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属国兵制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属国兵制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属国兵制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属国兵制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两汉属国兵制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属国兵又称 属国骑 或 属国胡骑 有时简称 胡骑 通常是指属国区 域内所设之兵 也可泛指归附或内属于汉朝并由中央任命的属国都尉统辖 领导 边疆民族军队 用于作战和边防 是汉代边防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国兵是两汉边防军事体系的基本构成之一 也是中国秦汉军事史研究中 疑窦较多的一大难题 而前人又关注甚少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为指导 从历史学 民族学的角度入手 根据文献与考古资料 专就两汉时期属国兵制中 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系统考察和探讨 其主要内容有 一 属国的设立及其兵 员数量的测度 二 属国兵在建置上与汉廷中原兵的差异 三 属国兵的后勤 补给与军费来源 四 属国兵的职责及其与中原兵的关系 五 属国兵的作用 和历史意义 全文试图通过史实分析 揭示历史真相 总结经验 为后世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两汉 属l 目兵 兵制 a b s t r a c t t h ea r m yo ft h ev a s s a ls t a t ec o u n t r yo fs o l d i e r s o fh a nm i l i t a r y s y s t e m w h i c hi so n eo fc h i n e s ed y n a s t i e sm i l i t a r yr e s e a r c hq u e s t i o nm o r e d i f f i c u l t b u ta l s ov e r y1 i t t l ea t t e n t i o np r e d e c e s s o r s b a s e do nt h e m a r x i s tt h e o r ya sg u i d a n c e m i l i t a r yh i s t o r y e t h n o l o g y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d a t aa n dt h e1 i t e r a t u r e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c o u n t r y ist h eh a np e r i o do fs o m eb a sicq u e s ti o n sc a v a l r yt r o o p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a n dd i s c u s s e d i t sm a i nc o n t e n ti s 1 av a s s a lo f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o n e h a l fo fq u a n t i t y 2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c o u n t r yo fs o l d i e r sa n ds o l d i e r si n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n s h a nt inle a d e r s h i ps y s t e m 3 t h ea r m yo ft h ev a s s a ls t a t eo fm i1it a r y l o g i s t i c sa n d t h es o u r c e 4 t h ed u t i e so fs o l d i e r s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t ht h es o l d i e r sf r o mt h ec e n t r a lp l a i r sf r o mt h eh a n 5 h i s t o r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a r m yo ft h ev a s s a ls t a t e f u l lh i s t o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s u m m a r i z e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t h et r u t h a n d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f o r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w e s t e r na n d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ie s t h ea r m yo ft h ev a s s a l s t a t e m i l i t a r ys y s t e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 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 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 日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一 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 1 l j 日l j茜 