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 FTTB 工程设计规范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要求 结合中国电信 光进铜退 发展策略和 光接入网发展建设的研究成果 在EPON工程现场试验和小规模的商用基础之上编制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FTTB系统架构 EPON设备配置要求 网管功能要求和系 统设计 网络资源配置 ODN设计 设备安装和布线设计和引入子系统的设计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电信集团负责解释 监督执行 主编单位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陈烈辉 曹炼铿 姜克建 主要审核人 谢桂月 1 目次 1总总 则则 1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2 3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3 4FTTB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 5 4 1网络结构 5 4 2网络连接 6 4 3PON 系统内带宽分配 7 4 4PON 系统覆盖范围的测算 10 4 5网元设置 11 4 6PON 系统的保护 11 5EPON 设备配置要求设备配置要求 14 5 1业务承载能力 14 5 2ONU 设备形态 14 5 3设备接口要求 15 5 4业务承载方式和性能指标要求 16 5 5功能要求 18 5 6FTTB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2 5 7电源要求 22 5 8电气安全要求 23 6网管功能要求和系统设计网管功能要求和系统设计 24 6 1EPON 网元管理功能要求 24 6 2EMS 网管功能要求 24 6 3网管系统设计 27 7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资源配置 28 7 1VLAN 划分原则 28 7 2IP 地址规划原则 28 7 3用户认证方式 29 2 7 4IAD 用户的编号 29 7 5QOS 实现方式 29 8ODN 设计设计 31 8 1ODN 结构 31 8 2无源光器件选用 32 8 3光纤光缆选用及安装要求 33 8 4ODN 传输指标的设计 34 9引入线子系统引入线子系统 36 9 1系统设计 36 9 2系统指标 37 9 3楼宇机柜 箱 37 10设备安装和布线设计设备安装和布线设计 39 10 1工艺要求和设备布置 39 10 2布线要求 40 10 3供电与接地 41 附录附录 A 用词说明用词说明 43 附录附录 B 规范工程图纸的附件规范工程图纸的附件 44 1 1 总 则 1 0 1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采用 EPON 技术实现光纤到楼 FTTB 并通过内置 用户网络设备 IAD LAN 交换机 DSLAM 等 的 MDU 或 MTU 型 ONU 提供综合业 务接入的新建工程 对改建 扩建或采用其他接入技术提供综合业务接入的工程 也 可参照执行 1 0 2 ODN 设计应统筹考虑 网络应具有安全性 灵活性 应与通信业务的发展相适 应 并考虑向光纤到户 办公室 FTTH O 的演进 做到适度超前建设 1 0 3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信息产业部 电信设备 入网许可证或通过中国电信入网测试 1 0 4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 7 烈度以上 含 7 烈度 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主要设 备 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 原信息产业部 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 未取得 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 0 5 工程设计必须考虑集团的通信发展和技术经济策略 同时应充分考虑突发灾害 情况下的通信安全及施工维护的方便 1 0 6 工程设计应考虑节能减排 在相同技术性能的条件下选用低能耗产品 1 0 7 在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同时考虑建立相应的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 1 0 8 本规范未涉及到的部分 可参照 YD T5138 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 计规范 和现行相关工程设计规范 1 0 9 在执行本规范与国家规定有矛盾时 应以国家规定为准 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 文有困难时 在设计中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 2 引用标准 YD T 1619 2007 宽带光接入网总貌 YD T 1636 2007 光纤到户 FTTH 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 T 1475 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 GB T 50311 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 T 926 1 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1部分 总规范 YD T 926 2 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 综合布线用电缆 光缆技术要求 YD T 926 3 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3部分 综合布线用连接硬 