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王志信先生在2 0 世纪精心创作了木兰从军、孟姜女、兰 花花、母亲河、送给妈妈的茉莉花”等一批喜闻乐见的民族 声乐作品。他的创作大胆地选用了具有普遍影响的民歌音调、曲艺 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运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 法来塑造音乐形象。作品的音乐个性突出,具有宏大的中国气派、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题材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重大现实题材、 民间故事题材和借景抒情题材。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吸收了不少民歌、戏曲、曲艺 的歌唱手段,借鉴了外来的、时尚的创作技法,将音乐的抒情性、 叙事性、戏剧性结合起来,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作品 的演唱难度大大增加,为演唱者充分发挥声乐技巧、丰富艺术表现 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王志信的许多民族声乐作品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并多次 用于音乐会、电视大奖赛演唱曲目,对我国当代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 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题材音乐特征演唱 a b s t r a c m r w a n gz h i x i nw r o t ep a i n s t a k i n g l yal o to fp o p u l a rn a t i o n a lv o c a l m u s i cw o r k ss u c ha st h et i t l e so fm sh u am o l a nj o i n st h ea r m y ;m e n g j i a n g y ;l a nh u ah u a ;m o t h e rr i v e ra n d j a s m i n et om a m ai nt h el a s t 2 0 血c e n t u r y h es e l e c t e dt h eu n i v e r s a lf o l kt o n e t h ef o i ka r ta n df o r m s 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o fa r ta n dl o c a ls t y l ep i t c ha sh i st h e m eo fc r e a t i o n , t h u s h ec r e a t e dt h em u s i ci m a g ew i t h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 s t y l e si nh i sm u s i cw o r k s i ti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a ti nh i sw o r k so ft h eg r a n d c h i n e s ei m p r e s s i v em a n n e r , 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o fm u s i cp r i o r i t yf i r s t , t h e n a t i o n a ls t y l ea n dt h et o u c h e da r t i s t i cc h a r ma r ep r e s e n t e d w 觚g n a t i o n a lv o c a lm u s i cw o r k si so f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t h em u s i c t h e m ew h i c hi n c l u d et h em a j o ri m p o r t a n tr e a l i s t i ct h e m e ,f o l ks t o r i e sa n d t h el y r i cm a t e r i a lo nt h eb a s i so f r e a ls c e n eo ns p o t s i nh i sm u s i cw o r k sw a n gz h i x i nt r i e dh i sb e s tt oa b s o r bt h eb e s t s i n g i n gw a y sa n dm e a u so f t h ec h i n e s eb a l l a d e , d r a m a ,f o l k a r tf o r m sa n d d r a w i n go nf o r e i g na n df r e s hf a s h i o nc r e a t i o ns t y l e s h ei n t e g r a t e dt h e m u s i cl y r i c ,m u s i cn a r r a t i o na n dm u s i cd r a m a t i cs k i l l ss oa st od i s p l a yh i s m u s i cw o r k sm o r et o u c h e d t h e r e f o r eh i sw o r k sg i v e sm o r ed i f f i c u l t yt o t h es i n g e rm a k i n g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a sw e l la sb e c o m e st h eb e t t e rc a r r i e r f o r t h es i n g e rd i s p l a y i n go n e sm u s i cv o c a ls k i l l ,r i c ha r t i s t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 w a n gz h i x i n sm u s i cw o r k sa l ec o m p i l e di nt h et e x t b o o ki nh i g h e r - l e a r n i n ga r tc o l l e g e h i sm u s i cw o r k sp r o d u c e di m p o r t a n ti m p a c