属国是秦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 汉朝政府将 他们安置在边郡地区 并派属囤都尉领护 因其故俗 即允许其保留原有的 生产 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 从而对其进行治理 考之史册 在文献中有关 属国 的记载多是 如 史记 骠骑列传 元 狩二年 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 尽将其众渡河 降者数万 号称十万 居顷之 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 而皆在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张守节 史 记j 下义 各依本国之俗而属于汉 故言 属国 也 汉书 武帝本纪 元狩二年 秋 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 并将其众合 四万余人来降 置五属国以处之 颜师古注日 儿言 属国者 存其国号而属汉 朝 故日属国 汉书 霍去病传 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 而皆在河南 因其故俗为 属国 颜师古注日 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 故号属国 史记 和 汉书 中的上述记载 都指出汉保留归降少数民族的 故俗 为 属国 但并未对 属国 的含义做进一步的解释 张守节和颜师古则对 属国 做了各自的诂释 但颜师古在 武帝纪 和 霍去病传 中的注语却又有所不同 这也引起了以后人们对属国含义的理解不一 徐杰舜1 先生认为 汉武帝灭少数 民族所建之国 存其国号 而属汉朝 谓之 属国 贾敬颜2 先生则认为 国 指国俗而非国号 试思异族既己内属郡县 也便无所谓 国号 可存了 这罩 国号 仍是 国俗 的意思 属 者 服属于汉朝而非其它 陈力先生认为 文献中记载的两汉时期的 属国 有两种含义 首先 其意为归降的少数民族属 国 其次 为典属国的简称 如 史记 和 汉书 的 文帝纪 中所记载的 属 国悍 要指出的是以上所罗列的几条史料叙述的仅仅是匈奴族中的一支部落 即浑 邪王杀休屠王后 率部降汉的事 并未提及整个匈奴民族归降于汉 以上史料中 的 国 应理解为归降的少数民族部落 俗 指少数民族的一些政治 经济制 度以及风俗文化习惯等 号 很可能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一些称号 如干长 中国民族史新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 2 汉代的属国和属国都尉考 史学集刊 1 9 8 2 年第4 期 l 硕十学何沦文 百长等 这可从属国设立后 仍保留归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 让少数民族首领 担任属国内的一些官职 并沿用其放有称号等历史事实得到证实 同时 汉朝时期还有所谓的 外国而属汉 的如西域诸国和使匈奴中郎将以 及护羌校尉的设置 它们和属国的性质相似 是汉朝政府为了对新开发的少数民 族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采取的比较灵活的民族政策 通过这一政策 汉朝 政府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而且在 因其故俗 前提下使少数民族的生产 生活方式乃至于社会制度都有所改变 逐步向中原地区接近 因此 以上提到的 这种情况与属国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原则上是一致的 只不过它们的自主权更多 辖区也更加广阔 而现代人一般理解 属国 为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的藩属的 国家 1 将上述的机构也笼统的理解成属国的范畴 鉴于这种情况 笔者有必 要在此明确指出本文旨在论述汉代的 属国 这一特定范围 而西域诸国 使匈 奴中郎将 护羌校尉等则被归于少数民族兵系列 不在本文探究范围内 属国兵又称 属国骑 2 或 属幽胡骑 3 有时简称 胡骑 4 通常是指属 国区域内所设之兵 也可泛指归附或内属于汉朝的边疆各民族军队 并由中央任 命的属国都尉统辖 领导 用于作战和边防 是汉代边防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她不仅开 创了封建专制政治体制下的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等诸方面统一的新格 局 奠定了以后二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基础 而且在军事 尤其是军队建设 对外 用兵和防御边境方面 也是卓有建树的伟大时代 尤其是两汉时期 政府采用属 国制度管理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 身1 建特殊性质的属国军队 戍守边防 不仅巩 固了汉代边疆 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有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 同时也给以后历代王朝处理民 族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因此 对这一时期属国兵制的深入探讨 具有重要意 义 首先 属国兵是研究两汉军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汉武帝后 属国兵是 两汉军事体系的基本构成之一 深入研究属国兵 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经 济状况 而且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央兵力与边防兵力的互动关系 边防政策的制定 等 第二 加强对属国兵的研究 有助于弥补中国兵制史的薄弱环节或空白 以 往研究中国兵制史的著作对属国兵的问题关注不够 一般只是在边防军或少数民 族兵中略有提及 未能展开深入论述 通过深入研究能对中国军事史 民族史的 若干问题的把握产生积极的影响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版 第1 0 6 8 页 2 史记 卷二0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中华书局1 