件技术要求 YD T 1314 2004 宽带数据通信用综合配线箱 中国电信 2007 741号文件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 FTTH 工程设计规范 暂行 中国电信企业规范 中国电信EPON设备技术要求 V2 1 中国电信 2007 893号文件中国电信宽带接入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 2008 97号文中国电信光进铜退实施工作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 2006 104号文 中国电信集团IP城域网优化改造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 2006 124号文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设计 施工及验收规范 暂行 中国电信运维 2004 93号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配线架宽带应用技术要求 3 3 术语和符号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转移模式 BACBorder Access Controller边缘接入控制设备 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有线电视 CPN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用户驻地网 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动态宽带分配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DPDistribution Point分配点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DSLAMDSL Access Multiplexer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FPFlexible Point灵活点 FRFrame Relay帧中继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 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 FTTNFiber to the Node光纤到接入点 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 IDC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绝缘压穿连接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 Vision网络电视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LLIDLogical Link Identifier逻辑链路标识 MDUMulti Dwelling Unit 多住户单元 MOSMean Opinion Score平均评定得分 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 MTUMulti Tenant Unit 多商户单元 4 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操作 管理和维护 OBDOptical Branding Device光分路器 ODF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光配线架 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 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路由器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传统电话业务 PPPoE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 PSQMPerceptual Speech Quality Measurement话音感知质量测量法 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 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FRadio Frequency射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 SR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 UPTUn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对绞线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IP 语音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系统 5 4 FTTB 系统架构 4 1网络结构 4 1 1 FTTB 系统结构如图 4 1 1 所示 由 EPON 子系统和引入线子系统构成 ODN EPON子子系系统统引引入入线线子子系系统统 OLT节节点点ONU 楼楼宇宇 信信息息盒盒 用用户户 图 4 1 1 FTTB 系统结构图 4 1 2 EPON 子系统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子系统 由 OLT 光 分配网 ODN 和 ONU 组成 EPON 网络结构如图 4 1 2 所示 S RR S OLT ONU1 无源光分路器 ODN R S 参考点 IFPON PON专用接口 注 ODN中的无源光分路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光分路器的级联 ONU 2 ONUn 网络侧接口 SNI 用户侧接口 UNI IFPON IFPON 图 4 1 2 EPON 网络结构图 4 1 3 OLT 应具有将承载各种业务的信号进行汇聚 