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华蜜蜂蜂箱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养蜂工作者研制了多种型式的中蜂蜂箱,其中已初步定型、有代表性或使用较普遍的有从化式中蜂箱、高仄式中蜂箱、沅陵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笼式中蜂箱、中华蜜蜂十框蜂箱、 FWF 型中蜂箱和GN式中蜂箱等。 这些箱型的主要技术参数、特点和流行地区见表2-3。表2-3几种典型中华蜜蜂蜂箱的技术参数、特点和流行地区技术参数从化式中蜂箱高仄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华蜜蜂十框箱FWF型中蜂箱GN式中蜂箱巢脾中心距(mm)32或353332323232巢框内围尺寸(宽高)(mm)继箱/400100300175290132底箱350215244309385220400220300175290132巢框厚度(mm )252525252525每个箱体容巢框数(个)121416101210箱体内围尺寸(长宽高)(mm)继箱/440370135336400210330400157底箱386462260280465350421552271440370270336400235330400182框间蜂路(mm)7或1087878上蜂路(mm)8778继箱8,底箱56前后蜂路(mm)8881088下蜂路(mm)继箱/252底箱2010或1714202525使 用 特 点可多箱饲养;早春促进繁殖,冬季安全越冬;流蜜期集中群势采蜜有利蜂群保温,春季繁殖迅速,可防中囊病,越冬性能较好可双群同箱饲养;早春繁殖,维持势群和产蜜较好可双群同箱饲养,早春繁殖快, 利用浅继箱取蜜、可生产优质蜂蜜双群同箱、继箱饲养,继箱强群取蜜产浆,越冬和早春繁殖能好流 行 地 区广东省从化县黄河以北地区四川省南部地区全国正在推广 * 沅陵式中蜂箱和中笼式中蜂箱与中一式中蜂箱相似。 从化式中蜂箱从化式中蜂箱是广东省从化县的梁辑伯研制的,流行于广东省从化县,其构造和大小如图(图2-58)所示。这种蜂箱能容纳12个巢框。箱体前、后壁内竖向分别设计有3条各宽7 mm、深5 mm 的槽,供需要时插入13块闸板把箱内空间分隔成24个完全隔离的小区,以采用多群同箱饲养。箱体的前、后壁与箱内小室相应处开设有4个巢门,供多群同箱饲养时使用。此外,箱体的一个侧壁开设有一小侧门,育王时用作交尾群巢门。巢框采用较薄的上梁(厚12 mm )和下梁(厚5 mm ),强度较差,容易变形影响使用,在抖蜂和转地运输受震时易断裂造成损失。此外,这种蜂箱还设计有蜂路条,其长402 mm、宽10 mm、厚 7 mm,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或是把蜂路间隔成10 mm,或是把蜂路间隔成 7 mm。采用蜂路条把框间蜂路的上部封住,冷天有利保温,夏天有利保湿。 采用这种蜂箱,弱小蜂群可以多群同箱饲养,越冬期和早春可互相取暖保温,有利弱小蜂群安全越冬和早春快速繁殖;采蜜期可集中群势采蜜,从而获得高产。 图2-58 从化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 B 副盖 C 巢框 D 隔板 E 箱盖 F 巢门板 G 闸板 高仄式中蜂箱 高仄式中蜂箱是在博亚式中蜂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其结构和大小如图(图2-59)所示。 这种蜂箱容纳巢框14个。巢框呈高窄型,内宽244 mm、高为309 mm。其上、下梁均采用较薄的木条制成;侧条上部扩大至33 mm,提供蜂路自动间隔装置。蜂箱的底板设计成活动底板,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抽板式,即底板通过箱体脚柱的小木块嵌装在箱体底部,需要时可以抽出清理脏物;另一种的结构与朗氏活底蜂箱底板相似,底板的两面分别可提供10或17 mm的蜂路间隔,以供冬季和夏季翻转使用。高仄式中蜂箱采用高窄型巢框,箱体呈高窄形,有利于蜂群结团保温,在养蜂生产上有利于蜂群春季繁殖,并表现出抗中蜂囊状幼虫病、越冬蜜蜂死亡率低、越冬饲料消耗少等优越性,在采蜜期还能缓和蜜压脾的矛盾。但巢框较高,提脾检查和取蜜操作不便。 图2-59 高仄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 B 副盖 C 巢框 D 箱盖 E 隔板试验显示,在单群产蜜量方面,高仄式中蜂箱比朗氏蜂箱和中一式中蜂箱差。在分蜂的群势方面,高仄式中蜂箱产生分蜂王台时的群势比朗氏蜂箱和中一式中蜂箱的弱。在抗逆性能方面,高仄式中蜂箱越夏期的蜂群群势比朗氏蜂箱、中一式中蜂箱、沅陵式中蜂箱、中笼式中蜂箱和从化式中蜂箱的下降得少;而越冬期的群势下降也较少但饲料消耗却比中一式中蜂箱的略高。在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方面,高仄式中蜂箱比朗氏蜂箱、中一式中蜂箱和从化式中蜂箱低。中一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流行于四川省南部地区,其构造和大小如图2-60所示。这种蜂箱可容纳16个巢框,箱体内部采用闸板后可双群同箱饲养。箱体的后壁和箱盖都设计有通风装置,并采用纱副盖,适用于转地放蜂。 