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案例分析 再别康桥是古代词人徐志摩喜闻乐见的诗篇,是朔月派诗歌的专人文章。 一、案例背景 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 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分析诗歌,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对诗歌进行鉴赏。可以课前欣赏配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首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这首诗歌进行分析,从诗歌的意象着手,从诗歌的词语或者关键句子入手欣赏诗歌。 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典范,对研究中国现代诗具有重要的意义。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诗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方式,其所表达的内容是诗人情感的外化。但是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难琢磨的,因此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对诗歌的语句和含义加以分析。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比较含蓄,某些词语比较隐晦、难懂,学生理解比较费劲,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利用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往往是借物抒情,展开想象,根据事物来揣测作者的意图;要注重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等。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 二、案例实录 在欣赏再别康桥过程中,课件以音乐、图片、朗诵等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冲击,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魅力和意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歌。首先可以播放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在播放前留下几个问题:这首诗歌它美在哪些地方?这首诗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片段一: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关于离别的古诗,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学习再别康桥,有哪位能具体谈谈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吗? 生1:诗歌中美妙的旋律仿佛暮春时节牧童那悠扬的歌声,让人伤感又让人欣喜。康桥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是诗人歌声的伴奏,婉转的歌声仿佛他激动的心情,离去的钟声越来越近,他感到不舍,却又无奈。 师: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其中关于离别的诗有哪些呢?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可见,诗歌感情都是跌宕起伏的,哪位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4:诗歌从第一节到第五节感情逐渐惆怅渐渐到浓烈,诗歌在第五节感情发展到高潮。到第六节时,诗歌表达的感情给人一种陡然低落的感觉,文章变得寂然,诗人带着无限的难过与惆怅离别康桥。而这种感情的急剧变化,正是作者对康桥深厚爱恋的表现,而这种感情和爱使读者感到欣喜,又感到伤心。 片段二: 师:作者是直接抒发感情的吗? 生1:不是。 生2:文章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的。 师:既然文章不是直接抒发感情的,那么文章是怎样抒发感情的呢?具体的语句又是哪些? 生3:诗歌表达的感情有的直接,有的比较委婉,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母校、对康桥的留恋。 生4:作者通过种种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充分融入到景物当中。作者通过康桥的种种熟悉的景物,注重景物的细节描写。比如“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条水草”,作者用“水草”来比喻自己,将自己对康河的思念化作“水草”对“柔波”的思念。 片段三: 师:这首诗歌不仅词美、修辞美,而且景物也美,众多意象为读者创造了美妙的境象,给人一种韵律美,那么这些美是怎样展现的呢?表现在哪些地方的呢? 生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的“轻轻”用的十分巧妙,像恋人一样依依不舍地离开康桥,像风一样的来了,又悄无声息地离开,生怕惊扰康桥那静谧的环境,动作轻微让人心生同情。并且反复强调,表现了作者感情之深厚。 生2:作者正是由于不舍和难忘,才决定“轻轻的”离开,作者回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曾经在母校的一点一滴,一树一叶总关情,作者忘不了母校给自己的所有,与其说是忘不了,不如说是不想忘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康桥的柔波”正好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思,用一株水草、用“彩虹似的梦”来比喻自己对母校的思念与留恋。 师:同学们对文章的氛围有什么感想? 生3:全诗通过种种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完全沉浸在康河的思念之中。作者仿佛用一首思念的夜曲,将读者催眠,读者完全陶醉于康河的梦境中。 片段四: 师:文章中用景物表现的意象具体表现在哪里?诗歌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原因又是什么? 生1:“云彩”本无声,在诗人眼中化作“传情的使者”,作者即将离开这片他深爱的热土,相隔万里,无法传递自己的思念,寄托云彩,希望母校能够看到。 生2:我认为“金柳”一词用得好。在古人的眼中是一种寄托相思、依恋不舍的象征。作者巧用“柳”来代表自己的不舍的情绪,用康桥上的细柳作为情感的依附,飘扬的细柳仿佛是告诉作者自己“不要离去”。 师:作者这里用“潭水”,同学们想到了哪句古诗?两者使用的方法有区别吗? 生3: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一汪潭水纵然深千尺,但是也不及我跟友人王伦之间是友谊。两者用法相同。作者喜欢母校的一切,因为母校所有的一切都藏着他的记忆,琐碎的记忆无法忘记,难易忘怀,作者甘愿作一汪“潭水”留在母校身边,在“榆荫”下不是“清泉”,而是”潭水”。作者巧用“潭水”来比拟自己与康桥、与母校的情思,情之深,思之切。 生4:“青荇”依附“软泥”,在康河的水底摇晃,仿佛作者那颗跳动的心灵。康河的“柔波”里“水草”无数,可是却没有作者的那一棵,作者与其深切思念不如将自己化作一颗“水草”,永远留在康河,留在这篇自己曾爱的热土上。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同学们对“离别”有什么感触吗? 生5:离别,是一种无奈,是一种情绪,本应放声歌唱,但作者却害怕打破康河的静谧。作者用”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作者内心交织着诸多情绪,无奈、与惆怅涌上心间。与”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相对应,作者从激动到失落,感情的急剧变化,使读者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感情。作者从情感的高潮到低谷,想放歌一首,却有不舍打破这份寂静,作者复杂的感情溢于言表。 这节课结束了,但很多学生们依旧还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诗歌像抛向湖面的石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三、案例后记 再别康桥是一首比较晦涩的现代诗,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这些知识,领悟诗歌中的精华,因此需要课后同学们多加巩固。我发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使用必须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懂得删繁就简,同时也要避熟就新。要学会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目标的落实,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重视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从而推动鉴赏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通过提问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而言之,案例的正确有效的运用,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理念,需要适当的方法,同时也需要把握课堂节奏、机智应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文学欣赏活动是一种主客体相呼应的活动。主体对客体要有欣赏能力,客体对主体要有吸引力。高二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已经具备了这种自学能力,因此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少。但是由于高二学生对内容有一个“粗知”的认识,往往造成他们学习兴趣降低,没有了原来那份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实用的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陌生化”,使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拉大,让学生对这些知识重获求知感和兴趣。让这种“陌生”的距离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课本独有的魅力。 本案例本着重在发现、重在自主和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自主鉴赏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从预习开始,学生在对诗歌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文本意义的读解,对诗歌意境的感悟,都是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而非教师告知和传递的。 在解析“意境和意象”问题时,老师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老师没有以传统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定制开发与使用协议条款
- 药厂灭菌知识培训课件
- 小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责任书
- 让书籍走向心灵550字(15篇)
- 一年级五一的作文600字(11篇)
-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模版
- 物业课件培训结尾总结
- 农民合作社服务社区服务协议
- 公司财务预测与分析模型工具
- 六年级观后感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二十一400字13篇
- 华为主数据管理办法
- 储备土地巡查管理办法
- 静脉输液技术课件
- 临床试验病历书写规范与流程
- 2025四年级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教学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以水为界: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水环境协同发展探究
- 2025年秋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上)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从抽象到现实: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对抽象人的理论超越与时代价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