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不同控制策略的分析与比较摘要:提出了适用于最常见的两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和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策略。选取武汉和哈尔滨为代表城市,以某一小型办公楼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各种控制策略下的热平衡及能耗状况。关键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冷却塔锅炉控制策略Abstract: Provides control strategies being applicable for two kinds of common hybri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sthe cooling towe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nd the boiler-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Selecting Wuhan and Harbin as representative cities and taking a small-sized office building as study object, simulates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two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nalyses and compares the heat balan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Keywords:hybri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cooling tower, boiler, control strategy.引言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是指对辅助散热(吸热)设施运行条件的控制1,控制方案对整个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效果及运行费用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不同气候地区的最佳控制方案及相应的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求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与最小的经济投入。1确定系统结构为了进行模拟仿真,选取一栋小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对应于需配置辅助散热设施和辅助吸热设施两种情况,分别在该办公楼设立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和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经过比较,南方地区(夏季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选取武汉、北方地区(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荷)选取哈尔滨进行计算,得到的计算冷/热负荷分别为163.7 kW/119.7kW,140.4 kW/205.7 kW。1.1地源热泵系统1)系统形式:采用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竖直并联单U形埋管方式,管径25 mm,钻孔孔径110mm,钻孔间距3 m,埋深80 m。通常情况下应通过板式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环路与辅助散热(吸热)设施环路分开,从而使地埋管换热器可以独立于冷却塔运行,同时解决了两环路对水质要求不同的冲突。由于串联方式流量恒定,便于控制且模拟计算易收敛,故将辅助散热(吸热)设施旁通后与地埋管换热器串联连接。2)地埋管管材:PE80级聚乙烯管材,公称外径25 mm,标准尺寸比SDR11,公称压力1.25MPa2。传热介质:水。3)防冻剂:体积分数为25%的乙醇溶液。4)回填材料:膨润土+砂浆。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武汉的办公楼采用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哈尔滨的办公楼采用锅炉-地源热泵系统。1.2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供冷、供热埋管长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3-4。供冷埋管长度Lc:Lc=1 000QcRf+Rpe+Rb+RsFc+Rsp(1-Fc)tmax-tEER+1EER(1)供热埋管长度Lh:Lh=1 000QhRf+Rpe+Rb+RsFh+Rsp(1-Fh)t-tminCOP-1COP(2)式(1),(2)中Qc为热泵机组额定制冷量,kW;Rf为传热介质与U形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热阻,mK/W;Rpe为U形管的管壁热阻,mK/W;Rb为钻孔灌浆回填材料的热阻,mK/W;Rs为地层热阻,mK/W;Rsp为短期连续脉冲负荷引起的附加热阻,mK/W;Fc为制冷运行比例;tmax为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t为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EER为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Qh为热泵机组额定制热量,kW;Fh为供热运行比例;tmin为供热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COP为热泵机组供热性能系数。最终埋管长度取两者之中的小值,即L=min(Lc,Lh)。由此得到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的埋管长度分别为5 411 m和7 455 m。其中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布置成5行6列,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布置成5行8列,均分5组,各组由供、回水水平连接管分别接至地埋管系统分、集水器,组内各环路同程连接。1.3辅助散热(吸热)装置对于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冷负荷大于热负荷,故系统埋管长度以满足供热要求来确定,即取Lh。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平衡全年土壤中的取、放热量,必须综合考虑实际运行负荷、运行时间、机组性能及系统控制策略等因素以确定冷却塔的制冷容量。Kavanaugh提出的计算式为5Qc= Qs1Lc-LhLc(3)式中Qc为辅助散热装置的设计散热能力,W;Qs1为整个系统夏季的放热量,W。对于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由于热负荷大于冷负荷,故系统埋管长度以满足制冷要求来确定,即取Lc。