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语言和社会联系甚密,如鱼水关系,彼此共存、共荣、共变。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 粤语作为我国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对汉语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所引发的新思潮、创造 的新的社会意识正逐渐地影响着整个华夏大地。此外,粤语在海外的华人圈中也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对中国话的认知就等同于粤语。 但是我国粤语电视新闻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方言说新闻”。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 悠久的历史。1960 年 7 月 1 日,广州电视台首次播出以粤语播报的电视新闻,宣 告了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传播的开始。本文采取传播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 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取向,主要以我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区域内为研究范畴, 以广东地区为主要考察对象,不包括我国港澳地区、海外粤语使用区等。 电视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普及社会教育、丰富社会文化娱乐与提供社会服 务等功能,但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功能还是传播新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立 台之本”,是电视观众的第一需求,它的社会影响力巨大。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在 信息传播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受众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有赖于其 自身的传播性,也与其生存的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本体、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兴盛的 原因等传播要素分析,试着以广东南方影视集团、南方电视台及其王牌栏目城事特 搜为个案,从而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中如何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走出 误区,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粤语电视新闻,方言传播,媒介经营 iii abstract the relation is very inseparable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which is like the relation between water and fish.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exist together, thrive together and gradually change jointly. in the past 20 years, as the one of biggest dialect, cantonese strongly affect chinese to become more perfect. with the economic of guangdong developing speedily, its new ideological trend has gradually melted into the whole china. besides, cantonese also is used by chinese oversea more and more widely. even during one time, foreigners think that chinese is just cantonese. but cantonese tv news is not equal as “common dialect news”.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ave a long history. on 1st of july in 1960, guangzhou tv firstly recommend out the cantonese program “tv news”, pronouncing that cantonese tv news began to spread in the china. b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broadcasting, news, economic and culture,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study the administration of tv broadcast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tv has the functions in spreading information, guiding opinion on the public affairs, enriching social amusement and social education and so on. but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is spreading information. tv news is the sprit of the tv station, and is the essential need of the audience. so its affection is very strong to the societ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roadcasting,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idea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udiences idea, our countrys cantonese tv news relies on its own characte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ic, cultur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 analyze cantonese tv news and its audience, social environment, affection and the succeed reason. and taking “cheng shi te sou”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 more famous tv program iv of south tv station of guangdong south tv station, to research the developing room and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so that it help the cantonese tv news program break though the predicament and find a correct direction. key words: cantonese tv news, dialect spread,media management 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 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 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绪 论 1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体和骨干,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中国新闻学院郑 保卫教授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功能。