ti n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m u s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d u et oh i sm u s i c w o r k si sa p p l i e di nm a n yc o n c e r t sa n dt v p r o g r a mc o m p e t i t i o n k e yw o r d s :w a n gz h i x i n ;n a t i o n a lv o c a lm u s i cw o r k s ;t h e m e ;m u s i c f e a t u r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s i n g i n g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则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结合十年的民族 声乐教学积累的经验,并对王志信老师进行了为期3 天的专访以 及后来在写作过程中与王志信老师通过电话,书信来往,获得第 一手资料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和撰写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摩滔垒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老滔参蔓 日期:口6 年l 。月日 导师签名:李嘧忒 日期:衫年f f 月2 d 日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月u吾 王志信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位引人注目的作曲家。他的艺术 创作分为三个领域:器乐作品创作、民族声乐艺术歌曲的创作和 合唱曲的创作,在这三个领域他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王志信先生在2 0 世纪精心创作了一批喜闻乐见的民族声乐作 品,如木兰从军、孟姜女、兰花花、母亲河、送给妈 妈的茉莉花”等。由于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方面独具特色,作品 具有宏大的中国气派、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 因此他的许多作品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并多次用于音乐 会、电视大奖赛演唱曲目。他创作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我国当 代声乐演唱、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大胆地选用了具有普遍影 响的民歌音调、曲艺素材、地方风格音调作为创作主题,通过节 拍、节奏形态的变化和调式调性的变化,并借鉴吸收西洋创作技 法来塑造音乐形象。其作品题材个性突出,内容丰富,具有浓郁 的中国民族风格,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较为广 泛的影响。国内对王志信先生的创作进行评述有侯莲娜的叙事 歌曲 的演唱处理与艺术表现、冯志莲的民族声乐作 品创作的新收获一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柳旭辉的民族艺术歌 曲的探索者一浅议王志信歌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等,目前 还没有针对其民族声乐作品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 作为有着l o 年的声乐教学经历的民族声乐工作者,我深切地感 觉到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词曲的情韵与意境十分协和,而且表 现手法多样,戏剧性强,表现力丰富,有相当的演唱难度,为声乐技 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演唱者的艺术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在演唱和教学中采用他的作品,对演唱者拓展演唱技能、丰富艺 术表现力、完善艺术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结合作 者的创作生涯,了解作者的创作特点和审美追求,系统分析其作品的 内蕴,把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研究,是我想为民族声乐演 硕士学位论文 唱与教学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的追求。 2 0 0 5 年7 月初,我带着对作者的崇敬和内心的追求,专门去北 京中央民族乐团对王志信先生进行了为期3 天的访问,通过访谈、听 课以及在撰写本论文过程中的书信来往、电话联络,掌握了王志信先 生的创作生涯、创作特点以及其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要抓住的一些要 点等第一手资料。 笔者在该论文中,主要通过对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概 述、题材类型、音乐特点以及演唱要点进行分析,总结了作品在 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试图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来进一步认识作 者、理解作品,从而促进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和教学。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1 王志信及其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概述 1 1 王志信的生平 王志信,男,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 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 9 4 2 年9 月生于河北乐亭,1 9 5 8 年考入中央歌舞团,当声乐学员、演员。先后师从著名音乐家李 焕之、李群、张鲁学习指挥、作曲。1 9 7 0 1 9 7 3 年,下放到天津南 郊。1 9 8 1 年1 9 8 2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师从著名音 乐家杜鸣心教授学习作曲。