图2-60 中一式中蜂箱(单位:mm )A 箱体 B 箱盖 C 纱副盖 D 巢框 E 隔板 F 闸板试验显示,中一式中蜂箱在春季繁殖、维持群势和产蜜量方面均比朗氏蜂箱好。但在干热气候条件下,蜂箱在散热性能、维持群势和保持繁殖等方面比朗氏蜂箱差。中华蜜蜂十框蜂箱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开始实施。 图2-61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单位:mm )A 底箱 B 纱盖 C 继箱 D 箱盖 E 底箱巢框 F 继箱巢框 G 巢门板 H 隔板 I 闸板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由底箱、继箱、巢框、箱盖、纱副盖、木副盖、隔板、闸板和巢门板等部件构成(图2-61 )。采用这种蜂箱,早春可双群同箱饲养,加速蜂群繁殖和维持强大群势,至采蜜期可采用单王,集中力量采蜜;取蜜采用浅继箱,可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优质分离蜜和巢蜜。目前,这种蜂箱正在推广试用之中。据笔者于19901992年在福建闽北地区,进行这种蜂箱与朗氏十框蜂箱饲养中蜂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蜂群繁殖方面,早春,中标箱双群同箱饲养其蜂群繁殖的速度比朗氏蜂箱的快,但到春季繁殖中期以后,中标箱蜂群的繁殖受箱体空间过小的限制,其速度变慢,并且较早出现分蜂热,无法维持大群,其群势发展不如朗氏蜂箱的快。在产蜜量方面,中标箱采用浅继箱采蜜,生产的蜂蜜质量比朗氏箱的好,但仅取继箱上的蜂蜜时,其产蜜量不如朗氏蜂箱的;而当中标箱的底箱也一起取蜜时,其产蜜量与朗氏蜂箱的无大差异。在使用方面,中标箱采用继箱取蜜,可充分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纯净的分离蜜和利用中蜂生产巢蜜,而且对实现现代化、机械化饲养中蜂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因采用了浅继箱的设计,其上、下箱内巢框规格不一,无法交换使用,造成了蜂群管理上的不便和采用继箱巢框造脾的困难。 FWF型中蜂蜂箱 FWF 型中蜂蜂箱是福建农业大学蜂学系于1991年研制的。它由巢框、底箱、继箱、箱盖、纱副盖、隔板、巢门板等部件,以及闸板、框式隔王板和平面隔王板等附件构成(图2-62)。这种中蜂箱配备纱副盖、木副盖和闸板,其中纱副盖在蜜蜂转地运输途中使用,木副盖平时用以加强箱内保温,闸板在蜂群越冬期更换框式隔王板使用。 FWF 型中蜂箱使用时采取双群同箱饲养,底箱采用框式隔王板将两群中蜂的蜂王隔开,但工蜂可以自由相通,以解决中蜂双群同箱饲养中的偏集问题。当底箱的蜜蜂满箱时,通过叠加继箱扩大蜂巢,并在继箱与底箱之间采用平面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底箱产卵繁殖。采用这种中蜂箱养蜂,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双群同箱饲养能维持强大群势,蜜蜂可充满上、下两个箱体(共24框,约相当于朗氏巢框12足框)。强大群势是高产的前提。第二,双群同箱饲养后,箱内保温良好,一个脾上子圈可扩大至巢框上梁和下梁处,整个巢内子圈可以扩至大边脾,蜂群繁殖迅速。通过采用继箱扩大蜂巢,可有效地缓解因箱内拥挤而出现的分蜂热。 第三,巢框和箱体的形状与大小有利迫使中蜂上继箱,早春蜂群稍加繁殖便可上继箱。采用继箱饲养时,上、下箱体的蜜蜂无明显的偏集现象,且无论哪个日龄的卵、虫脾提上继箱后均可正常发育和羽化。第四,流蜜期蜜蜂可方便地通过平面隔王板把蜜贮到继箱内,并且能获得满继箱的纯净成熟蜜脾。 第五,采用这种蜂箱,不但可在继箱内育王和产浆,而且在平箱内单王具有六足框蜂(约为朗氏巢框 3足框蜂)时也能良好地育王和产浆。第六,蜂箱的巢框及箱体相对较小,越冬期蜂群充满底箱,有利于蜜蜂结团保温,且双群同箱饲养可相互取暖。所以,在南方越冬期间蜂箱内外无需加任何保温物,蜂群仍可安全越冬。第七,双群同箱继箱饲养,除了每次在提子脾到继箱的第三天和第六天需检查和毁除改造王台各一次外,其它饲养管理方法与意蜂的同类型饲养管理方法基本相同,无特别不便之处,因此,可为一般养蜂者接受。图2-62 FWF 型中蜂蜂箱(单位:mm )A 底箱 B 继箱 C 箱盖 D 纱副盖 E 巢框 F 隔板 G 巢门板 H 闸板目前,我国虽有多种中蜂箱出现,但大多数中蜂仍采用朗氏十框蜂箱(构造详见“朗氏十框标准蜂箱”)饲养。由于朗氏蜂箱是西方蜜蜂蜂箱,饲养中蜂,其容积和脾面都过大,中蜂难以布满脾面保温,越冬和早春蜂群往往保温不良,导致越冬期间死亡率高,早春弱小蜂群发展缓慢。然而,实践证明,在群强及气候温和的条件下,根据中蜂的特点将朗氏十框蜂箱加以改良,或越冬期和早春繁殖期采用双群、甚至多群同箱饲养技术,朗氏蜂箱饲养中蜂的不足可以得到弥补。第四节 转地蜂箱蜜蜂追花转地饲养,夺取蜂产品的高产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适应蜂群转地饲养的需要,各地养蜂者将普通蜂箱稍加改进,增加通风装置和蜂箱装钉装置,即成为转地蜂箱,专供蜂群转地饲养使用。