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伤致双股骨上段骨折1例.doc_第1页
产伤致双股骨上段骨折1例.doc_第2页
产伤致双股骨上段骨折1例.doc_第3页
产伤致双股骨上段骨折1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伤致双股骨上段骨折1例【关键词】 双股骨上段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关键词:双股骨上段骨折; 牵引复位; 固定我院于200412采用手法牵引复位,加用绷带将骨折双下肢固定胸腹部,治疗效果佳,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男,3 d,家属代诉以“双下肢活动后致哭闹3 d”为主诉入院。患儿系 G2P2,足月阴道分娩,在家行旧法接生后每于双下肢活动哭闹不止,伴拒乳嗜睡,无发热、口吐白沫、抽搐,无呕吐、腹泻等。未经检查,于今日就诊本院门诊,经相关检查后拟“双股骨上段骨折”收入院。查体:T37 HR132次/min,R42次/min,体重3.6 kg,神志清楚,面色黄染,哭声可。抱送入院,全身皮肤及粘膜轻度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双大腿上段软组织肿胀,同角度畸形,异常活动,触之患儿哭闹,骨摩擦感。远端肢体外旋,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受限明显。X线透视检查示:双股骨上段成角骨折。见图1,实验室检查尿羟脯氨酸正常。图1 产后新生儿双股骨(略) 图2 骨折愈合后X线示意图(略) 上段成角骨折X线示意图 2 治疗方法双股骨骨折成角约900,先手法牵引复位后,用纸棉保护双大腿皮肤,分别用小夹板固定。胸腹部垫棉垫,再用绷带将患肢固定胸腹部。暴露会阴及肛门。复查 X线检查示:患肢骨折对位,对线可。两周后拆除绷带夹板,复查X线透视检查示: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3 讨论患儿产后3 d发现双股骨上段骨折,可能是先天成骨发育不全或产伤引起骨折。先天成骨发育不全又称脆骨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为骨骼内矿物质及骨基质的缺乏及骨骼本身发育细小,骨质脆弱,易出现多发骨折,可发生人生任何时期,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远端还常累及其它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等。成骨发育不全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0.05%1,多见于四肢,尤其下肢多见。实验室检查尿羟脯氨酸增加,X线长骨细小,骨皮质变薄。而产伤大多数是发生在患儿胎位不正及分娩过程中助产手法操作不当所致。其中锁骨骨折较多见,而双股骨同位同角度骨折较少见,未见文献报告。经产科分析大多因臀位牵引时用手钩住双下肢上段操行不当所成。该患儿家族无成骨发育不全遗传病史,骨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未在正规医院分娩且胎位不正(臀位),非专业人员(农村接生婆)操作不当。产后发现双股骨上段同位同角度骨折。故考虑产伤因素可能性大。新生儿产伤致股骨骨折治疗方法有文献报告骨折移位纠正后用小夹板固定2,也可将伤肢用绷带固定胸腹部3,笔者将两种方法并用。既可克服用夹板固定后双下肢活动夹板松动致骨折移位,又可克服因用绷带固定患肢而影响双下肢血运。新生儿生长活跃,骨折愈合快。两周后拆除外固定,不影响关节活动,3个月复查X线检查,骨折完全改造塑形,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见图2。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发生骨折时有发生,多因难产时助产手法不当所致。产伤致股骨骨折多发于中1/3,而上1/3双股骨同位置同角度骨折少见,经笔者治疗后,该患儿与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07.2 乐 杰.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0.3 裘法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