按照一定的信号格式向终端用户 传输 将来自终端用户的信号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各业务网传送的功能 4 1 4 ONU 应具有与 OLT 之间的信息互通功能 通过内置或外接用户网络接口设备 如 IAD LAN 交换机或 DSLAM 等 的方式提供用户接入的功能 4 1 5 ONU 的用户网络设备 IAD LAN 交换机 DSLAM 等 宜采用内置结构 根据接入 用户类型的不同 可分为 MDU 型 ONU 和 MTU 型 ONU 1 MDU型ONU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 能提供以太网 IP业务 可以支持VoIP业 务 内置IAD 或CATV 业务 按用户侧接口类型 MDU型ONU可细分为LAN接口 ONU设备和DSL接口ONU设备 6 1 LAN 接口 ONU 设备应配置多个以太网接口 可选配置多个POTS 接口 IAD 及 1 个 CATV RF 口 2 DSL 接口 ONU 设备应配置多个ADSL2 接口或 VDSL2 接口 可选配 置多个 POTS 接口 IAD 2 MTU型ONU主要用于多个企业用户或同一个企业内的多个个人用户 能提供 以太网 IP业务和TDM业务 可以支持VoIP业务 内置IAD 4 1 6 基于 EPON 的协议分层和 OSI 参考模型间的关系应符合图 4 1 6 的要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RS MACMACMAC 多点MAC控制 OAMOAMOAM MAC Client MAC Client MAC Client PCS PMA PMD RS MAC 多点MAC控制 OAM MAC Client 无源光介质 FEC 前向纠错 GMII 千兆比媒质无关接口 MDI 媒质相关接口 OAM 运行 管理和维护 OLT 光线路终端 ONU 光网络单元 PCS 物理编码子层 PHY 物理层 PMA 物理媒质附加 PMD 物理媒质相关 RS 调和子层 OSI七层模型 上上层层协协议议栈栈 GMII MDI PHY MDI GMII FEC PCS PMA PMD PHY FEC 上上层层协协议议 ONU协议分层OLT协议分层 图 4 1 6 基于 EPON 的协议参考模型 4 1 7 ODN 包括 OLT 和 ONU 之间的所有光缆 光缆接头 光纤交接设备 光分路器 光纤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 ODN 宜采用星型结构或树型结构 4 1 8 引入线子系统包括 ONU 至用户终端信息盒 箱之间的楼宇配线设备 跳线 入 户电线 缆 线缆接头等组成 4 2网络连接 4 2 1 宽带组网宜遵守下列原则 1 OLT 设备汇聚用户较多 上联流量超过1Gbps 可以直接上联BRAS 7 2 OLT 设备汇聚用户较少 上联端口最大流量小于1Gbps OLT可通过汇聚交换 机上联BRAS 4 2 2 MDU MTU 型设备可视为可信终端 话音业务可不经过 BAC 设备进入软交换网络 话音组网时宜遵守下列原则 1 对于通过IP 城域网承载的软交换网络 OLT 设备直接上联城域网PE设备 SR BRAS 话音业务经OLT二层汇聚后 在城域网PE设备处通过三层MPLS VPN 跨域进入软交换网络 2 对于通过专网承载的软交换网络 OLT设备可直接上联软交换专网SR 话音业 务经OLT二层汇聚后 通过软交换专网SR进入软交换网络 条件不具备时OLT也可上 联软交换专网SR下挂交换机 4 2 3 OLT 上行宜按照负荷分摊或热 冷备份的方式配置冗余链路 单链路上行时 特 别是对于 TDM 专线业务 宜对上行链路通过传输自愈系统等方式实行物理层保护 4 2 4 OLT 设备网络侧接口应根据提供业务的需求配置 具体要求如下 1 OLT提供GE 10GE FE接口与SR BRAS连接 1 GE 10GE口采用光接口 一般宜用于除VOIP业务之外的以太网 IP类业务上联 业务量较大时配置多个端口 2 FE口一般用于VOIP业务上联 视SR侧端口类型及传输方式来选择配置光口或 电口 VOIP业务上联也可以与其它业务以相同的网络侧端口上连SR BRAS以后再进入 软交换VPN 2 OLT可提供E1 STM 1等接口与SDH DDN FR ATM网络互联 3 如需提供CATV 业务 可在OLT侧外置WDM 模块及CATV接口 4 3PON 系统内带宽分配 4 3 1 PON 系统内带宽分配应符合下列原则 1 结合经营策略和业务性质 为不同客户群 不同业务分配相应的带宽 2 充分利用PON系统的DBA性能 应保证PON系统内不同性质用户的基本可用带 宽 专线接入用户和高优先级业务的带宽要优先保证 同时应对用户的最大可用带宽 进行限速 3 每个PON系统的规划带宽不能超出PON系统的可用带宽 应考虑一定的冗余 合理规划每个PON系统带的用户数 8 4 对于IPTV组播业务 宜将MDU设置为组播复制点 4 3 2 业务参考模型应考虑到近 中期业务需求 高 中低速场景参考模型不宜低于 下列要求 1 高速率场景为客户提供的主要业务 各业务所占带宽和并发比如表4 3 2 1所示 1 每户按1路高清 2路标清IPTV 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务 开点播高清或 标清电视业务考虑 需提供接入带宽26 2M 户 2 每户按1路高清 2路标清IPTV 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务 不开点播电视 业务考虑 需提供接入带宽18 2M 户 表4 3 2 1 高速率场景业务参考模型 业务类型提供节目所需带宽并发比 标清电视100 套100 3M 300M100 组播 高清电视10 套10 8M 80M100 组播 标清点播多个节目源3M 路30 高清点播多个节目源8M 路30 高速上网 4M33 IP 话音2 路200k100 2中低速率场景为客户提供的主要业务 各业务所占带宽和并发比如表4 3 2 2所 示 1 每户按2路标清IPTV 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务 开点播标清电视业务考虑 需提供接入带宽11 2M 户 2 每户按2路标清IPTV 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务 不开点播电视业务考虑 需提供接入带宽8 2M 户 表4 3 2 2 中低速率场景业务参考模型 业务类型提供节目所需带宽并发比 标清电视100 套100 3M 300M100 组播 9 标清点播多个节目源3M 