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孔子的论文范文 导语: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摘要: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家庭内部的孝和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孝两个角度辩证的分析孔子“孝”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对“孝”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反思当今社会存在的深层问题,辩证的发展与继承孝道观。 近几年来杀亲案频繁发生,2008年河南唐河一妇女亲手杀害公婆和一双儿女,北京大兴区李磊手刃一家六口骨肉至亲,最为人震惊的是未成年人高炜晟雇佣帮凶杀害父亲和长姐一案杀亲案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们不禁反思中国的“孝”到哪里去了?不妨从孔子那里汲取营养吧。 一、孔子思想中“小家”之孝 钱穆先生曾称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在论语中“孝”字共出现19次。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孝敬父母的时间不长,但是非常看重“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基础。汉礼记上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的有三个层次,最重要的是尊重父母、兄弟,其次是不使父母受辱,最次一等的是养活父母,给予物质上的关怀。 (一)能养 能养是“孝”的最低层次的要求,礼记坊记讲“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为政中讲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连犬马都可以得到饲养,更不必说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但是对待父母,还有更高的要求,孝经纪孝行章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子侍奉父母亲,平日在家就尽恭敬的孝心,食衣起居,都要多方面注意,不可怠慢;奉养父母就使他们快乐,时常露出和悦的脸色,使父母感到心安;父母生病时要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面面俱到,事事亲力亲为;父母过世时要用最哀痛的心情置办丧礼、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念父母,哀悼父母。 (二)弗辱 孔子所说的“孝”还包括“几谏”和“弗辱”两方面的要求,“几谏”指的是婉转的劝谏,“弗辱”指的是不因自己的德行让父母受辱,“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侍奉父母,遇到父母有不对的时候,要委婉的劝说,倘若自己的想法父母没有接纳,仍旧恭敬地对待父母,不冒犯他们,不让父母感到难堪,不令父母蒙受耻辱,自己内心忧愁但是并不怨恨。另外,孝经?谏诤章中讲:“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为子女的,不管父母的见解是否符合时宜,若只顾一味的听而不加劝诫,就会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之中。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孝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论语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啊!别人对于父母兄弟对他的夸奖没有异议。 (三)尊亲 首先,“尊亲”在论语中体现为真诚对待父母,不让父母担忧,却时刻惦念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里仁父母的年龄生日,儿女都应该谨记在心,一方面为父母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父母高寿而恐慌担心;“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父母仅仅为子女的疾病而发愁,不要让父母为其他事情操心、担忧。其次,尊亲应该和颜悦色,深爱至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也说明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是很困难的,究其原因是子女没有对父母真正的深爱,深爱才会尊重,尊重才会和气,和气才会孝顺,“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最后,尊亲体现在持之以恒的继承优秀德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父亲在世时,可以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他能长期继承了父亲合理的、优秀的行为志向,那也是尊亲的一方面,是孝的体现。孔子在这里强调,子女所继承的一定是来自于父母亲合理的、优良的部分,而不是随意地、不假分辨地全盘接受,全盘吸收。这是对后来人认为孔子的孝是愚孝的有力反拨。 二、孔子思想中“国家”之孝 行孝是为政的特殊形式。在孔子看来,为政不一定要做官,行孝也是为政。孝顺父母,有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也算是参与政治了;同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能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推己及人爱护其他人,无疑有利于社会和谐。 (一)忠孝相通 孝是仁的主要内容,在家是孝,上升到国家则体现为“忠”,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养老讲“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悌,可谓知终矣。”“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孝是忠的起点,忠是孝的起点,把对父母的“孝”转化为对国家的“忠”,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如何才能“忠”,君臣如同父子,“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为人君正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朝堂之上,君王、臣子各司其职,退居家中,父亲、儿子各尽其责;君王就要做君王该做的事情,体恤人民,臣民才会上行下效,做好本职工作,对君王尽忠,这体现了孔子“孝”思想的“双向对等的德行原则”。 (二)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推己及人也爱别人的父母、尊重别人的兄长,如果人人都这么做,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责任,孟子云:“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学而中提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论是否在父母身边,都寡言少语,诚实讲信用,广泛的爱护其他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仁者爱人,“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那么,我们的小家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安定有序。 三、“孝”的反思 孔子“孝”的思想以及后世儒学对“孝”的发展与继承,不可避免的存在陈旧的思想,不适用当今社会,因此,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孔子“孝”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八大人大代表刚提出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应为我们所用。关注空巢老人,善待老人,维护家庭和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泛爱众”,在全社会倡导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维护社会稳定,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世界的大舞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执业水平考核国家统一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贸易经纪人职业资格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告文案创意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课件不允许快进的原因
- 2025年生产安全员工培训考试题
- 2025年山西C类安全员安全知识题库
- 2025年呼叫中心客服面试题
- 冀教英语教学课件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初级面试与笔试宝典及答案集
- 2025年放射技术士模拟试卷
- 光伏安装工程劳务合同
- 2025年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药品知识科普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复审考试试题库与答案
- 私车出差管理办法
- 应收款考核管理办法
- 冷库安全检查表
- 心内科护理进修报告
- 引流管管口渗液的护理
- 食堂工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