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承前与启后——《太平寰宇记》.doc_第1页
继承与创新,承前与启后——《太平寰宇记》.doc_第2页
继承与创新,承前与启后——《太平寰宇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继承与创新,承前与启后太平寰宇记方志,又称“地方志”,是综合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情况的文献,包括一地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编纂多具有连续性。本学期有幸学习了红专老师开设的方志学这门课程。期末作业便是撰写与方志学相关书籍的读后感或心得之类的文章。由于特殊原因,这一学期学生我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做事,所以便从网上下载了太平寰宇记一书来阅读,完成本次作业。志书体例是地方志这种特殊著述的表现形式和编撰形式,而方志体例有很多类型,其中总志的体例如何,对整个方志体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而太平寰宇记就是一部北宋初期著名的地理总志。作者乐史,全书共两百卷,是继元和郡县志之后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但是较之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不仅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还进行了创新。太平寰宇记扩充编入了姓氏、人物、风俗等门类,内容更为充实,体裁进一步完善,增补了许多关于各地社会历史、政治及风土习俗的重要资料,记录了宋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客户数,于研究宋初人口、户籍状况,至为珍贵。又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户口,边地区分汉人和蕃人,于研究宋初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经济概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这本书还汇集了大量可观的宋代以前的资料,广稽博采前人著作,是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巨著,在我国地理志的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其编修体裁,成为后世纂撰地理总志的蓝本,影响深远。 1、 继承了唐代地记型地理志的传统。 首先,太平寰宇记继承了唐代地理总志的编撰体例。中国古代早期的地理文献,从出现汉书地理志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目的体例结构后,便确立了历代正史地理志的编撰体例,“诚如李勇先先生所云,此种体例还进而影响到以政区疆域为纲的历代总志的编撰” 李勇先:舆地纪胜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如果说到南北朝时以水经注为代表性著作的以山川为纲的地理书作品达到顶峰的话,那么唐宋地理总志的发展则将汉书地理志所开创的以政区沿革为纲的地理作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张保见: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100页。唐代总志在继承汉书地理志传统的同时,在体例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使地理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体例也趋向完备。到了宋朝,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又在唐宋总志本身发展中起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编撰体例上,太平寰宇记承袭了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以宋初十三道为纲,以府州军监为目,以县级单位为子目,内容涵盖山川物产、风土人情及古迹交通等方面。同时改元和郡县图志“贡赋”一项为“土产”,在类目上,太平寰宇记较之元和郡县图志又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和四夷四项内容 同注解2。这些补充和发展,对于总志的修撰起了重要的规范化作用,内容也更为丰富,为后世的总志和一统治编撰所采用,在总志编撰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地位。其次,太平寰宇记还继承了唐代总志的经世思想,在所载政区沿革方面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太平寰宇记每一郡县建置必载其自初创以至宋初沿革,以朝代为序,娓娓道来,体现了作者“沿波讨源,穷本知末”的撰述初衷,以达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 乐史:进书表A,太平寰宇记: 卷首M。的目的。此外,在政区沿革记载中有四个方面非常引人注目:1、对魏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政区变置的记载较为详细,可以补正史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的不足之处。2、关于唐宋羁縻府州的记载较完备。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的民族自治制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3、关于中外交往和民族关系方面的记载较丰富,详细并分门别类的汇编了中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资料。4、对唐末至宋初逐渐形成的地方政区军、监,尤其是监的记载更为珍贵,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太平寰宇记也继承了唐代总志的致用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经济资料。如上面所说的,太平寰宇记改李吉辅元和郡县图志贡赋一项为土产,此项改动使地理总志在记叙地方物产方面扩大了范围,因而更能反映当地的经济情况,这远较贡赋条目贡献为大。此外,太平寰宇记在府州所辖县的叙述中还分别记载了其物产、动植物的状况,有些还记载了其功用。这在宋前古籍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研究古代物种分布、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除土产及各县分别记载物产情况外,太平寰宇记中对各监的生产状况记载也十分详细,是研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另外,太平寰宇记还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现象的记载。如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大量山川河流、湖泽陂池、沟泉运河等自然地理现象,同时对其历史变迁、名称由来等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记载,诸如泉就搜罗有二百余处。对于现今社会环境日益遭受破坏,水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这些记载对于研究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各地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之为当今建设服务弥足珍贵。乐史所记的自然现象大都为简单描述,甚至出于猎奇和迷信,对于有些奇特的自然现象还有神秘化的描述倾向,因此,对于此类自然现象表层下的科学因素,乐史往往不能发现并做进一步探讨,这是乐史自然地理记载上的很大缺憾。2、 开启宋代集志型地理志的先河太平寰宇记开创了一种新的特殊的体例。唐以前地理总志现在多渺不可寻,然而从后人引文及部分辑录的情况看,在编撰时很少注意到标明材料出处。而到了乐史著的太平寰宇记注明引书之量却大增,尤其是在各府州县之序中,错杂排比,大多能够说清楚其来源,并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总结创新,至此一种新的总志体裁便逐渐形成。如果将后来靠材料排比属辞而成之史书称为“集史”的话,至太平寰宇记而最终形成的这种也是依靠材料排比属辞而成的地理总志我们则可称之为“集志” 张保见: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101页。乐史开创的这种地理总志体裁显然受到了对古籍注释的成果发展到唐宋时代而已经出现形成的注疏、正义、集解等类例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总志编撰上来。这种体裁影响深远并被继承发展开来,就这点来说,乐史居功至伟。而这种新的特殊体例的创立,使得太平寰宇记在文献学价值方面明显胜过以前的地理志。太平寰宇记除大量搜罗碑刻、民谚、诗词、歌赋等之外,引用资料仅可见书名者便不下四五百种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八M, 北京中华书局,1981。就目前仍存的唐以前地理著作而言,其引用资料之多,可谓空前。自乐史以后大型总志的修撰,无不重视资料的收集和丰富,以致“宁略建置沿革而人物琐事登载不遗” 洪亮吉:万刺史廷兰校刊太平寰宇记序A,太平寰宇记卷首,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万氏本,1975。,这种倾向至南宋而发展更甚 , 终于形成了唐宋地理总志由舆地型向胜览型的演化,从这方面来说,太平寰宇记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上无疑拥有过渡性的作用和地位。当然,人力毕竟有时而尽,以一人之力成此大著述,在编撰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诸如裁剪不当,史料重出;有些地方考证不精,出现错误;引用资料时没有从图籍中发现现有政区同已往政区的变化而照录原文,出现一些方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