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诞生至今已有五十一年的悠久历史,1960 年 7 月 1 日,广州电 视台首次播出以粤语播报的电视新闻,宣告了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传播的开始,但是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兴起却始于近些年。 一方面, 随着香港歌曲、 电视剧风靡华夏, 粤语才开始被广大内地受众认知、接受或推崇;另一方面,各地方言节目的火爆让大众 视角聚焦到了我国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 实际上,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绝不能和“方言说新闻”的现象划上等号。它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 粤语作为我国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 它有 着自己独特的语法并已经入文,对汉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所引发的新思潮、创造的 新的社会意识正逐渐地影响着整个华夏大地。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有着独特的存在和 发展价值,比如:在对抗境外电视媒体的进攻中,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是主力军,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粤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方言的形 成、发展和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有关,它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亡。粤语作为一种文 化认同感的载体,被传媒采用是必然;由于粤语在海外的盛行,它已经成为华人与故国 的精神和情感联系的纽带。 总之,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事业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粤 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研究将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事业及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 展做出一些贡献。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传播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 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统计数据,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地调查, 较为全面地分析 了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现实状况,有利于深化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传播的认 识,对探索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更有效的发展之路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2 本文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事业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 况,面临多方面的竞争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的健康、有 序发展?如何使它的传播更好的发挥功能, 服务大众?如何能有效的迎接挑战、 在困境 中突围?如何能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 不仅能对我国粤语电视新 闻节目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还将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及其它方言新闻节目 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 对于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事业来说, 这是颇具实际意义、 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粤语,是唯一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语言,在广东省占有主流地位。粤语的兴 起及各地方言节目的火爆让大众视角聚焦到了我国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 电视方言新闻 类节目在业内风生水起, 在学术界是讨论的热点, 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来 对我国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其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述,相关文献很多,但是对我国粤语电 视新闻节目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笔者在 1980 年至 2010 年 7 月的中国读秀学术搜索中输入“粤语新闻”,共找到相 关信息 574 条。其中有关粤语新闻的图书有 2 本、期刊论文 4 篇、报刊资料 8 篇、学院 论文 2 篇。 1.研究粤视新闻的相关著作: 1987 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辑部选编的广播电视史料选编中 简略的介绍了我国粤语新闻的部分历史,说明了我国粤语新闻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电视台年鉴 1997只是对央视粤语新闻节目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未进 行深入探讨。 2.研究粤语新闻的相关论文: 袁泽斌的粤语新闻的发展空间初探。作者在文中论述了粤语新闻的本体, 并且注重剖析了国内粤语新闻发展的基础。把粤语新闻看作一个系统,看作多种“力” 作用、制衡的结果,探讨了粤语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空间。 陈孝悦、芦敏在深港电视粤语新闻节目的画面研究中是以技术和艺术的眼 光来探讨深港两地电视粤语新闻节目的画面。 绪 论 3 目前,对粤语新闻探讨和研究却十分冷清,可参考的资料极少。对我国粤语电视新 闻传播进行整体研究的则史无前例。因此,笔者尝试着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自己思考、 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个案分析、经济学中的 pest 分析、数据分析、统计、访谈等方法,从我 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自身起源入手, 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 实际案例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困境进行论证,并对其前景进行思考。 (四)创新之处 1.综合性。本次探索吸纳多学科的研究,以传播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的 分析为主,结合经济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分析,使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 播的研究更加立体。 2.补偿性。 从文献综述中便可以看出, 目前业界和学界无人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 目传播所做过研究,对于拥有上亿受众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是一种缺憾。 3.对策性。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 困境及未来的发展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 义,对方言电视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4 一、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概况 (一)有关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概念的厘清 1. 