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doc_第1页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doc_第2页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doc_第3页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doc_第4页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 历史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明清以来秦良玉形象的建构与嬗变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我的论文题目是明清以来秦良玉形象的建构与嬗变,明清以来,准确的界定是指明末清初以来,其时间下限是2008年。 为什么选择秦良玉而不选其他人呢?第一个,这是本土文化名人,研究本土文化名人,是我作为巴渝文学与文化方向的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个,秦良玉,作为杰出女性英雄,汇聚了多种文化元素,其身上所具有的与其他女性和其他英雄的差异之处甚多,值得深入探讨。 在研究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除了在座的各位老师或直接或间接给我启发和教诲以外,另外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形成重要作用的至少有这样一些专家:王政、衣若兰、余云华、杜芳琴、罗志田、赵心宪、葛兆光、熊宪光3。 另外还有若干青年才俊们也给予笔者较大支持,如重庆忠县的秦进,西南民族大学的赵长志,曲阜师范大学的袁逢等。 这个选题是笔者经过与指导教师将近两年左右的长期讨论才定下来。 记得笔者在2007年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巴寡妇清”史迹之易学观后的第二年,我就进入了重庆工商大学,刚进校时我就思考是否继续沿着“巴寡妇清”的历史线索或地理范围继续往下面下去,准备西南地区的寡妇文化/女户文化研究,后来发现学术研究工作量很大,因此只能收缩战线、突破一点, 于是就准备围绕明末的巴渝杰出女性秦良玉来展开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 这个选题,与巴渝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之关系甚为紧密,作为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当然应该尽量选择这种与专业关系紧密的选题这既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在这里接受老师们栽培应尽的义务。 为更加说明此选题之合理性,笔者简单分析一下进行此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首先,笔者个人知识结构的优势,使我基本具备了开展此项研究所需要的素质。 我在自考本科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了中文专业的所有本科必修课程和选修尤其是美学马列文论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等课程; 后来在多年考研复习过程中,系统研读了五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以及14卷本中国文学通史中已出部分等大型专业著作,并对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子、文选、管锥编等时有涉猎。 笔者还并通过长期写作等实践,初步掌握了文学鉴赏、史学考证等常规治学方法。 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个人特点,使笔者有勇气选择这个具有相当难度的题目。 其次,秦良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决定此项研究具有必要性。 明清以来,很多人受秦良玉的影响,如秋瑾等;很多人歌颂过秦良玉,如郭沫若等;2003年,秦良玉作为“在历史上贡献卓越、影响广泛、有代表性”4的本土名人,被列为全市知名度和贡献度最大的名人的第3名5;然而在另一次与此相类似的“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后,有声音认为:“1.这些所谓的名人当中,大部分处于事实上的不知名状态(至少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地位);2.重庆政府热衷于制造名人,并企图通过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名人,按本地政府希望的方向来把自己的历史渲染得看上去更辉煌些。 ”6这说明包括秦良玉在内的本土文化名人还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宣传,使本地市民的文化认同存在障碍。 因此,如果我们再不研究,既有负于重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给我们带来的使命感,也会在地方政府打造“秦良玉文化工程”的进程中丧失自己以理性思考为核心的学术话语权。 再次,在研究过程中我已经得到并有信心通过努力继续得到在座诸位老师对我的直接和间接的指教。 此外,针对这个选题的特殊性,我还在师友的帮助下,取得了校内外乃至市内外的著名教授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尤其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杜芳琴教授,获悉笔者研究秦良玉文化后,将其相关著作寄赠笔者学习,令晚辈非常感激。 此外,由于此课题高度牵涉重庆忠县秦氏家族文化,所以通过网络,本人联系到该家族内的具有相当文化水准的热心族人,在该家族的族谱调阅和一些相关考察方面的研究活动达成了合作共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巴渝文学与文化研究”研究方向,在国内仅设立于本院,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大量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正在由于你们的杰出研究,在巴渝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不但有历代巴蜀各体文学选注丛书、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还有重庆文化史、巴渝古代要籍叙录等一些列著述,都为笔者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优越的平台。 