1 9 8 6 年起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合唱队指 挥及艺术指导,在多次全国性合唱比赛中获一等奖或表演大奖。 从1 9 8 8 年到1 9 9 6 年,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担任全国青年歌手电视 大奖赛评委;1 9 9 2 年以后,专门从事民族声乐创作。 王志信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创作了大量各种形式的音乐 作品,曾获二十余项全国性作品奖。民族声乐代表作有:一丛山 茶花、孟姜女、母亲河、木兰从军、昭君出塞等。有 许多作品录制成唱片、盒带或被国内外艺术家演奏、演唱,亦有 不少作品获全国性奖励,如槐花海获第5 届电视歌手大奖赛 优秀作品奖;兰花花获( 南宁) 中国民歌大赛一等奖;母亲 河获“世晃妇女大会作品征集”一等奖( 1 9 9 3 年) ;黄河壶口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等。其声乐作品常见于全国各大音 乐院校的教材、各类声乐大赛、电视荧屏以及各种音乐刊物之中。 先后由台湾福茂唱片公司录制出版了”王志信指挥的民歌合唱”专 辑激光唱片及盒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母亲河一刘麟、王 志信声乐作品选,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c d 中国当代 作曲家作品经典一王志信专辑。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了v c d 中国民族声乐歌曲教学一王志信作品集( 本节目被列入“十 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 ,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了c d 玛 瑙城飞歌一王园园演唱专辑( 艺术总监:王志信) 、出版了陈俊 华演唱专辑等,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硕士学位论文 1 2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历程 王志信先生从小对音乐有一种痴迷、新奇的感觉。中学时代 就很喜欢唱歌,参加学校合唱队:上高中就开始组织学校的合唱 团,当团长,当指挥,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 1 9 5 8 年,中央歌舞团想成立能唱各地民歌的合唱队,面向地 方从“业余”里面招收会唱民歌的民歌手加入民族合唱队,王志 信先生作为业余的民歌手考入中央歌舞团,当声乐学员、演员。 从此接触到了更广阔的音乐天地,接触很多著名音乐家:李焕之、 李群、张鲁( 当时的团长) 等。用王志信先生自己的话说进入了 “完全不是业余的状态”,除了声乐、合唱排练,其他乐理、视唱 练耳、音乐欣赏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中央歌舞团为了培养“自己”的人,专门请了各地民间艺人、 戏曲曲艺艺人来给民歌合唱队员教唱民歌、戏曲,如名家梁小楼 教京韵大鼓,白松岩教单弦,还有各地包括河北、东北、河南的 地方艺人,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为王志信先生打下了扎实、 正宗的民间音乐基础。 受李焕之老师的影响,到了团里以后,王志信除了做好合唱队 员,还积极主动地做好整理道具、装车等后勤工作,并自学了钢 琴,当过一年钢琴伴奏( 当时乐团4 0 多人的声乐考试就他一个伴 奏) ,接触了很多声乐作品,练就了他坚实的伴奏能力,这为他今 后民族声乐创作编写伴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9 6 3 年,王志信改 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为女声合唱;1 9 6 4 年与李群一起创作了 大型表演唱革命夫妻代代传;1 9 6 4 年一1 9 6 5 年,他被派到江 苏搞“四清”,学习了当地的语言和评弹:1 9 6 7 年创作了独唱歌曲 解放军和咱一条心,当时被广为传唱。 从1 9 7 0 年开始,除了样板戏外,所有的文艺单位都被下放。 1 9 7 0 - - 1 9 7 3 年,王志信被下放到天津南郊,主要是种稻、盖房、 种菜,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在此期间,他自学了三本交响 配器法,虽然没有实践,但打下了理论基础。1 9 7 3 一一1 9 7 4 年, 北京的业余活动非常发达、流行,( 五一、十一游园活动、晚会, 都是业余宣传队做演出) ,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 每天就管两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顿饭) ,他热情很高地参与了各个单位业余团队的音乐创作和节目 排练;由于各单位的条件有限。没有正规乐队,很多时候就一把 小号、一把小提琴,一架手风琴,或两把二胡,一把板胡,一支 笛子,一把大提琴,他都得根据实际情况排练,写音乐、配器、 排练,把这些“乐队”都应付过来。1 9 7 4 年,中国武术队被派到 美国去访问,王志信被邀请给他们写音乐,住在体育场,写完了 有人抄谱,下面排练,听效果。这个阶段的辛勤对王志信的创作 是一个锻炼和积累。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音乐学院恢复教育,开始第一次招收 干部进修班,1 9 8 1 年,王志信顺利的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 班( 当时全国就招2 人) ,那时已经3 9 岁了,而干部进修班的最 高年龄是4 0 岁。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他有幸师从于杜呜心 老师,对他来说“那是一个转折”。除了跟杜老师学作曲以外,还 学习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的学习。 “把过去支离破碎的东西系统化了,专业化了,理出来了”。杜鸣 心老师对他的最大帮助了就是在民乐配器上、管弦乐的配器和写 钢琴伴奏上的帮助:通过第一个作业钢琴组曲一一水乡速 写,其创作水平特别是运用民间音调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二 个作业( 写一个管弦乐序曲) ,使王志信将所学的曲式、配器的理 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并突破了以前用歌唱性的旋律的技法,取 得了创作上的飞跃,用他自己的话说,“突然感觉插上了翅膀,从 游击战士当上了正规军”,从此走上正规化的创作道路。 