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doc_第1页
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doc_第2页
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doc_第3页
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doc_第4页
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关键词】 产钳【摘要】 目的 评估单叶产钳阴道助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对我院20002004年采用单叶产钳、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头位阴道助产的285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三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 结果 与双叶产钳组和胎头吸引器组比较,单叶产钳组助娩时间短,新生儿损伤小;与双叶产钳组比较产妇并发症少(P0.05);但S +4 以上助产成功率较双叶产钳组低(P0.01)。 结论 单叶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助娩方式,可减少不必要的母儿损伤。可完全取代胎头吸引器,但不能完全取代双叶产钳。 关键词 产钳 胎头吸引器 助产 Forceps versus vacuum extraction for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Wang Donglian Hunan Maternal and Infant Hospital,Changsha41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by using one of the forceps.Methods 285pregnant women delivered by vacuum extraction or obstetric forceps during1998to2002were included,apprai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ssisted vaginal delivery by forceps and vacuum extrac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vacuum extraction and both forcep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jury to the baby,as-sisting time by only one of the forceps(P0.05).And there was less vaginal injuries than using both forceps(P0.05)。1.2 助产适应证 (1)宫缩乏力;(2)胎儿窘迫;(3)第二产程延长或有延长倾向;(4)产妇有合并症或并发症需缩短第二产程。1.3 助产必备条件 (1)宫口开全;(2)无明显头盆不称;(3)枕先露,胎头双顶径已达或已过坐骨棘平面,先露骨质最低点已达S +2 以下;(4)胎儿存活;(5)胎膜已破。1.4 方法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术前导尿排空膀胱,初产妇行会阴侧切。所用吸引器为国产硅胶吸引器,用注射器抽空气150200ml;产钳为Simpson产钳及Kielland产钳,均按妇产科手术学 1 正规要求操作。单叶产钳选用Kiel-land产钳的左叶或右叶,左(右)枕横位、枕后位时,术者左(右)手握左(右)钳柄,凹面朝前,右(左)手四指掌面朝前,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将左(右)钳叶沿右(左)手掌伸入手与胎头之间,然后右(左)手引钳叶徐徐向胎头左(右)侧及深部滑行,最后钳叶置于胎头左(右)侧。以枕骨侧下方为支点,左(右)枕位时逆(顺)时针旋转,边旋转边向前上方带出胎头。正枕前位时勿旋转,任选左(右)钳叶置于相应胎头一侧,直接向前上方带出。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 2 检验。 2 结果 2.1 胎头位置与助产成功率 胎先露骨质部已达盆底,S +4 及以下时,三组助产均成功。S +4 以上时,双叶产钳助产成功率高为100%,与单叶组68.8%及胎吸组64.3%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见表1。2.2 助娩时间 从置器至胎儿娩出时间,双叶产钳组为(2.121.21)min,单叶产钳组为(1.721.02)min,胎吸组为(4.432.41)min,单叶与胎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3 新生儿并发症 单叶组新生儿并发症少,胎吸对新生儿损伤较重,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2.4 产妇并发症 三种助产术对产妇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软产道裂伤,其中双叶产钳组产妇软产道损伤重,发生率高,控制阴道助产条件(除去S +3 以上的18例)后,其会阴、阴道裂伤率与胎吸及单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道血肿、宫颈裂伤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表1 三组胎头位置与助产成功率比较 (略)表2 三组新生儿并发症比例 (略)表3 三组产妇软产道损伤比较 (略) 3 讨论 传统的阴道助产模式为胎头吸引术和双叶产钳术,其中胎吸术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借助特制的胎头吸引器,形成负压吸住胎头并牵引娩出胎儿的方法。其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放置时不需越过胎头及伸入产道深处,不占据盆侧壁空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小 2 ,但由于在胎儿头皮形成负压吸引,对胎儿的损伤有时可能很严重,据报道胎吸造成的头皮血肿和颅内出血率较自然产高 3 。且由于所加负压限制,形成的拉力较小,胎头位置高或产道阻力大时,容易滑脱失败。双叶产钳术是用一种特制的钳子,分别将其左右两叶置于胎头两侧,扣合后夹持胎头牵引娩出胎儿的一种助产方式 2 。其优点是着力点稳、形成的拉力大,助产成功率较高,但由于双叶产钳体积大、本身占据盆侧壁空间,故对母婴损伤较大,容易造成母体会阴、阴道、宫颈撕裂伤,甚至会阴、度裂伤 4 。易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甚至围产儿死亡,且产钳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如产钳放置不当即可造成母体和胎儿损伤,因而初学者不免视为畏途。 单叶产钳是近年临床开始试用的一种新的助产技术,其操作简单,娩出胎儿快捷,尤其对母儿损伤小 5 。我们的资料也显示单叶产钳助产不仅助娩时间短,而且母儿的并发症较胎吸及双叶产钳少,80例患者中仅有2例新生儿头皮擦伤,1例新生儿窒息,1例轻度会阴裂伤。与胎吸组相比,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窒息发生率及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助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故单叶产钳助产明显优于胎吸术,且胎吸失败后改用产钳助产,既经过多次手术操作增加母婴损伤,又耽误胎儿娩出时间,给母婴带来严重不良后果。Kappy指出胎吸失败后可造成胎儿头颅损伤,如果再次使用会对胎儿产生危险,对母婴存在危急情况者尤其不利 6 。而单叶产钳助娩失败后改用双叶产钳,并不增加母儿并发症。因此我院自2004年废弃胎吸术,由单叶产钳取代。单叶产钳虽较双叶产钳助产母婴损伤小,但单叶产钳助娩着力点不牢固,在胎头颅骨部未达盆底时易滑脱,助产成功率低于双叶产钳,因此尚不能完全取代双叶产钳。2004年后我院阴道助产模式转为单叶产钳与双叶产钳的选用。我们的经验是当胎头颅骨达盆底,尤其是持续性枕横位、产道较紧、耻骨低、耻骨弓角度小时,单叶产钳优于双叶产钳,但胎头骨质S +3 以上时,单叶产钳助产易失败,宜直接选用双叶产钳,胎头骨质达S +3 S +4 时,可试用单叶产钳助娩,有阻力时立即放置另一钳叶,改用双叶产钳。总之,单叶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助娩方式,临床应用适当,可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母儿损伤,且操作简单、方便,初学者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08.2 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12-326.3 信玉山.新生儿颅内出血34例分析.中国优生优育杂志,2001,12(3):76.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