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1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2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3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4页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瓯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历史期中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 b. c. d.2.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a.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b.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c.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d.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3观察下图,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 d贵族、君主4在雅典,每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a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b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5. 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6.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 b. c. d.7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不可能遇到的经历是a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 b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c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 d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8.“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的赋税收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增强军队的战斗力9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将秦国构建成一个彼此互相牵动拉扯、无人能够摆脱的社会网络。这主要是由于变法a颁布分户令 b“燔诗书以明法令” 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0.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11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 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b c d12.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13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14.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组织十字军东征 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教权高于王权a b c d1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甲: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乙:信徒皆为祭司丙:用世俗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丁:回到圣经来a. 甲、乙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16.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b.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17. 马丁路德号召“运用百般的武器”讨伐教皇和红衣主教等蛇蝎之群,同时号召“尊敬长官”、“服事政府”,这反映出他主张a与王权共同反对宗教信仰 b反对教皇特权但不反对王权c只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控制 d王权脱离教权控制并高于教权18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19.“沙皇和贵族在1917年崩溃前,面对革命威胁万分恐慌。使俄国将西方式革命作为异己来接受,但自身痛苦经验即1718世纪农民战争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上层意识,起义群众的名字”具有了魔力,“普加乔夫”一词成为农民造反的代名词。上层中改革拥护者竭力渲染面临爆发“农民革命”之虞,借助这张王牌敦促政府改革。上述文字表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战争的威胁 b.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c.贵族的不满 d.封建统治者的觉悟20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度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2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22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日本门户打开了b、改革时代到来了c、民主政治建立了d、扩张战争开始了23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里的“差距”主要是指a落后的交通工具与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差距b落后的幕藩体制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c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2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排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车、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5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人口800105016005425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aqw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26.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27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的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光绪帝对变法犹豫不决 b、顽固派力量强于改革派c、力量对比对改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资产阶级势力弱小28. 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c.进行社会风俗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29.“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这则有关戊戌变法的材料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30有人说,如果不是秦孝公就不会用商鞅,不是刘备就不会用诸葛亮,不是宋神宗就不会用王安石。这一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改革必须a得到皇帝的强力支持 b取得君主的绝对信任c获得制度的有效保障 d拥有态度坚决的改革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4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4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6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4分)(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6分)34、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