类比式(3)有Qh= Qs2Lh-LcLh(4)式中Qh为辅助吸热装置的设计吸热能力,W。Qs2为整个系统冬季的取热量,W。计算得冷却塔和锅炉的容量分别为75 kW和100 kW。2建立系统模型2.1模型构建暖通行业的仿真软件中有一类专用于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特性和控制特性模拟的,如HVACSIM+,TRNSYS等。该类软件以整个系统中各部件为单元,按照各部件的压力、流动方程及质量能量平衡等进行计算,因此适用于系统的控制分析和控制器设计。本文选用TRNSYS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并建立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模型时,首先需要建立其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具体的仿真对象,确定模型中的所有参数,并按照实际系统的设备布置情况,利用一定的方式将所有的数学模型串接起来,形成闭式计算回路,之后进行仿真调试,当整个系统每个时刻的计算都收敛后,系统模型即算建成6-7。2.2控制策略暖通空调HV&AC2009年第39卷第3期。技术交流却塔-地源热泵系统控制策略有3种:热泵流体最高温度控制、温差控制和冷却塔开启时间控制。1)热泵流体最高温度控制此控制方案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特点及建筑物负荷,事先设定好热泵流体的最高温度,当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或超过此设定极限温度时,启动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进行辅助散热。经反复调试后选择设定值为26。考虑以下两种方案:设定热泵进口流体最高温度(策略1);设定热泵出口流体最高温度(策略2)。2)温差控制此控制方案主要是对热泵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之差进行控制,当其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启动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进行辅助散热。考虑以下两种方案:当热泵进口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之差大于2时,启动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直到该差值小于1.5时关闭(策略3)冷却塔开启时间控制此控制方案主要借助土壤的短期及长期蓄热作用来避免或抵消系统长期运行所产生的热积累导致的土壤温升,维持土壤温度在恒定的范围内。考虑到夜间室外气温比较低,此控制方案通过在夜间开启冷却塔运行6 h(午夜12:00至早上06:00)的方式将多余的热量散至空气中。为了避免出现水环路温度过高的情况,方案中采用设定热泵进口流体最高温度的方法作为补充。考虑以下两种方案:全年夜间开启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策略4)供冷季(59月)开启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锅炉-地源热泵系统控制策略有2种:热泵流体最低温度控制和锅炉开启时间控制。1)热泵流体最低温度控制此控制方案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特点及建筑物负荷,事先设定好热泵流体的最低温度,当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或超过此设定极限温度时,启动锅炉及其循环水泵进行辅助加热。经反复调试后选择设定值为5。考虑以下两种方案:设定热泵进口流体最低温度(策略1);设定热泵出口流体最低温度(策略2)。2)锅炉开启时间控制此控制方案类似于冷却塔开启时间控制。考虑到夜间是能源(电、燃气)消耗低谷,价格也较便宜,此控制方案通过在夜间开启锅炉运行6 h(午夜12:00至早上06:00)的方式从锅炉补充热量至土壤中。为了避免发生水环路温度过低的情况,方案中采用设定热泵进口流体最低温度的方法作为补充。考虑以下两种方案:全年夜间开启锅炉及其循环水泵(策略3);供热季(10月次年4月)开启锅炉及其循环水泵(策略4)。2.3模拟运行取模拟时间为10 a,步长为1 h,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和锅炉-地源热泵系统在各自的控制策略下的运行效果如图2、图3所示。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表征整个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热平衡状况,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埋管区域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3结果分析本文为针对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控制策略的分析与比较,因此主要以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及运行能耗、费用作为研究依据。3.1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模拟期间不同控制策略下热泵机组、主环路(地埋管环路)循环水泵、冷却塔、二级环路(冷却塔环路)循环水泵的年均用电量如表1所示。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的运行时间与所承担的冷负荷有关,冷负荷越大,运行时间越长。图2a显示策略1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先逐年上升,于第3年开始趋于稳定,之后持续保持在1032范围内。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用电量逐年小幅增长,反映了运行时间的不断延长亦是与温度的上升相关联的。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105 215kWh;按峰谷电价(峰电0.56元/(kWh),谷电0.28元/kWh,下同)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5.37万元。策略2与策略1在运行效果及能耗上差别均不大。图2c显示策略3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非常稳定,一直保持在531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105 133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5.35万元。策略4运行效果与策略3相似,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保持在530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105 088 kWh,112锅炉-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5.35万元。