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调试[1].doc_第1页
污水调试[1].doc_第2页
污水调试[1].doc_第3页
污水调试[1].doc_第4页
污水调试[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水治理工程调试事项 污水调试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与步骤,不同的水质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次调试的硫酸软骨素废水处理的过程,水质大体是COD冲洗水2000左右, 酒精废液130000左右, NH3-N 1400左右, SS , BOD 、B/C处理采用AO工艺厌氧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液用IC(基本工艺和下图相仿)(洗米水改为车间冲洗骨头的血油水冲洗滤布水内含有酸碱根据不同时刻不同)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温度:根据山东所处地域选择的中温厌氧菌,中温厌氧(30-35)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此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厌氧反应器启动: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启动的注意要点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5、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问题原 因解决方法1、污泥生长过慢1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2进液酸化度过高;3种泥不足。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2减少酸化度;3增加种泥。2、反应器过负荷1反应器污泥量不够;2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3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2减少污泥负荷;3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3、污泥活性不够1温度不够;2产酸菌生长过快;3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4无机物Ca2+引起沉淀。1提高温度;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4减少进泥中Ca2+含量。4、污泥流失1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2产酸菌使污泥分层;3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1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2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1负荷过大;2过度机械搅拌;3有毒物质存在。4预酸化突然增加1稳定负荷;2改水力搅拌;3废水清除毒素。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好氧活性污泥培养:1、工程水量比较小,并且水中有一定的悬浮物,有利于自身培养污泥,培养方式采用阶段培养即连续投配的污水量随着形成的活性污泥数量增加而增加,直至额定的设计流量为止。一般是第一天进满池水,闷曝气24h后进1/2水量,边进水边培养。使曝气池内的生物量达到2000 mg/l左右。培养活性污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水温:水温高,培养期短。15培养期约3-7d,15培养期7-15d。(2)进水浓度:浓度较高,污泥积累快,培养期短。当污水中悬浮物较低时,可向池内投入带颗粒的污物,增加细菌的附着物,加速活性污泥的形成。(3)供氧量:培养初期,供氧不宜过高,否则有机物氧化太快,要随着生物量增长而逐步加大空气量,(4)微生物营养:污水养料与微生物增长相适应,要满足BOD5:N:P=100:5:1,在调试中可往污水中投加少许尿素、食用淀粉、磷酸盐等。好氧池的供养:好氧池利用好氧性微生物氧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此,池中要保持足够的溶解氧,氧的供给是氧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在运转过程中,供氧的调节主要以池中溶解氧(DO)量为准则,一般把溶解氧控制在2-4mg/L间,稍大一些(4-5mg/L)一般也可以。四:调试计划当好氧池满水后,开始曝气。待闷曝5-6天,出现大量的絮凝体后开始进水,调试初期为间歇进水,每天需要检测好氧池内污水的MLSS、SV(30min)、DO、pH,进出水的COD,情况稳定后按同等水量继续提高进水量,直到曝气池内的生物量MLSS达到2000 mg/l左右,然后开始全面进水。调试期间风机必须全面运行,并有专人负责。DO控制在2-4mg/l,若DO2 mg/l,则增加风机的台数,增大曝气量。好氧池在调试和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异常情况,下面将常见的异常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说明如下:(1) 污泥膨胀(2)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氮、磷、铁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值较低等都容易引起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的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导致的污泥膨胀。排泥不通畅则易引起结水性污泥膨胀。(3) 由此可知,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氧化池中的溶解氧、污泥的沉降比、SVI值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要立即采取预防办法。一般可调整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等。(4) 当污泥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相应方法。如缺氧、水温高等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使停止进水,闷暴一段时间。缺乏氮、磷、铁等养料可投加消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加5-10 mg/L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加漂白粉或液氯,抑制丝状菌大量繁殖。(5) 污泥解体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的现象。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并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降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值降低等。当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会使污泥失去活性。一般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断产生的原因。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问题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MLSS、SV(30min)、DO、pH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6) 泡沫问题曝气池中产生的泡沫,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的泡物质。泡沫可给生产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的污泥。消除泡沫的方法有: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夜的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沫剂等。二沉池在调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池内污泥的情况,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 污泥的腐化在二沉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厌气发酵生成气体如H2S、CH4 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时也不是全部污泥上浮,大部分污泥都是正常地排出或回流。只有沉积在死角长期滞留的污泥才腐化上浮。防止的方法有:(1) 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2) 消除二沉池的死角地区(3) 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此外,如曝气池中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的现象。防止的方法有:将供气控制在搅拌所需要的限度内,而脂肪和油则应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加以去除。(2) 污泥上浮 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一般硝酸度达5 mg/l以上),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的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所谓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和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在溶解氧低于0.5mg/l是发生,并在实验室静沉30-90min后发生。因此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的污泥,在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在调试过程中,二沉池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