目前,我国拥有的700万群蜜蜂中约有半数以上是以转地饲养为主,转地蜂箱满足不了转地放蜂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对转地蜂箱的研究,使之适应蜜蜂转地饲养的需要,对保证蜜蜂安全运输、提高养蜂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和推动我国养蜂生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转地蜂箱的设计要求转地蜂箱的通风与遮光据观察,蜜蜂在转地运输途中被闷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蜂群出现骚乱后箱内通风不良造成的高温高湿。蜂群在转运过程中因振动引起的蜜蜂骚动,一方面会使蜜蜂的新陈代谢活动加强,耗氧量比安静时增加65倍,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水汽,使蜂箱内温、湿度提高;另一方面,骚动的蜜蜂在通风装置透进的光线的吸引下,产生了强烈的出巢欲念,集结在通风装置上,导致蜂箱的通风装置被堵,箱内外空气无法对流,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热量和水汽未能及时排出,也使巢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蜜蜂骚动加剧,箱内氧气更加不足,热量和水汽产生更多,温度和湿度更高,堵在通风装置上的蜜蜂也越多。如此恶性循环,结果箱内氧气严重不足,出现高温高湿,最后导致整群蜜蜂闷死。然而,如果转地蜂箱的通风装置设计合理,且能避光,那么骚动的蜜蜂就不会大量涌向并堵住纱窗,箱内通风良好,既可给蜜蜂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又可通过对流把箱内的多余热量和水汽排除,使箱内温、湿度不致过高,就可避免蜜蜂骚动升级和出现骚动与高温高湿的恶性循环,保证蜜蜂安全运输。北京市的王孟林采用具继箱前后纱窗、底纱窗和箱盖通风窗,但巢门紧闭的一组蜜蜂与采用具巢门纱罩、箱体前后纱窗、底纱窗和箱盖通风窗的一组蜜蜂进行蜜蜂转地运输对比试验,结果前者由于通风装置较避光,蜜蜂未受光线刺激,运输途中蜂群安静,而后者由于箱体前后纱窗透光,刺激蜜蜂涌向纱窗,使箱内空气对流受阻,造成蜜蜂闷死。从上述分析可知,导致通风不良的根本原因是骚乱的蜜蜂因趋光而堵塞蜂箱上的通风装置。因此,在设计转地蜂箱时既要做到蜂箱通风良好,又要注意蜂箱内部遮光。在蜂箱的通风方面,通风装置应使箱内各部通风均匀,散热和排湿也就均匀;并且必须十分牢靠、使用方便,以保证在转地运输途中能起通风作用和便利于启闭。蜂箱内部遮光的设计,应在不影响通风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避免和减少光线直射入箱内,以防蜜蜂在运输途中骚动后受光吸引涌向通风装置。转地蜂箱的装钉装置装钉装置是转地蜂箱的重要附件之一。它包括箱内巢脾的装钉装置和上、下箱体的装钉装置两部分。蜜蜂转地饲养运输途中靠这些装钉装置把箱内的巢脾与箱体连接成一体,把上、下箱体连接成一体,以防运输途中箱内巢脾因振动互相碰撞而压死蜜蜂,并防止上、下箱体松开蜜蜂飞失,保证蜂群的安全运输。在转地放蜂中,蜂群主要靠火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运输,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蜂群要受到较大的振动和冲击力的作用。火车货车急刹车时前后方向的冲击加速度可较重力加速度高34倍,一个20 kg重的继箱将产生约80 kgf 的冲击力。假如蜂箱的装钉装置不牢靠,那将不可避免发生蜂箱各部件散开而挤压死蜜蜂和跑蜂的事故。所以,在设计转地蜂箱时装钉装置要装钉牢固,而且装钉装置本身强度也应十分牢靠。在转地放蜂中,常常受到气候、蜜粉源、运输工具(如火车)等因素的影响,要立即启运蜜蜂,这就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蜂群的装钉工作。因此,所设计的装钉装置要简单、装钉的速度要快,以提高转地蜂场的应变能力。此外,装钉装置还要注意尽可能减少附件,以免在转地放蜂中丢失。转地蜂箱的箱体及其它部件在转地放蜂时,蜂箱常常会受到碰撞和振动,如果设计不牢靠往往易损坏而造成损失。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运输,转地蜂箱的箱体及其它部件也应设计牢固。转地放蜂中搬运蜂群的劳动强度大,在设计转地蜂箱时还要考虑箱体及其它部件的轻便。此外,为了避免转地放蜂中蜂箱部件的丢失,应尽可能减少蜂箱部件的件数。二、转地蜂箱的通风装置与通风类型转地蜂箱的通风装置转地蜂箱的通风装置包括开设在箱体、箱底、副盖、箱盖和巢门板等蜂箱部件上的各种通风的装置。 箱体通风装置箱体上的通风装置通常设计在箱体的前、后壁上。有的前壁和后壁都设计有通气窗,如常见的前后通气式的转地蜂箱;有的仅后壁上设计有通气窗,如十六框卧式蜂箱。箱体上的通气窗通常在箱体前、后壁的中央或中上部设计一个矩形孔,并配上纱网和板盖构成,有活页式、推窗式和插板式三种型式(图2-63)。活页式通风窗,其盖板通常采用皮革铰接在箱体上,使用时上下翻转启闭通气窗;推窗式通风窗,其盖板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滑槽嵌装在箱体上,使用时上下或左右滑动启闭通气窗;插板式通风窗,其盖板边缘设计有与通气窗口配套的裁口,使用时通过抽出或插入插板启闭通气窗。其中,活页式的和推窗式的使用较方便,而且开设这种通气窗对箱体的强度影响不大,我国的蜂箱较常采用这种设计。