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自由观比较的论文 道德自律是自由人的最高精神境界这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所蕴涵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人之所以能够最终达致这一境界是因为人的天性不仅自由而且善良性善论是儒家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石在儒家看来“仁”源乎人的生命的内在要求而非人为构造出来再强加于人的某种外部规范;亲情是人最天然最本真的感情只要用它来推己及人、由人及物理想的大同世界就能够实现人性原本善良只是因为受到了污世流俗的习染才逐渐丢失了自己的真性情儒家的救世就是要通过教化众生来重塑自我回归真我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第六章)他还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救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第十一章)这就是说仁义礼智是人心所固有的本性如今人失却了自己的本性而全然不觉这是很可悲的求学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找回人的本真之我儒家十分强调自我修养必须发乎本心人格完善是人的自觉追求这完全是超功利的既不是为了求得大众的赞赏更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因此儒士修身的第一要义就是:正心诚意毋自欺礼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明确表征了儒家的这一立场:“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弃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为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篇)儒家倡导人格的凛然尊严和浩然气节怕处在政治权势的重压之下也绝不卖身求荣;即便贫困潦倒生活无着也要保全自己的名节这种特行独立的人格气象足以令那些择利者、求荣者、卖身者汗颜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子罕)一个牢牢保持住自己的本心和道德理性而不为功名利禄所惑、不为一己得失所虑的人就是一个超越了各种束缚的、拥有最高自由的人 儒学的理想人格上如此的高尚它的道德理念是如此的完善不由人不心向往之然而我们恰恰认为儒学最大的缺憾就在于对人性作了过于乐观的估价因此它也走不出这样的逻辑怪圈:如果每一个人都天性善良那么后天的恶习从何而来倘若人心如青天白日又何来乌云蔽日乌云蔽日既是事实又能指望将其彻底驱散其实人是极端矛盾的动物他永远不能挣脱生命的有限性因而生存焦虑会一生一世伴随着他;可正是这种焦虑使他渴望超越去触及那深不可恻的无限和永恒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他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无论他行善还是作恶这种情欲都是他行为的最大驱动力(如果不是唯一动力的话)有情欲就会生恶念就会私欲膨胀就想损人利己然而人又是一个理性动物处在社会教化之中他也厌恶自己的俗不可耐向往那至纯至善的完美境界人既逃脱不了尘世的诸多诱惑又消除不了自己对完美界域的憧憬这本身就是人类无奈的宿命的确因为人有善的愿望我们并不否定儒家道德教化的引导作用也乐于承认在儒家理想人格感召下中国历史上确有少数高洁卓越之士以其孤往直前的道德大勇和独立挺拔的人格魅力为世人作出了表率然而少数圣贤的生命成长历程并不具有普遍的范型意义就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世俗世界的诱惑太多太大实在难以抵御因此人世间邪恶和伪善的行为远远多于高尚道德的行为甚至圣贤的垂范对普通人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儒学基于性善论的德治礼教的空疏无力就尽显出来这就是说儒家相信人天性善良相信道德教化对于人心的向上和社会的安定具有主要的甚至根本的作用因此它对于社会的恶行缺少防范的考虑更缺少防范的措施有人反驳说儒学对人的恶念和恶行也不乏冷峻的分析它同样主张用法律等制度性措施对人的行为进行遏制和惩治然而在这一方面孔子对自己的学说亦有过明确的定位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就是说用政法来诱导人民用刑罚来整顿人民他们只是暂时的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人民用礼教来规范人民那么他们就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口服心服可见在孔子眼中德治才是最根本的手段尤其重要的是道德教化是要靠人来实行的教化别人的人必是修正“正果”的人他们的人品德行具有先验的确定性因此德治从来都和人治相关联中国这个儒教社会并不是没有法律制度然而它却从未形成过法律至上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君主和权臣总是凌驾于法律之上所谓刑罚不过是用来对付草民百姓的 儒学的这一重大缺陷使其学理与现实之间出现了无法填补的沟壑儒家认为孝悌是人之本忠君爱臣父慈子孝这就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宫廷斗争之频繁手段之残忍又是许多民族、许多文化都不可比拟的儒家极力推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气节但实际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人们所看到的却是荒淫之君、暴戾之臣比比皆是最为可恨的是君主和臣属们一个个私下里贪得无厌但表面上却一个比一个道貌岸然这种厚颜无耻、虚伪做作堪称世界之最!