粤语及粤语电视新闻的概念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或白话,英文称 cantonese,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 系汉语语族。在我国广东省及港澳地区属主流语言,在我国的广东中西部、广西西部、 香港、澳门等地区广泛使用,除此之外,粤语还通行于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 加拿大、英国等地的海外华人社区中。 “粤”不是来自于广东省的简称,而是来源于“越”。“越”本是古代对岭南的称 谓,古代“粤”“越”通用,而后发展为“粤”。粤语发展的历史悠久,自秦朝时期至 今,已经历了约 2,200 多年的时间。目前,粤语在广东省占有主流地位,全世界粤语使 用人口大约为 1 亿,其中广东大约有 6000 万,广西大约有 2000 万,海外及港澳地区共 有 1000 多万。这个数目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在全球则排在第 十六位。在汉语语族里,粤语是最接近全功能语言的语种。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 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它的广泛传播发展为传承中华文化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 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以粤语为载体的新闻播音和主持奠定了基础。 说到粤语电视新闻,自然要讲到粤语电视新闻的鼻祖粤语新闻。本文所研究的 范围虽然是以我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区域内, 以广东地区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为主要考 察对象。但是港澳电视媒体是我国粤语传媒的发源地,其在我国甚至世界广播电视传媒 历史上的地位是我们不得不提及的。1928年6月30日香港的第一家广播电台成立,用粤 语播送新闻及音乐,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粤语新闻了,但是国内最早的粤语新闻应该追溯 到1929年,广州市播音台(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开始用粤 语播送新闻。因此,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开播宣告了我国粤语新闻传播的开始。 1957年5月29日,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办的丽的电视台正式成立,取名为丽 的映声。丽的映声也就是香港亚洲卫视的前身,它不但是香港第一个电视台,更是全球 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它的成立标志着粤语电视新闻的诞生。这要比国内的电视新闻 一、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概况 5 诞生早一年。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意味着我国电视新闻的诞生。1959年广州电视台 成立 (它是当时国内成立最早、 规模最大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1979年更名为广东电视台) , 此时行政划分隶属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对内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电视部,1960年7月1 日,广州电视台经过试播阶段,正式用二频道播出黑白电视节目,首次播出以粤语播报 的电视新闻,这也是广东电视屏幕上出现最早的电视新闻节目。 1而我国粤语电视 新闻节目的传播要从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的成立算起,因此,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诞 生已有51年的历史,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事业始于广州电视台。 那么, 到底什么是粤语电视新闻呢?首先要弄清电视新闻的概念。 电视新闻顾名思 义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 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 它既传播图像又 传播声音,集聚了报纸与广播的传播优势。系统的讲,就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 镜头设计、拍摄、剪辑、解说词编写、配音合成等程序来完成的。它可以形象地报道事 物的发展过程,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但是,自从电视新闻诞 生以来未有专家学者对其加以定义,1990 年 7 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研究委 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牵头, 组织电视新闻理论者和时间工作者, 根据电视新闻进行 了科学的分类与界定,并对电视新闻有关条目作了定义式的界说,经过多次认真修改、 探讨,对电视新闻作了如下的定义规范: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 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 此后,电视新闻才得以正名,与广播新闻划清关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 据此,我们推出粤语电视新闻的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 为传播符号,用粤语来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 粤语电视新闻与“方言说新闻”现象的关系 深入理解粤语电视新闻的概念, 就要和近几年兴起的 “方言说新闻” 现象撇清关系。 绝对不能够简单的把粤语电视新闻归入“方言说新闻”的范畴。 从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传播发展来看,我国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兴起于“说新闻”和 民生新闻。“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成就了方言电视新闻的独特风格,“民生新闻”则成 就了方言电视新闻的独特内容取材。前者发源于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它将人际 传播引进到大众传播中来,在以往的中规中矩的宣读式或播讲式的播报方式中突出重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6 围, 使新闻节目更加生活化、 大众化和故事化。 而后者则将新闻内容及视角聚焦于大众、 民生,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02 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 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业界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某些学者认为它属于社会新闻。学 者时统宇认为:民生新闻的火爆是方言说新闻的驱动力。 目前,民生新闻节目和说新闻的节目火爆,在粤语电视节目中也不乏此类节目,但 并不是说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就等同于“方言说新闻”。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民生新闻 的理念、 “方言说新闻”的现象是近些年才开始的,方言说新闻与民生新闻的火爆相伴 而生。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虽然也有此类节目,比如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今日 关注、广州台的新闻日日睇等,但是粤语电视新闻历史悠久,从 1960 年 7 月 1 日广东电视台首次播出以粤语播报的电视新闻就已经存在,而且粤语电视新闻的内 容不仅仅涉及民生、民情、民意,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在 粤语电视新闻的定义中, 粤语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方言, 而是与普通话一样有着独特的 传播特性、 目标受众的语言, 而方言说新闻则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的播报方式及方言的在 电视传播中的作用。 (二)粤语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对于电视新闻事业这种精神水土亦是如此。电 视面对一方观众就是面对一方文化。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反映了电视新闻在现代社会 中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民族的主流文化促成了广播电视语言风格的主体和主线。 一个地 区的主流文化促成了本地区的广播电视语言风格的主体和主线。 而亚文化促成了主流文 化的边缘文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媒体主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信息传播(少数民族地区 主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信息传播),方言播音日益边缘化。粤语电视新闻则不同, 独立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语言系统之外,形成自己了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 不仅逐渐确立了其在岭南文化传播中的强势地位, 还由于粤语拥有独立的文字体系, 并 且经过“审音”、“正音”等标准化的改造,其应用于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 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有粤语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对新闻资讯的需求,粤语媒体应运而生。 3粤语电视新 闻节目的受众, 包括使用粤语的人群和接触粤语并认可粤语传播的人群, 而接触粤语的 一、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概况 7 人群都可以作为粤语的目标受众。 全世界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 1 亿, 而在我国大陆的使 用人口约 8000 万,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 47 个,占全省面 积的 1/3 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 24 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 别行政区全境使用粤语,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 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4 由此可见,粤语使用及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媒体在粤语方言区的传播广且密, 在粤语使用范围最密集的珠三 角地区,有一张高度密集的粤语电视新闻传播网。粤语电视新闻节目遍及省级、市、县 甚至经济发达的乡镇地区。 以佛山市为例, 它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下辖禅城、 南海、 顺德、三水、高明等五区。佛山电视台共分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佛山电视台公共 频道、佛山电视台南海频道、佛山电视台顺德频道、购物频道共五个频道,三水区及高 明的电视新闻媒体以佛山电视台分台的形式存在。 其中, 在佛山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影 响力最大,此台的四个新闻节目中,只有佛山电视台新闻联播是用普通话播出的, 佛山电视台影视频道唯一的新闻节目禅城新闻、南海频道的南海新闻、顺德频 道的 顺德新闻 都是用粤语播出的, 也就是是说四分之三的新闻节目是粤语电视新闻。 可以看出,粤语电视新闻在粤语方言区传播的广泛程度。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广泛传播与海外粤语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是分不开的。我 国汉语语系的其它方言在海外很少有像粤语电视传媒这样强大的影响力。粤语在香港、 澳门回归前在我国香港、 澳门地区享有官方语言地位, 目前粤语在港澳两地作为教学语 言使用, 还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 粤语在马来西亚 的吉隆坡等城市占据第一大语言的地位, 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是美国的第三大语言、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 5加拿大等国的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少不了粤语传媒的贡献。 如此看来, 美国之音用普通话和粤语对华广 播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粤语电视传媒遍及内地、我国港澳地区及海外,我国海外粤语电 视传媒的产生、 发展的历史是世界新闻传播历史的一部分, 但是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史 中却不得不提及, 它有着独特的媒体话语权系统同时又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的味道, 海 外粤语电视传媒虽然远离母体,但是却增加了母体的力量。 国学大师钱玄同曾说过:“方言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方言文学本身是一种独立 的文学。它们自己发达,它们自己存在。” 6粤语作为方言中的一种,亦是如此。粤语 电视新闻传播虽然是一种区域性的方言传播, 但是粤语新闻有着广泛受众, 粤语新闻媒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8 体以区域性的语言为纽带,实现了电视新闻的功能,达到了新闻传播的目的,在世界大 范围内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 (三)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存在及兴起是多种作用的结果, 它的存在及发展是有一定 的价值和意义的,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首先,粤语是我国汉语中的第一大方言,保留着大良的古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 宝,是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应该得到保护;粤语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 部分,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其次,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文化、习俗等有关,它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亡。 它作为一种文化认同感的载体, 被传媒采用是必然。 粤语的存在也是区域文化多样性的 要求。 再次,由于粤语在海外的盛行,粤语是华人与故国的精神和情感联系的纽带。 另外,在对抗境外电视媒体的进攻中,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是主力军,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还有, 粤语电视新闻拥有丰富的话语资源。 这与广东的社会、 政治、 经济环境有关。 珠三角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为粤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最重要的是新闻是立台之本, 它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 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传播事 业是我国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一部分,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对我国粤语电视新闻的传 播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9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pest 分析就是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这四个因素来分析,政治(political)用 p 表示,经济(economical)用 e 表示,社 会(social)用 s 表示代表,技术(technical)用 t 表示。