图2-63 箱体上的三种通风装置A 活页式通气窗 B 推窗式通气窗 C 插板式通气窗箱底通风装置箱底上的通风装置有推窗式的和双层底两种。 推窗式的箱底通风装置 通常设计在蜂箱底板的中部或近中部,留出部分通底,并盖上铁纱网,配上盖板构成(图2-64)。其盖板靠蜂箱垫木上的长槽在箱底前后移动启闭通气窗。我国的转地蜂箱上常采用这种设计的箱底通风装置。通气窗应尽可能设计在箱底的正中部,且应设计得大些,以使箱内通风足够、均匀;通气窗的纱网应采用每厘米2.83目(每英寸78目)的硬质铁纱网,以提高通气窗的强度,避免使用时被刮破。通气窗盖板的长度和宽度应分别比纱窗大2030 mm,以在关闭时能盖严纱窗,但开启后不能露出箱底。图2-64 推窗式箱底通风装置1. 底板 2. 通气窗 3. 通气窗盖板 4. 蜂箱垫木双层底式箱底通风装置 是21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一些养蜂者采用的。它系通过加高底箱高度(约30 mm),并配上一个能抽出的内纱底和一块关闭通风道的盖板条构成(图2-65)。平常通风道盖板插上关闭通风道,蜜蜂从内纱底上面的巢门正常出入。转地运输时,蜂箱巢门关闭,蜜蜂不能出巢,把通风道盖板抽出存放在巢门板的滑槽中,由内纱底通风。这种通风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通气窗面积大,箱内各部通风较均匀;箱底设计成双层结构,近地面一层为木底板,这能有效地保护纱底不被刮破。图2-65 双层底式箱底通风装置1. 木底板 2. 内纱底 3. 通风道盖板 4. 巢门板 5. 巢门板滑槽副盖通风装置最常见的副盖通风装置是把转地蜂箱的副盖制成全纱的(简称“纱盖”),通常采用宽度为30 mm、厚度为1520 mm 的木条制成的框架,钉上每厘米2.83目的硬质纱网构成(图2-66)。平时配合覆布使用,转地时抽去覆布使蜂箱通风。此外,有的根据需要在木副盖的中央设计一个配有盖板的小通气窗,在转地时开启通风。图2-66 纱盖图2-67 箱盖通风装置箱盖通风装置通常设计在箱盖的前、后盖框上,也有的设计在侧框板上,位于盖框近箱盖中央近顶板处(图2-67)。窗高一般在2030 mm,长度视箱盖的宽度而定,通常窗口距盖框端部不少于150 mm,以保证盖框的强度。开设的窗口通常配有活动木条作盖,平时关闭保温,运蜂时启开通风。在非转地蜂箱设计中,箱盖内垫木的高度为1020 mm,但转地蜂箱的箱盖内垫木的高度必须高出通气窗的高度 5 mm,以保证盖条能向盖内推移,开启通气窗。巢门通风装置有巢门板纱窗、巢门纱罩和巢门蜜蜂游廊等三种类型。巢门纱窗系在巢门板上开设一个长条形的槽孔,并配一个纱网构成(图2-68 A)。平时具小巢门的一边朝下,为给蜂群提供进出的巢门,转地时把带通气窗的巢门板翻转换边,让具通气窗的一边朝下通风。巢门纱罩系采用一个长度与蜂箱箱体宽度相同、宽度约为200 mm 、高度为2030 mm的木框配上每厘米2.8目(每英寸7目)的铁纱网而成(图2-68 C)。转运蜜蜂时,将巢门板抽去,把巢门纱罩紧贴底箱前壁,罩在并固定在巢门上。这种巢门通风装置的纱网面积大,有利通风,且罩内有一定空间可供少数骚动的蜜蜂在其内挂须“纳凉”,使箱内蜜蜂保持安静。巢门蜜蜂游廊意大利养蜂者普遍采用一种具巢门蜜蜂游廊的转地蜂箱,运蜂安全,效果较好。它系通过底箱中下部两侧壁和底板向前延伸70 mm ,在延伸部分的上面钉上一块顶板,并在前向配上一块纱盖构成(图2-68 B)。这种巢门通风装置巢门的通风纱面积大,有利通风,且巢前供蜜蜂挂须“纳凉”的空间大,可供较多骚动的蜜蜂挂须,保持蜂群安静,确保蜜蜂运输安全。图2-68 巢门通风装置A 巢门板纱窗 B 巢门蜜蜂游廊 C 巢门纱罩 转地蜂箱的通风类型 按气流在蜂箱内的对流方式,转地蜂箱的通风可有上下通风、前后通风和上下前后结合通风等三种类型(图2-69)。通风类型与转地蜂箱的通风装置设计有关。转地蜂箱的通风系统(装置)由箱盖、副盖和巢门,或由箱盖、副盖、巢门和箱底板,或由箱盖、副盖和箱底板的通风装置构成时,箱内气体自下而上对流,这种通风类型为上下通风类型。其通气均匀、遮光性好、运输途中蜜蜂安静,运蜂较安全,但使用较不方便。当通风系统由箱体前后壁、箱盖和副盖上的通风装置构成时,箱内气体主要通过前后方向对流,这种通风类型为前后通风类型。其使用方便,但遮光性差,运输途中蜜蜂易见光骚乱不安。当通风系统由箱体前后壁、箱盖、副盖和箱底板,或有时包括巢门板上的通风装置构成时,气体在箱内前后、上下对流,这种通风类型为上下前后通风类型。其通风良好,但遮光性差,运输途中蜜蜂易见光骚乱不安。图2-69 转地蜂箱的通风类型A 上下通风类型 B 前后通风类型 C 上下前后结合通风类型 三、转地蜂箱的装钉装置转地蜂箱的装钉装置包括箱内巢脾装钉装置和上下箱体装钉装置两大类。箱内巢脾装钉装置箱内巢脾装钉装置是用于把箱内巢脾和隔板等部件与箱体连成一个牢固整体,以抵御运输途中各种振动保证蜜蜂安全运输。目前在养蜂生产上采用的箱内巢脾装钉装置主要有距离卡、框卡条、巢脾快速固定器和铁钉插销等。 距离卡由30 mm15 mm12 mm 的小木块钉上12枚小钉构成(图2-70)。装钉巢脾时,将距离卡分别插在近巢框侧条处的框间蜂路和巢脾与箱体侧壁(或隔板)的蜂路上,每端 1个距离卡,然后用力把巢脾和隔板向箱体一侧壁推压挤紧,用长约30 mm 的圆钉钉固(须留出钉头,以便于卸装)。最后再用圆钉每隔23个巢框将框耳钉固在框受上,并留出钉头。采用距离卡装钉巢脾工效低、劳动强度大,且装钉过程敲敲打打易激怒蜜蜂。