8 3 年8 6 年正逢中国改革开放,王志信刚从中央音乐学 院进修毕业,天时地利人和,有了很多创作的机会,是他第一个 创作比较高峰的时期。当时,中央电台、北京电台出现了有“王 志信创作的歌曲”的专栏,那时,他创作的很多作品如一丛山 茶花、友谊的长城、世界上什么最美丽等,都被采用为全 国各省电台的“每周一歌”。 到了1 9 8 6 以后,王志信开始跟电视台有一些接触。1 9 8 8 年 一1 9 9 6 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连续担任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 通过作评委,他认为“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唱歌了”,开始考虑: 硕士学位论文 什么样的歌能获奖,演员唱什么样的歌能获奖,什么样的歌演员 特别抢着唱等问题;当时跟他在一起做评委的大部分都是声乐教 师,如金铁霖,糜若如等以及各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授。针对我围 民族声乐的演唱与教学,评委们相互交流时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 题就是:美声的教学,艺术歌曲、歌剧都比较丰富,教材比较系 统:而当时的民族声乐教材非常不完备,虽然我国的民歌种类繁 多,数量不少,但大部分民歌都篇幅短小,音乐朴实、简单,表 现力不强,缺乏发展空间。 受当时民族声乐发展状况的启发,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艺 术创作的尝试。1 9 8 8 年,他尝试着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铺 垫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创作改编了陕北民歌兰花花。 作品由孙丽英演唱,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电视歌手大赛专业组比赛, 获二等奖。作品兰花花的艺术效果在民族声乐界引起很大反 响,在艺术院校和音乐爱好者中广为流传,造成1 9 9 0 年第四届电 视歌手大赛有很多入演唱作品兰花花的场面。 兰花花的尝试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在大家的鼓励下,他 和一级词作家刘麟先生合作,于1 9 9 0 年创作了第二首作品一一孟 姜女,由孙丽英首唱,参加了1 9 9 1 年文化部组织的在武汉音乐 学院举行的一个民族声乐大赛,反响很大,很快在各大音乐艺术 院校传唱。在1 9 9 2 年第五届电视歌手大赛上,出现很多选手抢唱 孟姜女这首作品的现象。 有了兰花花和孟姜女这两部作品的创作经验,王志 信陆续创作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传统系列作品,如牛郎织女、 满江红随想、木兰从军、昭君出塞、渔舟唱晚等;从 音乐上考虑,有的是从民歌音乐上改编,有的根据说唱音乐、戏 曲、曲艺音乐、鼓曲等不同的素材。这种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进行创作的办法,王志信“觉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办法。 兰花花的尝试成为王志信创作上开始走向成熟的第一个 作品,这首作品使王志信对当时创作有了目的性,“明白自己应该 干什么”。“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1 9 9 2 年是他五十岁,王志 信开始对自己的创作方向重新定位,“觉得应该找自己的路了”。 浅折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由于他掌握的各地民歌、曲艺相对来说要比一般人多,对民族民 间的东西积累的比较丰富,他的优势就在民族声乐得创作上;加 上他以前做过声乐演员、当过评委、搞过指挥,职业角色的多面 性使他可以从不周的角度看演唱、了解演唱,而且作品( - z - _ 花花、 梦姜女的尝试已经获锝良好的反响,因此,几翻思量和权衡 之后,王志信就坚定了这“一亩三分地儿”,明确了搞“专卖店” 了民族声乐创作。 从1 9 9 2 年以后,除了“专卖”,王志信就一心一意干自己的 民族声乐创作。从此开始,不赶浪头、不追时髦,扎根于民族的 东西,优秀的作品频频问世,并受到声乐界的喜爱和广泛关注, 如木兰从军( 1 9 9 2 年创作) 、母亲河( 1 9 9 3 年创作) 、送给 妈妈的茉莉花( 1 9 9 4 年创作) 、荷花梦( 1 9 9 5 年创作) 、桃花 红杏花白( 1 9 9 6 年创作) 、太行抒情( 1 9 9 7 年创作) 、满江 红随想( 1 9 9 8 年创作)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9 9 9 年创作) 、可 可西里的故事( 2 0 0 0 年创作) 、昭君出塞( 2 0 0 2 年创作) 、牡 丹颂( 2 0 0 2 年创作) 、烽火狼牙山( 2 0 0 3 年创作) 等等。 硕士学位论文 2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类型 艺术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事实雄辩地证 明,只有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或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愿望的作品才会得 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喜爱。艺术的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真实来源 于生活真实。王志信在创作中特别注重“源于生活”,他认为,中国 的民族艺术涉及的面就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以及各种 职业,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这就需要一个作者深入生活、了解生活, 这很重要的;他说:“你不了解生活,你的歌词就写不出来,你的音 乐感觉就没有,你没在甲板上站过、你没拉过篷,你就不可能找到那 种感觉;你没有在毡房里去睡过,没有和牧民一块儿生活,你创作的 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所以王志信写的很多作品都是他深入生活了解 生活的结晶。如1 9 9 4 年创作的渔家阿妹,是他和刘麟先生在东南 沿海一带的渔村学唱了大量的民歌( 渔民号子) ,在福建观察、体验 了丰富的渔民生活才创作起来的作品;作品真实地描写了渔民捕鱼归 来“鱼满仓、喜洋洋”的喜悦场面,反映了渔民“十里酒飘香、盖起 新楼房”的美好生活场景。