9 5 9 年 第1 0 4 9 页 3 汉书 卷六九 赵充国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2 9 8 6 页 4 汉书殄卷九九 王莽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4 0 4 0 页 2 两汉属囡兵制初探 第三 研究属国兵 有助于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提供历史借鉴 秦汉时期 是中国传统社会各项制度 政策的初步建立和奠基时期 其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可 以总结 也有不少规律性的问题可以探索 后人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 二 相关成果与尚需突破的问题 学术界对两汉属国兵制问题的研究因史料缺乏等种种原因以往关注的人不 多 至今为止既没有专题论文见诸刊发 更没有相关的专著问世 即便是在 些 文章中提到属国兵也有些问题未能达到共识 且欠缺总体性 全面性的探讨 然而 对两汉属国问题的研究成果却比较显著 近年来 一些论文相继问世 其中 王宗维先生对两汉属国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 他在这方面的文章有 汉代 的属国 1 汉代的属国制度与民族关系 2 汉代属国制度探源 3 秦汉 的边疆政策 4 汉武帝的民族思想和政策 等 王宗维先生在他的这些文章 中对两汉的属国制度做了比较全面 系统 详尽的论述 并对两汉设置的一些属 国也做了考证 此外 还有一些文章 如贾敬颜先生的 汉属国和属国都尉考 6 对属国的名称 属围的建置 属国都尉 属国的兵与民做了说明 他指出汉王 朝本想利用属国和属国都尉为自己的 民族政策 服务 然而适得其反 最终导 致了自身的毁灭 陈梦家先生的 两汉都尉考 7 一文除对西汉所设的都尉做了 考证之外 还对西汉属国的设置时间作了论证 他认为西汉正式设置属国的时间 应在元狩二年 嘀i j l 2 1 年 孙言诚先生的 秦汉的属邦和属国 8 一文对典属国和 大鸿胪 属邦和属国 属国都尉 属国的郡县化作了论述 彭建英先生的 东汉 比郡属国非郡县化略论 9 从背景 管辖对象 内部结构及主要功能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东汉的比郡属国 他认为东汉的比郡属国和西汉时期的属国一样 在性质 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更不是属国的郡县化 丁福林先生的 关于汉代属国的 几个问题 m 指出 王宗维先生的 汉代的属国 所论之汉武帝时始置属国的前 提不能成立 汉代属国的始置当在文帝前元六年 前1 7 4 年 之前 史书所载的汉 代最早的属国官吏徐悍 其任属国之官在文帝后元年间 汉书 苏武传 大书 1 文史 第2 0 辑 中华书局1 9 8 3 年 2 西北历史资料 1 9 8 3 年 第2 期 3 马长寿纪念文集 西北大学出版社 1 9 9 3 年 马大正编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0 年 5 西北大学学报 1 9 9 5 年 第1 期 6 史学集刊 1 9 8 2 年 第4 期 7 汉简缀述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 8 史学月刊 1 9 8 7 年 第2 期 9 民族研究 2 0 0 0 年 第5 期 1 0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 0 0 3 年 第1 期 硕十学位论文 特书 秩中两千石 五字 并非衍文误书 而是古代朝廷对有特殊地位之君子所 表示的加秩优待 杨芳女士的 从西汉属国的设置看汉对匈奴的外交策 文 则主要从西汉属国的设置 管理方式以及属国设置的背景 目的和作用方面论述 了汉对匈奴恩威并重的外交策略 对于两汉属因设置的一些具体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张掖属国 金城属因 辽 东属国等的研究 关于张掖属国研究的文章主要有 李并成先生的 汉张掖属国 考 2肖化先生的 略论卢水胡的族源 3 吴乃骧 余尧先生的 居延新获建 武秦胡册再析 4 这几篇文章都对张掖属国的设置年代 地望 民族构成作了 较为详尽的论述 关于会城属国和护羌校尉 边章先生的 两汉的护羌校尉 5 胡小鹏先生的 两汉的金城属国和护羌校尉 6 马兰州先生的 护羌校尉与会 城属国 7 都认为金城属困未设属国都尉 护羌校尉就是会城属国的属国都尉 关于东汉有没有设置会城属国 王宗维先生认为东汉设有金城属国 赵明先生则 持否定观点 他在 东汉对西羌长期作战的原因与教训 8 一文中指出 东汉建 立后 并未设置金城属国来安置 管理降羌 而是奉行了新莽时期的郡县统治政 策 另外 他还对金城属国不设都尉 而以护羌校尉代行其事的看法提出了异议 杨秀清先生的 论东汉对羌族的政策 9 陈新海先生的 试论东汉在青海地区 的施政 1 0 也都支持东汉无会城属国之说 关于辽东属国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张国 庆先生的 东汉 辽东属国 考略 郑君雷先生的 辽宁锦县昌盛石撑墓与 辽东属国 1 2 程妮娜女士的 汉魏时期东北地区的民族设置与治理 13 这几篇 文章对辽东属国的名称 设置时间 管辖民族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 详尽的论述 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主要都偏重于政治制度 地方管理 民族 外交政策等方 面的研究 而从军事制度角度进行研究的几乎没有 此外 在一些军事专题论文的研究中对属国兵问题略有提及 如黄今言 陈 晓鸣先生的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 1 4 谈到了属国兵的数量规 模 根据史料计算了西汉属国兵的基本情况 将属国兵作为边防军组成的一部分 6 西北史研究 上册 西北师大历史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1 9 9 7 年 7 历史教学 2 0 0 2 年 第12 期 8 中国史研究 1 9 9 4 年 第1 期 9 青海社会科学 l9 9 5 年 第5 期 1 0 青海社会科学 19 9 7 年 第5 期 历史教学 1 9 9 0 年 第2 期 1 2 北方文物 1 9 9 7 年 第2 期 北方文物 