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简答题.doc_第1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简答题.doc_第2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简答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也称半山诗,半山绝句。晚年诗歌一改早期诗的多写政治诗和咏史诗,手法上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风格上刚劲瘦硬的特点,而主要写作绝句,以描写景物和阐述禅理,成流露闲适淡泊的意绪,成表达沉郁悲壮的情感。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巧妙,用事贴切,对仗工整,用字精确语言华妙而意境含蓄,深得古人好评。西厢记的故事流变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唐代贞元中书生张生与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事。作者元稹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莺”和“待月西厢”的事。 金代章宗时董解元将这个故事改编为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在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上都与莺莺传有根本的差异。摒弃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以张生和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为结尾。张生从一个负心汉,变成一个用情专一、反抗封建礼教的多情种。还创造了两个身世卑微的小人物-红娘和法聪,并赋予他们勇敢机智的性格。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王实甫把以往的莺莺故事重新调整,对故事主体做了改动。在王实甫的笔下,强调了这一对青年一见钟情,由于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而做出冲破封建礼教的举动。对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王实甫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响亮的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会真记以来,流传了几百年的崔、张故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西厢记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1、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崔张故事里的人物虽不多,但揭示的比较深刻。不仅在老夫人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而且由于阶级地位,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也时时引起误会性冲突。2、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的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在情节上,就全部剧情发展看,一方面是波澜转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另外,在全剧主要矛盾斗争的前前后后又交织着不同性质,时起时伏的矛盾冲突。作品就这样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展开戏剧冲突,展现了崔张争取爱情自由的曲折复杂的过程。3、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4、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段莺莺的唱词最能体现西厢记在这方面的成就。5、西厢记在主唱角色的分配和结构的扩大上,对杂剧体制也有所革新和创造。元杂剧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个人独唱到底。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而且部分打破了由一人主唱的限制。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的尤为深刻、集中。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杂剧的正面人物形象上,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2、关汉卿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并且开始注意表现出人物的阶级属性。3、关汉卿善于把人物放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揭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窦娥的反抗性格和复仇意志,是通过对她一连串的迫害愈来愈清楚的表现出来的;赵盼儿的机智和老练是通过她和狡猾的流氓周舍之间面对面的斗争表现出来的。4、关在杂剧的场面安排和关目处理上都是很有特点的。在场面安排上是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那些和主题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关剧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在关目处理上,关一方面能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一方面又移步换景,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关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下一定的“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5、关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关的戏剧语言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像救风尘中赵盼儿得知宋引章备受周舍蹂躏时的唱词。6、关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情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7、关既是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语等,融合于作品中,形成一个真切自然、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李清照词的特点:1、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表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细节,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2、李的语言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而声声慢开头连用四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更是千古创格。第二,李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的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3、语言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李的一些词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修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意境。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辛弃疾词的特点:1、辛词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的特征。例子,少年,中年,暮年。P132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2、辛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3、辛词有着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例子,p133. 4、辛词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p133 5、辛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向,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辛以其特有的眼光观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创造成军事意象,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独具的特色。例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134 。6、稼轩词更新了词的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予词。例子p135.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 7、辛独创性的运用了经史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经史散文中的语言,他信手拈来,皆如己出,如贺新郎,p135. 8、内容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