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群落1(2015北京海淀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原创题)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b“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解析:选b。根据曲线可知,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3(2015江苏淮安二模)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4(2015福建福州5月模拟)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增大,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错误。5(2015四川成都期中)某农场面积15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00只,发现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c通过防治鼠类,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鹰与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c。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5/300,得x6000只,x/150hm2,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b正确;生态系统内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但能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鹰和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6(原创题)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解析:选a。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附近波动。7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上述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b与废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一样,上述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880种动物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选b。从题目所述,此为初生演替,先有植物后有植食性动物,再出现的动物是肉食性的,a正确;废耕的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不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c正确;上述演替中,动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由于生物数量增加,那么有机物总量也增加,d正确。8(2015浙江东阳5月模拟)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下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0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2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b2月一定迁入了蝗虫的天敌c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稳定平稳密度d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稳定性比02月高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02月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较快,环境阻力较小,但不是“j”型增长,a错误;2月迁入某种群后,种群的数量增加速率变慢,迁入的种群可能是蝗虫的天敌,也可能与蝗虫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图中m为种群数量的k值,而不是种群密度,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37月份,种群的数量变化范围不大,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因此37月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d正确。9(2016湖北八市联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解析:选c。由表可知该弃耕的农田依次出现了草本、灌木和乔木,所以在演替过程中经历了这三个阶段,a正确;因为演替过程中只是优势取代,所以乔木阶段物种的数目最多,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b正确;该数据是用样方法取得的,但应是随机取样获得的数据,不应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获得,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在该群落中都应有,d正确。10(原创题)图1所示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选c。图1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由图2信息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群落演替初期,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后来岩石体积下降,可能是由于地衣活动产生的有机酸分解了岩石,d错误。11(2015云南红河州一检)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c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选c。假设种群数量为a,第一次捕捉标记个体数量为b,第二次重捕总数为c,标记数为d,则a/bc/d,ab(c/d),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被第二次捕捉个体重捕概率下降,即d下降,故a上升,a错误;做预实验时要缩小浓度范围,是为了节约物力、财力,排除无关变量影响要通过对照实验控制,b错误;种群数量的变化通过数学公式用相关曲线描述,如“j”和“s”型曲线,可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数量相关,某一物种个体数量下降对之影响不大,d错误。12(2016安徽六校一联)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之一的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会变小。解析:(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优点是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3)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取值时,取的是平均值而不是峰值,因此该种群的k值为k1。(4)据图中曲线分析,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因为食物和天敌等捕食关系对该种群的影响结果应该是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13(2015甘肃兰州诊断考试)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中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解析:(1)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可以最终演替为森林,因为具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所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由图分析可知,最初时丙的光合速率较高,而甲、乙光合速率提高时丙的光合速率降低,说明甲和乙出现后影响了丙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了光照强度,故最先出现的应是丙。因为甲的光合速率达到最高,说明垂直结构上其位于最上面有利于接受充分的光照,故应是丙在最下,乙在中间,甲在最上面。(3)物种甲种群应是优势种群,其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答案:(1)森林次生演替(2)丙丙、乙、甲(3)(负)反馈14(2015山东潍坊一模)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湿地类型线虫的丰富度土层深度(cm)植物寄生线虫(条/100g干土)腐食线虫(条/100g干土)食细菌线虫(条/100g干土)碱蓬群落19010931512102014210柽柳群落18010891928102021015白茅群落240105989271102016397请据表中数据回答:(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査。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选择地点。(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cm)土层;深层土壤中_积累较少。(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在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中的应用案例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大数据与智能客服应用分析报告001
- 2026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各地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高级程序员考点精讲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升学考试计算技巧与训练冲刺押题试卷
- 现代化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案及教学反思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会计科目冲刺试题试卷及详解
- 现代化养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发热待查临床路径
- 500kV变电站屋外架构组立吊装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典范英语7-2中英文对照翻译Noisy Neighbours
- (完整版)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
- 排尿评估及异常护理
- 硅锰合金的冶炼要点
-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期中考试初一数学试卷及答案
-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
- 减速机整机检验报告修改版
- 叉车日常检查维护记录
- DID双重差分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