而文新学院宽松的育人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以至于一丝不苟的指导教师群体;有宽以待人,为学生热情服务,令人如沐春风的诸多教职员工,这些都为笔者完成此项研究增添了信心。 二、明清以来秦良玉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秦良玉研究现状的综述,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就做过一番搜集整理工作,现在再来陈述这个现状,是否还具有时效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第一,我的明清以来的下限是2008年的奥运会这个时间。 所以搜集范围是到去年还是今年截至,不具有实质性的影响。 去年那篇明清以来秦良玉研究综述虽然已经发表,但是还是有若干不够谨慎之处,在此,检讨如下: 第一,是该篇综述文章中将“马千乘”误为“马家乘”,可能因为笔者长期的思维兴奋点在“家乘”、“野史”方面,所以碰见“千乘”就讹为“家乘”这种“有原因但不是借口”的文字瑕疵是非常不应该的,因此,我要为这个错误要向段教授表示敬意和歉意,表示敬意是因为得到您的指正,表示歉意是学生不应该拿这种比较低级的错误来让您操心; 第二,是文章中探讨问题的态度不够科学,文风不够雅正。 虽然在生活中我力求做一个低调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但是在学术上,温柔敦厚之心还有待加强,以致在行文中的个别地方缺乏对他人观点、立场的足够尊重,有时分析方式比较简单机械,因此在今天这个时刻,我要特别地再次温习我的指导教师薛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导。 2009年9月9日,星期三下午,薛老师在文新学院资料室与我就期末课程论文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给我一段非常有益的教诲,原文记录下来是:“考误之文,当加细分:观点之误,宜商榷;文字之误,是正须有据;显见笔误或计算机录入之误,或可指出即可,不必强为学术考证”“此文欲作考证,结果颇多臆测,当自警自省。 ” 然后在2010年4月8日,星期四下午,薛老师在文新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工作室找我谈话,特别指出:“梁任公清代学术概论中论及正统派之学风,其特色中有两点值得你引起重视。 梁先生说: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受之者从不以为忤、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敦厚。 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 有盛气凌轹,或支离牵涉,或隐射讥笑者,认为不德。 ”而你在具体研究的时候,有时一味标新立异,驳难本师,研究态度不够科学,甚至得更严重一点,是学风不够端正的表现。 ”在这里,我要向薛老师表示歉意和敬意。 薛老师一贯要求其弟子“为学严谨踏实而又思想活跃”,在这方面我做得还很不够,我决心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术道德修养,争取做到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对他人观点和立场予以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杜绝断章取义、强人以就我的学术失范行为。 秦良玉,明代忠州人,后嫁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千乘死,代其职位。 曾参与明代后期平播、平奢、援辽、抗清等重大战事,是明代后期之著名女将军,为巴渝地区名垂青史之伟大女性。 在这里,主要从截止于2009年7月的中、英、德、日文献中梳理关于秦良玉的各种学术成果。 由于本土研究占绝对优势,故非中文研究成果仅举其要者。 由于明清以来秦良玉研究综述已经发表,并作为附件二发给大家。 因此,限于时间,这里的论述属于纲要性质。 一.从数量角度的概观 由于数据的统计及分析非常繁琐,所以详细的统计见于本开题报告附件一,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从初步观察来说,就迄今为止的汉语文献来说,发表于CSSSCI刊源杂志的仅1篇;而超星搜索到的秦良玉相关书籍,偏于认识价值的资料性的介绍文字占了绝大多数,这既说明秦良玉研究迄今的理论建设还很不够,也正可以昭示着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宜有更多的研究力量投入到秦良玉研究的理论分析上去。 海外学术文献中,目前仅见有较大影响者如下几种,德国有何必将军是丈夫17至19世纪传记文献中秦良玉其人其事7一文,美国有危险的妇女们:明代的战士,祖母与妓(ji)女8中有一章;日本有巾帼英雄传9、女将军传10等分别涉及秦良玉。 二.研究分期及各期特点 在研究分期上,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将秦良玉迄今的时间段分为4段,即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30年,新时期30年,这种分期的依据主要是从政治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学风的变化为主要着眼点的。 下面稍加详说: 1.明清时期(1648-1911),是秦良玉研究的萌芽期。 萌芽,体现在此期的研究学理性较弱上。 此期对秦良玉的严肃认真的学理研究并不太多,主要集中在统治阶级对其文治武略的充分肯定;部分文人学者在其随笔杂著中对秦氏的事迹进行比较具有认识价值的补充。 清初史官将其入列传而不入列女传,固然是对其武功之肯定,但是也带来了忽略其女性身份的局限。 此时期的主要涉及秦良玉的著作有明史秦良玉传及书明都督总兵秦良玉佚事等五种著作;另王培荀有若干关于秦良玉之札记11。 道光年间问世之平蜀纪事12等记载了部分秦良玉平奢的事迹;此类书还易代之际的“宣统辛亥中国图书馆石印本”13;另有蜀碧等多种文献,可为旁证;甲申朝事小纪、小腆纪传可作补充。 2.民国时期(1911-1949),是秦良玉研究的发展期。 发展,体现在现代期刊制度影响下,更多关于秦良玉的研究成果通过现代传媒和出版制度得以扩大其影响。 此期对秦良玉的关注逐渐多起来了,在晚清以来,在文学等领域,不少作者借助秦良玉的史实,企图唤醒民众,参与改造社会的活动。 这个时候的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带有借古讽今、教育时人的功利心态。 此期涉及秦良玉的期刊文章主要有秦良玉以家财助饷论等17篇;此期涉及秦良玉的单行本著作主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