路30 高速上网 2M33 IP 话音2 路200k100 4 3 3 EPON 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可用带宽应满足表 4 3 3 要求 表 4 3 3 EPON 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可用带宽 技术 EPON 技术标准 IEEE 802 3ah 下行 1250 线路速率 Mbit s 上行 1250 线路编码 8B 10B 线路编码效率 80 PON MAC TC 层效率 98 下行 980 可用带宽 Mbit s 上行 950 4 3 4 PON 系统内带宽 B 按式 4 3 4 测算 式4 3 4 其他业务 并发比数并发比组播节目数单套节目带宽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B 1 业务分配带宽和并发比按表4 3 2 1和表4 3 2 2取值 2 考虑网络发展能力 所有宽带用户高速上网和IPTV业务用户比率均按100 考虑 点播用户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其中标清点播和高清点播用户按各占50 考虑 4 3 5 单个 PON 系统可容纳的宽带用户数可按如下原则考虑 1 高速率场景下 每户1路高清IPTV 2路标清IPTV 4M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 务 可选1路高清或标清点播业务 根据点播业务用户比率不同 单个PON系统可容纳 的宽带用户数如表4 3 5 2 中低速率场景下 每户2路标清IPTV 2M高速上网 2路IP话音业务 可选1路 标清点播业务 根据点播业务用户比率不同 单个PON系统可容纳的宽带用户数如表 4 3 5 10 3 系统设计时可根据实际业务模型考虑单个PON系统可容纳的宽带用户数 但同 时需考虑业务扩展时ODN网络的扩展和演进能力 表 4 3 5 单个 PON 系统可容纳的宽带用户数 点播用户 比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高速率场景 400360320300280260240220210200190 中低速率场景 790720650600560520490460430410390 4 4 PON 系统覆盖范围的 测算 4 4 1 EPON 子系统的覆盖范围 OLT 至 ONU 的传输距离 可按式 4 4 1 进行测算 式 4 4 1 f cc A MnAILP L 其中 P OLT 的 PON 口和 ONU 的 R S 点之间允许衰耗 dB 对 1000BASE PX20 光模块 OLT 和 ONU 的 R S 点之间最大允许衰耗取最差值为 25dB 规划时应根据当时的设备实 际技术水平情况取值 IL 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 dB 参照表 4 4 1 取值 表 4 4 1 光分路器插入损耗典型值 均匀分光 不含连接器损耗 规格典型插入损耗 dB 1 23 6 1 47 2 1 810 5 1 1614 0 1 3217 0 Mc 线路维护余量 当传输距离 5km时 光纤富余度不少于1 dB 当传输距 离 10km时 光纤富余度不少于2 dB 当传输距离 10km时 光纤富余度不少于 3dB Ac 表示单个活接头的损耗 取 0 5dB 个 n OLT 的 PON 口和 ONU 之间活接头的数量 个 根据实数量计算 Af 表示光纤线路衰减系数 含固定接头损耗 上行 1310nm 取 0 38dB km 11 光纤带光纤取 0 4dB km 下行 1490nm 取 0 26dB km 光纤带光纤取 0 28dB km 4 4 2 分别计算 OLT 的 PON 口至 ONU 之间上行和下行的传输距离 取最差值为 PON 口 至 ONU 之间的最大覆盖距离 如需要开放 CATV 业务 应考虑 CATV 传输系统 S R 间允 许衰耗和增加波复用器引入衰减对传输距离制约的因素 4 5网元设置 4 5 1 OLT 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OLT宜设置在现有机楼节点 也可以设置在现有的重要接入点 2 OLT设备与接入光缆ODF宜在同一机房 避免中间光缆跳接 4 5 2 ONU的设置应综合考虑用户分布 楼宇设备装机条件 入户电缆距离以及方便 维护等因素 参考如下集中设置原则设置 1 9层及以上的高层楼宇宜以单元楼为单位设置ONU 根据ONU覆盖距离可以在每 个单元楼设置1个或多个ONU 2 8层及以下的多层楼宇 ONU以覆盖最多3个单元楼为宜 宜在中间单元适当的 地方设置ONU 3 4层及以下的多层楼宇可在多个单元楼的中间适当的地方集中设置ONU 4 当楼宇内设备安装空间有限 或楼内垂直层面线槽空间有限时 可适当减少 ONU覆盖范围 4 5 3 容量测算和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OLT设备的PON口数量按照ONU规模和ODN组网方案来确定 可适当考虑一 定的维护冗余 单个PON下挂的ONU数量根据各ONU的用户数结合带宽规划和ODN组 网方案确定 2ONU的端口配置数量根据ONU的设置方式和ONU的覆盖范围 并考虑用户入 住率 实装率等因素进行估算 3ONU设备的宽窄带配置比根据用户属性并结合家庭网关业务的推广来进行测 算 4 6PON 系统的保护 12 4 6 1 PON 系统的保护有 馈线光纤保护 OLT 保护 OLT 馈线光纤保护 和 全保护 四种方式 1 馈线光纤保护 如图 4 6 1 1 所示 馈线光纤保护 是在光分路器和 OLT 之间建立 2 条不同 路由的 互相备份的光纤链路 一旦主用馈线光纤发生故障 通过人工改接的方式 在备用光纤链路可用的情况下切换至备用光纤的保护方式 OLT PON口口 ONU1 ONU2 ONUn 2 N光光分分路路器器 主主用用光光纤纤 备备用用光光纤纤 图 4 6 1 1 馈线光纤保护方式 2 OLT PON 口保护 如图 4 6 1 2 所示 OLT PON 口保护 是采用配置互为备份的两个 OLT PON 口 一旦主用 OLT PON 口发生故障 自动切换至备用 PON 口 的保护方式 PON口口 主主 ONU1 ONU2 ONUn 1 N光光分分路路器器 馈馈线线光光纤纤 PON口口 备备 OLT 图 4 6 1 2 OLT PON 口保护方式 3 OLT 馈线光纤保护 如图 4 6 1 3 所示 OLT 馈线光纤保护 是采用两个 PON 端口 备用的 PON 端口处于冷备用状态 