2 0 0 1 年 第4 期 中国经济史研究 1 9 9 7 年 第1 期 4 期 2 第 年期期期期 6 2 2 寸 4 姗第第第第 虬年年年年 报 踮 学 校 学 科究报报报专研学学学 范族院院大师民师师师田北北北北和西西西西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来阐述 胡宏起先生的 汉代兵力考 1 认为西汉属国的兵力有四万人 他认为 东汉的属国是在原有郡县管辖地区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划出来设立的 免去了 属国的赋役 包括兵役 负担 以别于郡县 所以东汉就不存在属国兵 而只能 称之为少数民族兵 这部分的兵力大约有1 l 万左右 除以一l 专题研究外 在一些通史 断代史 专门史等著作中 也或多或少地 对两汉属圜问题有所涉及 如刘展先生主编的 中国军事制度史 兵役制度卷 2 第三章中提到属国的兵役制度应为族兵制 并认为属因管辖的归附部落叛降皆 是举部落起兵 但书中也提到东汉后期 属国郡县化后 属国部落渐变为乡里组 织 这时的部落族兵实际上成为募兵的对象 郑汕先生的 中国边防史 3 认为 属国兵力不多 但又无具体论述 陈梧桐先生等编写的 中国军事通史 西汉卷 4 在讲述两汉边防军的来源及其屯戍系统时 提到作为边防军一部分的属国兵主 要以骑兵为主 战斗力强 得到了汉庭的高度重视和重用 黄今言先生等编写的 中国军事通史 东汉卷 5 在讲述东汉地方军的裁减与长期屯兵之设置时 提 到东汉的属国兵的规模和范围与西汉有所不同 并论述了属国兵的一些基本任 务 总之 这些专著都提到了属国和属国兵的一些基本情况 认为属国兵为两汉 的边防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这些著作都没有系统的对属国兵进行研究和论 述 对于领导体制 军 兵种 数量与分布 后勤配给与保障 与汉庭中原兵的 关系等问题都没有涉及 综上所述 前人对汉代的属国问题研究得较为深入 取得了 些成果 但对 当时的属国兵制却关注不够 存在缺漏和空白 本文试图重点突破的问题是 1 着力测度探求属国兵的数量 2 通过史实阐明属国兵与汉廷兵的异同 尤其着 眼于存在哪些差异 3 属国兵的后勤补给及军费情况如何 4 属国的职责及其 与中原的关系等 作出有力的说明 不囿陈说 开拓创新 本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峰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为指导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原 则 在梳理前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确立了自己的思路和研究重心 力求有 所突破和创新 注重把握秦汉时期属国兵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注重探讨属国兵建 置难点及其特点 注重分析属国兵与中原兵的差异和关系 坚持无征不信的实证 主义原则 力求资料和观点的统一 注重对问题的探讨 力求去伪存真 正本清 1 历史研究 1 9 9 6 年 第3 期 2 刘展主编 中国军事制度史 兵役制度卷 解放军出版社1 9 9 1 年 3 郑汕 中国边防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5 年 4 陈梧桐主编 中国军事通史 西汉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 5 黄今言主编 中国军事通史 东汉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1 9 9 8 年 5 硕十 学位论文 源 本文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 概括介绍属国的设立 重点对属国兵的数量这一疑难问题进行测 估 以求有所突破 第二部分 探讨属国兵在建置上与汉廷中原兵的差异 主要从领导体制 集 兵方式 军 兵种等方面寻找两者的不同 并进行比较 第三部分 探讨属国兵的后勤补给与军费来源 主要是考察武器装备的配置 士兵生活资料的补给 军事费用的筹措等 第四部分 探讨属国兵的职责及其与中原兵之关系 主要阐述平时 战时 属国兵的职责及出征的情况 同时对汉廷实行 以夷制夷 的边防政策进行分析 第血部分 阐述属国兵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主要体现在 就地用兵 减轻内 地人民的兵役负担 改善兵员结构 弥补中原兵在战略战术上的缺陷 巩固边防 维护国家的统一 加强周边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诸方面 通过总结 力求做出科学 的价值评判 概括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 提供历史借鉴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用实证法 计量法 系统法 比较法 图表法 写作过程中 充分依据史料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在广泛地占有史料的 基础上得出可靠的结论 抓住兵制研究与政治史 军事史 民族史紧密结合的特 点 力争对属国兵制问题进行系统的原创性研究 6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第一章属国的设立及其兵员数量之测度 属凼最初的指代就用于边疆民族 是指中原王朝为安置内迁的边疆民族而设 置的行政建置 秦汉时期属国的设立比较普遍 西汉武帝以后 属国的设立成为 边疆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东汉属国与西汉属国相比 数量有所增多 分布范围 扩大 从西北地区一直扩展到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两汉属国兵数量随着属国的 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变化 不同时期居于不同地区的属国兵 受军事形势 自然环 境以及气候等的影响 其兵员数量以及每个属国的平均人口办发生着变化 第一节秦汉属国设立概况 属国是中原王朝安置归附的周边少数民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管理方式 它至 