1 9 9 8 年,中国改革开放2 0 年,乘着改 革的春风,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祖国呈现出一片欣欣 向荣的景象,王志信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和生活体验,不失时机地 创作了作品中国的春天,生动地再现了祖国大江南北一片生机 盎然的景象,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生活安康,及时地道 出了人民的心声;在自然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王志信在 2 0 0 0 年创作了可可话里的故事,通过描述藏羚羊的遭遇,生动、 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环境、保护生 灵。 王志信丰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其民族声乐作品丰富的题材, 这丰富的生活阅历、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民歌对王志信的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因此,其作品贴近生活,与当前广大观众的 理解能力与欣赏习惯一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贴近大众的题材。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主要有重大现实题材、民间故事题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材、借物抒情题材三大类。 2 1 重大现实题材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一件大的事件或一个大的环境对他来说 很敏感的,并影响和触动着他的创作立意。王志信的创作总是以极 大的热情拥抱时代,关注现实,揭示社会与人生的严肃命题,用重大 现实题材来表现爱国主义,讴歌新生活、新气象。如牡丹颂的 创作是他听了邓丽君的一首梅花,是“歌颂”国民党的,梅花 是国民党在台湾的“国花”,表现的是“越冷越开放”的精神;我 们的国花是牡丹,牡丹代表繁荣昌盛、富贵,王志信写此歌是通过 对牡丹“花开长城下、根扎黄河边、魏紫姚黄绽笑颜、繁荣兴旺 春满园”的描述,来歌颂爱国爱家的思想和祖国繁荣昌盛的面貌。 我的珠穆朗玛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期1 9 9 0 年,达赖喇嘛 在国际“反华”势力抬头的情况下,在国外一些策反人员煽动下, 大力从事“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活动;王志信创作此歌表现的 就是热爱故土一山一水,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突出“我的”珠穆 朗玛,呼吁民族团结与和平。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创作是因为“香 港、澳门都回归了,只差台湾了”的重大现实,启用唐代王维的 著名诗句为题,深切表达盼望统一、反对分裂的愿望,盼望台湾 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心声;他写烽火狼牙山是因为当时的日 本首相小泉无视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反对,经常参拜。靖 国神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王志信写这首作品就是 要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的描述来体现中国人“牢记这鲜 血染红的岁月、血写的历史不容改变”的政治立场和民族气节: 2 0 0 5 年,王志信和刘麟写的让心飞翔是因为宋楚瑜、连战访 问大陆,缓和两岸关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音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出现了不 少娱乐性、艺术性较强的音乐陶冶着人民的情操,以容易被接受的方 式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总的来说,在我们今天的音乐生活中,表现 男欢女爱、美酒狂欢之类的主题太多,表现胸存大志、居安思危的主 题相对较少,王志信就是用这些重大的现实题材,来提醒民众、激 励民众。在他的民族声乐作品中,你能充分感觉到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硕。辛f ! 沦文 和社会责任感。 十一属三中全会以来,我陶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迎来了繁荣的 时机,各行各业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生活 水平日益提升。面对这样的变化,王志信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和坎坷 的捶打之后,创作了一批充分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反映、歌颂新 生活、新气象,表达人民的心声。如桃花红杏花白,通过山乡 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表现农村新面貌,赞颂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祖国的微笑通过田野上的所见“无边的麦浪、漫山的杜鹃、 高高的钻塔、放飞的火箭”,来映衬祖国的微笑,亲切宽广地歌颂 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气象;这类题材的作品丰富,如中国的春天、 龙风呈祥、西行车队、渔家阿妹、三月街,幸福江、山 乡夜曲、草梢黄了、龙灯舞起来、田野铺开青纱帐、丰 收的月亮等。 音乐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他 们比普通人更敏锐地观察社会的各种动态,他们的内心也比普通 人更为迫切地趋向与时代,而这种社会敏锐感正是作曲家从事音 乐创作的思想依据。王志信同志正是以这种强烈的社会敏锐感, 有目的的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表达着社会精神气质,及时反映社 会现实生活,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 2 2 民间故事题材 在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中,特色最突出、最有影响力、最有 代表性的题材就是以兰花花、孟姜女、木兰从军、昭君 出塞、牛郎织女为代表作的民间故事题材。