它通常用于分析一个行业 所处的背景或一个行业所处宏观环境对于其战略的影响。 传播环境按照作用方式和层次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 的微观环境包括粤语电视媒体自身、 粤语电视新闻受众等等; 宏观环境是对我国粤语电 视传媒及其微观环境中各种因素都有影响的社会力量, 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粤语电视新闻 节目的传播必然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 而粤语电视新闻媒介与各个社会子系统 (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构成了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为此,对影响我国粤语电视新闻 节目传播活动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对研究其产生、 发展及未来发展走向 都有一定的意义。 1. 政治法律环境 在新闻的宏观语境方面,国家提倡“大力推广普通话”和广东本地传媒推崇“贴近 本地受众” 之间存在着矛盾。 国家早已下达了有关播音使用普通话的条例, 按理说, “废 除粤语”、“弱化粤语”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实情况是粤语传媒在不断的壮大而非 弱化,甚至个别普通话节目也在借鉴粤语的电视节目的传播理念和运营方式。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在 1951 年 6 月 6 号就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 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未来规范语言有 着深远的影响;1955 年,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又召 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强调推广普通话;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10 第十九条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2000 年,国家正式公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 十二条对广播电视播音做出了明确规定: 广播电台、 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 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并在第十四条中 规定广播、 电影、 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普通话)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8这为电视节目提供了法规依据。 另外, 2006 年 3 月 31 日,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表示, 非经广播影视行政 管理部门批准, 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 92007 年, 浙江省政府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进行了规范: 广播电视播音确需使用方言的, 应当报经 国家或者省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并规定方言电视节目必须配规范汉字字 幕。这为省级台的播音用语提供了范本。 10 近年来, 国家的推普工作一直没有松懈过。 宏观语境虽然使得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快 速发展,但仍饱受争议。 虽然,我们不能把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与“方言说新闻”的现象混为一谈,两者有着 很大的区别。但是,一方面,撇除“粤语电视新闻是否属于方言说新闻现象”的前提, 粤语始终摆脱不掉属于方言的历史根基, 好多粤语传媒可能早已忘却了与普通话相关的 各种法规;另一方面,近几年除了广州之外,全国其它各地越来越热的方言说新闻的态 势让国家语委开始发愁了。 推普工作从 1982 年至今,已经进行了近 30 年,但是现在又有逆转的形式。比如, 对少数民族地区及某些特殊地区实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 但在全国各地并没有强制性的 实行。 而南方卫视上星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用纯粤语播出节目的频道, 经过了国家广电 总局的特赦,也说明了国家对于粤语电视传媒的支持。 2. 经济环境 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区域,广东省经济地位的强势,经济环境的活跃,是粤语电 视新闻节目广泛传播的基础。 广东经济的实力强劲。 2009 年到 2010 年前三季度, 广东省的 gdp (国内生产总值) 一直稳居全国榜首(见表 2-1)。gdp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是指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11 劳务的价值。早在 2000 年,广东以大陆首个突破“gdp 万亿元”省份的成就迈入 21 世 纪;继 2004 年突破 2 万亿元后,广东 2009 年逼近 3 万亿元大关; 2010 年 11 月更是 率先迈入了“四万亿俱乐部”。 11 表 2-1 2009 年前 3 季度粤、苏、鲁三省 gdp 数据来源:证券之星 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消息:国家统 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抽样调查,2009 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574.72 元人民 币,增长 9.3%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12%,2010 年一季 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11 元,增长 10%;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广东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在不断升级。近年来,广东的产业格局日益合理化、 高级化,产业结构的走向模式也已经逐步向“三、二、一”发展。此外,广东省制定 了2010 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六大路 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了驱动力,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了马力。 广东的媒体经营模式灵活,市场化程度较深。广东媒体经营已经走上市场经济的 轨道。在计划经济时代,媒体高度政治化运行,主要靠政府拨款生存,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大众媒介的产业属性凸显,从纯事业型单位走向“事业单位,企业 化管理”,1998 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国家今后对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多数 事业单位,将逐年减少,3 年后这些单位要实行自收自支。 13因此,2004 年,广东南 方影视广播影视集团应运而生。它是全国第一个“由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 单位联合组成”的全省性事业集团,南方传媒集团是由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12 台、南方电视台、广东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 全省 19 个地级市和 76 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组成;电视信号覆盖亚洲、大洋洲、非洲及 东欧等 53 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达 20 亿以上。