图2-70 距离卡 框卡条传统的框卡条由许多小木块按一定距离装在一薄木条上构成(图2-71)。小木块大小为30 mm10 mm10 mm,按巢框厚度的间隔固定在薄木条上;薄木条长度与箱体内围宽度相同,宽度为20 mm ,厚度不超过上蜂路的尺度。装钉巢脾时,箱内巢脾按一定的间距排列好后,将两条框卡条分别横向插在巢脾两端近巢框侧条处的框间蜂路中,即完成该箱巢脾的固定工作。采用框卡条装钉巢脾操作简便、工效高、劳动强度低。图2-71 框卡条图2-72 海绵制框卡条 近年来,养蜂者们根据上述框卡条装钉巢脾的原理采用海绵制作框卡条。它们有的制成榫状的,装钉巢脾时放置在巢框框受的上面(图2-72);有的则制成条状的,端面大小约为12 mm12 mm,长度为箱体内长,装钉巢脾时放置在巢框框受的上面,利用继箱的重力压紧固牢底箱的巢脾和利用副盖被铁丝拉紧的压力固牢底箱(单箱体时)或继箱(双箱体时)的巢脾。 铁钉插销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许多养蜂者采用铁钉作插销来固定箱内的巢脾。其方法是:通过蜂箱的前后壁距上口约100 mm、与箱内巢框侧条中心线对应处钻一个小孔,并在孔中配一枚长60 mm的圆钉即成(图2-73)。固定巢脾时,巢脾按一定位置排列好(一般在转地前的最后一次蜂群检查时排好),然后把配在前后箱壁上的圆钉一一插入各巢框侧条内即可。这种巢脾装钉装置使用方便,但箱体钻孔,巢框侧条屡遭圆钉插入容易损坏。 图2-73 铁钉插销固定巢脾上下箱体装钉装置上下箱体装钉装置用于把上、下箱体、副盖和(或)箱盖连接成一体。它有多种多样,但按其连接蜂箱的方式大体分为钉接连接装置、销接连接装置、锁接连接装置、扣接连接装置、螺杆(栓)连接装置和捆扎连接装置等六个类型。 钉接连接装置系利用铁钉和竹条(或板条)将上、下箱体钉连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多数蜂场都采用这种连接装置连接上、下箱体。钉接连接装置由 4条长约 280 mm、宽25 mm、厚5 mm的竹片构成。连接上下箱体时,两条竹片为一组呈“八”字形分别钉在蜂箱的前、后壁(或两侧壁)上下两箱体对叠处,就把上下箱体钉接成一体(图2-74)。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可自制,使用方便,但箱壁屡遭铁钉钉,易损坏。 图2-74 中国的一种钉接连接装置 销接连接装置前苏联采用的一种销接连接装置由类似活页页片状铁片、连接片和插销构成,可用于把箱体、箱盖、副盖和活底板连接在一起(图2-75)。使用时分别装置在箱体、箱盖和活底板的两侧相应处。装钉蜂箱时,只要将连接片和插销装上即可。图2-75 前苏联的一种销接连接装置1 继箱 2 底箱 3 页片状铁片 4 连接片 5 插销 锁接连接装置系利用卡扣装置,卡住上、下箱体,不让其错位或分开,达到连接蜂箱的目的。 前苏联的一种锁接连接装置每副由2片“”形铁片和 1片“”形铁片构成(图2-76)。各铁片厚度为1 mm,长度约为50 mm;“”形铁片还设计有锁扣,以防止“”形铁片在运输途中受振脱出。每套蜂箱(包括 1个继箱和 1个底箱)安装4副,使用时各副中的2片“”形铁片分别固定在蜂箱侧壁端部上、下箱体连接处。装钉蜂箱时,将“”形铁片的钩扣入两“”形铁片的钩槽中,把上、下箱体“锁”在一起,即完成箱体的连接工作。图2-76 前苏联的一种锁接连接装置扣接连接装置系利用扣钩、弹簧或搭钩铁片的弹性形变产生的拉力,通过扣钩和搭钩间的对拉,将上、下箱体连接在一起。我国的一种扣接连接装置每副由1个弹簧和2个搭钩铁片构成,并配1把拉钩。弹簧大小、形状与自行车脚架弹簧相似,搭钩铁片呈“”形,拉钩用于装钉蜂箱时牵拉弹簧使之搭钩在搭钩铁片上。每套蜂箱安装4副,2副一组固定在上下箱体相对的一组箱壁上(图2-77)。 连接蜂箱箱体时,弹簧的一端钩搭在装在底箱的搭钩铁片上,另一端用拉钩拉挂钩在装在继箱的搭钩铁片上即成。图2-77 我国的一种扣接连接装置 意大利的一种扣接连接装置由扣钩、搭钩铁片、木螺钉和“”形铁片等部件构成(图2-78)。每套蜂箱前、后各安装1套。安装时,搭钩铁片固定于副盖的前、后端面中央,用于搭接扣钩;木螺钉固定在底箱前、后壁中上部中央,用于挂接扣钩上的弹簧。“”形铁片每套3个,分别固定在底箱前向两个角和后向的一个角上,用于防止继箱在转地运输中前后左右移动。连接蜂箱时,将扣钩前端的钩搭接在固定于副盖上的搭钩铁片上,把扣钩后端的弹簧挂接于固定在底箱的木螺钉上,然后下扳扣钩即完成箱体的连接工作。图2-78 意大利的一种扣接连接装置 螺杆(栓)连接装置系利用螺杆旋紧后产生的拉力,使上、下箱体,或(和)箱盖、副盖和活底板各部件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于箱体由于搬动或运输途中所受的振动冲击力,从而使蜂箱的这些部件牢靠地连接在一起。 前苏联的一种螺杆(栓)连接装置由4个挂钩角铁、4根带钩螺杆和2个端部带有螺母的拉管构成(图2-79)。拉管两端的螺母,一个为正旋螺,另一个为反旋螺母,用于在旋转螺管时同时收紧或放松螺杆;螺管中部有几个通孔,用于装钉或卸装时插入小铁棒旋动螺管。使用时,4个挂钩角铁分别固定在箱盖和活底板的侧框板上。装钉蜂箱时,将带钩螺杆的钩分别搭入上、下两个搭钩角铁的孔中并钩住,然后用一根小铁棒插入拉管的孔内旋转,收紧螺杆即可。图2-79 前苏联的一种螺杆(栓)连接装置1. 挂钩角铁 2. 带钩螺杆 3. 拉管捆扎连接装置系利用钢丝绳或包装带,将上、下箱体和副盖、箱盖等部件绑连在一起。前苏联的一种捆扎连接装置由一条钢丝绳、两个钢丝绳拉紧器和一把摇手构成(图2-80)。