但凡还有一点良知的儒生面对这种状况除了遁迹山泽或归隐禅林以保全自己的气节外至多是以死相谏;他们决然拿不出一个可以付诸操作的手段去制止或防范此类恶行的滋生和蔓延这就足以证明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虚妄和用之于现实生活中的苍白无力 西方人对自由的酷爱不比中国人差只是在他们看来必须在法治(即他律)的保障之下人的自由才会真正实现与儒家文化不同近代西方文明是以性恶论为根基的即认定人的天性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因而人是靠不住的必须拯救人的灵魂或采取措施来避免人的恶念和恶行所可能造成的灾难其实性恶论源自基督教奥古斯丁发现并不是生活穷困窘迫等社会环境因素催逼人去作恶;相反人的天性中就有一种乐于冒险或作恶的倾向因此如果儒教的超越感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的话那么基督教的超越感则必须借助于外在权威方能获得基督教认为人的肉体生命是有限的同时人是生来渺小、卑微和有“原罪”的他自己根本不可能超越这些与生俱来的缺陷正如人不能自己扯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只有凭借上帝的外在力量才能把我们引向光明和永恒引向那个至善至美的天国上帝和彼岸世界的观念是超越精神的最终源头在我们看来基督教的超越感与儒教相比有两个优势:第一它可以避免我们在前面论及的那个儒教的“性善论”必须面对的逻辑怪圈;第二自政教分离以后基督教不再干预世俗事务于是基督教的超越感更能保持其纯洁性同时既然尘世中的邪恶难以杜绝那么世间就应该有世间的法则把生活道德化和审美化就是荒谬的然而恰好在这两个方面儒教做的都远不能尽如人意霍布斯指出:人天生就具有一种自利、自保的倾向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又是相互冲突的因此人类最初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这又不符合人的自我保全的要求于是为了生存人们便相互订立契约把自己的无限权利让渡出来这样国家就出现了此后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密尔等人沿着这一思路提出了法律至上的理念他们说既然追名逐利是人的天性而追名逐利既会刺激社会生产、增加人的幸福又可能导致人的私欲膨胀、恶行遍布;那么社会的职能就在于找到一种制约性手段来匡范人的行为以便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一手段就是法律要使国家的法律真正起到稳定社会和维护和平的作用法律就必须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建构其三权分立的思想时正是基于对不完美的人性的透彻分析之上的他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会休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见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为了防止有权者、压制民主必须使国家的各种权力相互分离、彼此制约这还是说:人性是有缺陷的人是不可信和不可靠的只有法律制度才真正靠得住孟德斯鸠用一句画龙点睛式的结语表达了大多数西方哲学家在这方面的共识这就是:“在各种名词中间歧义丛生、以各种方式打动人心的无过于自由一词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那就不再有自由因为别人也同样可以有这种权利”(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见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第4344页) 我们认为西方人这种对人性的冷峻透视是十分明智的虽然它远不像儒学人性论那样高洁纯净但它却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在对待自由的问题上西方人的思维理路常常偏重于这样一个方向即在实现自由的途中人类应当排除些阻力和障碍避免怎样的可悲后果近年来英美自由主义和欧陆自由主义之间的差异愈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人们指出前者主张一种消极的自由即认为自由是“免于的自由”而后者则主张积极的自由即“去做的自由”前者表明了自己反对任何形式的暴政的鲜明立场表明了对个人的自由被剥夺的种种可能的高度警觉;后者则给人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自由似乎是一种无限制的行动法国大革命是对卢梭自由思想的践履这场革命高扬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高呼着“不自由毋宁死”的战斗口号然而其后果却是许多无辜者的生命遭到最残暴的践踏卢梭有一句名言叫“逼着你自由”他的这句话在大革命中为“多数人的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口实法国大革命的血腥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无论多么可怕的暴行都可以假自由之名来进行;即便是民众的行为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空前的灾难其实在“多数人的暴政”与专制独裁之间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密尔曾警醒世人:民主政治的最大危险是多数人实行暴政既然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是所有人的权力都必须受到同等的尊重那么少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就应当受到保护总之只有把制度创建得尽可能完备把可以设想到的每一个漏洞都设法补上才能为个人的自由留下广阔的空间 