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doc_第1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doc_第2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doc_第3页
AI立式元件设计参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插件立式元件设计参考一.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元件: 立式元件插件机可插两脚和三脚元件,如LED、微调电位器、微调电容、小型开关、轴向元件、三极管、电容、电感、晶振、SIP包装等。电解电容LED微调电位器开关SIP包装二极管晶振片状电容电阻三极管 二:立式元件要求 1.元件来料必须有编带:两脚元件编带三脚元件编带纸带 2.元件外形尺寸要求: 鉴于我厂插件机使用的刀具,以上立式元件的外形尺寸要求如下: A.两脚元件CABDD1D2如是矩形元件脚矩形元件体序号说明 最小最大A元件体高度0.3621.5B元件体直径0.7110.5C矩形元件体宽度0.7126.16D元件脚脚径0.360.71D1.D2矩形元件脚尺寸0.360.50E元件脚间距4.905.10 单位: mm E B.三脚元件AD1D2如是矩形元件脚BEE1E2序号说明 最小最大A元件体高度0.3621.5B元件体直径0.7110.5C元件体宽度0.715.25D元件脚脚径0.360.71D1.D2矩形元件脚尺寸0.360.50E元件脚间距4.905.10E1.E2元件脚间距2.452.55 单位: mm DC三.元件密度要求: 在进行插件时,如果元件间的密度过大,会令已插入的元件被正要插入的元件碰松(掉).或正要插入的元件被已插入的元件碰飞,这样会造成过多的插件不良。因此元件的密度在情况允许下应不要过密。 半径为r2半径为r1D2D1元件俯视图要求: D11.0mm D25.0-MIN(r1,r2) * MIN D2=1.0mm待设计元件 注:MIN(r1,r2)表示取r1和r2中最小的值,例r1=3.0,r2=5.0,则MIN(r1,r2)=3.0四.立式元件孔位要求平行或垂直(偏差不超过0.05mm,同卧式元件要求一样)五.元件极向要求 对于有极性的立式元件,如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LED等,要求极性方向一致,(通常规定X方向元件负极向左,Y方向元件负极向上)。否则自动插件机生产效率降低,编制插件机程序困难,浪费插件机站位(如果方向不一致,同一种元件要占用2个站位,若方向一致,只需一个站位),而且人手补件时较难辨认极性,容易插反. * 此点对于人手插件PCB设计同样适用X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左Y方向元件负极全部向上 GOOD极性不统一:负极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均有 NO GOODPCB PCB元件面 PCB元件面六. PCB元件孔跨度C(C1)的要求.三脚元件两脚元件CCC1C=5.00.05mmC1=2.50.02mmPCB七. PCB元件孔径的要求.自插机要求: Min D2=Max D1+0.45mm Max D2=Max D1+0.55mm现鉴于我们所用材料,定出一个标准为: 0.95mmD21.05mmD2D1PCB D1:元件脚直径 D2:元件孔直径 请注意:此孔径比较大,如果用人手插件,会产生浮脚、锡点不良等质量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明确该元件是手插还是机插。 八. 增加白油保护层 如果PCB铜皮面线路较密,自动插件时容易造成元件与相邻铜皮短路,因此在设计PWB时应在元件焊盘加白油保护. 请注意立式元件的弯脚与卧式元件的弯脚不一样,其元件的弯脚是向两边呈45弯曲成形的。其白油层请参考以下图示两脚元件白油层示意图焊盘PCB的铜皮面白油保护层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