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据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朝称归附的少数民族和部落 为 属邦 属邦是指归属于秦的少数民族中较大的部落政权 汉书 百官公卿 表 载 秦朝设有 掌蛮夷降者 的典属国 它的任务是管理来降的 蛮夷 和 接待 夷狄 朝贡的侍子 秦专门设置一个管理少数民族的 属邦 这可能与 其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有关系 自春秋至战国 秦一直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 在 它的北部 西部以及西南边境 布满了不同的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对秦时叛时服 零星的或大批的少数民族降者终秦一代源源不断 为收容这些降者 并利用他们 为秦国服务 属邦的机构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1 汉时则为避高祖刘邦名讳而改称 属国 古代 邦 国互用 属邦的性质和属国一样 皆是安置 蛮夷降者 秦时有关属邦建置 管理以及兵员的数量等问题因材料缺乏 难于稽考 如今只 能从出土的简牍和兵器的铭文中得知零星片段 1 9 7 5 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 墓竹简 出土以后 发现在秦简中属于 属邦律 的有以下条文2 1 秦律十八种 道官相输隶臣妾 收入 必署其己察年月日 受衣未受 有妻毋 无 有 受者以律续食之 属邦 2 法律答问 可 何 谓 赎鬼薪鋈足 可 何 谓 赎官 臣邦真戎君 长 爵当上造以上 有罪当赎者 其为群盗 令赎鬼薪鋈足 其有府 腐 罪 赎 1 转引自孙言城 秦汉的属邦和属国 史学集刊 1 9 8 7 年2 期 第13 页 2 唾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 第2 2 2 2 2 6 页 7 硕士学位论文 官 其它罪比群盗者亦如此 3 法律答问 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玄夏者 勿许 可 何 谓 夏 欲去秦属是谓 夏 4 法律答问 真臣邦君公有罪 致俐罪以上 令赎 可 何 谓 真 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而是谓 真 可 何 谓 夏子 臣邦父 秦母谓殴 也 5 法律问答 使者 诸 侯 外臣邦 其邦徒及伪吏不来 弗坐 可 何 谓 邦徒 伪吏 6 法律答问 可 何 谓 人貉 谓 人貉 者 其子入养主之谓也 不 入养主 当收 虽不养主而大量 粮 者 不收 界其主 7 法律答问 擅杀 刑 晃其后子 之 可 何 谓 后子 官其男 为爵后 及臣邦君长所置后为大 太 子 皆为后子 尽管目前可知的 属邦律 的条文数目有限 但从上述条文的内容来看 有 关反映 属邦 所提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广泛的 涉及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道官有 输送隶臣妾或被收捕人的义务 有属邦中的少数民族首领犯法可以以爵赎免 管 束在秦为奴的少数民族人民不许逃离主长 其子孙也要世代为奴 夷夏通婚后所 生子女的族属问题 还有保护民族首领的继承人问题等等 属邦律 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部成文的民族法 它开创了我 国封建社会民族立法的先河 对后世民族立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属邦律 规定的一些法律原则 如民族自治 民族问的通婚 民族上层和民族下层之间的 关系 维护少数民族首领的特权等 都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民族立法所遵循的 原则 汉承秦制 也建立了属国制度 汉对归附少数民族的管理上 应该在某种 程度上继承了秦的这些法律条文的规范 管理体制应更为完善 只不过由于史书 的缺载 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关于汉朝属国制度法律条文的记载 只能通过秦的 属 邦律 对其进行间接的推测 而秦统一六国前的兵器铭文中能反映出 属邦 情况的如下 1 相邦吕不韦戈 八年相邦吕不韦造 诏吏图 丞 工 内正面刻铭 诏吏 内背面铸铭 属邦 内背面刻铭 1 2 铜戈 1 9 6 2 年广州东郊罗岗秦墓出土 载 考古 1 9 6 2 年8 期 十四年 属邦工口 丞口 工 口 内正面刻铭 属邦 内背面刻铭 2 3 十三年 少府工檐 武库受属邦 3 4 少府铜矛 少府 正面 武库受属邦 背面 4 材料1 2 提到的属邦附记于铭文之后 秦器往往在铭文之后附记置用地点 1 李仲操 八年吕不韦戈考 文物 19 7 9 年 第l2 期 2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广州东郊罗冈秦墓发掘简报 考古 1 9 6 2 年 第8 期 3 袁仲一 秦中央督选兵器刻辞综述 考古与文物 19 8 4 年 第5 期 4 河北博物馆 文物管理处编 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 文物出版社1 9 8 0 年 8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这表示该戈置用于属邦 反映出属邦是有军队的 而根据材料3 4 说明属邦 部队作战时所用的武器均由崮家的兵器库 武库 发给 汉书 食货志 有 边兵不足 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澹之 该兵器应是武库发给属邦的 同样 可知属邦是有军队 材料2 中提到 属邦工 可见属邦甚至拥有自己的工师 这表明属邦不仅有军队 而且还有制造武器的生产机构 秦设属邦 一方面是为 了瓦解塞外的敌对民族 另一方面将 蛮夷降者 编入军队或者投入生产 使其 为己所用 无形中创立出一种相对简略的民族政策 两汉的属国制度主要是继承了秦的属邦制 只是秦末大乱 互相攻占的各方 无暇顾及边境的属国 因此西北边境的部分地区复为匈奴乘隙所占领 属邦制度 亦因此解体 到西汉初期 为避高祖刘邦名讳而改称 属邦 为 属国 属国 制度随着王朝的稳固又得以重新恢复且逐步发展完善 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 发起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为了安置归附的匈奴降众 