西方人并不像儒生那样把追逐名利一味地看成是恶他们认为追名逐利固然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同时也会成为推进社会文明的动力康德曾说人就像树木一样只有在茂密的森林里各自为争取阳光而竞相生长才会长得高大挺拔如果孤单单地生长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没有竞争即便阳光充足、土地肥沃也只能长得低矮弯曲人类社会亦复如此也必须凭借竞争才能赢得整体的活力和生机康德还指出人的自私本能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怠惰倾向正是人的这种虚荣心、权力欲和贪婪心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和全部才智从而在客观上促使社会向前发展这是由野蛮到文明的第一步如若人没有这种不可爱的、非社会性的、自私的本性人类的全部潜能将在一种和睦、安逸和悠闲自得的生活之中逐渐被埋没殆尽人希望自己的才干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希望自我的价值能得到实现这本身无所谓善恶是无可非议的当然人在追逐这些功利时会产生一种排他性即我必须比他人地位更高、生活更富有、才能更卓越在一个没有法度和强制性规范的社会里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势必要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恶”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的办法可以有两种:一是通过道德教化让人压抑自己的欲望做一个谦谦君子懂得忍耐和礼让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那样这种办法实际上行不通如果贪婪心和权力欲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那么要想彻底根除它们就也不可能相反如果首肯这种人类本能的某种正当性和合理性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利用这种差别来激励竞争反而会促发每一个人的进步因此第二种办法就是通过法制他律从外部来强制性地匡范人的行为这就是说社会为人的追名逐利划定一个界限在此界限内人们尽可以在公平的起点和公正的规则之下一争高低、优胜劣汰;同时社会又对人的越界妄念和恶行保持警惕一旦有人挺而走险剥夺他人同样神圣不可侵犯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律将予以毫不容情的惩罚这种办法不需要培养一批道德警察去时时窥视人的内心、去谴责人的欲望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们追逐自己的利益因为它知道人的欲望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内驱力毋庸讳言我们是赞同第二种办法的儒学虽然强调经世致用利生厚民然而这一伦理型文化把人的道德良知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人的功利心抱以极端的蔑视因此它根本不具有刺激经济发展的功能 当然儒家看重人的心灵的自由因而它对现代人的异化病症能够起到一种诊疗的作用它认为倘若一个人无论处在治世或乱世、高贵或卑微、富裕或穷困的境地中都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宁守护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人就获得了大自由;他不再受世俗的诱惑不再被功名利禄等物质欲望所牵累于是他的心灵便不再受任何外物的左右和限制他不再痛苦、恐惧、焦虑和烦躁他拥有了一种悟透生命终极意义的大智慧 争权夺利是现代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西方功利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的产物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是现代人的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人们以为自己只要拥有了这一切就能够获得幸福为了追逐这些身外之物人必须不择手段使尽浑身解数击败竞争对手并时时提防被对手所击败;为了追逐这些身外之物人必须殚精竭虑辛勤劳作不敢有片刻的安宁和闲适甚至不敢奢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更可怕的是人的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面扩充2025年VB考试范围试题及答案
- 数字化转型下的工作规划计划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度第一期期2025年数学七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腰关中学2025年数学七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小班环保知识宣传与实践计划
- 企业品牌建设的阶段性总结计划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战略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投资促进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上饶师范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保护海洋珊瑚礁美丽的海底景观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 焙炒咖啡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说明
- 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 2023年10月自考00158资产评估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网络优化低PHR高占比提升优化处理案例总结
-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3660-2020)【可编辑】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2023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 医院陪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 电视艺术欣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精益管理之精益生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