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广东电视传媒带来了一把经济环境的双刃剑,一方面,从一 定程度上给广东电视传媒带来了驱动力,促进其健康、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过大的 竞争压力可能会导致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的电视文化产品产生媚俗化倾向,偏离其 应有的主流价值取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科技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讲,有 厚重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广东电视传媒一定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空间。 3. 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的盛行有着多种历史和文化原因。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的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本文以受众最为庞大的广东地区 作为分析标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现实性。据广州日报报道,2007 年广东常住人口 约 9449 万,已超过河南,居全国第一,据统计,2007 年,包括广州在内的多个城市 流动人口出生人数已超过户籍人口,并预测,到 2032 年年末,广东年均常住人口将达 到峰值 9998 万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应祥副研究员解 释,“常住人口”除了包括广东户籍人口,还包括在广东连续居住超过半年的外省流 动人口,如果加上居住时间不满六个月的暂住人口,广东实际管理人口超过一个亿。” 15 广东常住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广东电视传媒潜在粤语受众的增长。 从图 2-1 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人口增长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从 3000 万到 4000, 用了 13 年的时间,从 8000 万到 9000 万却用了仅仅 3 年的时间。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13 图 2-1 1954 年-2007 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长图 数据来源:广州日报 其次,粤语电视新闻的受众结构较为简单。粤语的主要使用者是本地居民、来自 广东本省人员及部分外地人员。 本地受众有着非常高的忠诚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顽固”来形容。粤 语电视新闻节目历史久远,本地人已经把讲粤语作为一种习惯。因此,在广东这样一 个新闻消费大省,相对于普通话来说,粤语更加有群众基础。长期以来,广东省各大 媒体的新闻资讯大多数由粤语传播,这是历史形成的。虽说,国家的推普工作已在全 国各地进行(当然包括广东省),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语言习惯难以改变。 而更多的外地人员在进入到粤语文化圈后也渐渐地接受,有的甚至融入其中。一 直以来,因为广东近海的地理环境,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广东的文化和 语言较为开放和强势。在本世纪八、九十年代,会说粤语和能听得懂广东话,曾是一 个外来人员能否尽快融入广东社会的基础。因此,大部分的外来人员在广东生活一段 时间后,也成了粤语电视新闻的受众。 在广东传媒文化圈,可以说广东省级传媒是广东省各地方台的“老大哥”。在广 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省级频道,普通话电视节目与粤语电视节目共生、共存,但 是粤语电视节目处于优势地位。而在各地方电视台这种情况亦是普遍。据笔者调查发 现,目前广州市周边的佛山市、中山市等市级台、县级台、镇级台都产生了普通话与 粤语并存的局面。以中山市电视台为例,中山市电视台有综合频道和公共台两个频道。 其中,综合频道的每天播出的中山电视新闻、城市零距离用粤语播出,而中 山市公共频道则每晚直接转播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14 4. 技术环境 当今,电视传媒的发展有赖于电视技术的支持。纵观我国甚至世界电视新闻传播 业发展的进程,电视技术的发展是电视传媒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对电视传媒业有着巨 大、持续的影响。 目前,在全球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的氛围之中,数字电视和 iptv(网络电视) 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并成为我国电视传播主要的技术支撑。数字电视指基于数字技术平 台,从节目拍摄、编辑、发射、传输到接收、显示的全程数字化电视系统,根据传送 方式不同,可分为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移动数字电视。但目前后两种 传播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是数字化的,它的信号损失小,接收 效果好,图像更加清晰。 16 2008 年,我国成功发射“中星九号”卫星,它首次采取了不加密方式开展电视节 目直播到户的传输业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卫星电视时代。它与地面、有线数字电视 相比的明显的优势就是覆盖面积更大。 17但是,早在 1993 年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 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并且次法案一直使用至今,内容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 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 行政部门审批。 18因此,城市居民无缘免费观看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付费电视的时代 也随之而来。 但是付费电视并不完全是数字电视。前者强调的是“内容为王”的商业概念,后 者强调的是技术。数字电视可与收费电视(也就是目前普遍的电视接收方式)共同发 展是国内外数字电视未来发展的一个明显走向。 其实,相对于报纸、广播等其它大众 传媒来说,电视的优势体现在这先进的传播技术上。 电视数字化是电视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数字电视不但是一个由标准、 设备和节目源生产等多个部分相互支持和匹配的技术系统,而且将对相关行业包括电 视传媒产生影响并促进其发展。 目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也在继续以技术的革新应对新兴媒体的竞争。电视节目 现场直播常态化得益于 sng 转播车的普及,这使电视媒介多了一门对抗新兴媒体的重 要法宝。此外,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台都已经抛弃了线性编辑技术而采用非线性编辑技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15 术,改变了以往落后的制作流程,新闻制作多元化紧紧围绕资源共享展开,为节目编 辑、播出提升了效率,也为提高节目的质量做出了贡献。 而 iptv 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网络电视,它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 (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 过宽带互联网和互联网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 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但是实现它并不困难,只要支持互联网协议的通信网络同时 具备足够的宽带。 19但是,2010 年 4 月 12 日,iptv 在中国的发展几乎遭遇重大打击, 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省广电局发出一道“41 号文”, 封杀 ip 电视业务,这意味广 东省将叫停 iptv 业务 。iptv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坎坷。