华与下文纤夫拖船的劳苦构成鲜明的对照,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拖船劳役的繁重艰辛,渲染了环境气氛;“云阳上征去”,也为下文“万人系磐石”作了铺垫。 (2)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这两句写纤夫拖船的劳苦。 这里以吴牛的典故表现气候的炎热,写得极形象生动。李白借用典故,构建画面,巧妙点出炎夏酷暑的时令特征,使纤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跃然纸上:烈日之下,挽着纤绳,喘着粗气,衣衫褴褛,弯腰曲背,一步一颠,挣扎行进 (3)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这两句写纤夫生活条件的艰苦,具体细致地表现拖船纤夫的痛苦 。因为天旱水浅,河中的水混浊得不能饮用,而壶中仅余的一点点水也都成了混浆泥水,头顶上烈日炎炎,空气也象着了火,拖船纤夫连汗也淌光了,急需要水,却不能得到,“不可饮”,“半成土”,都渲染了纤夫的不堪忍受的痛苦。诗人抓住“水”这周围环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现了拖船纤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4)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这两句通过纤夫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刻画他们心理的悲苦。因为统治阶级大兴土木,纤夫们被迫挣扎在生死边缘。这不约而同唱起的拉船号子,一声歌,一行泪,凄切哀怨,令人不忍听闻:在繁重劳动下苟延残喘的纤夫们悲苦的内心世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5)“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此句照应了“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 (6)“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这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主题。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通过运用对比、衬托、细节表现、心理描写、夸张渲染等手法,处处以形象的画面来具体展示纤夫之苦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诗言近旨远,意蕴深厚。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月夜 作者:杜甫时代: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读解题材:即景抒怀体裁:五言律诗解读关键词:“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诗从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独”字为下二句张本。) 第二句(颔联):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小孩子还太小,还不懂得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设想儿女不解母亲忆念之情,体贴入微。)第三句(颈联):夜深雾起,妻子的鬟发被水气沾湿了。月光下她的洁白如玉的臂膀都感到凉意袭来。(设想妻子夜深不寐情景,深情无限。)第四句(尾联):什么时候才能依偎在帷帐里,让月光把两人脸上泪痕照于。(末二句表示对团聚的期望。以设想团圆的情景结,仍扣月夜。)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参考第二教材答: 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又呈吴郎作者:杜甫时代: 唐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读解题材: 体裁:七言律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句(首联):诗人自陈在瀼西草堂居住时,是任凭邻妇在枣熟之后来打枣的。之所以不加干涉,因为她是一个没有生活来源、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老年寡妇。(七字层层深入,两个“无”字颇具反复唱叹之致,写出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第二句(颔联):老妇人若不是穷得实在没办法,又何至于去打人家的枣呢?正因为她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对她就更应当和气亲近。第三句(颈联):以迂曲的方式劝说吴郎。老妇人见你插篱便疑心不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刚到草堂住下就就插上篱笆,却也很像是真的拒绝她呢。第四句(尾联):由近及远,由老妇人联想到整个社会,揭出她的贫穷是由于“征求”,由于战乱。 小结:全诗用意恳切真诚,措辞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是一首以诗代柬之作。通过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老妇人打枣这件小事,体现了诗人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其次是,在遣辞上,诗人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词来作接转斡旋,如“不为”、“只缘”、“宁”、“转”、“虽”、“却”、“已”、“正”等,化呆板为活泼,将律诗的音律美与散文的灵活性相结合,不但曲尽人情,而且也使全诗婉转相接,灵活而又严谨。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参考第二教材答: (答案见第二教材)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时代: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台,又称蓟北楼、蓟丘、燕台,传说为燕昭王为招纳人才所筑的黄金台。燕昭王为战国时燕国君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召来乐毅等奇士,国力大盛。)读解题材:即景抒怀体裁: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此二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见;将来有,我亦不可见,千载而下,为何我如此遭遇?想到此,悲愤填膺,发出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怀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声,因而引起千百年人们的共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这首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诗人情怀。诗人把自己置身于茫茫天地的背景,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诵读之下,悲从中来,怆然流泪。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答: 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时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读解题材:即景抒怀体裁:五言律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首联: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为千古名句。颔联:写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颈联: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而这一轮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绪,诗人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尾联:月光是如此皎沽,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 小结: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此诗写情颇具特色。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否流露诗人的无奈和忧郁?答:诗人披衣出户,陶醉在月色中,却忽然想到月光虽美,但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佳人,倒不如回屋,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全诗意境优美,此中可见诗人美丽的期盼,并无忧郁、无奈之情。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田家杂诗八首(其二)作者:储光羲时代:唐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猎。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读解题材:山水田园诗 体裁:五言古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1-4句:这四句用对比的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才闲适生活。第5-10句:具体写田园生活的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第11-14句:这四句是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终老此生。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试比较陶源明的归园田居与储光羲这首诗思想内容与手法的异同。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答:(1)思想内容:储诗与陶诗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位诗人都是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情表漏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两首诗中都刻画了一位热爱自由、不愿受任何拘束的诗人形象;景物描写栩栩如生。(2)手法不同:储诗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陶诗开篇与结尾都直抒胸臆;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和生活情景,不如陶诗平淡自然,反璞归真自意亦不如陶诗。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游终南山作者:孟郊时代:唐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读解题材:山水田园诗体裁:五言古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1-4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第5-6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第7-8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第9-10句: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朗读这首诗,说说哪些字用得奇险,似不合实情,却又用得非常好?答: “南山塞天地”的“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写终南山冲塞天地,终南山没有那么高大,“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因此,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蓟中作作者:高适时代: 唐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读解题材: 边塞诗体裁:五言古诗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1-4句: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第5-8句: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第9-10句: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 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如何理解“每愁”和“已承恩”。答: 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塞下曲作者:李益时代: 唐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读解题材: 边塞诗歌体裁:七言绝句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第一、二句: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第三、四句: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 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杨慎升庵诗话)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四句,句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 用典 (1)“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引用了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马革裹尸还”和东汉班超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的典故,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2)“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前句引用了公羊传“匹马只轮无返者” 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句引用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供参考,典故见课下注解)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花非花作者:白居易时代: 唐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读解题材: 体裁:变格的仄韵七绝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博喻: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体,使形象更加生动。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答: 温馨提示:做完后请粘贴到积累本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时代: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读解题材: 体裁: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首句“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三四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说明:写了什么内容(物象、景、人、事、意象、意境等),有什么特点第二步: 全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说明:抒发了什么情感(志向、哲理、人生态度、观点、意图等)第三步::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说明: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试牛刀(运用)问(5分):答: 古典诗歌阅读训练积累表全诗摘录诗名:题乌江亭作者:杜牧时代: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读解题材:咏史诗 体裁:七言绝句解读关键词:三步到位(读懂)第一步: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第四句“卷土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合物半导体型太阳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品质团队的产品质量控制和体系审核
- 公司员工加薪机制
- 康复医学领域跨学科综合
- 安全用电及电气火灾安全知识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混凝土搅拌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存储备份方案优化手册
- 如何运用光影手法绘制亮丽风景画细则
- 2025年红蛋白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互联网+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易筋洗髓功由来参考教学课件
- ArcGIS软件入门培训教程ppt文档
- 心肾综合征诊疗进展
- 渗透检测记录
- 西贝餐饮管理公司单店营运管理手册
- 电信笔试-企业文化
- 中外药事执法机构比较
- “两客一危”道路运输经营者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示例、风险管控示例
- 简版操作手册-北森招聘
- 常用原材料的试验取样方法
- JJG 707-2003扭矩扳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