汉武帝时 复增属国 而史书明确记载的西汉时的 属国就是从汉武帝时行始设置的 武帝元狩三年 公元前1 2 0 年 昆邪王降 复增属国 置都尉 丞 侯 千人 属官 九译令 成帝河平元年 前2 3 年 省f 手大鸿胪 1 西汉属团设置的情况 史记 汉书 多有记载 依从 汉书 地 理志 的有关资料 自武帝至昭宣时期 大致有安定属国 又称三水属国 北地 属国 天水属国 又称陇西属国 上郡属国 西河属国 五原属国 张掖属国 金城属国等七个属国 其中张掖属国 金城属国虽然 汉书 地理志 没有记载 但 汉书 匈奴传 有提到张掖属国 右贤王 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同勒 屋兰 番和 张掖太守 属国都尉发兵击 大破之 得脱者数百人 2 汉 书 宣帝纪 也提到会城属国 夏五月 羌虏降服 斩其首恶大豪杨玉 酋非 首 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汉书 赵充国传 中也有提到 可能与金城属国 设置与湟中屯田是同时进行的有关 西汉末年还提出设置西海属国的计划 汉 书 王莽传 上有载 议在西海设西海属国以统治先零羌 次年先零羌起义 西 海郡太守被赶走了 就此作罢 西汉属国分布情况详见附图1 2 上述七属国 除金城属国是安置降羌外 其余都是为了安置匈奴降众 而且 这些属国多数都在西北边疆 这主要是因为自西汉初年至武帝之时 西汉所面临 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北方的匈奴 因此 当时制定的相应的民族政策也主要是针对 北方的匈奴 汉武帝 复置属国 时将归附的匈奴部众安置于 边五郡故塞外 并派属国都尉领护 汉武帝以后的统治者们也都继承了这一做法 属国的组织形 式因其是 因俗而治 保留内附各族或部落原有的官职名号和组织 保持其原 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不变 在西汉 属国 分郡离远县置之 如郡差小 置 1 汉书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7 3 5 页 2 汉书 卷九十四 匈奴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3 7 8 3 页 9 硕十学位论文 本郡名 1 地位似乎比一般边郡要低些 但在行政上是要接受属国都尉领护的 属幽都尉由中央直接任命 是中央管理归属少数民族事务的助手 接受中央典属 国的领导 值得注意的是 成帝河平元年 公元前2 8 年 典属国并入大鸿胪 这属于中央机构的内部调整 在地方并没有摒弃属国都尉 后期大概是大鸿胪一 并兼管属国事务 属囡都尉统辖的属囤兵称 属国骑 或 属国胡骑 由于属 国兵性质较为特殊 因而在西汉的边防军中自成系统 独立成军 与边防军其他 边郡兵等并不互相统属 各司其职 总的说来 西汉的属国在当时还并不健全 完善 如 当时属国的人口是和郡的人口合在一起统计的 这就说明西汉的属国 在当时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但它符合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比较正确地 处理了当时的民族关系 为东汉王朝属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王莽时期 边疆民族地区政局不稳 各族人民的反莽斗争也是此起彼伏 随着这种形势的发展 即使是在东汉建立后 也未得到转机 汉廷与边疆少数民 族之间严峻的民族关系得不到缓解 东汉前期 随着土地私有制深化和发展 农 民又大批破产流亡 整个国家面临着稳定中求发展的局面 因此 东汉王朝除采 取别的民族政策外 对归附少数民族部落的管理也基本上不得不承袭西汉时期的 属国制度 并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属国不仅增设多 而且其权限也较西汉 属国为大 西汉建武六年 公元3 0 年 省诸郡都尉 并职太守 无都试之役 省关都尉 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 稍有分县 治民比郡 2 地位与边 郡等平 安帝时边郡都尉多被改为属国都尉 几乎 汉边郡皆置属国 3 这种属 国与西汉初设属国略有不同 它是在原有郡县管辖地区将境内少数民族集中的地 方划出来 此时设置的属国虽与郡同名 但辖地却与郡守分治 由属国都尉治民 领县 如郡差小 故称比郡属国 据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所载 东汉时有属国十三个 除了西汉原有的如西河属国 上郡属国 张掖属国 安定 属国 金城属国仍继续存在或复置外 还增设了越宿西部属国 广汉属国 蜀郡 属国 犍为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 辽东属国 巴东属国 酒泉属国等 东汉属 国分布情况详见附图3 4 5 6 7 东汉属国与西汉属国相比 总的数量有所增多 而且分布范围扩大 从西北 地区一直扩展到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各属国管辖的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 所统 辖的民族不仅仅有匈奴和羌 还有夷 氐 哀牢 夜郎 乌桓 鲜卑等边疆少数 民族 而且此时各属国的人口已经开始和所在郡的人口分开统计 这不仅仅反映 出属国人口的增多 也表明了属国制度在此时更进一步完善 同时东汉属国的权 利更大 管理更为直接 西汉时属国吏民除了兵役外 不承担赋税 以别于郡县 编户 两汉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属国吏民开始承担一定的赋税劳役 东汉 1 后汉书 卷一一八 百官志 中华书局1 9 6 5 年 第3 6 1 9 页 2 后汉书 卷一一八 百官志 中华书局1 9 6 5 年 第3 6 1 9 页 3 后汉书 卷二三 窦融传 中华书局1 9 6 5 年 第7 9 6 页 1 0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代 赋敛羌胡 的记载史不绝书 属国吏民与郡县编户的差别已越来越小 而 东汉属国不仅皆建置军队 而且在征兵制难以维系 特别是各郡 材官 骑士及 楼船士 等罢除后 属固胡骑被视为边疆防御的中孥力量 东汉王朝对其依赖进 一步加强 这种在边疆上形成的特殊军事体系 一方面巩固了防御入侵的能力 一方面也意味着东汉王朝对原属于边郡体制下的归附少数民族的统治变得更为 宽松 增强了羁縻统治的色彩 