这类题材的作品 主要选材于民间传说中的故事。 叙事性在民歌、戏曲和曲艺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民间艺术中 一种讲故事的主要手段。王志信在创作民间故事题材的作品中,充 分利用传统音乐中的“叙事性”特点,创作了一批广为传唱的表 现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作品,深刻地突出了、延伸了传统女性优 秀品质。 王志信老师在这类作品的谱曲中,运用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 语汇,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美好的女性形象。如在木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兰从军中作品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倚窗望明月, 仰天长叹息”表现了作为古代闺阁女子木兰的一面,曲词缠绵, 音乐婉转,富有女性柔美的气息。而在作品中间部分:“挥剑挽强 弓,踏踏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 用较快的速度,铿锵有力的曲调,突出表现了从军后的木兰作为 军人英姿飒爽、勇往直前的另一面。而在用作品接近结尾处,作 者浓墨重彩,用宽广、抒情的笔触,描绘了战后归乡,重还女儿 妆的木兰新形象,极富感人魅力:“塞上烽烟平战地野花香,春风 迎故人,木兰还故乡”。在这首长达十几分钟的作品中,作者撷取 了几个片段,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胆识的巾帼英雄形象,刻画了 “忠、孝”的节气和爱国的思想。 王志信写昭君出塞就是要说明昭君出塞不是迎合匈奴而和 亲,不是“怨”,“昭君出塞”给汉朝和匈奴带来6 0 年的和平,并 把汉朝先进的文明、农业技术带给了匈奴,使匈奴的生产力前进, 对历史起了推动作用,为昭君树立了一个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 与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光辉女子形象,从这个角度否定过去有些 书籍上说的昭君“怨”,用更通俗更让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还原历史 的事实。 兰花花刻画的是一个敢于同封建婚姻制度抗争、追求自 由、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孟姜女刻画的是一个柔情似水、朴 实、对爱情家庭忠贞不渝的传统女子形象:牛郎织女歌颂了自 由美好的爱情和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叛。王志信的这类作品所 体现出的英雄主义气概、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道德观念、优秀品质, 在任何时代对群众都有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从这类民间故事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看出,王志信特 别擅长刻画女性形象来歌颂优秀品质。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深 切地感受到可爱纯朴、大胆泼辣、英姿飒爽、柔情似水、悲切怜 人等各种女性性格的表现和细腻的内心情感流露。由于王志信对 音乐语言及民族特色把握娴熟。又擅长运用各种创作手法来刻画 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不同的内心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的女性形 象特点毫无类同,个性突出,各具其美,反映出王志信在创作上 够士学:沦支 对人物形象极强的把握能力。 2 3 借物抒情题材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创作领域涉及题材十分广泛,除了上述现实题 材、民间故事题材,他还着意于借用景物抒发感情,表现人性感悟、 乡土眷恋、天地人和,歌颂亲情、乡情、友情等人间真情。如作品送 给妈妈的茉莉花,前半段旋律婉转动听,以亲切地与母亲叙说心 里话的语气,借用清香的茉莉花来回忆两代母女之间情感的点点 滴滴,体现“养儿方知父母恩”的道理;后半段旋律激昂,情绪 高涨,深情地倾诉博大的母爱。作品彩云赋是借用彩云滋润 万物、清新世界的情怀来暗喻和赞颂人间的创造、奉献精神,抒 发人们对美好生活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王志信借物抒情的民族声乐作品还很多,如难忘青海江河源、 水乡乌篷船、我的草原、鸿雁、芭蕉泪等是思念故土; 送粽粑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人和万事兴、我爱西湖入、在 这里相逢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桃花红杏花白牛 郎织女表现爱情;世界上什么最美丽歌颂勤劳和智慧;梅 花吟、牡丹颂歌颂优秀品格;另外还有歌颂人物的三色灯 ( 写民警) 、无声的春雨( 写孔繁森) 题材和诗词题材千里共 婵娟、送瘟神、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丰富的题材让人感知 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生活的真善美。 王志信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田野、路边与农民种过稻、修过 路,在天山脚下住过毡房、听过冬不拉的声音和民族史诗的演唱,在 东海前哨与战士同甘共苦,他的民族声乐作品选材严谨而广泛, 不仅刻画了女性的形象( 兰花花、孟姜女等) ,写工人( 漳村 煤矿之歌、西行车队等) 、教师( 老师在绿荫中走) 、农民( 草 梢黄了、云雾山中等) 、干部( 无声的春雨) 、士兵( 一丛山 茶花、三色灯等) 、海外游子( 芭蕉泪等) ,还通过花草树木、 云彩飞鸟等大自然的描写来赞颂美好生活与优秀的精神、品质( 中 国的春天梅花吟、迎客松、鸿雁、夕阳等) ;不仅写强烈 的爱国主义,还写爱情、亲情、乡情、友情等人间真情。他通过多样 化的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或雅或俗,既有大江东去,也有小桥流水,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生活,歌颂人民的优秀精神和品质,他的音乐不 但表现出强烈的歌颂真善美、服务于民众的目的性,而且以情动人, 扣人心扉,富有情感。 