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受社会各个子系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境、 技术环境)的影响,它的发展是各种力量的合成结果。pest 分析模型如图 2-2: 图 2-2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 pest 分析模型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 (e) :) : 经济增长、运 营模式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 (t) :) : 技术变革、技 术支持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 节目 pest 分析图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 节目 pest 分析图 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 (s) :) : 人口分布、文 化习性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 (p) :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研究 16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自身的传播特性 1. 新闻栏目“本土化” 所谓“本土化”, 在经济学中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 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 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 地公司,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 道国经济中的过程, 也是着实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 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 文化模式的过程。 20但实际上,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下, “本土化”的含义并非完全如此, 在笔者看来它有三层含义, 首先, “本土化”意味着渗透和融入;其次,尊重并注重当 地人文环境;再次,它与当地消费者的市场相互协调。 “本土化”的定义可以运用到其 它很多行业,比如我国的粤语电视传媒业和我国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中。 从我国电视传媒本土化的发展轨迹来看, “本土化”与地球村、经济全球一体化、 国际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正是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才成就了 “本土化” 。这些道理嫁接到我国粤语电视新闻栏目中,其“本土化”又有了更深层次 的涵义。 首先, “本土化”是建立在“一体化” 、 “国际化”之上的,它已经打破人们长久以 来认为它是一种狭隘的地域观念的思想。 粤语电视新闻侧重于新闻解读的当地化, 不管 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它都会以独特的“本土”视角来解读,这是与本土文化的融 合。我想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目前,传媒业有一个发展趋 势就是传播的窄小化、专业化,这样的传播方式更有利于小范围内感情的传递,更容易 抓住目标受众。我国粤语电视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区域传播,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属于 区域传播,是“窄小化”的一种异化表现。 其次,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本土化”与语言的贴近性是分不开的。电视新闻 传媒想要和观众拉近心理上的距离, 就要找到一条拉近与观众距离的途径。 这要从新闻 价值五要素中的“接近性”来讲,与受众联系紧密程度越高的,新闻价值也越高。 “接 近”不仅包括传播内容的接近也包括传播形式的接近,那么语言就属于传播形式了。作 为地方电视传媒来说, 传播内容的接近性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早已在业内达成了共 识, 而在传播形式上如何达到贴近性却没有更多的路子。 但是在粤语文化悠久及深厚的 二、我国粤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17 在粤语方言区,这里的语言习惯、历史原因与“接近性”的传播理念契合了。通过粤语 这种语言外壳来传播新闻, 比起用普通话来讲更容易与受众产生亲近感, 更容易为百姓 所接受,这是尊重并注重当地人文环境的表现。 再次,长期以来,香港的各大电视台是广东传媒的最大竞争对手,特别是在新闻节 目、影视剧、综艺节目等方面。但是近年来,广东各地方及省级电视台都一改以往的传 播模式,走起了“本土化”的路子。收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收视率。在南方影视集团的 支持下,像南方卫视的城市特搜 、广州电视台珠江频道的今日关注等一批优秀 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反攻,不断推陈出新、对节目进行优化、改版,迎合当地受众的口 味,积极与同时段、同类型的翡翠台的六点半新闻报道等节目竞争,最终取得了良 好的成效。 随着粤语传媒的日渐成熟,粤语传媒在其区域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网络。各粤 语电视新闻传媒对所在区域的受众市场及社会文化熟悉程度的增加, 对于粤方言区当地 居民来说,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制作的粤语电视新闻节目对他们就有了无穷的魅力, 其贴 近性和亲切性就无可置疑。 2. 语言风格“独特化” 粤语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独特的电视新闻栏目,但是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传播形式。 这种传播形式的独特性来源于其语言载体的“独特化”。以粤语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岭南 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是粤语电视新闻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培训课件
- 船舶机舱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与案例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做法
- 民族舞课程课件
- 全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 2025年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操作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三中全会新质生产力解读
- 2025年胸心外科胸部手术术中护理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劳动工具的改进设计》六年级综合实践课件
- 村级换届业务培训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导学案2
- 全国赛课一等奖2024版新教材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 GB/T 22838.5-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5部分: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
-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供应链管理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JT叔叔医道课1-50集完整稿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精美课件(第3课时)
- JB-T 8881-2020 滚动轴承 渗碳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 2024年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普格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