钢丝绳拉紧器类似排球网拉绳的收紧器,其上有线卷和防止线卷倒退的装置,使用时,把拉紧器装在纱盖框中部的横木端部。连接蜂箱时,钢丝绳绕过箱底,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紧器的线卷上,然后用摇手把扳动线卷的轴收紧钢丝绳,即完成箱体(包括平面隔王板和副盖)的连接工作。图2-80 前苏联的一种捆扎连接装置1. 钢丝绳拉紧器 2. 摇手 3. 钢丝绳 第五节 巢蜜继箱巢蜜指原封在蜜脾巢房中的蜂蜜,是一种特殊的蜂蜜品种。目前在市面上出现的巢蜜有格子巢蜜、专用格子巢蜜、切块巢蜜、大块巢蜜、混合巢蜜和半巢脾巢蜜等 6种。巢蜜含有被采花种独特的香味,更趋于天然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巢蜜生产的发展简况 1857年,美国加尼福尼亚的养蜂者 Harbision J S 创始生产巢蜜。 1888年,Harmer W 提出采用朗氏巢框装上由薄木板制成的巢蜜格来生产巢蜜。 20世纪初,美国生产的蜂蜜均为巢蜜,有的采用浅继箱巢框生产,有的采用巢蜜格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分蜜机的发明和普遍采用、分离蜜的用途日益增多和生产巢蜜对蜂种、蜂群群势和蜜粉源等条件要求较高,以及巢蜜生产靠手工操作工效低等原因,蜂蜜的生产明显趋于生产分离蜜,巢蜜大大减少。 1953年,美国的 Zbikowski W Z 设计了圆形巢蜜格。后经美国的 Kozlowicz S R 继续研制至达到实用。目前,商号为“Cobana”的圆形巢蜜在世界上颇为流行。 20世纪70年代,许多养蜂者致力于巢蜜的开发,出现了三角形、六角形、心形和花形等形状的巢蜜格。 1980年,美国的 Hogg J A 首次提出半巢脾巢蜜,并且在1989年研制成功半巢脾巢蜜继箱。这是巢蜜生产器具的较大变革,引起巢蜜生产的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巢蜜生产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70年代初我国广东省的养蜂者利用中蜂生产巢蜜获得成功,并出现了方形和六角形巢蜜;80年代初期,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研制出圆形巢蜜继箱;90年代初,北京市蜂业公司开发出六角形半巢脾巢蜜;随后我国又生产出矩形的半巢脾巢蜜。二、巢蜜继箱的种类与构造巢蜜继箱是供蜜蜂贮蜜生产巢蜜的器具,主要有方形巢蜜继箱、圆形巢蜜继箱和盒式半巢脾巢蜜继箱三个类型。方形巢蜜继箱方形巢蜜继箱常见的有蜂路巢蜜继箱和无蜂路巢蜜继箱两种。蜂路巢蜜继箱由蜂路巢蜜格、蜂路巢蜜格承架、巢蜜隔板、继箱弹簧、契条和继箱体等部件构成(图2-81)。无蜂路巢蜜继箱由无蜂路巢蜜格、无蜂路巢蜜格承架、巢蜜隔栅、继箱弹簧、契条和继箱体等部件构成(图2-82)。图2-81 方形蜂路巢蜜继箱1. 蜂路巢蜜格 2. 契条 3. 继箱体 4. 巢蜜格承架支撑铁片5. 蜂路巢蜜格承架 6. 巢蜜格巢础 7. 巢蜜隔板 8. 继箱弹簧图2-82 方形无蜂路巢蜜继箱1. 继箱体 2. 巢蜜格承架支撑铁片 3. 无蜂路巢蜜格4. 巢蜜隔栅 5. 无巢蜜格承架 6. 继箱弹簧 7. 契条 巢蜜格它有不同的型式、合拢和上础方法。巢蜜格的型式巢蜜格系用于让蜜蜂在其内造脾贮蜜生产巢蜜的特殊容器。方形巢蜜继箱采用方形巢蜜格,有蜂路巢蜜格和无蜂路巢蜜格两类,前者侧板壁端分别向两侧扩大一个单蜂路(5 mm)的宽度作为蜂路间隔装置,使巢蜜格带有供蜜蜂进入格内工作的蜂路;后者侧板无蜂路间隔装置,蜜蜂进入格内工作的蜂路由巢蜜隔栅提供。传统生产巢蜜的方形木质巢蜜格有四种型式(图2-83)。第一种是无蜂路巢蜜格,巢蜜格的四个边都不带蜂路,必须借助巢蜜隔栅提供进入格内的蜂路;第二种是单蜂路巢蜜格,巢蜜格的四个边中只有一个底边具蜂路,蜜蜂只能通过该蜂路进出巢蜜格,无法上下、左右贯通;第三种是双蜂路巢蜜格,巢蜜格的四个边中只有上下一组对边具蜂路,蜜蜂不但可通过该蜂路进出巢蜜格,而且可上下贯通;第四种是四蜂路巢蜜格,巢蜜格的四个边均具蜂路,蜜蜂在巢蜜继箱内可上下、左右贯通。在这四种传统的木质巢蜜格中,双蜂路巢蜜格流行最广,其次是无蜂路巢蜜格。图2-83 传统的木质方形巢蜜格A 无蜂路巢蜜格 B 单蜂路巢蜜格 C 双蜂路巢蜜格 D 四蜂路巢蜜格 在20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方形巢蜜格的规格较多,但到80年代后期较流行巢蜜格只有三种规格,即108 mm108 mm48 mm的双蜂路巢蜜格、108 mm108 mm38 mm的无蜂路巢蜜格和102 mm127 mm35 mm的无蜂路巢蜜格。 为方便巢蜜格上础,在巢蜜格的制造中有的在巢蜜格的两侧板和顶板的中线开设一条宽12 mm的通槽,把巢蜜格制成半分裂巢蜜格;有的把巢蜜格设计成由两个半巢蜜格组合成全分裂巢蜜格(图2-84)。目前,全分裂巢蜜格在巢蜜生产中使用十分普遍。图2-84 分裂巢蜜格A 半分裂巢蜜格 B 全分裂巢蜜格巢蜜格的制造巢蜜格通常采用塑料或木材制成。塑料巢蜜格通常采用聚苯乙烯塑料注造而成;木质巢蜜格一般采用质地较白、纹理较细的薄木板制成。美国生产的木质巢蜜格系采用精心选择的椴属树木的木料制造,通常制成厚度约为 3 mm(板条的长度和宽度依所设计巢蜜格的大小而不同)、开设有供合拢成巢蜜格的“”形槽和小直榫的板条。巢蜜格的合拢方法有手工合拢法和巢蜜格合拢器合拢法两种。