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森林资源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石家庄经济学院,.ppt_第1页
第四章森林资源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石家庄经济学院,.ppt_第2页
第四章森林资源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石家庄经济学院,.ppt_第3页
第四章森林资源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石家庄经济学院,.ppt_第4页
第四章森林资源统计(资源与环境核算-石家庄经济学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源环境统计 森林资源统计 自然界各种资源中 森林的用途最为广泛 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提供精神享受多样的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统计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 一 森林资源概述二 森林资源的影响因素三 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内容 一 森林资源概述 1 森林资源的范畴2 森林资源的自然特征3 森林资源的经济特征 1 森林资源的范畴 广义理解 森林生态系统狭义理解 森林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的解释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 林木 林地以及依托森林 林木 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 包括郁闭度0 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 灌木林地 疏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资源统计角度的理解 林地 森林用地林木 森林中的木本植物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资源统计的主要对象 2 森林资源的自然特征 可再生性结构复杂生产能力强大分布 组合的区域性 3 森林资源的经济特征 经济功能多样性 直接经济功能 间接经济功能稀缺性 二 森林资源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2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光 热 水等土地 地质地貌 土壤状态等 2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经济城市化战争 三 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内容 1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2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3 森林资源价值量统计 森林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1 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林地和林木数量构成分布质量变动 2 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林地资源利用林木资源利用 3 森林资源价值量统计 直接经济功能 提供物质性资源 林地资源价值和林木资源价值间接经济功能 提供生态服务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 森林资源统计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一 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问题二 林地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三 林木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四 森林资源质量统计五 森林资源帐户 一 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问题 森林资源的分类森林资源信息的获取 分类 按起源划分 天然林人工林按树龄划分 同龄林异龄林 分类 按功能或培育目的划分 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 分类 按优势树种划分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按所有制属性划分 国有林集体林 森林资源统计调查 森林资源相关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 森林资源调查的类型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 三类调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调查单位 省 市 自治区 调查周期 5年左右调查目的 森林资源状态 趋势的宏观把握 调查内容 调查区各种土地面积和森林资源的面积 蓄积量 生长量 枯损量 消耗量和更新状况 中国森林资源清查 1973 1998年间 共已完成五次此类调查 第一次 1973 1976年 第二次 1977 1981年 第三次 1984 1988年 第四次 1989 1993年 第五次 1994 1998年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调查单位 森林经营单位 如国营林业局 国营林场 县或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等 调查目的 森林资源经营 管理及其方案设计 调查内容 边界确定 各类森林面积 权属 蓄积 生长情况 生长环境等 作业设计调查 调查单位 林业基层生产单位 调查目的 作业设计 调查内容 视作业设计要求而定 一般包括森林 包括林地 面积 立地条件 森林类型 林分生产状况 径级结构 作业条件等 二 林地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1 林地资源实物量统计2 林地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 林地资源实物量统计 某时点林地面积及其构成 林地分类 部分地区林地资源 2 林地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 一定时期内林地面积的变化 中国第三 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各类林地面积对比 林地资源的变动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分类和再评估因素对林地资源存量的影响 绝对增加 造林 自然扩张绝对减少 林地荒漠化 林地退化分类和再评估 林地资源变动分析 分析角度 从林地面积与非林地面积之间的转化入手从林地的内部结构调整入手分析要点 有林地面积变化用材林面积变化无林地面积变化 有林地面积增加量 