作曲家不会毫无目的地去从事创作,他们的创作情绪的由来 和灵感都是基于对生活的感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 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社会 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思想情操和思维方式也 在发生变化,一些平凡的情感、传统的道德文化、风俗习惯、乡 音乡情在人们的意识中不知不觉地逐渐淡化、削弱。从王志信的 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中可以看出,他对“什么该歌颂、发扬,什 么该传承、提倡”的问题十分讲究,在作品中注重作品的主题思 想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上、意识上起着引导和启示作用,并通过“寓 教于乐”、“寓艺于乐”的方式,把主题思想化为生动情节、鲜活人物 和动人情景,让动听歌唱和生动表演真正打动观众、征服观众,然后 是他们心悦诚服,接受教化,真正发挥音乐作品宣传教育、陶冶情操 的功能。 砀士学位论文 3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王志信在其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各种民间音乐 音调素材、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又融入了许多外来、时尚的现代 创作技术,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为民族性 与时代性。 3 ,l 作品的民族性特点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使用了大 量的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土化的音乐语言。 3 1 1 有梳地选择最有普遍影晌的原生民歌音调作为主题 王志信在选择最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民歌音调作为主题创作 时,完整地保留民歌音调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规模 的加工、变化、发展、创新,代表作有兰花花孟姜女桃 花红杏花白等。如孟姜女的基本音调为“小调”。小调音乐 在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上具有曲折的表达途径、细致的表现 特点和形式的规整、修饰化等特征,具有曲调流畅、宛柔、曲折、 细腻的艺术风格。 在选定了基本音调后。作者运用不同节拍、节奏、不同曲式 结构及调式调性的变化来进行展开、发展和创新。民歌孟姜女 ( 谱例1 ) 是四个句头,十二段词( 十二个月) 并在全国各地流传 正月 量 束誓謇,瘩采户户点虹盯: :月 里来 唾i 摹洋, 脯旱 理瓢割南方 奉月 丑繁 重茌飞垂薹女千里进毫在: 月 卫来 过年忙燕京户户蒙担先; 定- 一摩士夫田旷辊盂羹宣的亡。夫遣彭城 燕 巢遣坼 鞠一 芷,耐对成飘戢萄冁 前面乌朐秉嘲略,走判长辅冲涟攫- 采棚有赞羊基,孟薹虫索中空蓐落 的传统民歌。作者予以重新剪裁,改为四段( 即四季) ,以层层递 进贺步步深入的手法在音乐上予以加工、发展为一首咏叹调式的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民族声乐作品。 盂姜女首段( 谱例2 ) 是原民歌未作任何改动的直接呈示, i i ij e l l2 芷月个星采矗新 霉霉一蓐十产 产 l 量丑人事走赛团圆难 置薹女的丈夹矗鼍长 城 4 4 拍,d 微调,在流畅、宛柔的音调中委婉的叙述开来。第二 段是主题的变体,流动性比第一段有所加强;第三段截取主题的 第三乐句作为“乐思”,由于情绪转变,这里写的是从夏到秋,同 主音的d 徵变成d 羽( 谱例3 ) ,孟姜女给千里之外的丈夫缝制棉 崔, 戢裱膏1 1 1 1 一栩毳黼 作表1 掳量相善_计量情_ 朴 t - f m j s 霉警- 衣,旋律由明转暗,由“暖”转“寒”,显得十分贴切,从中领略 出无限的凄凉。旋律向上走动比前面多,音域得到扩展,原来的 东西不多了,变奏了,但节奏形是一样的;并把原来民歌音调中 r em il ed os il as o ll a 旋律统一在旋律的发展中,使旋律的主题协 调一致。最后一段作了更大幅度的展开,采用了传统戏曲板式中 的“摇板”( 谱例4 ) 来表现孟姜女冒着风雪千里寻夫的紧 硕士学位论之 刨 i 北风疾 p ,r r t l 阿t 1r r t l 丌t 1hhh h # , l 。 f 尸一j 。li l 一i d d 一,1u l lu l l f l l 一一一l “ 一 hihi h h 1 一l 一- 一ij 【一j ir ij i ,j i ,l _ _ 车一_ i 一 一l 张、激烈的场面,成为全曲的高潮所在。“摇扳”的使用,在一边 拉宽唱腔的幅度,一边又用短节奏型伴奏,形成歌唱与伴奏、器 乐与声乐之间的反差和对比,为作品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主题的 不断深化,内部段落间的对比及整首作品和结构张力的形成,发 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段旋律音域得到大幅度扩展,为了便于情节的需要, 作者使用了4 4 3 4 2 4 4 4 不同节拍,通过不同节拍对比的创 作手法来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本段音乐在音调上似乎离开原 主题已经很远了,但实质上仍然是从原主题延伸出来的,以丰富 的调性变化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塑造出更为丰满的音乐形象。 兰花花也是典型的选择最有普遍影响的原生民歌音调作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兰花花的基本音调采用的是节奏自由、悠 长,曲调纯朴、优美的具有山歌性质的陕北民歌。原民歌兰花 花是仅有8 小节的上下旬结构,但抒情性和叙事性高度融汇的 民歌,作者在改编中紧紧抓住了这一特征。作品的第一段和最后 一段保留了原主题音调,中间则按照原民歌所叙述的情节,在音 乐上加以大幅度的变化创造,第三段还引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的音调,这样,新编兰花花以原主题音调作前后呼应,中间 插入新材料进行对比,又进一步强化了原主题音调的高度融合的 抒情性和叙事性,成为一首在艺术上、内容上另辟蹊径,面貌为 之一新的兰花花。特别是一头一尾的原主题音调,就好像是两 道“彩边”,把作品装点得更加璀璨耀眼。