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doc_第1页
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doc_第2页
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doc_第3页
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doc_第4页
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4(总2758)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08年11月17日武汉市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武汉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启动“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工程等措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武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武汉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加快开发现代都市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目标、科技创新构架及发展战略,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2. 实施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专项,提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2004年,武汉市启动了“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专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4亿元,重点支持了汉口精武、小蜜蜂等56家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加大自身研发投入。通过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项目产生国家专利110项,研制新产品、新品种89种,制定产品与方法新标准78项,鉴定成果34项,年新增产值22亿元。2007年,全市230家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形成了黄陂芦笋、水禽,新洲食用菌、蔬菜等“一区一(几)特”的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模式。3. 启动“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工程,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2007年,针对“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等武汉市农业发展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围绕“两型”农业中的农业节水灌溉、轻简栽培、秸秆气化等重大技术难题,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攻关,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4.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创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全市实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重点支持了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个、农业企业技术研究中心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各类专业技术共享服务平台18家及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家,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的市、区、乡镇三级农技推广网络。累计转化成果70项,辐射基地20万亩;三年来,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82项。实现了政府、龙头企业、农民、中介组织、市场等主体的对接,新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网络逐步形成。5. 试点星火富民小额贷款,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融资新模式。在推进星火富民工程中,武汉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以武汉科技创新投资公司、武汉科技担保公司为依托,用科技三项费用进行贷款贴息,向6家龙头企业发放2500万元贷款,带动科技示范户1259户。6. 培养多层次的农业技术人员,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人才队伍。一是通过实施市级产业化专项、平台、晨光等计划,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二是有计划地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业科技第一线,扩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是鼓励农村青年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成才,考取绿色证书等资格认证,不断更新和拓宽专业知识;四是通过星火培训,推行网上远程视频教育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当家人等各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10万多人。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1. 建设武汉城市圈农业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两型社会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一是着力构建武汉及黄石、鄂州等周边八城市的区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研发在武汉,基地在城市圈”的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的建立。二是加大城市农产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科技攻关。组织实施好一批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及成果转化类重大项目,继续做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应用基础性的超前研究。三是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2. 促进农业科技投入多元化,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采用“无偿+投资+贴息”等方式,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支持民间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对农业企业进行融资;鼓励具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争取上市,形成以科技三项经费及政府引导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社会资金为支持,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5年内培育产值过10亿元、5亿元和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在10家、20家和50家以上。3.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工程”,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主动融入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每年组织农业技术难题20项左右和产学研结合项目15项左右,实现创新源头与创新主体间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4. 加快农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层次分明的高效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5年内,80%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要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种植种苗、食品安全控制等10个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农村信息化、星火科技示范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步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专家服务团队建设;在每个万亩连片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农技示范、推广、咨询等服务,为农户提供专业化、一条龙的技术服务。5. 以“重点、特色、示范”为原则,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体系。围绕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以及特色产业,做好示范体系总体规划、选点布局、政策引导等工作。5年内,在全市建设20个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100个农业科技示范村和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示范基地为平台、以示范村与示范户为基础,以板块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体系,形成一批符合两型社会的示范主体,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6. 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农业产业化专项计划、晨光计划等为依托,每年培养120名以上的农业科技创新骨干、300名以上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人才;依托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以上的科技型农民。要突出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