图2e显示策略5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在前3年升高明显,从第4年开始上升趋势减缓,但仍以小幅度逐年升高,截至第10年时出口流体温度大致处于1037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103 090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表1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用电量控制策略谷电(00:0006:00)峰电(06:0024:00)二级环路循环水泵/(kWh)冷却塔/(kWh)主环路循环水泵/(kWh)热泵机组/(kWh)总计/(kWh)二级环路循环水泵/(kWh)冷却/(kWh)主环路循环水泵/(kWh)热泵机组/(kWh)总计/(kWh)1 766 218 7 070 10 718 18 773 2 573 732 21 175 62 052 86 4422 781 218 7 070 10 709 18 778 2 956 732 21 175 61 696 86 5593 1 864 531 7 070 9 706 19 172 5 481 1 560 21 175 57 745 85 9614 1 805 514 7 072 9 701 19 092 5 940 1 691 21 175 57 192 85 9965 2 837 807 7 070 9 871 20 586 0 0 21 175 61 329 82 5046 1 193 340 7 070 10 163 18 766 5.2 1.5 21 175 63 846 85 0285.20万元。图2f显示策略6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在前4年持续大幅升高,至第5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出口流体温度最高时接近40,最低亦达15。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103 794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5.29万元。综上所述,从土壤温度场恢复及运行效果方面分析,温差控制明显优于热泵流体最高温度控和冷却塔开启时间控制两种方案;从系统能耗方面分析,温差控制居中。温差控制充分利用了冬季土壤的蓄冷作用,同时在春、夏、季条件最利时自动定期将土壤中的部分多余热量通过冷却塔释放至空气中,不失为冷却塔-地源热泵系统最佳的控制方式。温差控制中的策略3与策略4的差别在于前者使用热泵进口流体温度作为控制参数而后者则是采用热泵出口流体温度。因热泵出口流体温度较高,策略4中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运行时间略长于策略3,但热泵机组用电量减少,故从温度场的稳定和总能耗的大小两方面比较,均属策略4占优。考虑到热泵机组在过渡季可能关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实际应用中主环路循环水泵应选用多速或无级调节型,在热泵机组停止运行期间仅保留所需的最小循环水量,系统能耗将进一步降低。3.2锅炉-地源热泵系统模拟期间不同控制策略下热泵机组、主环路(地埋管环路)循环水泵、锅炉、二级环路(锅炉环路)循环水泵的年均用电量如表2所示。图3a显示策略1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非常稳定,无明显升降现象,基本维持在220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450 576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22.24万元。113 暖通空调HV&AC2009年第39卷第3期技术交流表2锅炉-地源热泵系统用电量控制策略谷电(00:0006:00)峰电(06:0024:00)二级环路循环水泵/(kWh)锅炉/(kWh)主环路循环水泵/(kWh)热泵机组/(kWh)总计/(kWh)二级环路循环水泵/(kWh)锅炉/(kWh)主环路循环水泵/(kWh)热泵机组/(kWh)总计/(kWh)1 1 210 70 575 7 070 28 152 107 007 3 796 221 413 21 175 97 186 343 5692 1 452 84 713 7 070 28 634 121 869 4 468 260 621 21 175 99 233 385 4973 3 928 229 131 7 070 26 462 266 591 2 026 118 163 21 175 103 765 245 1284 2 276 132 737 7 070 26 046 168 129 2 507 146 199 21 175 101 051 270 931图3b显示策略2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较稳定,在422间变化,较策略1整体升高了2。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507 366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25.00万元。图3c显示策略3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呈逐年缓慢升高趋势,说明热泵系统的放热量略大于取热量,土壤中存在轻微的热量积累现象,截至第10 a时出口流体温度大致处于-224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511 719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21.19万元。图3d显示策略4下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呈逐年缓慢降低趋势,说明热泵系统的放热量小于取热量,土壤中存在轻微的冷量积累现象,截至第10 a时出口流体温度大致处于-316范围内。系统年均总用电量为439 060 kWh,按峰谷电价计算,年均运行费用为19.88万元。综上所述,从土壤温度场恢复及运行效果方面分析,热泵进口流体最低温度控制最佳。锅炉-地源热泵系统在控制锅炉开启时间控制策略下运行,很容易出现热平衡失调现象,若要取得与热泵进口流体最低温度控制同等稳定的温度场,系统能耗将大于后者。为便于模拟分析,本文选用电热水锅炉作为辅助加热装置,从节能的角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通话教学课件效果
- 2025年公务员面试国际发展合作问题与答案
- 2025年安全员应急响应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应急处理题库及答案
- 同坡屋面画法教学课件
- 2025年工程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应急救援员面试精讲题库
- 2025年瑜伽教练进阶实战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专业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GA 1800.6-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核能发电企业
- 办公室主任竞聘报告课件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隐形眼镜经营管理制度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皮肤知识与问题性皮肤分析(入行必看)
-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