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doc_第1页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doc_第2页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doc_第3页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doc_第4页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 摘要:作为未来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基础这门课时,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在被西方医学重重包围的医学教育环境中开展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决不能照搬西医的教学方法,而应当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帮助学生学到中医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护理;中医;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础的目标是让业已形成现代医学观念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进而拓宽学生的临床视野,优化思维方式,丰富诊疗手段然而,对于中医知识的困惑和无所适从,使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如何让背景知识极度匮乏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有所得,进而能学以致用,是富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将学生的专业特点、情趣爱好、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这门课的授课效率 1引经据典,教学生熟悉中医文化 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承载这门自然学科的精髓对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这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加之以往主修的现代医学注重实证,想要完全理解人文因素浓厚的祖国传统医学实非易事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之中,才会根深叶茂,本固枝荣1有鉴于此,指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贯穿中医学基础教学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刻意将中医学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医史的时候,介绍历朝历代的名医,并特别指出其中一些大医多有弃文从医的经历或是德艺双馨,他们在文学和医学两个领域都能独领风骚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记载了数十种药物的形态、性味、功用以及栽种方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人孙思邈年少得志,官居显位,后中隐于市,潜心医药,留下传世之著千金方;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早年立志光复中土,仕途失意后,转而研修岐黄之术,著书立说阐发中医理论,并身携药袋深入病家为人治病再如,学生们对“阴阳八卦”和“相生相克”等表述有浓厚的兴趣笔者就在介绍相关章节的时候穿针引线、深入浅出,将文化与现象联系起来同学们知道抽签的时候抽到下下签不好,但不清楚什么才算是下下签笔者就借用八卦之中“否卦”的卦象抛砖引玉,结合阴阳学说之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对其阐释笔者还时常引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或文学典故片段,让大家在“玩文弄字”的同时,体味诗词文化中所体现的朴素的医学思想比如,在解释“春之主气是风”的时候,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印证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在说明“思伤脾”的时候,引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证明过度的思虑对脾胃功能带来的影响用范进中举的故事来说明“喜伤心、喜则气缓”,用林黛玉的结局来说明“悲伤肺,悲则气消”在讲授过程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暂时摈弃习得的西医思维方式通过讲授鲜活、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同学们头脑中建构中医的思想理论 2触类旁通,教学生认识中医现象 “天人合一”道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具有的特点高深的理论,需要从业者具备不俗的悟性自古以来,医家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启迪学生的智慧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中医研究的对象都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研究的范围包括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既然中医研究的是活体的人,那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艰涩难懂的中医理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学生往往心存疑虑,他们迫切希望从中医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利用这一契机,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巧妙对比和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深入分析生活经验中透射出的中医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发散,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结论比如,在介绍六淫致病具有外感性的特点时,学生熟悉病邪从口鼻侵入的起病途径,对于病邪易从皮毛侵入不得其解这时,可以提示大家自己的感冒经历,想想是不是晚上不盖被子也会感冒,进而找出发病的原因,从而解除学生们的疑惑再如,火邪致病具有“其性炎上”的特点联系平素耳闻目睹的“上火”现象,指出自然界中的火都是向上的,没有谁看到火是向下的,这也就有了“上火”之说平时我们感受到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牙龈肿痛、口臭、吃得多且饿得快,目赤口苦、头痛眩晕等现象,实际分别是心火上炎、胃火上亢、肝火上炎带来的后果又如,在介绍湿邪具有“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致病特点时,询问“为什么饭前大量饮水会影响食欲和适量”;在阐述“气随津脱”的理论时,提出“为什么中暑的患者在大量出汗后会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通过生活体会和生命现象的结合,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医现象无处不在,亲身体会到中医学的返璞归真 3学以致用,教学生用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工作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指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学2与西医理论来源于各种实验不同,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中医理论多来源于临床实践前贤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充分体现出临床实践在中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3中医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在具备基础的中医理论后,这种个体化的医疗模式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常规护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日常起居护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证特点来安置床位、调试病室光线和温度具体地说,寒证、阳虚证患者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患者感到舒适;湿盛患者,房间湿度宜低;燥证患者,湿度可略高些;热证、阳亢的患者,病室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应用黑窗帘遮挡此外,要嘱咐患者随四时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夏天不要当风乘凉,秋天不宜大汗淋漓,冬天最好减少室外活动,避免风寒这些蕴含中医理论的起居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中医学的“七情”理论俗话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常人的情感尚易波动,何况身处窘境的患者对初入院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运用“情志相胜法”等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具体地说,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患者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患者不良的情绪,从而使患者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再如,中医强调“三分药,七分养”、“食补胜于药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时候,运用中医学的食疗理论,能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具体地说,根据中医学的“五味”理论,实热证的患者,宜食用苦味的药物;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宜食用甘味的药物;多汗、二便失禁的患者宜食用酸味的药物另外,在食疗或药疗时,中医还强调“忌口”例如,黄疸患者忌食油腻;温病高热患者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患者,忌食生冷瓜果;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服蜂蜜忌葱,食天门冬忌鲤鱼,鳝鱼忌犬肉等 中医学的价值和生命力源于其本身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那种深层次的、对人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4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必定能使他们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创立一个与医师、患者良好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贾秀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