和 2 N 的光分路器 在分路器和 2 个互为备份的 OLT 的 PON 口 之间建立 2 条独立的光纤链路 由 OLT 检测线路状态和 PON 端口状态 一旦主 用光纤链路或 OLT 发生故障 由 OLT 完成倒换 自动切换至备用的光纤链路的保护方 式 PON口口 主主 ONU1 ONU2 ONUn 2 N光光分分路路器器 光光纤纤 主主 光光纤纤 备备 PON口口 备备 OLT 图 4 6 1 3 OLT 馈线光纤保护方式 4 全保护 如图 4 6 1 4 所示 全保护 是 PON 系统对 OLT ODN ONU 均提供备份的保 护方式 由 ONU 检测线路状态 一旦主用光纤链路发生故障 由 ONU 完成倒换 13 PON口口 主主 光光纤纤 主主 光光纤纤 备备 PON口口 备备 OLT 1 N光光分分路路器器 1 N光光分分路路器器 PON口口ONU1 PON口口ONUn 光光纤纤 主主 光光纤纤 主主 光光纤纤 备备 光光纤纤 备备 图 4 6 1 4 全保护方式 4 6 2 PON 系统的保护宜根据用户群的服务级别采用相应的保护方式 对于普通用户 一般不考虑系统保护 全保护的成本较高 宜只对重要用户采用 4 6 3 OLT 设备的关键部件 如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等 应冗余备份配置 14 5 EPON 设备配置要求 5 1业务承载能力 5 1 1 EPON 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 语音业务 TDM 业务和 CATV 等业务的能 力 其中 TDM 业务为 E1 电路仿真业务 5 2ONU 设备形态 5 2 1 ONU LAN 接口 设备形态应满足下列要求 1 MDU 型 ONU LAN 接口 的设备形态应符合表 5 2 1 1 要求 表 5 2 1 1 MDU 型 ONU LAN 接口 设备形态 以太网口数量POTS 口数量CATV RF 口设备形态 8 16 248 16 24 可选1U 盒式 24 32 48 7224 32 48 72 可选2 3U 插板式 注 1 POTS 口的数量与以太网口端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注 2 高密度的 MDU 型 ONU LAN 接口 的以太网端口采用集成度较高的插针等方式 以减小 设备 板卡的体积 提高端口密度 2 MTU 型 ONU 的设备形态应符合表 5 2 1 2 要求 表 5 2 1 2 MTU 型 ONU LAN 接口 设备形态 以太网口数量POTS 口数量E1 口数量设备形态 160 4 8 1U 盒式 8 168 16 4 8 1U 盒式 注 1 配置 POTS 口的 ONU POTS 口数量与以太网口数量相同 5 2 2 ONU DSL 接口 设备形态应满足表 5 2 2 要求 表表 5 2 2 ONU DSL 接口 设备形态 ADSL2 接口数量VDSL2 接口数量POTS 口数量设备形态 16 24016 24 1U 盒式 016 2416 24 1U 盒式 15 24 32 48 72024 32 48 72 2 3U 插板式 024 32 48 7224 32 48 72 2 3U 插板式 注 1 ONU 的 ADSL2 VDSL2 端口应包含分离器 注 2 POTS 口的数量与 ADSL2 VDSL2 端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5 3设备接口要求 5 3 1 SNI 接口和 UNI 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OLT 设备的 SNI 接口必须支持 GE 接口 可选支持 10 100BASE T 10GBASE X 接口 1 当 EPON 提供 TDM 数据专线业务时 SNI 应支持 E1 接口或者 STM 1 接口 2 当 EPON 提供语音业务 必须支持 VoIP 方式 2 ONU LAN 接口 设备的 UNI 接口必须支持 10 100BASE T 接口 可选 GE 接口 3 ONU DSL 接口 设备的 UNI 接口必须支持 ADSL2 或 VDSL2 接口 4 当 EPON 设备提供 TDM 数据专线业务时 ONU 设备的 UNI 接口应支持 E1 接口 5 当 EPON 设备提供语音业务时 VoIP 业务由 ONU 实现语音的分组化 应采用 H 248 协议 6 ONU 设备的 UNI 接口必须支持 Z 接口或 Za 接口 5 3 2 SNI 接口和 UNI 接口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GE 接口可以是 1000BASE LX 1000BASE SX 1000BASE CX 和 1000BASE T 接口 中的一种或多种 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 IEEE 802 3 2005 的规定 2 ADSL2 接口应符合 ITU T G 992 5 3 VDSL2 接口应符合 ITU T G 993 2 4 E1 接口应符合 ITU T G 703 或 GB7611 2001 的规定 5 STM 1 接口应符合 ITU T G 707 的规定 6 Z Za 接口符合 YD T1054 2000 10 1 1 节的规定 7 Za 接口应符合 YD T1054 2000 10 1 2 节的规定 8 监控接口 ONU 应该支持监控接口 至少接收 2 个开关量 16 5 3 3 PON 接口应符合 IEEE802 3 2005 要求 其物理接口应采用 1000BASE PX20 应 具有下列特性 1 为点到多点的光纤传输系统 2 采用单纤双向传输方式 由 ONU 至 OLT 上行 方向 使用 1310nm 标称波长 由 OLT 至 ONU 下行 方向 使用 1490nm 标称波长 3 传输速率为 1000Mbps 分路比为 1 32 可支持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 20km 4 信号编码方式为 8B 10B 5 在物理层业务接口上 误码率小于等于 10 12 5 4业务承载方式和性能指标要求 5 4 1 以太网 IP 业务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太网业务的传输时延 吞吐量 丢包率 和长期丢包率 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吞吐量的指标要求 当 EPON 