采用合拢器合拢巢蜜格工效高,合拢的巢蜜格较方正、牢固。为了方便于巢蜜格上础,通常把合拢器与巢蜜格巢础固定器设计成一体。巢蜜格合拢时,如果板条太干燥容易断裂,因此在合拢前必须使板条保持一定湿度。常见的做法有多种:在巢蜜格合拢前,把装有巢蜜格板条的箱子置于潮湿的混凝土地板上几天;在装有巢蜜格板条的箱子覆盖一条湿布;在地上洒水让湿气渗透到板条上的“”形槽;把水注入板条的“”形槽内;在合拢时把蒸汽导入巢蜜格板条的“”形槽等。采用这些方法使板条保持一定湿度,但不要把巢蜜格板条置于湿处过长时间,以防板条发霉。巢蜜格的上础目前,巢蜜生产较普遍采用的巢础为薄型巢础,其房基低,房底薄,可减少巢蜜中蜂蜡的含量,生产出高质量的巢蜜。巢蜜格上础宜采用整片的巢础,使造出的巢脾四周都能与巢蜜格相连,生产出的巢蜜外表美观,且在运输时不易破裂。 巢蜜格巢础的切割,通常采用导切模盒进行,以提高切础的工效。导切模盒由一个两侧板具导切槽的无盖木盒构成(图2-85)。盒内围宽度与所需巢础的宽度相同,长度和高度、导切槽的间距视需要而定。切割巢础时,巢础片整叠放入盒内,然后用一把具细齿的锋利长刀,沿导切槽切割。采用导切模盒切础通常宜在室温为20时进行,当温度太低时切割的巢础边缘易破裂。图2-85 巢蜜格巢础导切模盒 普通巢蜜格(非分裂巢蜜格)的上础方法有蜡管法和热刀法两种。 美国巢蜜专家 KillionC E 的热刀上础法所用的工具有热刀和上础板。热刀采用铝板制成,刀片长92 mm、宽63 mm,配有一个曲柄;上础板由12块92 mm见方、厚度为22 mm的木块,相互间隔18 mm,成列地固定于一块木板上而成。上础时,事先把热刀置于热源上预热,然后将上础板斜靠在工作台上,把12个巢蜜格分别顶边朝上地套在上础板的小木块上,这时巢蜜格的底边内面与上础板的小木块之间留有一个小间距。随后把12片窄条巢础按适当方位分别放在格内木块上,一只手执预热后的热刀沿巢蜜格内面板壁插下,同时另一手把巢础推靠在热刀片上,随即将热刀迅速抽出,并稍用力将巢础压向巢蜜格,使其粘附在巢蜜格底板上。在12个巢蜜格的窄条巢础固定后,将上础板转动180 ,使巢蜜格的顶边朝下,继续如上法固定较宽的巢础条。分裂巢蜜格的上础方法较简单,只要把巢础插入巢蜜格的槽内或夹在两巢蜜格半格之间即成。巢蜜格承架呈长“”形,采用薄木板制成,用于承放巢蜜格。它有蜂路巢蜜格承架(图2-81)和无蜂路巢蜜格承架(图2-82)两种形式。前者底板上有供蜜蜂进入巢蜜格的蜂路,用于配合蜂路巢蜜格使用;后者底板上无蜂路结构,用于配合无蜂路巢蜜格使用,蜜蜂通过巢蜜隔栅提供的蜂路进入巢蜜格。每个巢蜜格承架可承放四个108 mm108 mm38(或48)mm的巢蜜格。巢蜜隔板(栅)采用薄木板或塑料板制成,使用时夹在各排巢蜜格之间,可使蜜蜂在巢蜜格内筑造的巢脾平整、厚度划一,生产出的巢蜜表面平整美观、重量一致。它是生产优质巢蜜不可缺少的器具之一。巢蜜隔板有平面巢蜜隔板和巢蜜隔栅两种型式。前者简称“巢蜜隔板”,其上、下边缘都设计有能与蜂路巢蜜格承架的蜂路相配合的蜂路结构,用于配合蜂路巢蜜格和蜂路巢蜜格承架使用(图2-81);后者采用薄木板条制成,其栅条间、栅板两面和栅板上、下均设计有单蜂路(56 mm)结构(图2-82),用于配合无蜂路巢蜜格承架和无蜂路巢蜜格使用,给蜜蜂提供进入无蜂路巢蜜格和在相邻两排巢蜜格间通行的蜂路。巢蜜继箱弹簧采用弹性良好的钢片制成(图2-81)。生产巢蜜时插在最外巢蜜隔板与继箱体侧壁的间隙内,用于横向挤紧箱内其它部件,防止蜜蜂在部件之间填充蜂胶或蜂蜡。契条采用木材制成(图2-81),生产巢蜜时用于纵向挤紧各排巢蜜格承架内的巢蜜格,防止蜜蜂在巢蜜格之间填充蜂胶或蜂蜡。 箱体一般由浅继箱体构成,长度和宽度与普通蜂箱的相同,高度视所设计巢蜜格及其承架高度、上蜂路和继箱底部的巢蜜格承架支撑铁片厚度而定。箱体的前、后壁下沿分别钉有一条支撑铁片,用于支撑箱内各部件;支撑铁片的长度与箱体宽度相同、宽度为2025 mm、厚度为1 mm,其向内伸进约10 mm以搁置巢蜜格承架和巢蜜隔板(图2-81)。巢蜜继箱的上蜂路一般为8 mm。圆形巢蜜继箱圆形巢蜜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巢蜜之一,圆形巢蜜继箱是用来生产圆形巢蜜的。现以福建农业大学蜂学系研制的圆形巢蜜继箱为例,讨论圆形巢蜜继箱的结构与使用等问题。圆形巢蜜继箱由圆形巢蜜格、巢蜜格承框、螺杆和浅继箱体等部件构成(图2-86)。圆形巢蜜格采用无毒塑料制成,共36个,每个巢蜜格由 2个巢蜜格半环组成。半环的一面环缘具蜂路槽口,它不但与巢蜜格承框提供的蜂路结构配合作蜜蜂进入格内工作的通路,而且凸出的边缘还可保护格内巢蜜的蜡盖,防止巢蜜在包装或运输中与包装物相碰而损坏。巢蜜格承框采用无毒塑料制成,共 9副,每副由 2个半承框组成。每个半承框上有 4个内径为 100 mm的圆孔,以承装巢蜜格半环。半承框的一个面上设计有蜂路间隔装置和巢蜜隔板装置。蜂路间隔装置提供 6 mm宽的单蜂路,便于蜜蜂进入巢蜜格造脾贮蜜;隔板装置可使蜜蜂在巢蜜格内筑造的巢脾平整划一,从而生产的巢蜜外表美观、重量一致。在18个半框中,最外两个半承框的巢蜜隔板设计为全隔板,中间16个半承框设计为半隔板,且设计在各半承框的同一侧,当两副巢蜜格承框靠在一起时,相互提供另半边的巢蜜隔板。半承框的另一个面为平整的面,它与另一个半承框结合构成完整的巢蜜格承框,并在生产巢蜜时夹住巢础。 半承框上设计有框间定位销和与之配合的销孔,使承框在使用时同副半承框间、相邻两副巢蜜格承框间能准确定位。各承框的巢蜜格承孔上也设计有定位装置,使每个圆形巢蜜格的两个半环能准确定位。