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作品是根据开花调和门搭搭开 花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创作的。这首带再现的三段体曲 式作品中,第一段和再现段都采用4 4 拍,第一段用明朗的自由板 描写了山乡男女的爱情,曲调风格优美、亲切、朴实,刻画山乡 小阿妹可爱、清纯的人物造型;第二段作者采用了中国民歌中比 较少见的3 8 拍的民歌作为音调素材,三拍子富有舞蹈性的节奏与 前后两端富有歌唱性的4 4 拍形成了速度、动静及情绪上的对比; 第三段再现段是作品的高潮部分,4 4 拍的音乐更加宽广、富有激 情。 在上述三首作品代表作品中,作者主要借助优秀民歌主题的 广泛影响力,再加上扩展、变化、加大了作品的篇幅、容量,赋 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为演唱者提出了一系列表现上的要求, 使它们更适合舞台演唱的需要。 3 1 2 灵活运用戏曲、曲艺音调素材的内核 平时的耳濡目染以及在中央歌舞团受到各地戏曲艺人的“口 传心授”,使王志信具备了扎实的民间音乐基础。在创作中,他经 常灵活运用戏曲、曲艺音调素材的内核来塑造新的音乐形象。代表 性作品有木兰从军七律二首送瘟神牛郎织女昭君出塞 槐花海等。 木兰从军的音乐素材直接选自豫剧唱腔。作者选用中原地区 砀学忙论文 河南豫剧和曲剧的爵调作为这首作品的音乐素材是因为在众多的有 关“花木兰故事”的地方戏剧目中,著名豫剧艺术家常番玉表演的花 木兰最为出名,以此为基调,在听众中自然会容易引起共鸣。与其 他民歌素材作品创作手法上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像兰花花孟 姜女等作品“原样”引用花木兰的某段唱腔,而是把豫剧 唱腔中最有歌唱性的“慢板”、“- - a 板”曲调,进行提炼、糅合、 改造,以符合“从军”歌词的需要。这种提炼与糅合使这首作品 的音乐的风格既具有浓厚的“豫剧味”,但又找不出它是根据原剧 种哪种板式的唱腔,或者是花木兰中的哪一段改编而来( 谱 例5 ) 。 诗一5 j 7 2 嘟帕置唧唧术兰当户织 j - 依亩蔓明 月仰夭长叹息 觅军帖垃关军情患军书十= 等僦爹掌出征 击。倦我爹爹出征击。 在基本音调问题解决之后,就如何体现歌唱中叙事、抒情、 戏剧的三要素,作者也作了精心独到的安排。可以说,叙事是这 类作品的一个主要取向,但在从头到尾贯穿“叙事”的同时,作 品的抒情性和音乐的戏剧性都得到了突出和强调,使歌曲产生了 十分强烈的感染力,这在以往的创作歌曲中是较为少见的。这是 王志信民族声乐创作的第二种取材方法。 “垛板”是西皮快板和流水板的统称,主要是通过紧缩节拍、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节奏,使音乐变得紧张、浓烈、富有戏剧性和夸张效果。除了“摇 板”手法的多次运用,王志信在其作品创作中还经常运用到“垛 板”这一京剧板式。木兰从军第五段( 谱例6 ) 这里采用了唱 词重复垛唱的手法,旋律片断摸进,先向下后向上,同时速度由 慢渐快,曲调层次叠进,情绪层层向上,结尾处速度又突然停顿。 这种展开性的段落,虽然用的是原音调素材,却给人以重新结构, 极富表现力。 _ _ = = = = = = = = = = = = = = = 马瞳急 ili 刨 一 l _ _ _ l _ _ _ ut j l u 辛t _ 弋_ c = := 一 l i iiii 灵活运用戏曲、曲艺音调素材内核作为创作素材是王志信民 族声乐作品创作十分突出的特点,木兰从军直接选用豫剧唱腔, 而牛郎织女用的说唱音乐、曲艺形式。昭君出塞用的是琵 中国残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艺求研究所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上海 辞书出版社,1 9 8 1 年7 月第1 版,第1 0 6 页 1 9 硕士学竹沧文 琶曲、赛上曲,槐花海是选用的冀东皮影戏曲调;这些戏曲、 曲艺音调素材的融汇贯通使音乐本身获得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天 然品格。 3 1 3 从地域范围把握地方音调风格 通过演唱和分析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我们发现王志信在 创作中除了选用原生民歌音调和戏曲、曲艺素材创作民族声乐作 品外,还善于从具体民歌、剧种、曲种的音调中跳出来,从更大 的地域范围把握某些地方音调风格,作为作品音乐语言的依托。 这些特点的作品出现在作者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中、后期,如送 给妈妈的茉莉花、母亲河、遍插茱萸少一人、满江红随想 等。 这类作品的曲调风格,有的属于江南水乡,有的接近东北平 原,有的还兼融南北,是一种不直接引用民间“原形”音调的手 法。这种手法可能使作品失去某些亲切感,但却让作者有了更多 更大的创作空间,也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听众面。但即便如此, 这类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送给妈妈的茉莉花, 就是一首典型的根据江南地区音乐曲调风格创作的作品。一方面 这首作品由于首句( 谱例7 ) 直接引用了江苏传统茉莉花( 谱 例8 ) 的起句音调,使之明确了自己的地域“身份”,另一方面, 则因为这个曲折流畅、抒咏性很强的“核心”音调贯穿作品的始 终,使这首作品的旋律始终没有离开婉转流畅的江南风格,所以, 整首作品的地域特色仍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贡嘎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初中开学典礼暨“超少年·国防志-青春向国旗少年有担当”主题升旗仪式主持稿
- 2025年高端会计人才考试题库(附答案)
- 麻风竞赛答题库及答案
- 东湖学院食堂管理办法
- 襄阳市绿化管理办法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 街巷硬化养护管理办法
- 个人信息泄露管理办法
- 专职队员绩效管理办法
- 2022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 新编文学理论课件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簿表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30道医院放射科医生岗位高频面试问题附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牙本质过敏症课件
- 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晨》课件PPT
- 河南省道路救援收费标准
- 色盲检测图(第五版)-驾校考试-体检必备-自制最全最准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