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其上行方向 UNI 到 SNI 的吞吐量应不小 于 900Mbit s 64Byte 到 1518Byte 之间的任意包长 下行方向 SNI 到 UNI 的吞吐 量应不小于 950Mbit s 任意包长 2 传输时延的指标要求 当 EPON 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业务流量不超过该系统吞吐量的 90 的 情况下 其上行方向 UNI 到 SNI 的传输时延应小于 1 5ms 64Byte 到 1518Byte 之 间的任意以太网包长 下行方向 SNI 到 UNI 的传输时延应小于 1ms 任意包长 丢包率 3 丢包率的指标要求 当 EPON 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上下行业务流量各为 1Gbit s 的情况下 其上行方向 UNI 到 SNI 的丢包率应小于 10 任意以太网包长 下行方向 SNI 到 UNI 的丢包率应小于 5 任意以太网包长 4 长期丢包率的指标要求 当 EPON 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特定流量下 吞吐量的 90 的以太网 业务的长期 24 小时 丢包率应为 0 5 4 2 语音业务承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EPON 系统如果提供语音业务 必须支持 VoIP 方式 MDU 和 MTU 型的 ONU 应采 17 用 H 248 2 MTU 型的 ONU 的内置 IAD 建议支持 VoIP Centrex 功能 3 EPON 系统中的 VoIP 业务由 ONU 实现语音的分组化 4 支持 VoIP 语音业务承载功能的 ONU 实现 H 248 协议应符合 YD T 1292 2003 的 规定和 中国电信 H 248 协议规范 5 4 3 EPON 系统采用 VoIP 方式承载语音业务时 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1 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时间 60ms 2 应具有 80ms 缓冲存储能力 以保证不发生语音断续和抖动 3 语音的客观评定条件如下 1 网络条件很好时 PSQM 的平均值 1 5 2 网络条件较差时 丢包率 1 抖动 20 ms 时延 100ms PSQM 的平 均值 1 8 3 网络条件恶劣时 丢包率 5 抖动 60 ms 时延 400ms PSQM 的平 均值 2 0 4 语音的主观评定条件如下 1 网络条件很好时 MOS 的平均值 4 0 2 网络条件较差时 丢包率 1 抖动 20 ms 时延 100ms MOS 的平均 值 3 5 3 网络条件恶劣时 丢包率 5 抖动 60 ms 时延 400ms MOS 的平均 值 3 0 5 编码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 G 711 编码率 64kbit s 2 对于 G 792a 要求编码率 18kbit s 3 对于 G 723 1 5 3 节 要求 18kbit s 对于 G 723 1 6 3 节 要求 15kbit s 6 VoIP 的延时 环回延时 包括编解码时延 收端输入缓冲时延和内部队列时延 等 延时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 G729a 编码时 环回延时 150ms 2 采用 G723 1 编码时 环回延时 150ms 18 5 4 4 EPON 系统承载数据专线业务 E1 或 n 64kbit s 时 应采用 IETF 的 PWE3 方式 具体实现应符合 IETF RFC3985 2005 RFC4197 2005 等相关规范 5 4 5 TDM 业务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路仿真方式的 N 64kbit s 数字连接及 E1 通道的性能指标 1 误码率指标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测试时间 24 小时 EPON 系统的 n 64Kbit s 数字连接及 E1 通道的误比特率为 0 2 传输时延指标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从用户侧设备接口到网络侧接口的 N 64kbit s 数字连接 及 E1 通道的传输时延 1 5ms 3 抖动传递特性指标要求 E1 接口的抖动传递特性应满足图 5 4 5 和表 5 4 5 的规定 ff0f7 f6f5 X Y G dB 0 图 5 4 5 E1 接口抖动传递特性 表 5 4 5 E1 接口抖动传递参数 接口速率频率 f Hz 增益 G dB kb s f0f5f6f7X Y 2048 40400 0 5 19 5 注 值由设备制造商提供 但 f0 频率应不大于 20Hz 5 5功能要求 5 5 1 EPON 系统应支持符合 IEEE802 3 2005 中 Clause57 规定的 OAM 功能 并支 持 IEEE802 3 2005 中 Clause30 规定的管理对象 属性和操作 Organization 19 5 5 2 EPON 系统的操作 维护和管理应采用 Organization Specific Extension 机 制以实现 IEEE802 3 2005 所未规定的扩展的 ONU 远程操作 维护和管理 OAM 所必 须的管理维护功能 扩展的 OAM 应支持如下管理功能 1 扩展的 OAM 发现和能力通告 2 ONU 的基本信息和能力通告 3 与搅动功能相关的密钥交换 更新和同步功能 4 与 DBA 功能相关的 DBA 参数读取和设置功能 5 用户端口配置功能和管理 6 VLAN 配置和管理 7 组播相关功能的配置 8 QoS 相关配置 包括业务流分类和标记等 9 reset ONU 等 Action 功能 5 5 3 扩展的 OAM 层协议应符合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的规定 5 5 4 以太网基本功能应符合如下要求 1 MAC 交换功能 1 OLT 应支持根据 MAC 地址进行交换 应支持 MAC 地址的动态学习 MAC 地址学 习能力不小于 1000 个 秒 2 OLT 每个 PON 接口的 MAC 地址缓存能力应不低于 2K 汇聚交换部分的 MAC 