疏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灌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未成林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苗圃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非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面积 中国第二 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有林地面积变化分析 单位 万公顷 中国第三 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各类林地面积变化 单位 万公顷 三 林木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 林木资源 通常意义的森林 1 林木资源实物量统计 林木蓄积量2 林木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 林木蓄积量的变动 林木资源实物量统计 总蓄积量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总蓄积量按林木种类统计分类蓄积量林分 森林蓄积疏林木蓄积散生木蓄积四旁树蓄积 部分地区林木资源对比 单位 万立方米 2 林木资源实物量变动统计 林木蓄积量的变化 中国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总蓄积量变动 中国各类林木资源变化 单位 亿立方米 四 森林资源质量统计 主要指标 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森林的林龄结构比例用材林林木的径级组比例 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 反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多少 与森林资源质量成正比 计算 平均单位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 林分林木蓄积量 该林分所占面积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1984 1988年间 中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为79 18立方米 比第二次清查下降5 11 用材林每公顷蓄积量为77 10立方米 比第二次清查减少8 25立方米 下降了9 67 森林的林龄结构比例 森林资源中各林龄林木的面积或蓄积量比例 林龄划分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林龄结构比例应适当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第二次清查中全国林分幼中龄林和成熟 过熟林比例大致为2 45 1 按蓄积计算林龄结构大致为0 724 1 第三次清查中面积比为4 1 蓄积比为1 17 1 用材林林木的径级组比例 不同胸径组林木的比例 计算标准 蓄积量或林木株数 径级组比例应保持基本稳定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级材株数占用材林近 成 过熟林株数的70 6 蓄积占用材林近 成 过熟林蓄积的75 6 级材株数占18 6 蓄积占16 9 级材株数占10 8 蓄积占7 9 五 森林资源帐户 森林资源统计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 一 林地资源利用统计二 林木资源利用统计 一 林地资源利用统计 1 森林覆盖率2 各类林地面积结构3 采伐迹地更新率4 林地生产率 森林覆盖率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面积 包括郁闭度0 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 竹林地面积以及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农田林网以及四旁 村旁 路旁 水旁 宅旁 林木的覆盖面积 反映一国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中国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覆盖率 各类林地面积结构 各类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比重及其对比 反映林业用地的利用情况 采伐迹地更新率 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造林合格面积与相应时期的采伐面积和火烧迹地面积之比 反映森林资源的更新情况 林地生产率 单位林地面积的年产量或产值 反映林地的生产利用程度和效果 二 林木资源利用统计 1 森林资源开发率2 采伐面积 采伐蓄积量 成材量与出材率3 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资源开发率 已开发森林资源占全部森林资源的比例 统计口径 面积或蓄积量 与森林资源开发程度成正比 保持适度 采伐面积 采伐蓄积量成材量 出材率 采伐面积 报告期实际采伐的伐区面积 采伐蓄积量 报告期实际采伐蓄积量 出材量 报告期实际采伐的林班面积中生产的原条 原木 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 出材率 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之比 反映林木资源的利用是否得当 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率 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量与采伐剩余物总量之比 反映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森林资源统计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一 林地资源价值估算二 林木资源价值量统计 一 林地资源价值估算 1 林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2 用材林林地资源价值估算 林地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 林地立地质量林地区位因素林地经营目的 林地立地质量 林学质量 分析角度 林木生长的影响要素 分类 肥沃型 较肥沃型 中等肥沃型 贫瘠型 林地区位因素 林地所处的地理位置 自然区位 地貌区位 社会区位和交通区位等 林地区位等级 按林地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划分 林地经营目的 林木生产出的木材以及其他林副产品的种类和经营目的是林地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 2 用材林林地资源价值估算 林地用材林林地同龄林林地林地期望价法林地市价法异龄林林地第一步 估计林地 林木的总价值 第二步 分割林地 林木的价值比例系数法剩余价值法 林地期望价法 思路 假定可以对林地永续利用 而且每个经营周期林地上的收益相同 支出的成本费用也相同 因此 将某一林地能永久性取得的土地纯收益 按照一定利率贴现成现值 该现值累加求和所得的值就是林地的期望价值 即林地的价格 计算公式 优点与缺点 理论较为完美假设严格 信息需求全面 林地市价法 思路 寻找相似物 再调整差异 关键 参照案例的选择 调整系数的确定 一般应比较3个以上的参照案例 计算公式 二 林木资源价值量统计 1 林木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2 林木价值估算 1 林木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木材产品售价和生产成本出材率营林生产成本树种的价值差异时间因素 