第二节兵员数量的测估 属国的特殊性质 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使其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西汉诸属国的设立和 复增 一方面是军事力量强大后的汉廷 施行边疆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也是汉廷为来运用属国的力量 属国胡 骑所作的考虑 属国兵顾名思义 是专指属国范围内所设置的兵种 属国胡骑 有时称 属国骑 或 胡骑 一般在前面加一个 胡 字 跟汉军骑士做区别 因属国的特殊性 属国兵几乎都是少数民族骑兵 擅长骑射 是边防作战急需的 兵种 汉廷为了弥补兵员的不足以及兵员战斗力的缺乏 常会利用少数民族兵 而归降的属国兵正是最适合的部队 属国兵由中央派遣的属国都尉统领 听从汉 廷的军令参加军事行动 早在汉武帝元封三年 公元前1 0 8 年 就有记载 于 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 及郡兵数万击姑师 1 东汉时期 属国兵更 加成为汉廷边境依赖的重要军事力量 其地位也更加重要 比郡属国 的广泛 出现 使属国兵的规模也发生了变化 但由于史料的缺乏 我们无法详细的了解 两汉不同时期诸属国的兵力具体情况 只能从文献 简牍的只字片语中测估个大 概 两汉属国兵随着属国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着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不同时期居于不同地区的属国兵 受军事形势的左右 受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等因 素的影响 其人口数额以及每个属国的平均人口亦也有所不同 所以 属国兵的 数量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 在测估之前 要设定一个标准来换算出人口与兵员之间的比例 我们知道贾 谊曾在 新书 匈奴 中提到 窃料匈奴控弦 大率六万骑 五口而出介卒一 人 即平均五口之家出一人为兵 从 汉书 西域传 所汜 户四百五十 口千 七百五十 胜兵者五百人 户千五百七十 口万四千一百 胜兵二千九百十二 人 等 可以推测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胜兵在1 3 5 到l 5 之间 另 后汉书 南 匈奴传 的记载也证明 南匈奴 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 胜兵五万一百七十 汉书 卷九六 西域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3 8 7 6 页 硕十学位论文 胜兵额与人口数为1 4 6 就是说大约4 至5 人为一户 也印证了平均5 人为 一户的家庭出一人为兵 不过王庆宪先生的 匈奴人口的计算方法与其社会制度 文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匈奴在一般的情况下人口与币丁的比是l 2 3 可能 现实的部落罩作为壮丁的人口比想象的更多 但我们也要将属国的特殊性包涵进 去 就是受汉王朝的影响 与匈奴人相比更接近中原农耕社会的比例 因此我们 姑且根据最低的l 5 这个比例来分析测估以下西汉七属国兵力之情况 西汉属国兵主要由属国境内的匈 羌 蛮夷在内的各民族丁壮组成 西汉各 属圜未有详细独立的编户资料 故人1 2 1 情况不明 西汉日仃期属国人口主要是武帝 时陆续置五属国安抚来降的四万匈奴民众 西汉属国兵数量在昭宣时期达到高 峰 下面就这两个时期属国归降人数和兵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测估 西汉文献有明确记载的七属国中 其中有五属国是 元狩二年 浑邪王乘 传先诣行在所 尽将其众渡河 降者数力 号称十万 既至长安 居顷之 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 而皆在河南 因其故俗 为属国 其明年 匈奴入右 北平 定襄 杀略汉千余人 1 汉书 武帝纪 秋 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 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 置五属国以处之 以其地为武 2 上述罗列的史料中 提到 边五郡故塞外 置五属国以处之 对于此问题 学术界一直存在 很大争议 有人认为 边血郡故塞外 是指元狩二年 前1 2 1 年 西汉朝政府在陇 西 北地 上郡 朔方 云中设立的五个属国 但笔者比较倾向于王宗维先生的 看法 他认为元狩三年在五郡之地设五属国与当时历史事实不符 元狩三年 前 1 2 0 年 汉朝政府将归附的匈奴降众分批安置于 边五郡故塞外 之地 此 边 五郡故塞外 泛指西北塞外地区 是个大致方位 并非五郡 更不能理解为 五 属国 实际上 元狩三年 前1 2 0 年 所设属国主要在北地 安定 陇西 天水 等地 其余为后来陆续安置的上郡 五原 张掖等3 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武帝时期归附的昆邪王四万余人也并非被分置于五郡 设五属国管理 因为除昆 邪王等贵族分封侯爵各自带走一批役使 汉朝政府又选留了一批骑兵 玄甲 4 象金同碑一类贵族还要留在京城 这样所剩群众不过三万人左右 置于五郡未免 有些不合理 而且根据 正义 所谓的五属国从地理位置分析 这五属国过于分 散 对于刚刚恢复属国制度的汉廷来说 难以管理 就变的不那么现实了 但不 管是否置于五属国 这批三万左右归附的匈奴人的确是被以属国的形式安排的 只不一定是被平均分散的置于五属国罢了 根据上面设定的l 5 的比例来看 这批属国兵大概在6 0 0 0 人左右 这是西汉初期在属国整体兵员的基础数量 此 1 史记 卷一一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 中华书局1 9 5 9 年 第2 9 3 4 页 2 汉书 卷六 武帝纪 中华书局19 6 2 年 第1 7 6 页 3 转引自王宗维 汉代的属国制度与民族关系 载 西北历史资料 1 9 8 3 年 第2 期 第 4 3 页 4 汉书 卷五五 霍去病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2 4 8 3 页 1 2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后各属固人口和兵力数量又因各种原因而有所变化 