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 16K 3 ONU 的单播 MAC 地址缓存能力应不低于 32 用户端口数 含以太网接口 ADSL2 接口或者 VDSL2 接口 4 OLT ONU 的 MAC 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2 二层交换能力 1 OLT 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 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 速转发 2 ONU LAN 设备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 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 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3 帧过滤功能 1 OLT 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 MAC 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2 ONU 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 源和目的 MAC 地址 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 MAC 地 20 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 MAC 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功能的开启 关闭 4二层隔离功能 1 EPON 系统应实现各 ONU 之间的二层隔离 2 ONU 应支持对各以太网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5生成树功能 1 当 OLT 支持多个 GE 或 10 100BaseT SNI 接口时 应支持符合 IEEE802 1D 规定的快速生成树协议 RSTP 和多生成树协议 MSTP 2 ONU 的用户侧的 10 100Base T GE 接口应支持符合 IEEE 802 1D 要求的快速 生成树协议 RSTP 6流量控制功能 OLT 的网络侧接口 ONU LAN 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 IEEE 802 3x 流量控制协议 其相关功能均应可配置 7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当 OLT 存在多个 PON 接口时 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8链路聚集功能 当 OLT 的网络侧具有多个 GE 或 10 100Base T 接口时 应支持 IEEE 802 3ad 规定 的链路聚集功能 5 5 5 ONU DSL 接口 设备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DSL 线路速率模式应支持固定速率和根据线路条件自适应速率两种模式 2 设备应具有单端口的多 PVC 处理能力 每个端口至少支持 6 条 PVC 其技术要 求应满足如下要求 1 业务 PVC 的 VPI VCI 值能设置 VPI 值的范围为 0 255 2 VCI 值的范围为 32 65535 3 管理 PVC 配置的相关要求满足 YD T 1347 2005 接入网技术要求 不对称数 字用户线 ADSL 用户端设备远程管理 的相规定 4 PVC 的速率应可控制 速率控制颗粒度不超过 128Kbps 速率控制精度优于 5 3 ADSL2 的 ATM QoS 机制要求 DSLAM 支持针对每个 VC 的 ATM QoS 机制 4 DSLAM 接口功能要求当提供 DSL 接入时 必须支持 RFC1483 桥接的数据包封装 21 功能 应支持基于用户端口的桥接 路由专线业务 5 5 6 VLAN 功能应满足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5 5 7 EPON 系统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 DBA 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 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 应能根据 LLID 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 最小带宽分 配颗粒不应大于 256kbit s 5 5 8 EPON 系统必须支持 Stack Vlan 802 1ad 的用户端口绑定解决方案 必须支 持 DHCP OPTION 82 功能 可将物理端口信息插入 DHCP Discovery 消息中 传给上层 网络设备 5 5 9 EPON 系统应提供必要的 QoS 机制 以保障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能根据 SLA 协议 提供各种优先级业务的 QoS 应支持基于 ITU T Y 1291 的 QoS 机制 包括业务流分 类 优先级标记 排队及调度 流量整形和流量管制 拥塞避免 缓存管理等 5 5 10 安全性能应满足如下规定 1 PON 接口数据安全要求 1 EPON 系统下行方向应支持三重搅动功能 系统应支持针对每个 LLID 的搅动 功能 每个 LLID 应有独立的密钥 2 三重搅动功能应符合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规定 2 OLT 应支持基于 LLID 的 MAC 地址数量限制功能 ONU 应支持基于端口的用户 MAC 地址数量限制的功能 限制的 MAC 地址数量应可灵活配置 3 EPON 系统应支持对特定物理端口的广播以太网帧 组播以太网帧 单播以太 网帧根据 源或目的 MAC 地址 VLAN ID 等域进行帧过滤和抑制 4 EPON 系统应具有基于 ONU 的 MAC 地址对 ONU 进行认证的能力 应拒绝非法 ONU 的接入 5 ONU 应支持被 OLT 拒绝注册后的静默机制 缺省静默时间为 60s