巢蜜格承框上还设计有供穿螺杆的孔,生产巢蜜时用螺杆把 9副承框连成一体。此外,各巢蜜格承框都设计有框耳,使用时用于把连成一体的巢蜜格承框悬挂在浅继箱体内。图2-86 圆形巢蜜继箱的结构(单位:mm)A 巢蜜格半环 B 中间的半承框 C 最外的半承框1.蜂路间隔装置 2.巢蜜半隔板 3.框间定位销 4.框间定位销插孔 5.巢蜜格定位销 6.螺杆插孔 螺杆共2根,采用直径6 mm的圆钢两端攻丝制成,长370 mm,配有垫片和螺母,用于把巢蜜格承框连成一体。浅继箱体采用厚度为20 mm的杉木板制成,内围大小为 465 mm372 mm128 mm。箱体前、后壁的框受高度为18 mm。 生产巢蜜时,在每个半承框的巢蜜格承孔中分别装入4个巢蜜格半环,然后在两个巢蜜格半承框中的任何一个承框的平整的面上放上一块448 mm115 mm的巢础,再将两个半承框对准框间定位销和定位销孔,合拢成一副承框。这样即完成承框内的四个巢蜜格的上础工作。各副巢蜜格承框如法合拢后,将9副巢蜜格承框靠在一起,用螺杆连固成一体,最后悬挂在浅继箱体内,即可置于蜂群上生产巢蜜。巢蜜继箱内的巢蜜封盖后,即可从蜂群上取下巢蜜继箱,取出巢蜜格承框,卸下螺杆,小心启开各副巢蜜格承框取出巢蜜,用锋利的小刀割除巢蜜格外面的巢础割除,然后在巢蜜的两面加盖和在圆周面上整圈封上不干胶商标,所生产的圆形巢蜜即可供销售。采用圆形巢蜜继箱生产巢蜜的优点,一是生产巢蜜时各部件安装迅速,工效高;二是生产出的巢蜜外表洁净,无需另行清理;三是巢蜜格呈圆形,贮满蜂蜜速度快,一般中等蜜源条件都可正常生产;四是圆形巢蜜雅致美观,比方形巢蜜更能吸引消费者。 盒式半巢脾巢蜜继箱半巢脾巢蜜是一种仅有单边巢脾的巢蜜。它系美国的养蜂者 Hogg J A 于1980年首次提出并在生产中获得成功的。Hogg J A最初提出的半巢脾巢蜜格系采用木质方形巢蜜格,而把格内巢础的一个面用石膏封堵住,仅留出一面供蜜蜂筑造巢脾贮蜜,结果蜜蜂在巢蜜格内造出半巢脾并贮进蜂蜜。后来改用透明无毒塑料制作巢蜜盒,并经几年的不断试验和改进终于在1989年研制出实用的盒式半巢脾巢蜜继箱。盒式半巢脾巢蜜继箱由半巢脾巢蜜盒、继箱体改装装置、继箱弹簧和继箱体构成。半巢脾巢蜜盒半巢脾巢蜜盒采用透明的聚苯乙烯塑料制成,大小为114 mm110 mm35 mm。每个浅继箱容纳40个巢蜜盒。巢蜜盒内底有工蜂巢房房底模型,使用时在其上喷一层薄蜡,供蜜蜂单边造脾贮蜜;盒的上口四个角上有结实的角柱,可与相邻的巢蜜盒外底套接,并提供进入盒内的蜂路(图2-87)。这种巢蜜盒配有透明的盒盖,盖的一个边设计成带状,以在盖子扣在巢蜜盒上时起铰链作用,便于消费者食用巢蜜时启闭。当巢蜜从蜂群上取下后盖上盒盖,贴上标签即完成包装工作。图2-87 半巢脾巢蜜盒 继箱改装装置由长衬板、短衬板、蜂路间隔条和支撑铁片构成(图2-88),用于改变普通继箱的结构,使之适于搁置成列的半巢脾巢蜜盒。 长衬板 2 块。一块为活动的,呈凸形,凸出部分刚好能套入巢蜜盒口沿的角柱内,以在成列的巢蜜盒置于箱内时起支撑成列巢蜜盒的作用;另一块为固定的,其两面平整,底部钉有一片长432 mm、宽27 mm、厚1 mm的铁片,该铁片伸出板面约5 mm, 使用时衬板固定在箱体的一侧壁上,用于支撑成列巢蜜盒的底端。短衬板2 块。一块为活动的,另一块为固定的,均由长225 mm、宽114 mm、厚13 mm的木板制成。使用时,固定短衬板钉固于箱体的前壁或后壁上。蜂路间隔条4 条。每条长 114 mm、宽19 mm、厚10 mm,用于间隔固定在箱体上的衬板,使它们与箱体壁之间间隔出宽为10 mm的蜂路。支撑铁片2 块。长32 mm,采用厚 1 mm的铁板制成。使用时,钉固在箱体内长衬板对边、箱体下口沿角上,用于支撑活动的长衬板和短衬板。继箱弹簧共 4个,生产巢蜜时用于挤紧巢蜜盒。浅继箱采用高为 121 mm的朗氏十框蜂箱浅继箱,经过改装后使用。图2-88 继箱体及其改装装置1. 继箱体 2. 活动长衬板 3. 固定短衬板 4. 蜂路间隔条 5. 固定长衬板 6. 活动短衬板 生产巢蜜时,在各巢蜜盒内底喷上或用海绵沾涂上一层蜂蜡蜡液,每10个巢蜜盒套叠成一列(共叠4列),用高强度透明塑料胶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娱乐养老课件
- 倡导三爱三节,圆我中国梦1200字13篇
- 魔女传说1200字(9篇)
- 社区健身中心合同
- 2025农产品收购省间调拨合同
- 学校体育设施租赁合同
- 综合商业服务委托协议书
- 2025关于写字间租赁合同范本
- 办公室内部日常保洁服务协议合同书
- 商业楼宇能耗监测系统集成合同
- 2025至2030风力发电用高强度螺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顺产分娩护理课件
- 三轮车使用安全
- 校园绿化具体管理办法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全文)
- GB/T 11352-198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 FZ/T 12039-2013喷气涡流纺粘纤纯纺及涤粘混纺本色纱
- 电子教案与课件: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第2章-制药安全技术基础
- Java程序设计全套课件完整版
- 中国石油招聘考试最新全真模拟笔试试题(通用能力卷)和答案解析(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