2 林木价值估算 林木资源类型成熟林木林木市场价值扣除成本即可未成熟林木幼龄林造林成本 利息 利润中龄林未来收益折现造林成本 利息 利润两种方法相互校验近熟林未来收益折现 常用方法 1 市场价倒算法2 现行市价法3 立木费用法4 收益还原法5 重置成本法 1 市场价倒算法 又叫剩余价值法 思路 从林木产品市场交易价格倒推林木价值 方法 森林资源砍伐后的市场销售总收入 扣除木材经营成本及利润 剩余部分即为林木价值 计算公式 林木价值 W C F其中 W为木材销售总收入 C为木材经营成本 F为木材经营利润 方法评价 方法简单资料易得贴近市场价格适用范围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2 现行市价法 又称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思路 与林地市价法类似 计算公式 方法评价 适用范围广 任何林龄的林木估价 方法简单 使用前提 成熟的森林资源市场 一般也要求取3个以上参照物 森林资源统计 第一节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统计第二节森林资源实物量及其变动统计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统计第四节森林资源经济价值估算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五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一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二 森林资源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三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案例 一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1 等效物替代法2 相关比例法3 收益资本化法4 补偿变异法 等效物替代法 思路 资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等效应的资源应该具有相等的价值 注意 等效物的稀缺性 应使用影子价格 2 相关比例法 思路 森林是多种功能的共同载体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大小与森林数量 质量 构成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 森林物质性资源的价值与其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具有相似的比例关系 关键 比例的确定 二 森林资源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 1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核算2 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核算3 固碳供氧功能价值核算4 游憩观光功能价值核算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核算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构成林区森林林木降雨截流量枯枝落叶层吸水量林地土壤持水量计算方法 等效物替代法等效物 等量库容的水库 2 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核算 功能构成保持土地生产力 保持水土 功能丧失后果生产力下降 生产力损失江河及水库淤积 淤积损失其他方法 等效物替代法 3 固碳供氧功能价值核算 固定二氧化碳的数量 气候变化价值评估提供氧气的数量 氧气生产成本 4 游憩观光功能价值核算 旅行费用法收益资本化法 三 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案例 1 长白山林区森林水源涵养价值估算2 长白山林区森林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核算3 长白山林区森林固碳供氧功能价值核算4 长白山林区森林游憩观光功能价值核算5 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估算 案例背景 长白山主体林区地处吉林省白山市 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 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低温多雨 无霜期短 昼夜温差大 年最高温度36 5 最低温度 42 平均气温2 4 7 无霜期90 150天 年降水量在600 1340毫米之间 白山市境内有鸭绿江 松花江两大水系 可分为头道江 松花江 鸭绿江和浑江等四个主要流域 总流域面积17841平方公里 林区森林覆盖率为62 4 腹心地带的白山市森林覆盖率则达76 有林地面积129 5万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1 97亿立方米 占吉林省总蓄积28 长白山林区森林水源涵养价值估算 长白山林区森林林木平均降雨截留率为10 左右 该林区年降雨量为850毫米 则该林区森林林木降雨截留量为 1169800公顷 104米2 公顷 0 85米 10 1吨 米3 9 94亿吨 每公顷林地枯枝落叶层平均吸水量是其自重的2倍 该林区平均每公顷枯枝落叶量约为2吨 则该林区枯枝落叶吃水总量 1169800公顷 2 2吨 公顷 4700000吨 0 047亿吨 林区林地土壤平均持水能力为1500吨 公顷 总持水能力为 1169800公顷 1500吨 公顷 1755000000吨 17 55亿吨 因此 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最大涵养水源能力为 9 94 0 047 17 55 27 54亿吨 建设库容量为27 54亿吨的水库需投资9 98亿元 因此 由等效物替代法 长白山林区森林具有的水源涵养价值为9 98亿元 2 长白山林区森林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核算 长白山林区森林每公顷采伐迹地的年侵蚀量大约比有林地平均高出24 2米3 因此该林区森林可以减少的土壤流失量为 1169800公顷 24 2米3 公顷 2 83 107米3 防止农田土壤流失的一般工程为修筑水平梯田 该地区农地耕作层一般为30厘米左右 所以 将侵蚀的土壤转换算水平梯田 其面积为 根据当地条件 修筑水平梯田每公顷造价平均为2 7万元 因此 修筑上述面积的梯田总投资为 2 7万元 公顷 9 43 103公顷 25500万元 2 55亿元由等效物替代法 长白山林区森林具有的保持土壤功能价值为2 55亿元 3 长白山林区森林固碳供氧功能价值核算 每年每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可吸收0 11吨二氧化碳 放出0 082吨氧气 白山市116 98万公顷森林的蓄积量为1 71亿立方米 因此该地区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量为 1 71 0 11 0 188亿吨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质量比重为27 所有林木的固碳量为 0 1881 0 27 0 0508亿吨 国外学者在气候变化价值计算中 对每吨碳的估价值为20美元 沿用这一数值 将汇率定为8 3 可得该林区所有林木固碳价值为 0 0508 20 8 3 8 43亿元 该林区所有林木释放氧的价值量 按中国工业生产一吨氧气的成本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