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 其到昭宣时期兵力的增长更为突出 上郡属国的兵力情况 据 汉书 冯奉世传 载 元帝即位 为执会吾 上 郡属国归义降胡万余人反去 汉书 元帝纪 载仞元五年 前4 4 年 上 郡属困降胡万余人亡入匈奴 都从侧面说明上郡属国在元帝以前至少也有降众 万余人 当然 这万余人不一定全是当初昆邪王降众 毕竟到元帝初年 上郡属 国已经存在有七十多年 人口的自然增长 陆续归降的部落等 都使上郡属国的 规模扩大 这样看 至少到元帝初年 上郡这叛逃的万余人口 如果按照一户 帐 出一兵 即l 5 的比例来计算 那么属国兵在2 0 0 0 人左右 西河属国与北地属国情况相似 汉书 冯奉世传 中也记载昭帝术年西河 属国 胡伊酋若王亦将众数干人畔 史书未记录西河属国是什么时候设置的 但 从材料看 昭帝木年 也就是在元风六年或元平元年以前就有西河属国了 而 汉 书 宣帝纪 五凤三年 前5 2 年 置西河 北地属国以处匈奴降者 资治通 鉴 所记亦同 可见 西河属国曾两次设置 可能就是昭帝末年 伊酋若王叛逃 使西河属国废置了 第二次设置西河属圈安排匈奴降众 是一年后归汉的原呼韩 邪单于部下左大将乌厉屈及其同伙 汉书 宣帝纪 载 五风三年 前5 2 年 单于阏氏子孙昆弟 当户以下降众五万余人来降归义 置西河 北地属 国以处匈奴降者 那么至宣帝时期 落脚于西河与北地 安定 属国的属国兵 应在一万左右 东观汉记 称卢芳 安定属国掌权者 有 属国胡骑数干骑 就是在这一万属国兵的范围之内的 后汉书 卢芳传 说 王莽末 乃与三水 属国羌胡起兵 更始至长安 征芳为骑都尉 使镇抚安定以西 当安定属国发 展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 胡 羌势力已经在宣帝时期的基础上做大 属国兵势 必是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成为卢芳起兵的主力 后汉书 冯异传 载 青山胡率 万余人降异 这已经是西汉术年的情况了 因此这时候的安定 北地 属国已 经成为东汉诸属国中能延续下来的少数属国之一 五原属国最早应设于武帝元狩二年 前1 2 1 年 之后 是武帝时所置五属国之 一 冯奉世子立在 竟宁中以王舅出为五原属国都尉 1 可见 西汉五原属国 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 虽从文献记载中不能知晓五原属国投降的人数多少 但在 汉书 功臣表 却记载着武帝征和三年 前9 0 年 五原属国都尉雷电与贰师 将军俱击匈奴 而 汉书 匈奴传 中有 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 两者相 互应说明这二千属国胡骑正是五原属国雷电所领之众 依照常理 将领带兵出征 不会倾巢而出 也就是说五原属国兵至少有2 0 0 0 人 在这次战争中 由于李广利 在战争后期立场的不坚定 惨遭大败 五原的这支属国队伍曾受到重创 雷电五 原属国都尉侯的身份是通过嗣其父之位而来的 其父为辉渠忠侯 是元狩二年同 1 汉书 卷七九 冯奉世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3 3 0 5 页 1 3 硕十学位论文 昆邪王一同入汉得侯的 说明一丘原属国一直在稳定发展 天水属国可能是安置匈奴归降的折兰 卢胡二部的 史记 骠骑列传 称 霍去病在击折兰 卢胡部时 诛全甲 同年秋季 昆邪王率部到长安 折兰 卢胡二部并未同行 对二部降众的安置只能放在原地附近 西汉在设置属因时 设勇士 天水 属国就是为了处理折兰 卢胡二部降众的 使他们得到 因其故 俗 的待遇 1 也有学者认为天水属国是专门负责安置一部分降汉的休屠部众 的属国 尽管对天水属国安置的属国吏民的具体身份有所争论 但对天水属国安 置的是匈奴降众的这一看法是统一的 只不过是其具体部落不同罢了 天水属国 人口和兵员数量并无有关资料支持 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限制 即不宜安 排大批陆续归附部落 数量可能一直都比较稳定 鉴于其他属国的兵力在这一时 期都在2 0 0 0 人以上 我们姑且认为天水属国的兵力在2 0 0 0 人以内 宣帝神爵二年 前6 0 年 五月 金城属国 羌 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 其秋 羌若零 离留 且种 儿库共斩先零大豪犹非 杨玉首 及诸豪弟泽 阳 雕 良儿 靡忘皆率前巩 黄羝之属四千余人降汉 初置会城属国以处降羌 2 大概在宣帝后金城属国有降众三万五千左右 那么属国兵应该在7 0 0 0 人左右 之所以金城属国兵力较盛 可能是因设立金城属国与赵充国开湟中屯田是同时进 行 两者有某些联系 到东汉时期 金城属国治县比郡也是因为有比较好的基础 才能实现的 可见西汉时期有这样的规模就不足为奇了 又 汉书 匈奴传 说 宣帝神爵三年与匈奴同逐王 率其众数万骑归汉 3 但未见汉再设属国安置 抑 或这数万匈奴降众被安置于已有的属国内 总之 这批兵力大概在6 0 0 0 人左右 降众按3 万计 张掖属国 只是张掖属国设置的时间在学术界有所争议 不过不管是哪种说 法 张掖属国晚于太初年问而早于昭帝之世 居延汉简记载 征和三年八月戊戌 朔已未 第二亭长舒付属国百长千长1 4 8 1 至征和年间 公元前9 2 年 张 掖属国不仅有都尉 而且在居延一带分设千长 百长 可见规模已经不小 这主 要是因为张掖郡在设郡时 这旱原先就广泛分布着匈奴 羌 月氏等各族部落 张掖属国是在设郡以后陆续招徕各部落而安排的 郡内原先有各自传统的牧场 不便择地迁徙 汉朝政府不仅因其故俗 还要因其故地安置他们 这样 张掖郡 与张掖属国在地理范围上就无法分开 而张掖属国民族成分复杂 相比之下组织 机构也比其他属囤健全些 张掖属国精兵力 骑州虽为西汉末年战乱时期的特例 但也不无可能 从上文所述的昭宣时期所置的属国看 西河和北地属国兵的数量 基本都超过5 0 0 0 人 那么张掖这样的大属国有近力 兵力也应该是合理的 转引自王宗维 汉代的属国 文史 第二十期 第4 6 页 2 汉书 卷六九 赵充国传 中华书局19 6 2 年 第2 9 9 3 页 3 汉书 卷九四 匈奴传 中华书局1 9 6 2 年 第3 7 9 0 页 4 后汉书 卷 z 窦融传 中华书局1 9 6 5 年 第7 9 6 页 1 4 两汉属国兵制初探 通过对以上几属固的分析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属国在武帝至昭宣时期兵力基 本维持在2 0 0 0 人以上 这种设置也符合当时的边防原则 如果属因户口过盈 兵力过盛 郡县难以牵制 当初武帝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