ONU 的 MPCP 层次的状态机应符合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的要求 5 5 11 组播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组播控制方式包括 IGMP snooping 方式 和 动态可控组播方式 两种 EPON 系统的组播功能应符合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的规定 2 IGMP 功能版本不低于 IGMP Version2 3 OLT 设备应至少支持并发 1000 个组播组 至少可配 1000 个组播 IP 地址 4 ONU 单个用户端口同时支持的组播组数量不少于 4 个 ONU 整体组播组数量为 22 4 用户端口数 ONU 的本地组播控制表的容量不应小于该 ONU 的以太网端口数量 4 5 5 12 EPON 系统保护倒换功能 可选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EPON 系统保护倒换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 自动倒换 由故障发现触发 如信号丢失或信号劣化等 2 强制倒换 由管理事件触发 2 EPON 系统保护类型及自动倒换时间宜符合如下要求 1 馈线光纤冗余保护 人工倒换 2 OLT PON 口冗余保护 小于 50ms 3 OLT PON 口 馈线光纤冗余保护 小于 100ms 4 全保护 小于 100ms 5 5 13 光功率检测要求应满足 中国电信 E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 1 5 6FTTB 系统运行 环境要求 5 6 1 光纤温度交变要求 当 OLT 和 ONU 间的光纤处于 25 55 的温度交变环境内时 OLT 和 ONU 应能正 常工作 业务性能不应恶化或中断 5 6 2 温度 湿度要求 设备在以下温度 湿度范围内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OLT 应能支持 A 类 ONU 应 支持 A B C 种类别中的一种 类别 A 类 温度 0 40 相对湿度 10 90 非凝结 类别 B 类 温度 30 40 相对湿度 10 90 非凝结 类别 C 类 温度 10 55 相对湿度 10 90 非凝结 注 以上为地板以上 2m 和设备前方 0 4m 处的温度 5 6 3 防尘要求 在以下灰尘环境下 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直径大于 5 m 的灰尘浓度 3 104粒 m3 灰尘粒子是非导电 导磁和腐蚀性的 5 6 4 大气压力要求 FTTB 系统设备应能在 86kPa 106kPa 大气压力条件下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23 5 7电源要求 5 7 1 OLT 设备应支持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 在以下 1 或 2 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1 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1 标称电压 48V 2 电压波动 在直流输入端子处测试的 48V 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 57V 40V 2 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1 单相 220 x 1 10 V 频率 50 x 1 5 Hz 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 5 2 正常情况下 设备的外壳与电源线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50M 5 7 2 ONU 设备应提供交流 220V 和直流 48V 两种电源模块供选装 在以下 1 或 2 条 件下应能应能正常工作 1 ONU 的交流供电模块应满足在以下条件 1 交流市电在电压 85 264V 频率 50Hz 5 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 5 范围内 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2 交流市电超出上述范围时候 设备应能自行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小高层采暖系统安装施工方案含镀锌钢管立管安装及户内发泡水泥地暖报告
-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写一篇800字演讲稿
- 金融科技数字资产监管平台搭建方案
-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流程优化方案
- 小学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 小学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 节日期间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计划
-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化计划
- 【完整版】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水库维修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英语真题(解析版)
- 2025年广西中考道法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民检察院公开招聘用制书记员考试题及答案
- 数学小升初试卷真题打印版
- 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职责
- 国际经济法课件马工程版
- 重庆临时摊点管理办法
- 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